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造釉细胞瘤要截骨吗,造釉细胞瘤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牙癌,很严重吗?)

妙手生春 2024-05-30 23:42:19

造釉细胞瘤要截骨吗,造釉细胞瘤是怎么回事

一、造釉细胞瘤的病因及症状

  1、病因 

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关于造釉细胞瘤的组织来源,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由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造釉细胞瘤肉眼观为实质性或囊性,亦可在同一肿瘤中存在实质性及囊性两种成分,囊性者囊腔内可含褐色液体,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大小不同的团块或条索,分散于结缔组织的间质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的常用分类,通常可将造釉细胞瘤分为五种类型,即:滤泡型,丛状型,颗粒细胞型,鳞状化生型和基底细胞型。

2、临床症状

造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及升枝部。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数年至十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瘤大小不等,可为实质性或囊性。由于肿瘤逐渐增大使颌骨膨隆,颜面出现畸形,皮层骨受压吸收、变薄,按之常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觉。当肿瘤侵犯牙槽骨时,可使牙齿移位、牙根吸收、松动甚至脱落。如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肿瘤继续增大,皮层骨质完全吸收,即向颌骨外扩展,可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

3、并发症

上颌骨造釉细胞瘤可波及上颌窦,鼻腔及眼眶,可出现相应的鼻塞,眼眶上移,鼻泪管阻塞等,其次就是本病易复发,相对来说,实体型或多囊型较单囊型易复发,刮治和剜除术较根治性手术易复发,冷冻或烧灼术可降低复发率,多次复发后可侵袭到颞部,眶,额部,甚至颅底,颅内,多次复发手术后,不仅影响面容,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二、造釉细胞瘤的检查

下面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1、X线检查:

X线摄片示颌骨膨隆,不规则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此影像边缘不光滑,有半月状切迹,分房大小悬殊,波及牙槽骨者可有明显的“根尖浸润征”--牙根尖的牙槽突骨质呈不规则的破坏与吸收,牙根可呈锯齿状或截断样吸收,如有迅速长大同时伴疼痛溃疡等症状,X线表现骨间隔破坏消失,呈斑点状影时,应疑有恶性变。

2、穿刺检查:穿刺囊液常为褐色,有时可有胆固醇结晶,但无角化上皮。

3、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4、CT检查:

高分辨螺旋CT配合牙科软件技术,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容积数据采集技术,不仅能够重组出反映颌骨解剖特点的二维曲面图像和任意方位上的二维图像,而且能够精细显示病变的三维结构;由于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还可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和囊内容物的密度;此外,应用不同的窗技术,还可分别观察骨,软组织病变的细节,所有这些改善均有助于颌骨造釉细胞瘤特征的显示。

三、造釉细胞瘤的诊断

 (一)诊断

1.颌骨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致面部畸形,往往无特殊自觉症状。

2.咬合关系错乱,牙移位元松动或脱落,偶有病理性骨折。

3.颌骨膨隆,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有时伴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4.X线摄片示颌骨膨隆,不规则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此影像边缘不光滑,有半月状切迹,分房大小悬殊,波及牙槽骨者可有明显的“根尖浸润征”--牙根尖的牙槽突骨质呈不规则的破坏与吸收,牙根可呈锯齿状或截断样吸收。

5.如有迅速长大同时伴疼痛溃疡等症状,X线表现骨间隔破坏消失,呈斑点状影时,应疑有恶性变。

6.穿刺囊液常为褐色,有时可有胆固醇结晶,但无角化上皮。

7.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二)鉴别诊断

1、基于发病率与手术方式的需要,造釉细胞瘤主要需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及其他非角化囊肿鉴别,非角化囊肿如含牙囊肿,根尖囊肿,残余囊肿及面裂囊肿等,这些囊肿从发病部位,内部结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征性,与造釉细胞瘤鉴别不难,由于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且治疗方法不同于其他非角化囊肿,因此二者的鉴别是颌骨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点和难点。

