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9日讯 MicroRNA-22 (miR-22)正成为器官发育和各种癌症中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然而,它在正常造血作用和白血病发病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近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3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miR-22在正常造血作用和白血病发展中的新功能和机制,并展现了它在白血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造血作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多步骤过程,是由不同的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非编码RNAs)精心策划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造血作用中的解除管制,可能会引起血液相关癌症,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近年来,microRNAs(miRNA)正成为骨髓细胞生成和AML的一个新型调节因子。miR-17-92簇的异常表达--由PU.1后生调控的,有助于白血病的生成。MiR-223作为小鼠粒细胞生产和炎症反应的一个微调因子,而miR-142-3p和miR-29a可促进髓系分化。异常表达的miRNAs与AML有关,从而可作为有力的预后指标。几个miRNAs,如miR-29家族和miR-181家族,已被证明有潜力用于AML治疗。
为了揭示参与造血作用和白血病发展的更多miRNA,该研究小组进行了miRNA芯片分析,并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化以及AML患者中鉴定了几个表达变化相关的miRNAs。其中,miR-22在分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上调,在AML患者中表现出异常的下调。
据报道,miR-22在一些生理过程和癌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陈子江课题组:血浆miR-22-3p可作卵巢早衰标志物)。在小鼠中,miR-22可靶定mRNA,并控制IRF8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此外,miR-22是心肌肥大和心室重塑中的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有趣的是,在不同的肿瘤中,miR-22既可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华人学者:一个miRNA是抗癌斗士),又可能作为一个致癌基因(Cell新文章:miRNA,癌症的推手)。miR-22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在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中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衰老。也有报道显示,miR-22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而促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增殖。
MECOM也被称为EVI1,首次被确定为髓系白血病中逆转录病毒整合的一个鼠类共同位点。一些研究已经将MECOM确定为小鼠造血干细胞维持和分化的一个调节因子。然而,MECOM在人类造血作用中的功能,我们仍然了解甚少。在AML中,不恰当的MECOM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标志。在造血作用中,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MECOM可以作为一个转录因子、表观遗传调节因子、或关键转录因子的阻遏物,如PU.1 和GATA1。MECOM mRNA之前被确定为转移性乳腺癌细胞中的一个miR-22靶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miR-22是由PU.1转录激活的,miR-22可通过靶定MECOM mRNA促进分化,并进一步增加c-Jun和PU.1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还表明,miR-22是AML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抑制性miRNA,并检测了它是否可以作为AML治疗的一个治疗性靶标。
北京北联世纪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集临床、科研、国际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公司,最初创始于2010年,公司致力于再生医学新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公司提供:鲜活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NK/NKT/CTL免疫细胞;应用范围包括:两性生殖抗衰、脑出血及脑中风后遗症、身体抗衰、美容抗衰、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拥有NSC脑部立体定向移植、NSC神经干细胞球后视神经靶向种植、3D精子体外培养、CSC干细胞丰胸技术,与协和医院、301医院、湘雅医院、海军总院、航天总院、上海瑞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关村生物银行、北京小汤山医院等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北联干细胞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及国内外科学家携手,以多项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为支撑,力争成为在身体抗衰和两性生殖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领导者。
同时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及国内外科学家携手,以多项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为支撑,力争成为在身体抗衰和两性生殖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领导者。
北联干细胞美国干细胞研究中心位于于加州尔湾市。尔湾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富足的城市,有小硅谷之称,是美国最大的规划城市社区
北联干细胞美国干细胞研究中心多年来突破性技术导致创 造了许多可改变生命的细胞疗法产品,这些产品用于美学伤口闭合 、整形外科和重建手术
并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干细胞研究实验室 ,UCI干细胞研究中心等知名的生物细胞实验室强强联合,为全球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临床级实验室是全球为数不多同时通过了国际AABB标准认证、世界卫生组织NRL实验室能力检测和美国病理学会CAP实验室能力检测的临床级实验室
拥有超过130名研发经验丰富的员工以及近30位资深科学家和多名院士为支撑。实验室应用国际先进的分子诊断设备和技术(Qiagen自动核酸提纯、ECL核酸定量鉴定、Qiagen自动PCR-SET技术、ABI基因测序、ABI7900实时定量PCR、Taq-SNP、GENOTYPING、miRNA、FISH、甲基化测序、多重PCR片段分析、ARMS),配备美国Lifetech基因组/RNA组试剂盒。
在150多项基因检测特别是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基因工作管理软件 研发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并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干细胞研究实验室 ,UCI干细胞研究中心等知名的生物细胞实验室强强联合
王亚东教授 在国内率先开展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作为资深专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工程、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王亚东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SCI,IF 8.278)、《Bioinformatics》(SCI,IF 5.323)、《Human Mutation》(SCI,IF 5.213)、《BMC Genomics》(SCI,IF 4.40)、《BMC Bioinformatics》(SCI,IF 3.02)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314次,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王亚东教授代表性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50。
