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癌症,人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但大家依旧都抱有侥幸心理!
毕竟在我们看来,患癌就是一个概率和运气,自己身体本身非常健康、又一直乐善好施、问心无愧,癌症怎么会找上自己呢?
殊不知,癌症的病发原因相当复杂,这不仅包括了遗传基因、致癌物接触、后天慢性病等方面,年龄增长也会增加自身患癌的可能性。
甚至是有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活到120岁,那么人人都会患癌,越是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发生基因变异的几率也就会越大!
不但如此,癌症这种疾病还非常狡猾,它善于潜伏与伪装。早期内脏器官癌变,患者几乎没有任何异常症状,甚至是普通体检都不能发现问题所在。
特别是空腔器官的癌变,普通体检发现的可能性几乎为0。且在癌症发展的过程中,即便是逐渐有症状出现,也容易混淆患者视听,让其误认为是患上了普通疾病,继而忽视了检查!
所以,对癌症高危人群来说,不能放松对癌的警惕性,以下四个部位体检千万别漏掉:
1、肺:
这是全球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在我国的病发率也排在第一的位置。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2020年新发的肺癌患者达到了82万人,这其中有2/3在确诊时就已经进入了晚期。
所以,对肺癌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很有必要,这包括了职业暴露人群、有肺癌家族史、常年吸烟和被动吸烟、长期患慢性肺部疾病等。
就目前临床的医疗手段而言,筛查肺癌最佳的方式就是ct检查,特别是低剂量螺旋ct,准确性更高,甚至可发现1cm左右的早期肺部肿瘤;
2、肠道:
大肠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20年确诊的大肠癌患者突破了53万人。
由于肠道本身是空腔器官,所以对肠道健康最有效的筛查方式就是“肠镜”,这种内窥镜检查手段,可发现溃疡性肠炎、肠道息肉、肠癌等多个病变。
对有肠癌和息肉家族史、45岁以上、有肠道疾病、长期保持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来说,定期进行检查很有必要;
3、胃:
胃癌是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癌变的早期可能仅仅只是一处异常糜烂或者是黏膜颜色改变,普通的ct、彩超都不能发现问题,而如果ct能检测出胃部癌肿时,患者病情也往往进入了晚期阶段。
所以,对胃癌最佳的筛查方式就是“胃镜”,如果自身存在慢性胃病史、有胃癌家族史、年龄超过了50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应当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4、肝脏:
由于肝脏没有末梢神经,且肝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所以在肝癌的早期,患者基本没有典型症状。
与我国肝癌现状来说,绝大部分肝癌患者都面临了确诊即晚期的局面。
所以,肝癌的防癌筛查很有必要,比如有慢性肝病史、年龄超过50岁、有长年酗酒史、长期生活在潮湿地区的人,就属于肝癌高危者。
而临床对肝癌的筛查方式也有很多,比如针对性的肝脏ct、肿瘤标志物、彩超等!