2、造釉细胞瘤的侵袭性高于角化囊肿,造成周围骨质破坏的范围大于角化囊肿且易侵及周围软组织,造釉细胞瘤造成的牙根吸收多呈锯齿状或截断状,造成邻牙脱落者常见;角化囊肿的牙根吸收多呈斜面状,较少造成邻牙脱落,造釉细胞瘤多为囊实混合性,不规则厚壁,囊壁可见乳头状突起或壁结节;角化囊肿为纯囊性,均匀薄壁,多房造釉细胞瘤分房大小不一,其房间隔常由软组织及少量骨性成分组成,且较厚;角化囊肿的分房大小近似,房间隔纤细,完整,且较薄,造釉细胞瘤囊性部分的MR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有时囊内出血可见短T1信号;角化囊肿的囊内容物因富含角化蛋白及固态胆固醇结晶,其T2信号明显低于造釉细胞瘤,此征象被认为是区别二者囊液性质的重要特征,无论CT或MR增强检查,造釉细胞瘤的囊壁,分隔,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角化囊肿的囊壁及分隔无强化。

四、造釉细胞瘤的截骨医治

1、应按临界瘤治疗原则进行,即在肿瘤外0.5cm左右处切除整个肿瘤,对于较小的下颌骨肿瘤可行颌骨方块切除,较大的颌骨肿瘤则应行颌骨整块切除,切除后之组织缺损可立即植骨修复。

2、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霉素、青霉素等);手术范围较大,同时植骨或同时作较复杂修复者则一般采用联合和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术创大,修复方式复杂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3、颌骨造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由于它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并在瘤生存较长时间或不适当的处理时间较长时可有少数出现恶变,故其属于一种临界瘤(即界于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之间的一种肿瘤),所以本病一旦诊断确立,应尽早手术治疗,因肿瘤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将造成更多的组织缺损及功能障碍,如发生于上颌骨还可侵入颅底部位导致手术难以切净,本病经及时适当的手术处理后,预后良好,术后造成的组织缺损可通过自体骨移植,骨代用品植入等方式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的缺损可通过人工修复体恢复形状及咀嚼功能,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后还可通过种植牙技术等恢复咀嚼功能。

什么是牙癌,很严重吗?

你说的可能是长在下颌的癌.
一般长在下颌骨和上颌的尖牙.他是牙源性良性肿瘤是由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的一类肿瘤,造釉细胞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临界瘤,有局部浸润生长的特点。其发生有多种组织来源,可能来自于造釉器和牙板的残余上皮或牙周组织中的上皮残余;也可能来自于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或来自于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的衬里上皮造釉细胞瘤多见于20~2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一般好发于下颌骨,70%位于磨牙区和升支部,发生于上颌骨的仅占10%。
造釉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无自觉症状,后期因体?增大致颌?膨胀,触之有乒乓球样感,膨胀性生长可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如张口困难、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碍,以及病理性骨折等。多次复发恶变及原发恶性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一般我们建议你做下颌骨的方块切除.

长骨造釉细胞瘤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大体病理特征长骨骨干偏心、边界清楚的肿瘤组织多被骨皮质和骨膜包绕,周围皮质增生硬化,剖面为灰白色,质韧,呈结节样结构,可有囊状变及出血,有时可见骨化和钙化,有些病例可侵及软组织。
镜下肿瘤组织学特征在各病例中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标本的不同部位也可不一样。Weiss和Dorfman将其主要组织学特征归为4种形式:①基底细胞型:条索样和巢状细胞相似于基底细胞癌,这些细胞在巢的中心部位,呈棱形。周围细胞呈立方形或圆柱形,呈栅栏样排列。网织纤维包绕细胞野,巢内细胞间网织纤维少,组织结构类似上皮。②梭形细胞型:与前面相似,只是没有周围的栅栏样细胞排列。有时细胞排列为漩涡样,网织纤维包绕单纯的细胞(中胚层肿瘤的特点),这方面相似于纤维肉瘤。③鳞状细胞型:可见多数具有鳞状上皮分化的细胞巢,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有角化颗粒,细胞采用Keratin抗体染色为阳性。④腺样结构型:细胞被覆大小不一的裂隙,部分裂隙内有含红细胞的管腔,另一些裂隙空虚,被覆细胞,呈立方形或圆柱形,类似腺样结构。网织纤维围绕管腔,同时也分散在细胞间。所有前面提到的细胞结构都围绕纤维基质。基于这些特点容易区分出来,但在同一病变中多为几种类型混合存在,而以一种为主,其中以基底细胞型最常见,其次为棱形细胞及腺样结构,鳞状细胞型少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56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