主要在研项目有 : 生物大数据表述索引、搜索与存储访问技术,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2015.01-2017.12 生物数字资源集成和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4.01-2016.12 医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及验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01-2015.12 医疗信息集成融合技术与系统开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1.01-2015.12 个人健康信息获取与管理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01-2015.12 转化生物信息学重大产品研制,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01-2014.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爱思开医疗信息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国际合作项目,2011.01-2014.12 基于新一代测序数据的基因组拼接组装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01-2015.12 基于个体基因组单核苷酸突变的等位基因转录调控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01-2017.12 基于多参考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片段映射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01-2016.12 基于生物数据融合的致病microRNA识别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01-2014.12 人类复杂疾病相关的非编码区调控性单核苷酸变异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01-2016.12 主要获奖项目有: 项目“农业专家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研究”获第一届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2) 项目“复杂疾病基因作图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 项目“J-220-2-15 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通用项目)二等奖 (2006) 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色彩自动匹配技术研究”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6) 论文《miR2Disease: a manually curated database for microRNA deregulation in human disease》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 (2010) 和第十二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2011) 个人基因组浏览器PGB是全球首个针对个人基因组而定制的浏览器,相关论文《The Personal Genome Browser: Visualizing Functions of Genetic Variants》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4年IF:8.278)。审稿人高度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You do a lot of great works to the world”,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完成了领航任务。 软件成果有 : miR2Disease miR2Disease, a manually curated database, aims at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of miRNA deregulation in various human diseases. Personal Genome Browser Personal Genome Browser, a genome browser for visualizing individual genetic variants and their functions, with support of diverse genomic annotations and knowledge bases. SIDD SIDD aims to establish semantic associations among disease-related databases and integrate them to provide disease global view at biological levels. PRISM PRISM is a software for split read (reads which span across a structrual variant — SV ) mapping and SV calling from the mapping result. PRISM is able to detect small insertions and abitrary size deletions, inversions and tandom duplications with the direction of discordant read pairs. PRISM_CTX is a tool for detecting inter-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events. DNMFilter ESclassifier ESclassifier is a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based approach for exon skipping event detection from RNA-Seq data lncRNA2Target lncRNA2Target, a manually curated database fo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fter lncRNA knockdown or over expression. LncRNA2Function LncRNA2Function, an ontology-driven user-friendly web interface named lncRNA2Function, which enables researchers to browse the lncRNAs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functional term, the functional terms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lncRNA, or to assign functional terms to a set of human lncRNA genes, such as a cluster of co-expressed lncRNAs. TF2Lncrna TF2Lncrna, a web interface contains two panels on the left and right hand side, which allow users to input a set of lncRNAs for finding their common TFs or for browsing and retrieving TF-lncRNA regulatory relationships for a specific TF or lncRNA in a specific cell line of interest.