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基因疗法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痴呆症是怎么来的)

佚名 2024-05-29 12:09:11

基因疗法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英国研究人员10日说,他们的小鼠实验显示,基因疗法也许能成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不过,专家们强调,这一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尚需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负责研究的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玛格达莱娜·萨斯特说,他们利用经过改造的慢病毒载体把一种叫PGC1-α的基因注射入小鼠大脑的记忆区域,这些小鼠刚开始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结果显示,这种疗法阻止了小鼠大脑中β-淀粉样肽的积聚,后者被认为会导致脑细胞的死亡,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紧密相关。

研究人员说,在利用基因疗法治疗4个月后,这些小鼠大脑中很少有阿尔茨海默病标志性的淀粉样斑块。在有关记忆力的任务测试中,这些经过治疗的小鼠与健康小鼠表现得一样出色。此外,它们的大脑记忆区也没有发现脑细胞损失。

萨斯特在一份声明中说:“尽管这些发现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它们显示,基因疗法可能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潜力。”

萨斯特强调,尚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但“这个概念性验证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些未参与研究的专家说,这项研究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但小鼠不能等同于人,所以应谨慎解读。比如,英国爱丁堡大学认知与神经系统中心临时主任塔拉·斯皮尔斯-琼斯说,这项研究只是基于一种疾病模型的很少一些小鼠。“这些结果还需要多种模型能够重复,还要攻克许多难关,才能知道这种疗法是否能用于人类患者”。

老人痴呆症是怎么来的

  老人痴呆症越来越常见,那么老人痴呆症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痴呆症是怎么来的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中国科学家对老年痴呆症的探索也从未间断。前不久,来自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CUTA蛋白和老年痴呆症的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份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简称JBC)上的研究报告为人类未来攻克老年痴呆症又投射了一线曙光。

  85岁人群中约有一半人患病

  张云武是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正是他的研究组在JBC上发表了关于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虽然没有全国系统性的统计,但有一些资料显示,我国的AD患病人群达到了600~1000万人。由于老年痴呆症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在65岁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患病,而在85岁人群中则约有50%的人患病。因此,随着世界及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而且,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发生疾病的几率相较以前也有所增高。

  此外,很多人分不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区别。张世忠教授介绍,帕金森症是因患者大脑中黑质的变化导致多巴胺减少,只影响患者的运动,并不影响其智力。

  老年痴呆症与遗传有关

  究竟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改变,使得其智力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张云武教授介绍,在人体中,主要在大脑部位,会生成一种小分子蛋白多肽,称为?-淀粉样蛋白(?-amyloid, 简称A?)。A?具有神经细胞毒性,如果A?在大脑中,特别是在与认知记忆密切相关的部位如海马区和大脑皮层,发生异常积累和聚集时,就会导致这些部位的神经元细胞发生功能紊乱和死亡。当神经元的死亡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人的认知记忆发生障碍,从而发生老年痴呆症。

  环境恶化对发病有催化作用

  就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和原因,科学家一直在持续地探索,尽管结果并未昭然,但张云武教授说,现在已经知道造成A?在大脑中发生异常聚集,进而诱发疾病的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他介绍,生物学遗传因素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原因,但因为这部分病人只占总病例的小部分,因此不能算是主导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污染、氧化应激压力等,都被发现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因此,我们今天日趋恶化的环境,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有可能对此疾病有催化作用,但这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其相关性。?

  张世忠教授则表示,AD和PD(帕金森症英文缩写)都是和遗传相关的疾病。?其实人体变化的每个步骤都跟基因相关,但我们对人体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有老年痴呆症遗传基因的人无疑是罹患AD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和基因相关的疾病,基因的负作用也可能是在某种环境下才被诱导出来。在压力大、污染重的环境中,正基因和负基因进行斗争,负基因较容易?跳?出来,促发疾病。

  基因突变会使疾病提早发生

  现实生活中有中青年患此病的案例。那么,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是否有年轻化的趋势?

  对此,张云武教授表示,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虽然现在发现有年轻的发病者在30岁左右就表现出症状,但是这种疾病的早发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导致。?如果患者所携带的几个参与A?产生的基因,包括APP、PS1或PS2基因,发生了突变,就会使得A?大量生成,在早期就有大量神经元细胞死亡,造成疾病提早发生。

  张世忠教授也表示,事实上,所有的疾病都有年轻化趋势,老年痴呆症并无不同。这也许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会对医疗的关注度比过去有所提高。此外,和城市化也有关系。?过去农村人很少去看病,随着医疗的完善,很多疾病比过去更早被诊断和发现。?