总的来说,不同部位的癌症筛查手段都不相同,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防癌筛查。只有符合癌症高危条件的人群,才需要定期进行针对性的筛查。
而对于已经出现慢性病的患者来说,积极治疗和定期筛查应同步进行,以便能进一步降低后期患癌的可能。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补充:第 5 种情况是,你是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对于4,没有普适的检查,只有针对具体某种癌症的专门检查,就像@荆外提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sm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就如@jinxi 所说,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就举前列腺癌为例。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越战时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30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可是,众所周知,越恶性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不过,以我对这个方向的了解,现在(2011 年)医学能做的还很少。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肿瘤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才能变成恶性肿瘤(当然也可能它们自己在这过程中挂掉了,长个瘤子也不容易)。现在检查技术越来越灵敏,我真怀疑,想给你找你癌,你把各种检查都做了,还真就能找到。 结果就成了,找到又怎么样?那就找吧。既然是检查,一般是从早期检查(early screening)开始。这个,真不好做。比如,现在有了血液检查技术了,查 PSA 抗体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前列腺癌变。从血液里检查癌症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存在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癌细胞也要血液给它们营养啊),或者癌细胞也有阵亡的(很多,毕竟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白饭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啊),这些癌细胞被分解后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分子成份被释放。这些分子,会进入血液,这样对血液做专门的检查,就能找到这些癌细胞存在的蛛丝马迹。通常做法是把癌症病人的血液和正常人的做比较,看有哪些成份上的不同,最后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分子成份。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早期检查的目标对像是身体处于没有任何症状时期但后来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所谓正常人,而用来找这癌症特症分子的样本却是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身上得来的。对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时候的肿瘤,它比起早期肿瘤来说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变异,很可能让那些早期特征被隐没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分子中了。比如我自己曾经拿一些大肠癌的 RNA 表达和正常细胞做比较,发现至少有 1/3 的基因表达是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其它有区别的了。这就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啊。 从这里找出早期癌细胞里的特有表达因子,的确有点大海捞针。更糟的是,这些早期肿瘤因为小,能释放入血液中的分子也少得可怜,这就对检查的灵敏度有了极高的要求。最近有一研究,把跟踪对像中得了某特定癌症的人在数年前采集的血样做分析,发现在早期检查方面,最近这些年找到的各种表达特征都不管用,最好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准确率也可想而之。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癌细胞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们能释放的分子,也是很多正常细胞会释放的,这样,错误就不可避免。就算是 PSA 这样的检查,也有很高的错误率。不过,我们知道,光一个 PSA 是不作数的,毕竟,癌症的确诊,是要靠活检的。这里的问题是,活检的准确度远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高。比如前列腺癌,有二成的活检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的(更糟的是,对于健康人,活检本身还能增加得此癌症的机率)。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其它癌症里,比如黑色素瘤。有一个实验让几个病理专家拿出自己认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其他专家检查,结果呢,既使是这些典型的切片,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大家无法统一认识的。在旧金山美国最顶尖的黑色素瘤治疗中心,每个活检是由三名医生同时过目,共同决定,就是因为有些肿瘤,尤其是早期的,很难确诊。所以我们关心的早期肿瘤,在诊断上就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两个以上的医院/医生来帮你诊断,确定治疗/观察方案。)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情况呢?情况就是,这些癌症早期检查可能对延长你的生命没啥帮助,如果是误诊,还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前列腺癌的 PSA 检查。这是一个相当常规的检查。至今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男性做了这个检查。一般的建议是五十年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可是,美国政府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本周就要给出关于 PSA 的新建议。在上周公布的数据里,它说这个检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平均下来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只能给你多加些诊疗的苦楚:在 86 年到 05 年这二十年间,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5000 人死于手术,1 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20-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而前两年,同一机构刚刚宣布,常见的乳腺癌检查 mammograms,也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的。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热衷于癌症早期检查呢?其实,问题不止于癌症,在其它很多病也如此,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是常态,任何不健康,都是危险的,要纠正。(其实呢,要我说,不健康才是常态,比如头痛鼻塞,拉肚子崴脚,大大小小的事三天两头出...... )结果就是,你去看病,医生把你的病说得越有模有样(也许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你还越高兴。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可能还觉得不满意,是吧。 (有一研究就关于这个的,特逗)但硬帀有两面。误诊可以是有病没查出来,也可能是没病找病。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宁可没病找病(抱着治治总没坏处吧的想法),也不想有病没查出来。医院和制药公司可喜欢这个了。你不是想找病么,那就把正常的指标定低点。中间那段呢?亚健康!xx 病前期!吓人吧?本来是有病才要治的,现在没病的人也要定期作检查了,亚健康人也要吃药了(某个癌症一年才几万人啊,检查可要查几百万上千万人啊,全是钱啊)。结果,重要的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被推后了;检查,治疗,可以赚钱的,被推前了。本来是可能发展不出来或过好多年才能被感觉到的肿瘤,现在临床检测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早早被发现了,于是你就可以早早的进行治疗了。你也就成了一个癌症患者,走在争取做一个癌症幸存者的道路上。
近年来,“体检热”的兴起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人也有一个疑问,在体检表上的各种项目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呢?我们如何检测癌症?每年检查一次,没有早期癌症?你可能不想听真相健康体检可以检查癌症吗?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健康体检与早期癌症筛查绝不相同。健康体检以常规的内部检查为基础,无法进行精确的个体筛查,可能会错过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在癌症诊断领域,PET-C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但癌症筛查需要综合诊断和多种检测,以确保准确筛查。因此,PET-CT一般是在癌症诊断后进行,不建议对无癌症症状的患者进行。我们都知道,癌症的质量越差,发展速度就越快,从癌症的出现到症状的出现,对这种癌症最好的治疗时间非常短。所以,正常的身体检查基本上会发现一种生长缓慢的癌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癌症的早期筛查呢?