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28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声医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刑事侦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啮齿类实验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名单不全)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超声医学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神经病学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超声分子影像学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妇产科学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肝胆外科学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传染病寄生虫病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 十二五”期间,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0余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10余项,其中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
学校独立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实现产业化以来,海扶系列设备已在全国1000余家医院投入使用,出口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底,学校申请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球形聚焦集声系统”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6000万元资助。 2012年度重庆医科大学新上科研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起止时间项目来源经费(万元)负责人1超声波肿瘤治疗技术培训班2012科技部41.187王智彪2乙型肝炎治疗和转归相关新指标和新试剂的临床意义评价2012-2015重大专项任务189.45唐霓3脂质异常分布在NAFLD和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2012-2016“973”子课题275.0阮雄中4胆固醇代谢紊乱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和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2012-2015“973”子课题115.20阮雄中5代谢性炎症在NAFLD和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2012-2015“973”子课题50.00陈压西6“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率调查”201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69.64雷寒7MSM人群性行为前后服抗病毒药物预防HIV新感染研究2012-2015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任务319.56黄爱龙8云南及周边省市区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研究2012-2015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任务96.51黄爱龙159BMP9和WNT3A双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折后骨不连的协同成骨作用研究2012教育部一般3.50刘渤160LXR激活在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2012-2014教育部一般2.80承欧梅161早期营养过剩诱发和加重成年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6.0肖晓秋162BKCa通道在偏头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研究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2.0谭戈163Th17/Treg失衡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2.0何云锋164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通过NO-cGMP-PKG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抵抗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00李启富165Snail/E-cadherin在前体心外膜祖细胞向起搏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00佘强166纳秒级高强电脉冲对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影响的实验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00胡丽娜167HBV X蛋白下调线粒体蛋白SIRT3在HBV感染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00陈娟168孕期MVAD对仔鼠生后突触可塑性翻译调节机制的影响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00张萱169Wasp基因突变对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表型和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2.0张志勇170乳腺癌Bmi-1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2.0武向梅171手性自组装短肽对创伤中快速止血的机制探索与模型建立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2.0罗忠礼172表观遗传调控的差异miRNA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00宋方洲173细胞原纤毛转运蛋白80(IFT80)通过Hedgehog 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分化和增殖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00汪长东174人参皂苷Rg1延缓神经干细胞衰老与调控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的机理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00王亚平175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201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5.00郭风劲176KLF14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00李伶177探索靶向Bcr-Abl Y177去磷酸化和降解的策略逆转CML细胞恶性表型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00冯文莉178Twist促进乳腺肿瘤干细胞聚集的关键miRNAs和细胞信号通路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12.00柳满然179特异性抑制缺失型CENP-E对实体肿瘤发生的影响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6.00翁亚光180尿硫酸化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用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分度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6.00丁敏181低强度聚集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的粘附、侵袭、血管形成的影响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6.00王智彪182受体介导与超声定位双重靶向--载姜黄素的甘草次酸表面修饰纳米粒与超声微泡复合给药系统的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00张良珂183具有类骨质孔状再生通道的承力纳米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成骨机制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00卢旻鹏184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烟草控制政策优化研究2012-1015教育部人文青年基金7.00浦科学 学术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是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3年6月,初刊名《肝脏病杂志》,1996年正式更名为《中华肝脏病杂志》,主要内容包括肝脏的生理、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88年8月创刊。