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快速消除麦粒肿的方法,麦粒肿的病因

佚名 2024-06-03 21:11:03

一、怎么消除麦粒肿

1.用酒精棉球擦拭眼睫毛根部,出现的症状一定不可以小看,此种方法可以清洁眼部周围细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当患病初期,出现眼睑发痒、红肿或疼痛等不适的症状时,立刻用酒精棉球擦拭眼睫毛。注意擦拭时要双眼紧闭,用酒精棉球,不要太湿,在眼睫毛根处来回轻轻擦几下。擦后双眼会感到发热,此时不要睁眼,否则酒精会渗透到眼里,待热劲过后再睁眼,只要擦2~3次就可消肿。

2.及时到医院就诊,出现下面的症状就一定要自己注意,.一旦出现麦粒肿出现恶化的现象,应及时切开排出脓液,不要等到自行破溃,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并可缩短疗程。当脓头出现时,切忌用手挤压,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以免将细菌带入眼内,引起感染。

3.早期可局部热敷,那么这些症状可能会引发并发症,每次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能够使眼睛放松,可在眼睛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注意饮食的搭配,尽量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利于眼部疾病治疗的食物。

二、治疗麦粒肿的偏方是什么

1.石榴叶绿豆方消除麦粒肿

材料:石榴叶10克,绿豆30克

制作:将上2味洗净,放入沙锅内, 加水炖至烂熟。

用法:吃豆饮汤。每曰2剂。

适用范围:清热解毒,用治麦粒肿

2.鸭跖草汁消除麦粒肿

材料:鲜鸭跖草茎1段(去节)

制作:用手架持成45°角,置于火上燃烧上端,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沬液体沸出,接小杯中,稍停片刻,待汁温凉。

用法:将沸出的液体滴于眼结膜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睑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每日一次。

适用范围:麦粒肿患者。

3.双花饮消炎明目

材料: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 制作:水煎服。

用法:头煎分2次内服,二煎熏洗患 眼,每曰数次,每日1剂。

适用范围:清热解毒,消炎明目,用治麦粒肿。

麦粒肿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由于过量食用辛辣燥热之品,致脾胃湿热内蕴,以致皮脂腺或睑板腺分泌过盛,又受风邪外袭,使热毒上攻,阻于眼睑皮肤经络之间而导致。所以以上药方多为清热解毒的作用。

三、麦粒肿不能吃什么呢

第一、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类食物主要有葱、蒜、辣椒、韭菜;腥发的食物,如猪头肉、羊肉、狗肉、酒等,这些东西也是禁止吃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第二、麦粒肿不能吃什么?对于此类患者来说禁止过甜的食物,如冷饮、年糕等,因为这些东西容易损伤脾胃。建议大家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如马蓝头、冬瓜、西瓜、苦瓜、绿豆等,这些食物具有寒性和清热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多喝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第三、麦粒肿的患者要少食煎炸炙烤的食物,如烤肉、油炸食物等。不食甜腻的东西,如冷饮、年糕等,因为这些东西易损伤脾胃。需要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要乱吃零食,不要挑食偏食,注意全面营养,及时补充维生素A。

第四、饮食卫生和饮食对于麦粒肿的患者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此类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做好不要乱吃零食,不要挑食偏食,注意全面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营养不良的儿童、青少年容易反复发生麦粒肿,这主要是体内维生素a不足,维生素a是维护皮肤组织健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由于维生素a的缺乏,眼睑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四、麦粒肿的原因都有哪些

麦粒肿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针眼,由于外形像麦粒所以形象的被称为麦粒肿。人的眼部有两种腺体:在眼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和另一种靠近结合膜面埋在睑板里的睑板腺,麦粒肿就是这两种腺体中的一种或者同时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的炎症。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

引起麦粒肿的新居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外麦粒肿严重的可导致高烧,而内麦粒肿的临床症状远没有外麦粒肿猛烈。当脓液局部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当人们出针眼时,眼睑皮肤会出现局部的红肿和疼痛的感觉。出现麦粒肿的主要原因是两个:一个是不注意用眼卫生,有些朋友经常用手揉眼睛,这样很容易导致手上的细菌引起眼部的炎症,从而导致麦粒肿;另一个原因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这种情况机会每个人都出现过。

尤其是在考试前夕,为了复习功课,往往要熬夜。还有些人平时就有夜间工作的习惯,这些都是造成麦粒肿的诱因。一旦起了针眼,千万不要用手挤压,如果挤破了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在麦粒肿前期,可以用热毛巾敷眼,或者用通过滴眼药水来治疗,同时要注意用眼卫生。

在治疗期间,尽量做到多休息,麦粒肿有一定自愈的能力,这样一般经过几天的治疗和休息,麦粒肿就可以消退。有些比较严重的,可能经过数个月以至半年都不见好转,那么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切除,主要目的是切开排脓,并且清理坏死的组织有时还需切除肉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02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