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突然转冷,刺骨的寒风让很多市民都吃不消,而医院里也是人满为患。尤其以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腰腿疼痛患者居多。
院外车多 院内人多
医院院外停车场已经“座无虚席”,就连医院南侧的居民小区里及国防道两侧也停满了汽车。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和中医医院,也是“车“满为患。由此也导致了医院附近的道路经常出现拥堵。
不少开车就医的患者为了找个停车位都提早赶到医院。“我不到8点就到了,在医院前前后后转了半个小时,也没找到个停车的地方,最后没办法只能停在马路边上了,罚就罚吧。”
院外车多,院内人更多。在工人医院及中医医院的挂号处、取药处都排起了长队。各个门诊诊室更是挤满了患者。在妇幼医院的输液室内,同样挤满了前来输液的小患者,因为座位不够用,有些家长只能把患病输液的孩子抱在怀里。
儿童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多
在妇幼医院,前来就诊的小患者中感冒、咳嗽、发烧的占了多一半,也有部分小患者感染了肺炎。在儿内科诊室,门诊的医生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就连急诊室里也挤满了人。冬季本来就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前两天突然大幅降温,婴幼儿本身抵抗力低,稍有不注意就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的疾病。“居室每天至少要通风一次,以保持市内空气新鲜,风大天冷时尽量不要外出。但也不能总猫在屋里,上午10点左右,天气暖和没风的时候,还是应该带孩子到屋外活动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这位医生建议。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及腰腿疼痛多发
天气转冷,很多中老年人感到身体不适。在工人医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的诊室,挤满了前来就医的患者,住院床位更是非常紧张。“冬季天气寒冷,本身就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要坚坚持药。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门诊室一位正在接诊的医生说。在中医医院,前来就诊的腰腿疼痛患者比平时增加不少。不少患者都选择针灸、按摩的方法来治疗腰腿疼痛。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有什么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菸:吸菸者比不吸菸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菸占第一位。菸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心脑血管疾病的自我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 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一、保持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二、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 *** 而发病。
三、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1、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可下降90%。
2、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四、防寒保健
避免严寒 *** ,寒潮袭来,气温骤降,及时新增衣服。保暖可防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预防呼吸道感染。冬天换衣、洗澡,避免室内温度过低,衣服鞋帽柔软而保暖。风溼性心脏病患者,除房间暖和,还要房内空气流通、防止流感。冠心病患者,不要在封闭的房间里呆得太久,如果房内开空调取暖,温度不可太高,因房间过于封闭和过高的温度,会使房内缺氧,这样易诱发冠心病。
五、注意饮食习惯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注意什么。避免清晨运动和剧烈运动。冬天,室内外温差大,一些老年人喜欢晨练,甚至在4、5点钟出门锻炼。此时室外温度较低,心脑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而剧烈收缩,使得原本就很高的血压上升得更快,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低温会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从而增加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会大大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概率。一项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C,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增加7%。由于城市室外温度的变化,尤其是有空调和暖气的房间变为室外,或室外进入有空调和供暖的房间,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这在老年人中更为明显。血压的变化也会使心脏紧张,导致血管硬化。
日常注意“保暖御寒”。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寒冷刺激,尤其是当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时,我们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当心脏和血管寒冷时,容易发生收缩和痉挛,导致心脏和血管供血不足,进而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等意外疾病。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防寒保暖。此外,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用冷水洗脸和洗衣,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情绪稳定避免冲动。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禁忌,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应特别放松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失眠、焦虑等,这些因素可使脂质代谢紊乱,增加患病风险。此外,老年人不长时间打麻将、下棋,避免久坐,并保持冷静,尽量少生气。天气寒冷时,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在家规范用药,按时到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干预早期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的异常症状,立即就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99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