1998年1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为正式刊物,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2004年被中国科学技术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且先后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网”,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数据库”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中国知网、维普科技、万方数据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
《儿科药学杂志》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联合主办。1995年创刊,2000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已成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首席医学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摘文献库(CMCC)》全文收载,《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
《医学教育探索》于2002年创刊,2011年正式更名为《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专业核心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杂志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馆藏资源 2013年底,学校拥有馆藏文献 149.64 万册,其中全文电子期刊 27715 种、电子图书 234929 册、其他电子资源 70469 册(件),中外数据库资源 30 余个,生均拥有纸质图书 46 册。2013 年,增加纸质图书 13.56 万册,生均年进书量超过 4 册,增加电子图书 4.06 万册、续订电子期刊 2.77 万种、增加其他电子资源 3.12 万册;纸质图书借还量 38.87 万册次,数据库访问 187.89 万人次,电子期刊全文下载 182.06 万篇,电子图书阅读使用 11.94 万本,多媒体光盘及多媒体资源利用 15.53 万次。同时建有Medline光盘数据库(含SERFILE期刊信息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会议文献数据库-CMCC/CMAC 、重医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医学)等数据库。
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摘要】 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目的:讨论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鹦鹉热肺炎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
【关键词】衣原体肺炎 诊断
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沙眼衣原体引起人类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非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等。如果母体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则分娩时胎儿可受染,表现为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和包涵体性结膜炎。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类的鹦鹉热,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性感染。牛衣原体仅感染牛和羊,尚无引起人类疾病的报道。肺炎衣原体是近年才确定的衣原体新种,是肺炎、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的重要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通常较温和,但恢复时间较长。与鹦鹉热不同的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没有疫鸟的接触史。肺炎衣原体所致的人类感染远远比其他衣原体种常见。
(一)肺炎衣原体肺炎
1.概述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为一种新定名的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2.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具有世界普遍性,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有一半以上出现过肺炎衣原体感染,即血清存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我们研究发现,国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上升,且没有性别差异;儿童感染率在20%左右,青壮年可达50 %~60%,老年人则高达70%~80%,考虑到人群中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很高,感染后抗体逐渐下降,估计所有的人一生某个时候都有可能感染肺炎衣原体,且再感染也很常见。肺炎衣原体年发病率在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为9%和6%,是整个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年龄组。肺炎衣原体是严格的人类衣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传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经人一人传播。家庭、学校、军队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区域都可存在局部的流行或一般的流行。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速度较慢,即使在上述的人口密集区域。另有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的感染者不一定是传染源,而无症状的携带者则可能是传染源。肺炎衣原体肺炎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10%左右。
与肺炎支原体不同的是,大多数肺炎衣原体感染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全身性感染,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成年及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而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较少见。
3.病因
肺炎衣原体系革兰染色阴性,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在细胞浆寄生并产生光镜可见的包涵体。不同于病毒的是,它同时具有DNA和RNA及与革兰阴性细菌类似的细胞壁,且对广谱抗生素敏感。
肺炎衣原体(TWAR)(1983年华盛顿分离株TW-183和1965年台湾分离株AR-39)系严格的人类病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世界普遍性的,与人口密度有正向关系。