当然不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癌症协会的双重建议,建议对一般人群进行特定的癌症筛查;对于罹患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需要有针对性地筛查特定癌症。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宫颈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高,通过准确筛查可以很好地控制这些癌症。其中,宫颈癌是人类唯一可以预防的癌症,还不做早期筛查吗?
宫颈癌宫颈癌有一个漫长的癌前病变过程,如果在早期及时适当的治疗,治愈率很高。子宫颈癌普查有两项主要测试:子宫颈细胞检验和人乳头瘤病毒测试。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的宫颈癌筛查指南说,21至29岁的女性应该每三年做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原则上,在性行为开始之前不需要筛查。30至65岁的妇女每五年接受子宫颈细胞检验及人乳头瘤病毒测试。
小美最近觉得腋下痛痛的,去检查的时候,发现淋巴结的位置竟然有颗肿瘤,医师怀疑是淋巴癌,建议她做切片检查,没想到检查半天,周边的 *** 、肺部、甚至全身上下完全检查不出有癌症的迹象,最后医生只好跟她说,她得的是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
但在众多的转移癌当中,却有一种是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metastasis of unknown origin,MUO),也就是找不到源头的转移癌。听到的当下可能会觉得非常莫名其妙,怎么可能找不到源头?但却有3~5%的癌症患者属于这个类型,医师必须透过自己的经验、切片的诊断,来协助做出治疗的判定。
目前猜测这种癌症可能是来自于原发部位不适合癌细胞生长、导致快速转移后生长,或是原发部位癌细胞莫名自愈,但转移部位仍然存有细胞等;另外,可能来自于先天的组织分化不良,残留、没有分化完整的胚胎组织癌化,却不属于身上任何一个器官的原发癌,但还没有定论。
因为大部分的癌症转移会以淋巴、肺部、骨头、肝脏等血液、气体、体液交换的地方,作为转移的目标,甚至还会有2种以上的转移,所以一开始在找源头的时候,会有非常多种原发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的时候会观察癌细胞的组织型态,猜测源头可能是哪里。
所以这种癌症最重要的检查,就是在切片的肿瘤细胞组织上,必须要做详细的免疫细胞染色,先区分上皮细胞癌、非上皮细胞癌的可能,因为非上皮细胞癌像是淋巴癌、黑色素瘤、生殖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瘤都是特殊型别的癌症,各有不同的治疗方式;而上皮细胞癌则要区分是最常见的腺癌、鳞状上皮癌还是分化不良的上皮癌,再来是粗略区分发生的部位。
另外,头颈部的癌症如果有EB病毒的基因,因为这种基因是鼻咽癌特有的,就可以怀疑是鼻咽癌,使用鼻咽癌的治疗方式。
不过通常这种原发部位不明的癌症,细胞的分化都会不完全,传统治疗癌症方式的效果不一定跟一般的癌症相同,存活期通常只有5~12个月,大部分患者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5年内的存活期只有5~10%,比国人杀手肺癌(24%)肝癌(28.6%)还低2~6倍。
目前化疗的铂类、金类药物是最有效的药物,而随着基因定序的进步,这类患者也建议针对基因做分析,找出是否有适合的免疫疗法药物,可能更有针对性跟疗效。
过去,人们只知道吃暖和穿暖,但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 养生 ,寿命也越来越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癌症的发病率继续增加 。因此,很多人都会经常体检,每年都会去医院进行定期检查。但是体检真的有用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谈论:某某每年定期检查,平日定期锻炼,注意 健康 饮食。为什么她现在得了癌症。看来定期检查不是很有用, 但是体检真的没用吗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癌症筛查方法。相信看完之后,你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 的身体对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再加上刚刚过去的疫情,我们深刻地发现,传统的 健康 理念是“没病就是 健康 ”,现代人的 健康 理念是整体 健康 , 健康 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然而,虽然大家都知道 健康 的重要性,但似乎大家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定期体检的必要性;在体检方面, 大家还是保持着固有的想法:生病后去医院治疗, 无需定期体检认为这是浪费钱。很多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没有症状,所以当出现症状再去医院治疗时,往往会延误最佳治疗期。
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吓那些不愿意体检的人,我们经常会在电视的新闻报道中看到年轻人猝死的发病率变得越来越高,他们有时胸痛心慌, 但是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的在意 ,他们又怎么会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措施呢?
