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TAM表面特有的细胞标记物,最近,一类叫做“MARCO”的清道夫受体被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高量表达。然而,表达这一受体的细胞类型以及该受体的生物学功能至今仍不清楚。
肿瘤免疫疗法是近年来能够与传统放疗、化疗结合使用的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一些免疫调节因子,主要是单克隆抗体,既可以作为单一的治疗手段,也能够起到调节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它能够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肿瘤的生长与恶化。其中既有调节性的淋巴细胞,也有调节性的髓系细胞,比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TAM能够通过阻断抗肿瘤免疫反应,以及分泌促进血管增生与EMT过程的因子,起到促进肿瘤恶化的作用。TAM的免疫抑制活性主要取决于其特殊的酶活性以及分泌的一些抗炎症因子,例如IL-10以及TGF-beta。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TAM表面特有的细胞标记物,最近,一类叫做“MARCO”的清道夫受体被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高量表达。然而,表达这一受体的细胞类型以及该受体的生物学功能至今仍不清楚。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来自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首先,作者分别利用小鼠乳腺癌,黑色素瘤以及大肠癌疾病模型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在肿瘤的基质环境中存在的M2巨噬细胞表面大量表达MARCO受体。
随后,作者将BMDM与肿瘤培养上清或者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共培养,他们发现这种刺激能够引发巨噬细胞向TAM的表型转变,同时伴随MARCO的表达量的上升。体内实验也验证了上述结果。
之后,作者通过向乳腺癌小鼠注射MARCO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该处理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以及恶化。该抗体与CTLA-4抗体联合使用能够提高CTLA-4治疗的效果。
进一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MARCO抗体阻断引发的肿瘤生长抑制效应依赖于细胞表面的FcR。
最后,作者通过对人体的三阴性乳腺癌进行检测,发现该癌症的微环境中也分布着大量的表达MARCO的TAM,进一步验证了在小鼠水平做出的结果。
肺癌复发转移,还有救吗?肺癌是国人10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最容易转移的癌症,一旦转移,会令患者恐慌不已,只能寄托免疫治疗延长寿命。但是临床也发现,晚期肺癌患者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药物的整体反应率很低,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无缘使用。所幸,现今透过免疫治疗药物的搭配,包括:免疫加标靶与化疗,已经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肺癌是国人10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最容易转移的癌症,一旦转移,会令患者恐慌不已,只能寄托免疫治疗延长寿命。
56岁的钰琪,2年前因右肺肿瘤确诊为非特定基因变异类型的晚期肺癌,属于典型的「标靶孤儿」,手术后主要靠化学治疗控制病情。原本以为开完刀、打完化疗就能控制,没想到前阵子肺癌复发且转移至左肺。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免疫治疗,盼望能救命,但是,经过检测生物标记检测PD-L1,表现量却是0。一般如果PD-1反应率高,使用免疫疗法的存活率也比较高。因此令患者恐慌不已,担心自己无药可救。
台湾临床肿瘤医学会理事长高尚志表示,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检查点药物唤醒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正确辨识并进而攻击癌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一旦肿瘤对此药物有所反应,就会产生「长尾效应」。
突破肺癌免疫治疗反应率:低帮免疫疗法找搭档,是目前国际趋势
台湾临床肿瘤医学会理事长高尚志表示,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检查点药物唤醒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正确辨识并进而攻击癌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一旦肿瘤对此药物有所反应,就会产生「长尾效应」,即使疗程结束,不再使用免疫治疗药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仍会持续发挥抗癌作用,延长生命的效果显著。
然而,研究也发现,晚期肺癌患者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药物的整体反应率很低,仅2至3成左右,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无缘使用。其实,为了突破肺癌免疫治疗反应率低的困境,世界各国医药专家投入研究,并一致认为帮免疫疗法找搭档,是目前国际趋势。
01
66岁的李大爷退休后,原本过着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的休闲生活,但在19年年初出现胃口不佳,时有反胃恶心等肠胃不适症状,体重也莫名其妙掉下来,短短一个月就瘦了10斤,李大爷的老伴察觉异常,但李大爷却不当回事。
半年后,原本140斤的李大爷瘦得只剩下100斤左右,加之腹痛难忍、进食困难,才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最终确诊 胃窦癌晚期并已转移到后腹膜淋巴结和侵犯胰腺, 而这也表明李大爷不适宜立即开刀手术。
胃肠外科医生对李大爷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建议李大爷采取 免疫疗法+化疗 的组合治疗方式。虽然治疗过程中李大爷恶心呕吐乃至吃不下饭,但值得庆幸的是, 一个月后体内腹膜淋巴结显著缩小, 而这也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更让人惊喜的是,手术切除的肿瘤经病理化验发现已无癌细胞残留,这表明 李大爷体内的癌细胞经过免疫疗法治疗后,已经全部被“清零” ,医生说这是十分少见的。
如今的李大爷虽仍要服用药物,但面色不错,声音更是爽朗,谁也想不到曾倍受胃癌晚期折磨的李大爷竟因免疫疗法而重获新生!
02
《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所刊登的一项研究,记录了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被免疫疗法“拯救”的案例。
我们知道,乳腺癌早期确诊并积极接受治疗,仍有很高的治愈率,但对于结构工程师Judy来说,她的 乳腺癌却发现在晚期 ,检查时已出现 癌细胞转移扩散 的情况,就连肝脏等重要器官上也有 网球般大小的肿瘤 ,这样病重的Judy难道真的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免疫专家没有放弃Judy,他们对Judy实施了免疫疗法的治疗手段,而回输到Judy体内的900亿个免疫细胞也发挥作用,Judy 体内的肿瘤细胞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了 !免疫疗法又再一次胜利!
免疫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全人类对抗癌的格局,James Allison教授与本庶佑教授在免疫疗法上的开拓性的贡献也帮助他们摘得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免疫疗法是实则上就是通过增强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以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一种对抗癌症的治疗手段,虽然早期免疫疗法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但不断发展下也成为癌症病人的新希望。目前免疫疗法分为 过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以及癌症疫苗 这四种。
以免疫疗法中的PD-1抑制剂为例 已获批了17项适应证 ,包括肺癌、胃癌、肝癌、肾癌、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鳞癌、膀胱癌、结直肠癌、等多个瘤种,尤其对复发以及难治性的癌症肿瘤治疗有突破性的疗效。
然而免疫疗法不是万能药。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就曾在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指出“免疫治疗不是万能神药,如 有的高龄危重病人根本承受不住 。”
免疫疗法虽然是治疗癌症的新手段但是仍有局限性,比如免疫疗法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甚至某些极为微小容易被忽视的副作用可以迅速恶化,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会带来让患者出现 严重高热血压骤降以及呼吸困难 等危险。
目前针对肝癌、肺癌、胃癌等高发癌症,我国已经上市针对性的免疫疗法药物,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艾瑞卡(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的首个获批 肝癌 适应症的PD-1抑制剂,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
欧狄沃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免疫肿瘤(I-O)治疗药物,唯一用于 肺癌 治疗的PD-1抑制剂。
欧狄沃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同时欧狄沃 也是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的 晚期胃癌 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尤其适用于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这是继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之后,中国首个免疫肿瘤(I-O)药物欧狄沃在中国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
经过了数十年以及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与研究,才发现了免疫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作用,他们证实免疫疗法并非“伪科学”,相信未来免疫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上会取得更加辉煌的进展。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 健康 超能团##真相来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01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