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足口病水泡会越长越多吗
手足口病水泡会越长越多,孩子得了手足口病的症状有: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预防手足口病平时要怎么做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三、手足口病治疗方案
1、普通病例治疗
(1)加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及相应处理。
(3)病因治疗:选用利巴韦林等。
2、重症病例治疗
(1)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
① 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
② 控制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脱水,剂量每次0.5-1.0g/kg,Q4h-Q8h,根据病情调整给药时间和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
③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每次1g/kg*2次或每次2g/kg*1次;
④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2mg/(kg·d),分1-2次静脉滴注。重症病例可以短期大剂量冲剂疗法:甲泼尼龙15-30mg/(kg·d),3天后减量为小剂量;
⑤ 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加强呼吸管理。
(2)合并呼吸、循环系统受累的病例: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② 建立静脉通路,检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
③ 呼吸衰竭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根据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参数;
④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丙种球蛋白。
四、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
1、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肠道病毒71型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2、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3、治疗要点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偶尔在2天或以上。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因此,应当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 5-6月可达到病发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特别容易造成暴发流行。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从手足口病的病因我们可以看到,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做到:
1、勤洗手。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归来,接触公共设施后,打喷嚏后等。
2、保清洁。生活环境保持洁净,常通风换气,常清洗消毒用具玩具,勤换洗衣物,晾晒被褥。
3、避人群。还是不要到人群密集场所进行活动游玩,特别是空气流通较差的密闭公共场所。
如果孩子真的患上了手足口病,家长应该怎么做?
通过以上的描述,家长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了手足口病。如果孩子疑似手足口病,家长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断。如果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应该做的是:
1、立即隔离
在孩子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后,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将孩子安置在家中隔离休养。在孩子病情好转时,也可以在适宜天气到户外散步活动,但是仍要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也不要让孩子去玩公共体育器械,以免交叉感染。
2、开窗通风
孩子的房间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但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为孩子保暖,以免孩子受风着凉。
3、卫生消毒
(1)要让孩子勤洗手,保证卫生清洁。
(2)凡是孩子接触的物体及玩具可在阳光下暴晒消毒,也可用消毒水擦拭消毒。
(3)孩子的餐具应专人专用,每次需在煮沸消毒5分钟后再使用。
4、病儿护理
(1)口腔护理。由于口腔疱疹的原因,孩子会因疼痛影响甚至拒绝进食,所以为孩子准备餐点时,应注意以清淡、软烂、高蛋白、容易吞咽的食物为主,比如肉糜茼蒿米粥、油菜鸡蛋软饼、奶香蛋羹等,少食多餐,并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皮肤护理。对于孩子手、足等部位的皮疹,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要为孩子穿着清洁、柔软、舒适的衣服,并经常更换,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小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以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
特别提示:
家长在护理孩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孩子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 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或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会在7-10天痊愈,在这个期间请不要让孩子参与群体活动,从确诊到病愈共需要休养隔离两周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够更好的恢复。
