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某网站发布的一张图片显示,蚊子在15种最致命的动物中名列榜首,其每年伤害人类的数量超过排行榜中其他所有动物数量的总和,达72.5万人。
蚊子传播4种疾病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说,蚊子在所有动物里对人类危害最大。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蚊子是人类第一大致命动物杀手。
曾晓苖表示,蚊子叮咬后除了瘙痒,最主要会传染4种疾病:第一是疟疾,它已被世卫组织列为和艾滋病、结核病一样的三大危险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几十万到上百万人死于疟疾,在我国主要是中华安蚊传播。第二种是登革热,致死率在15%~50%。主要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由白纹伊蚊,也就是常说的花蚊子来传播,且在6月~11月多发。虽然在北方较少,但只要有蚊虫叮咬,就有得登革热的可能。第三种是乙脑,孩子是主要受害者,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最后一种是基孔肯雅热,这是一种外来病,初期症状跟登革热很像,但除了高烧有皮疹外,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关节疼痛,其对关节的伤害极大,几个小时就能让关节丧失功能,也是由白纹伊蚊传播。
哪些人容易招蚊子
蚊子的威胁极大,所以应该做好防护准备。曾晓苖说,目前的科学研究没有显示血型与蚊虫叮咬的特异性有联系,但有几类人特别受蚊子的“青睐”。一是呼吸频率比较快的人,也就是呼出二氧化碳比较多的人容易招蚊子;第二类是容易出汗、体温比较高的人,他们排出的汗液将大量的气体分子带出来,体表的氨基酸升高,这些成分都会吸引蚊子;第三类是比较胖的人,胖人往往出汗多、呼吸频率也快,排泄物分泌旺盛;最后是小孩,原因是小孩新陈代谢比较快,分泌旺盛。另外,如果生活中有一些不注意的细节和行为也会使我们容易吸引蚊子,比如爱穿黑衣服等。
被咬后不能乱抓
曾晓苖表示,想要避开蚊子的叮咬,根本办法就是减轻身体散发的“气味”,普通人可以适当涂抹防蚊液、花露水进行驱蚊,运动后应尽快洗澡,天热流汗多,要及时用纸巾、手绢擦去汗液等。另外,一些化妆品的气味也招蚊子,所以夏天最好少用香水、护肤露等化妆品。生活中驱蚊还是以预防为主。曾晓苖说,蚊子最喜欢水,喜欢养植物的人至少每星期给花瓶和水养植物彻底换水一次,还要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积水。人要勤洗澡,多穿浅色衣服。平时要勤打扫居室卫生,安好纱窗纱门。
需要提醒的是,被蚊子叮咬后不能抓,会越抓越痒,而且不易消退;一般15分钟后痒感明显消退。可用碱性物质缓解痛痒,将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也可先用手指弹一弹叮咬处,再涂上风油精等;用盐水和牙膏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
大家都知道,夏天已经到来了,夏天最多的其实就是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之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或者皮肤局部感染,就像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数据,全球每年有超70万人蚊虫叮咬致死,蚊虫上有很多的细菌,甚至携带很多的病毒,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预防蚊虫叮咬,可以选择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是使用防蚊虫的工具,比如蚊帐,化学方法就是用一些有效杀灭蚊虫的化学药物。
一.物理防止蚊虫叮咬的方法
到了夏天,很多人都有被蚊虫叮咬的困扰,一不小心就被蚊子咬的到处都是包,这都算比较轻的,有的人甚至因为被蚊虫叮咬而丧命。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蚊虫叮咬的问题,要学会防止蚊虫叮咬。护理方法就是在家中使用蚊帐,防止蚊子进入自己睡眠的地方,出门选择穿长袖,戴防蚊帽,护目镜,可以在家中装置一些灭蚊灯,也可以选择涂花露,水风油精等驱赶蚊虫的药水。
二.化学防蚊虫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化学药物可以有效的杀灭蚊虫,但是使用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小孩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尽量不要使用化学消灭蚊虫的方法。通过化学方式消灭蚊虫时,一定要注意通风和卫生。防止蚊虫的一个有效措施,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晚上时睡觉点蚊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蚊虫叮咬。还有出门在外,尽量不要穿深色衣服,这样很容易吸引蚊子的注意,招来蚊子的叮咬。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防止被蚊虫叮咬,在野外时一定要做好物理防护,穿长衣长裤,尽量不要将自己的皮肤露在空气中。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一年大概有7亿人被蚊子感染各种疾病,并且每17人就有1人死亡。最可怕的是,蚊子好像如何捕杀都不管用。蚊子的繁育速率很快,一只蚊子能够一次性产下好几百颗卵,其稚虫基本上能够在没有有水的地方存活。
蚊子,会散播艾滋病病毒吗?有些人却很好奇假如蚊子吸了艾滋病的血液,再咬一个正常人,会被感柒上吗?实际上这一根本就不必担心,蚊子尽管会散播许多的病症,但针对病毒的传播并不是肯定的。怎么回事?
蚊子咬后身体的血液是非常少的,即便它“针管”上面有残余的血液,再去咬后别人,也并不会造成传染。它吸入的血液含量很低,艾滋病病毒的含量更低,基本上能够忽略,是不会对身体产生受损。不必担心被蚊子咬后之后感染上艾滋病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99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爱唠叨竟是长寿小秘诀,会锻炼脑细胞
下一篇: 警惕,男人有八个症状很可能是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