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波西肉瘤长在什么位置
KS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皮肤。病变过程中或起始时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有时不累及皮肤。
经典型KS特征是出现紫色、红蓝色或深棕色斑丘疹、斑块和结节,也可形成溃疡。尤其常见于肢体末端,可伴有淋巴水肿。此病一般为惰性,淋巴结和内脏不常受累。可伴有造血细胞性恶性病变。
地方性KS可有皮肤病变,病程较长。淋巴腺病型是地方性KS的一个亚型,见于非洲儿童,进展快速,具有高度致命性。
医源性KS相对常见。发生在实性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之后数月或数年。
AIDS相关性KS为侵袭性最强的KS。皮肤病损最常见于面部、生殖器和下肢。常见口腔黏膜、淋巴结、胃肠道和肺受累。
1.经典型:主要见于男性,皮损初起为小丘疹,逐渐形成斑块、结节或肿瘤,呈淡红或紫红色,好发于下肢(特别是足弓部)、手和前臂。也可形成溃疡,结节常沿静脉呈串珠状分布,可累及内脏器官;
2.爱滋病型:皮损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或丘疹,周围有苍白晕,以后增大为结节或斑块。皮损常呈多发性,主要分布在躯干、头面和上肢,口腔、胃肠道和眼结膜亦可受累,见于爱滋病患者或男性同性恋者;艾滋病病人的Kaposi肉瘤 多见于25~50岁,进展快,死亡率高,初为红色斑,周围绕以苍白晕,1周后成紫色或棕色斑,苍白晕消失,以后形成结节或肿块,肿瘤为数毫米至1cm大。颈、躯干、上肢多见,下肢较少。由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损害多发,遍及全身,对称分布。
3.与移植有关的卡波西肉瘤:发生于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皮损初起为小片红斑,急速扩大,可遍布全身皮肤和粘膜。并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停用免疫抑制剂,皮损可消退。
二、卡波西肉瘤的检查方法
1.大体检查
皮肤病变(斑点、斑块、结节)的直径从很小至数厘米。黏膜、软组织、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病变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出血性结节,可互相融合。
2.组织病理学
KS的4种不同流行病学-临床类型在显微镜下没有区别。早期皮肤病损没有特征性,表现为轻微血管增生。
斑点期血管数量增加,形状不规则,可将真皮上部网状层的胶原纤维分隔开。血管走行方向一般和表皮平行,增生的部位经常在血管周围和附属器周围。病变中混杂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常见红细胞位于血管外和血管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
斑块期所有斑点期病变进一步加重。血管增生更加弥漫,血管腔隙的轮廓呈锯齿状,炎细胞浸润更加明显,有大量血管外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常可发现玻璃样小球。
结节期交叉排列的只有轻度异型性的梭形细胞束形成界限清楚的结节,以及大量含有红细胞的裂隙状腔隙。病变外周部分有扩张的血管。许多梭形细胞有分裂活性。梭形细胞内外存在玻璃样小球。
淋巴结内病变可为单灶性或多灶性,可完全被肿瘤组织取代。内脏器官病变因受累器官的结构而异,沿血管、支气管、肝脏门脉等结构扩散,而后累及周围器官实质。
3.免疫表型
形成良好血管的内皮细胞一般血管标记物阳性,梭形细胞CD34持续性阳性、CD31常阳性,而VIII因子阴性。HHV8阳性,FLI1几乎100%表达。
三、卡波西肉瘤的发病机制
卡波西肉瘤细胞可能起源于由间质前体细胞衍化而来的血管或发育异常的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接触一种感染因子而发生转化.在体外培养中,HIV-1反向激活基因(TAT)及其产物tat蛋白可刺激卡波西肉瘤细胞生长.这可能改变了细胞受体并导致制瘤素-M(oncostatin-M)和IL-6受体表达.卡波西肉瘤细胞产生IL-6,这一过程使IL-6作为一种自分泌因子维持细胞的生长,并可旁分泌细胞因子,刺激其他间质细胞增殖和诱导血管生长。
卡波西肉瘤皮损起源于真皮层中部并扩展至表皮层。组织病理学显示梭形细胞和血管结构有不同程度的融合。用Ⅷ因子特殊染色,可见其细胞起源于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肌原细胞很相像。无痛型卡波西肉瘤表现为结节或斑块样皮损;淋巴结病型则是转移和浸润性,可累及淋巴结,内脏,偶尔会侵犯胃肠道。艾滋病伴发的卡波西肉瘤,皮损较少或损害广泛分布于皮肤、粘膜、淋巴结和内脏。
四、卡波西肉瘤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1.放射治疗或电子加速器治疗;
2.冷冻和镭射治疗;
3.化学治疗:(1)单一化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2)联合化疗:常用2~3种药物联合化疗,长春新碱,长春碱、阿酶素、甲氮咪唑胺;
4.免疫治疗:主要用于爱滋病型,常用干扰素和白介素Ⅱ;5.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单个损害。
5.局部区域疗法:例如向皮损部位注射长春新碱,博莱霉素或干扰素;进行局部放射疗法和冷冻疗法,但疗效不一.