所以,当我们感觉到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 而不是说抱有侥幸心理继续的透支身体 ,所以即使我们平日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要定时的去医院检查身体。
现在年轻人患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他们平日里经常忙于工作,定期检查并不在意, 所以当患病的时候并没有及早的发现疾病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期间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即使是亿万富翁,如果身体垮掉,那么挣再多的钱也是无用途,因此不要把忙当借口就不注重自己的身体 健康 ,这也是为什么会一直强调全面体检的重要性。
疾病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只有定期去医院做全面筛查及早的发现干预,才能将病情打败,拥有 健康 的身体。 许多人意识不到体检的重要性 ,下面是总结的几条关于体检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铭记于心。
体检并不是走过场,而且让我们可以对我们的身体状况有个清晰的了解, 许多患恶性肿瘤的病人在初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身体有异样 ,而且去做体检或者看其他疾病的时候才被诊断出来。
因此, 及早的预防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疾病,才能尽早的消除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从源头进行控制,才能避免病情恶化的危害。
据2020年全球患癌统计数据分析,全球在2020年新发的癌症病例就有1929万例,中国占475万人,占全球23.7%, 大部分原因可能与中国的文化,饮食习惯以有关 。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新发排名前十的病例分别是: 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 。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病例的一大半,不分性别。最常见的癌症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男性容易患上前列腺癌,女性容易患上乳腺癌、宫颈癌。
据统计死亡最高的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宫颈癌。通过数据,清晰的发现不管是常见的新发的癌症还是死亡率高的癌症,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 都包含在内。
就拿甲状腺癌来讲,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低,一般的甲状腺癌都是可以医治的,因此不要感觉患癌就没有希望可言,有些癌症在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比如白血病发病率非常低,但是一旦患上白血病死亡率就极高,所以不要认为癌症是不可医治的, 只有定期做全面筛查,发现疾病才能及时的干预治疗。
(1) 首先是肺癌 ,肺癌一直位居榜首,所以肺 癌的筛查至关重要 。常规筛查肺癌检查是胸部X光检查,胸部X光很便宜,大约100元。
但胸部X光检查不容易发现早期肺癌,容易错过误诊。
所以真正肺癌检查应该做胸部CT ,胸部CT的种类很多,包括目前许多人推荐的低剂量CT,认为辐射越少越安全越好。但其实很多医院不做低剂量CT,直接做常规的普通CT扫,价格是上百元,400-700元都有,而且各个地方都不一样。
如果平胸部CT扫描发现问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CT增强扫描。但 对于肺癌的筛查,一次平胸部CT扫描就足够了 ,几百元就可以完成。40岁以上的人一年可以做一次,辐射量不大,如果以前没有发现问题,现在才发现问题,一般是早期,所以治疗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的常见肿瘤,在2020年的新病例中排名第二, 发病率在41至65岁的人群中最高。
如果你想及早发现结直肠癌, 只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结肠镜检查。 通过观察粪便中是否有血液,便秘等都是不准确和容易误诊的,一旦有疑问,就必须进行结肠镜检查。因为有些癌症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不知道没有结肠镜检查是否有问题。
(3)胃癌,胃癌不用说,我们都知道,要胃镜才能检查清楚,胃镜检查直接从口腔进入,深入胃粘膜,为了看是否有溃疡是否是癌性的, 普通肝胆胰腺和脾脏超声是没有办法判断是否有胃癌的 ,不要以为做内脏彩超就可以放松,必须进行胃镜检查。