4.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青少年常有声音嘶哑、干咳,有时有发热、咽痛等咽炎、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症状,且可持续数周之久。发生肺炎通常为轻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成年人肺炎可较重,特别是老年人,往往需要住院治疗。
肺炎衣原体肺炎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一种,在X线表现上与其他非典型肺炎有类似之处,即气腔实变征、毛玻璃状不透明影、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HRCT(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毛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肺炎衣原体肺炎主要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不同之处在于肺炎衣原体肺炎可见散在或小灶性泡沫细胞反应。
5.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但有80%的患者血沉加快。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血清学和PCR技术。
1)细胞培养 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均可用于衣原体培养。最近有报道称,经胰酶和(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钠处理后的标本,肺炎衣原体分离率大大提高。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衣原体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HL细胞系对于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最为敏感,也有报道HEP-2(人喉表皮癌)对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敏感。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是最常用的标本,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财最理想,因为标本中病原体的含量较多,且结果更具临床意义。痰标本通常对细胞培养有毒性作用。
与肺炎支原体采集标本相同,持拭子用力擦下尽可能多的细胞,因为衣原体与细胞相伴随。拭子应以藻酸钙、涤纶、聚酯纤维材料制作,柄为塑料或铝质。木质或竹质的棉拭子不宜使用,因为可能含有潜在的衣原体抑制物。标本运输液为含抗生素的2SP(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0.2mol/L的蔗糖磷酸盐缓冲液)。标本采集后应置于4℃冷藏,如果24小时内不能接种应置于-70℃保存。标本接种于离心培养管或培养板,目的使标本中衣原体颗粒在外界物理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吸附于培养细胞,从而提高敏感性。阳性标本在接种72~96小时内可见包涵体。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间接荧光法或直接荧光法染色。 2)血清学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衣原体血清学的标准方法,其敏感性远远高于以衣原体属特异性抗原为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CF),也优于以脂多糖(LPS)为基础的酶免疫测定(EIA)。
血清学诊断标准:对于任何衣原体种,如MIF试验IgG≥1:512和(或)IgM≥1:32,则在排除类风湿因子(RF)所致的假阳性后可诊断为近期感染;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诊断为近期感染;IgG≥1:16但<1:512,且IgM抗体阴性,提示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
3)PCR试验 PCR已成功应用于标本中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如咽拭子标本。研究显示,PCR技术比传统的培养法敏感性高25%。另外,PCR的优点还在于不需要活的肺炎衣原体,因此运输或冻存不当造成的衣原体死亡不影响检测结果。
6.诊断标准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呼吸道标本培养得到肺炎衣原体;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同时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微量免疫荧光试验)≥1:32,可明确诊断。血清肺炎衣原体 IgG抗体滴度≥1:512或IgM抗体滴度≥1:16(微量免疫荧光试验)为有意义,应高度怀疑肺炎衣原体感染。
7.鉴别诊断
肺炎衣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及某些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也基本上依赖实验室检查。
(二)鹦鹉热肺炎
1.概述
鹦鹉热是由一种革兰阴性、不活动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该病原体具有其他衣原体特性,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寄生于鹦鹉和其他禽类(如鸡、鸭、火鸡、鸽、孔雀、雀类)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中。与上述禽类接触或吸入鸟粪可得病;在急性发病期,亦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人受感染后,持续带病原体可达十年之久。本病绝大多数为散发。
2.生理病理
该病原体被吸入后,进入血行到达肝、脾的单核一巨噬细胞中繁殖,再经血行播散至肺或其他器官。肺内病变常开始于肺门,血。旨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向周围扩散,引起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尤以肺叶或肺段的下垂部位明显;细支气管及支气管上皮引起脱屑和坏死;肺泡中有炎症细胞和水肿液渗出,伴少量出血。严重者可有肺组织坏死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产生胸膜炎反应,肝脏可出现局部坏死,脾可肿大,心、肾、神经系统以及消化道均可受累产生病变。
3.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2周,长者可达4周。发病多隐匿。症状可似流感,产生严重肺炎始有发冷、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可达40℃以上,伴相对缓脉。患者感乏力、肌痛、关节痛,可有鼻或斑疹,1周左右出现咳嗽,伴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此外,患者尚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精神症状,以儿童为多见。重者可有实变体征,偶出现肝脾肿大。X线征象示两肺浸润灶,从肺门向外放射,病灶可融合呈叶性分布,下叶较多。常有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表现,有时可见粟粒样或明显实变阴影或少量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4.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虽不能区别衣原体的种类,但若结合接触史仍不失为目前简便的诊断方法。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增加或单次效价在1:64以上,即具诊断价值。目前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以单克隆荧光检测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参 考 文 献
[1]鲁继荣,张一宁,王玥,刘桂英,傅文永,王敏;儿童肺炎衣原体肺炎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0期
[2]刘宁;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07年02期
[3]俞信忠,王卓英,吴满武,许平,曾艳,郑淑芳;335例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11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94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改造T细胞在癌症免疫疗法中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