6.全身疗法:大剂量干扰素有效率为50%,但该疗法受其毒副反应以及患者免疫状态(要求CD4细胞计数≥200/μl)的限制。不少化疗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有效率为20%~80%,这些药物包括纺锤体毒性药物---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鬼臼霉素、阿霉素、博莱霉素和紫杉酚.最近修改了阿霉素,博莱霉素和长春花碱剂量,有效率显著提高,但相关毒性也显得严重(如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肺纤维化,心脏毒性),使用该方案无病生存期可延长,然而总生存期(特别在伴有脏器转移的患者)仅有几个月.
用药原则
单个小的损害,可行手术冷冻或镭射等治疗;晚期或不能接受放射疗法可选用单一或联合化疗;爱滋病型,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选用免疫疗法或与化疗配合应用。
爱滋病的症状
爱滋病发后的症状相当复杂,如果简单地依引起症状的原因来分,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因免疫系统受损,所引起的各种伺机性感染;二是伴随而生的肿瘤;三是因神经系统受侵犯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
一、伺机性感染
这是对爱滋病人最具生命威胁的一种并发症,其中又以肺囊虫肺炎最为严重。在欧美国家一半以上的爱滋病人曾得到这种感染,刚开始病人会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烧、缺氧等症状,而且病情进展很快,如果不加以治疗,很容易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这种肺炎早期治疗或预防的疗效不错,但是很容易再发,难以根治。一般而言,得到肺囊虫肺炎时,病人的免疫机能已经完全崩溃了,很难再活过两年以上。
虽然肺囊虫肺炎在美国的爱滋病人身上相当常见,台湾也不少,但全世界为数最多的爱滋病伺机性感染则是肺结核病。由于抗药性肺结核菌与爱滋病人日益增多,肺结核病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再次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健康。
其他的伺机性感染相当的多,如: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弓形虫感染侵犯到脑部引起的脑部症状,像是严重的头痛、痉攀、昏睡等;带状疹、单纯疹引起的皮肤病变;隐孢子虫感染引起严重的下痢;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视网膜病变,造成失明等等,不胜枚举。
二、伴随而生的肿瘤
爱滋病发现以后,卡波西肉瘤(这原本是在地中海地区的男性老人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的病例数就突然大量增加,多发生于同性恋者的身上,1990年以后,只有15%的同性恋爱滋病人会有卡波西肉瘤。爱滋病的卡波西肉瘤可以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而且不会只长在一个地方,甚至会长到皮肤以外的地方去,像是淋巴腺与消化道器官等等。皮肤上的卡波西肉瘤颜色通常是红色的,也可以是粉红色或紫色,形状长长圆圆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变深。卡波西肉瘤通常不会致命,如果有疼痛性的溃疡,出血或是造成不雅观的外貌,才需要加以治疗。
三、神经系统受侵犯所引起的症状
爱滋病毒也会侵犯到脑部,造成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记忆力丧失、精神错乱痴、判断力有障碍、痴呆或是性格改变等等的症状。因为这些由爱滋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常见,国外对于年轻的神经精神病人常会做爱滋病毒的血液检查。
参考资料:http://www9.88t99.com/sex05/1024.htm
回答者:完颜康康 - 榜眼 十三级 10-30 13:23
--------------------------------------------------------------------------------
到底什么是艾滋病呢?