谈到胃癌,我们一起说说食道癌 。因为食道癌的发现也是通过胃镜检查证实的,做胃镜检查时,我们能看到食道,胃和十二指肠,胃镜检查的价格与结肠镜检查没有太大区别, 最好在40岁以上做一次 。
如果有高危因素(如家里有胃癌亲戚,有胃炎,胃痛等),则更建议做。如果你第一次做,发现它很干净,那么在3-5年内再做第二次,并不需要每年都这样做。 如果发现问题,请根据医生的建议复查。
(4)乳腺癌,这基本上是一种只有女性才有的癌症, 男性也会有,但很少见 ,所以没有人会去检查男人,基本都是女性,价格也差不多,大概300元左右。
乳腺癌的 高发病率在45-50岁之间 ,但从20岁开始逐渐增加,20岁以下很少见。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没有高危情况,也可以每2年做一次。
(5)肝癌,肝癌最常见的病因是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 ,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素,患肝癌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肝炎患者一定要好好治疗。
肝癌的筛查方法其实比较简单,做一个腹部超声就可以了, 直接看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 ,现在超声波也非常灵敏,只要有肝癌,哪怕是肝癌比较小,彩超也可以发现。
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等患者,每年一次彩超检查肝脏 ,没有这些疾病,但最好每年也做一次,毕竟彩超不贵,没有不适,做起来也没有害处。彩超一次大约100-200元。
胰腺癌筛查最好做腹部CT ,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CT的价格也是几百元。每年做一次CT会有所帮助,但胰腺癌进展非常快。
(8)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肿瘤 ,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很少见。但是,从筛查的角度来看,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因为每年做一次彩超,可以同时做腹部、尿路和甲状腺的彩超,可以看到前列腺和膀胱,成本相对便宜。
但彩超发现早期前列腺癌不是很好,最好做CT或MRI,这是比较昂贵的。因为老年男性非常普遍, 中年男性并没必要必须每年检查一次 。
(9)宫颈癌,这是妇科肿瘤。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TCT和HPV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如果连续几年正常, 那么后期筛查时间可以延长到2-3年 ,一次也是几百元。
别以为只有中年女性才得宫颈癌, 30岁甚至20岁的宫颈癌也都存在 ,因此,每年进行体检时,应进行妇科检查,也可以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现在我们有了HPV疫苗,符合条件的女性尽可能多地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为了尽快发现尽快治疗这些常见的癌症, 如果今年还没有做过体检 ,而且今年已经40多岁了,那么建议你去医院做这些项目:胸部CT、腹部超声(或直接腹部CT)、甲状腺和乳房超声、胃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妇科检查(女性)这是一项辅助检查,费用约为4000-5000。
如果你去年做了胃镜结肠镜检查 ,你今年就不想做,成本几乎可以减半。要做一个尿常规,可以看看是否有红细胞,这对尿路出血判断、结石或肿瘤筛查有帮助。
粪便也可以留看是否有隐血, 这对判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整体来看,第一次体检的费用会更高,到5000元左右。第二次可能3000元就可以做到,便宜很多。
健康 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如果身体都垮掉了,那么他做什么事情都会寸步难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己的 健康 ,不要认为平日里身体硬朗就可以不用定期做体检,这样你就是在伤害你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我们的身体负责 ,定期检查身体,有一个 健康 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身体无病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学会重视自己的身体,有了好的身体比什么都值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4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