手足口病主要是因为肠病毒科萨奇所引起的一种发展性传染病,该疾病在任何时期都可能会发病,但是以春夏季节患病最多,患上该疾病的大多是三岁以下的孩子。这是因为小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较低,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该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饭后要洗手,这样可以避免病从口入;同时还不能喝生水,吃生食,避免和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密切接触,否则很容易感染。如果已经患上了该疾病,就需要自觉地隔离人群,最好在家休息,还要积极的接受治疗,避免传染。
2、经常消毒
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所以应该将宝宝的餐具和玩具等用品及时的消毒,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手足口病传染。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唾液传播,所以最好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要多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这样可以防止抵抗力下降。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如果长期处于封闭的空间内,就会更容易使传染病传播,该疾病在流行期的时候,不要去人群聚集和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还应该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4、注意饮食
患上该疾病的大多都是小孩,所以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吃凉菜凉饭和变质食物。在特殊时期的时候,需要多吃一些可以提高抵抗力的食物,例如青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可以满足人体所需。
5、定时排查
该疾病在早期发现治疗起来会更加顺利,所以建议每天早上和晚上检查手心、脚心、肛门和皮肤部位有没有红肿的情况,还要查看口腔是否有疱疹,观察体温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6、接种疫苗
预防手足口病传染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接种疫苗,主要是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虽然这种疫苗无法完全杜绝手足口病的患病几率,但是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还能预防95%重症手足口病。
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非常热的一个天气里,还是会很担心手足口这个疾病的传播的。因为每当高温的天气之下,也就是病毒迅速繁衍的一个高发时期。这个手足口病,它就是有很多类的一个不同程度上疾病,能引发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急性的传染病,最主要的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呼吸道消化道以及能够密切的去接触等等的一个传播上的途径。
很多都是去发生在宝宝身上,手足口病他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宝宝的手部,口腔,脚上等一些皮肤上面出现小水泡,或者是红疹,并且它还会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等一些症状,并且还会厌食。所以说,尤其是到了高温时期,一定要对这种疾病做好预防。
1、在平时去烹饪饭菜的时候,一定要把食物给它清洗干净啦。这样就可以避免食物上面的一些细菌和病毒。
2、就是在食物必须是蒸熟或者是煮熟,要么就是炒熟之后再去进行食用。
3、在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特别是在小孩儿应该经常的去给他剪一剪指甲,然后教她在饭前要洗手,也不能要让他把玩具经常放在嘴里边。并且它经常玩儿的玩具也一定要定期的去消毒。
4、不要去喝一些冷水,不要去喝生水,喝凉白开或者是热水。
5、就是平时多出去走一走,晒一晒太阳,可以通过太阳照射出来的紫外线给我们的身体进行消灭病毒的作用。
6、在这个手足口病的流传期间,一定要减少在公共场所所在的时间。尤其是像一些空气并不是特别流通的地方。
7、就是平时的话一定要注意家里面的卫生去开窗通风,让阳光照射在屋里,并且,家里盖的棉被枕着枕头一些衣物等等,都要定期的去消毒。
而且像引起手足口病的这种病原的种类也是很复杂的,现在也是有了专门的一些疫苗,所以说像一些小孩儿就很有可能会去感染这种病,可以提前给他打好疫苗。
谈起小孩手足口病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在婴儿的身上最很容易发生的病症,6个月到5岁的小孩主要是感柒群体。在其中每一年4、5月份是多发期,10、11月份一个小高峰期,为了能让广大父母搞好防止提前准备,可以让宝宝防止遇到过,今天小编就来讲下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一、日常保洁
宝宝在生病期内要给小宝宝讲究卫生漱口清洁,全部宝宝用完的物件(包含小玩具、穿着用品等)都能够清理后用紫外光或烧开的沸水进行清洁。医用酒精消毒或许是许多父母会使用的办法,可事实上并不可信,正确的方式是:用带有含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喷撒。
二、饮食搭配分配
因为小孩手足口病会让宝宝的嘴巴长疱疹,会让宝宝很痛,妈妈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清泠的流食,例如:牛乳、冰激凌。酸的辣的食物最好还是不要这时候给孩子吃了。
三、伤口护理
宝宝手脚长出来了泡疹,应当维持这个区域清洁,用清水和香皂轻柔地清理肌肤,假如小水泡出现裂开,还可以在部分涂聚维酮碘液消毒杀菌。
四、观查小宝宝
尽管小孩手足口病和感冒咳嗽一样病症都特别轻,可是请各位父母别忘记了我家里有极小的占比发展为危重症的,例如脑炎、心脏病等,如果发现宝宝有: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心烦、入睡环节中一惊一跳,请别再犹豫,马上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五、防护群体
小孩手足口病本就含有感染和病毒感染“遗传基因”,因此从生病到治愈后一周都需要隔离。防止外出,防止人比较多密集的地区,以防小宝宝加剧或增加病况。
尽管小孩手足口病气势汹汹,但大多数都很不错治好,却也不能心存侥幸,以防影响身体健康。有可能会变成危重症也许这就是小孩手足口病令人担心害怕的区域,所以家长们在平日里想让孩子讲究卫生、漱口清洁,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55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