艾滋病(AIDS)是由一种转录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从这个命名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完整概念: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1.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2.易发生恶性肿瘤;3.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人体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它就会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崩溃,最终使机体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这时各种病原体及微生物就可以经血行及破损伤口侵入人体。而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得以迅速生长、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从而导致人体各项机能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具有以下特点
1. 艾滋病病原体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繁殖能力非常快
2. 艾滋病病毒不是破坏人体的某一器官,而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造成多器官的损害。艾滋病病毒是嗜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破坏脑组织。
3. 艾滋病病毒变异非常快,目前已经查出其两个变型:Ⅰ型和Ⅱ型,并且Ⅰ型有12个亚型,Ⅱ型有6个亚型。
4.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对人体无抗体保护作用,如果检测为阳性既为感染艾滋病病毒。
5.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对热敏感,在56度的条件下30分钟灭活;对许多化学物质,如75%的酒精,2.5%磺酊,0.5%的次氯酸钠等一般消毒剂敏感,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不敏感。
艾滋病的感染过程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当然,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对刺激机体引起的反应。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窗口期指从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产生相应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平均为2—3个月,虽然无法检测到相应抗体,但仍具有传染性。
2、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搬病的—段时间。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中,唾液、眼泪和乳汁也有少量,均有传染性。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即:
1. 性传播:通过不加防护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 母婴传播:感染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哺乳时可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及唾液、眼泪和乳汁均有传染性,并且艾滋病病毒本身在自然界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通过日常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尤其是如果个人免疫力低,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溃疡)不小心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和性分泌物甚至唾液、眼泪,就有感染上的可能。
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蔓延呢?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艾滋病即可怕又不可怕。可怕是因为它没有有效的治疗要药物,无法治愈。不可怕是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很有限,只有三条途经,它不会大肆传播,是可以预防的。一般来说,预防传染病的有效办法就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措施,这些对预防艾滋病同样有效: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预防艾滋病毒经过血液传播,首先要采取强有力的社会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保证医疗用血和血制品的安全;要进一步保证用血安全,提倡公民无偿献血,尽量减少或杜绝卖血,并对供血者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促使有高危行为的人不献血。
(2)医疗当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这也是降低艾滋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重要措施。
(3)全面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的实施,防止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艾滋病毒传播(包括病人传染医务人员、病人传染病人和医务人员传染病人)
(4)个人预防行为在减少经血感染艾滋病毒危险上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不使用他人的剃须刀。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特别不要用他人用过的注射器注射毒品。
3、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改善妇女营养、预防贫血、治疗感染、预防孕期和产后出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果怀孕,需在孕期使用AZT或同类药物治疗,分娩采用剖宫产方式,产后避免哺乳。分娩后为新生儿提供早期艾滋病病毒诊断,定期检查治疗。
4.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5. 对污染的废弃物可采用焚烧。艾滋病毒本身对热敏感,60℃下60分钟可以灭活。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可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戊二醛、75%酒精等浸泡。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也可以用于HIV消毒。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4198.html
爱滋病发后的症状相当复杂,如果简单地依引起症状的原因来分,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因免疫系统受损,所引起的各种伺机性感染;二是伴随而生的肿瘤;三是因神经系统受侵犯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 一、伺机性感染 这是对爱滋病人最具生命威胁的一种并发症,其中又以肺囊虫肺炎最为严重。在欧美国家一半以上的爱滋病人曾得到这种感染,刚开始病人会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烧、缺氧等症状,而且病情进展很快,如果不加以治疗,很容易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这种肺炎早期治疗或预防的疗效不错,但是很容易再发,难以根治。一般而言,得到肺囊虫肺炎时,病人的免疫机能已经完全崩溃了,很难再活过两年以上。 虽然肺囊虫肺炎在美国的爱滋病人身上相当常见,台湾也不少,但全世界为数最多的爱滋病伺机性感染则是肺结核病。由于抗药性肺结核菌与爱滋病人日益增多,肺结核病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再次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健康。 其他的伺机性感染相当的多,如: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弓形虫感染侵犯到脑部引起的脑部症状,像是严重的头痛、痉攀、昏睡等;带状疹、单纯疹引起的皮肤病变;隐孢子虫感染引起严重的下痢;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视网膜病变,造成失明等等,不胜枚举。 二、伴随而生的肿瘤 爱滋病发现以后,卡波西肉瘤(这原本是在地中海地区的男性老人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的病例数就突然大量增加,多发生于同性恋者的身上,1990年以后,只有15%的同性恋爱滋病人会有卡波西肉瘤。爱滋病的卡波西肉瘤可以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而且不会只长在一个地方,甚至会长到皮肤以外的地方去,像是淋巴腺与消化道器官等等。皮肤上的卡波西肉瘤颜色通常是红色的,也可以是粉红色或紫色,形状长长圆圆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变深。卡波西肉瘤通常不会致命,如果有疼痛性的溃疡,出血或是造成不雅观的外貌,才需要加以治疗。 三、神经系统受侵犯所引起的症状 爱滋病毒也会侵犯到脑部,造成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记忆力丧失、精神错乱痴、判断力有障碍、痴呆或是性格改变等等的症状。因为这些由爱滋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常见,国外对于年轻的神经精神病人常会做爱滋病毒的血液检查。
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卡波西肉瘤: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破坏CD4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缺陷,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其中就包括卡波西肉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艾滋病病毒感染增加了患者感染其他病毒的风险,从而提高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5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冻疮膏的说明书,缓解冻疮有什么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