  攻克:寻找治疗的?靶点?

  张云武教授所在的实验室一直致力于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揭示引发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已经发现和鉴定了一些能够通过影响A?生成、参与老年痴呆症发生的新基因蛋白。他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简而言之,我们的研究发现,CUTA这个蛋白可以影响A?的生成。CUTA如果发生异常,就可能通过影响A?在大脑中的水平,导致疾病发生。?而他们鉴定的包括CUTA在内的多个基因蛋白,有可能成为今后开发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靶点?,对于未来检测及治疗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义。更简单地说,就是只有找到了与诱发老年痴呆症最为相关的那些?靶点?,才有可能使治疗的?箭?更有针对性,更具杀伤力。否则,?敌人?都不知道在哪儿,更不用说如何?制敌?了。

  张世忠教授解释,CUTA蛋白是AD发病过程中的参与者,作为一个?启动子?,通过干预CUTA有可能达成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目的。另一方面,未来也许可以通过抽血检验CUTA水平,检测出老年痴呆症。但是,所有这些研究还都处于实验室阶段,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一个病症可以找出很多基因位点和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但需要经年研究才能对这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进行验证。?他说。因此,虽然老年痴呆症很早就被证明可采取基因治疗,但截至目前,始终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经常锻炼可延缓AD

  张云武教授表示,AD有所谓的潜伏期。这是因为,只有当神经元死亡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使得它们所参与的认知记忆发生障碍时,才表现出症状。因此,从A?水平发生异常,到疾病症状表现出来的这段时间,可以认为是潜伏期。

  由于一部分患者的发病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通过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帮助这部分病人预知潜在的风险。例如APP、PS1或者PS2基因突变的人群可能在较早时期就会发病,而携带有ApoE4等位基因的人群,其发病几率明显高于没有携带的人群。?但绝大多数AD患者的发病是由环境因素诱发的,在这些人群中预测潜在风险的测试方法还不成熟。?张云武说。一些研究发现,在AD早期,病人大脑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代谢都发生异常,因此,应用脑功能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测,或者是检测A?在大脑中形成的淀粉样斑情况,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老年痴呆症,但这还需要进行确证。?许多研究人员,包括我们实验室,正在研究是否有其他生物学标记可用于早期预警AD的测试。?

  在坊间关于预防AD的传闻颇多,有的甚至认为可以?以形补形?,通过吃核桃、猪脑等来加以预防。但这些方法都未经科学验证。张云武教授则表示,目前有明确证据显示,经常锻炼可以延缓AD,这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被证实。研究发现,与缺少锻炼的动物相比,经常锻炼的动物的发病时间被延缓,而且病情也轻微得多。此外,适当的脑力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认知记忆功能。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勤动脑,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生理层面上,对于人都是有益无害的。

  展望:神经元再生技术有望能预防AD

  张云武教授介绍,目前,当AD患者表现出可以被确诊的明显疾病症状时,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往往已经大量死亡,处于不可逆状态,这时再进行治疗就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将能够提前预测疾病的潜在风险,并在早期有效诊断A?水平的改变和神经元功能的异常。?通过将预防和早期治疗降低A?水平相结合,并且通过神经元再生技术去补充受损的神经元细胞,我们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AD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如何防治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怎么样预防与治疗

  老年痴呆症发病常很隐匿,不为人们所注意,因此,正确认识痴呆早期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延缓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下面我整理了预防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以供大家阅读。

  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一级预防

  指预防认知功能正常的个体未来出现痴呆。AD的危险因素中,有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如年龄、性别和基因型,有些是可以改变的,包括血管性危险因素高血压、吸菸、糖尿病、心房颤动和肥胖和头部外伤,而保护因素包括使用降压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他汀类药物、激素替代治疗、高等教育、节食、锻炼及参与社会益智活动。因为AD的病因尚未阐明,主要应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

  二级预防

  指预防已经表现出一些认知损伤的非痴呆个体发展为A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缓老年痴呆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包括指导特定人群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掌握痴呆的常见早期症状,讲解痴呆的预防知识,指导特定人群定期进行精神状态及智慧状况的自我评定,力争做到痴呆的早发现;并对检查发现的可疑患者做好其本人和家属工作,就近及时到专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健康指导。

  轻度认知损害MCI被认为是AD的危险状态,每年有10-12%的人群发展为AD,对MCI人群进行积极干预有望预防AD的发生。但目前研究尚未发现预防MCI向AD演变的特定方法。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药物治疗

  国内外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两类:

  1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而抑制乙酰胆碱降解并提高活性,改善神经递质的传递功能。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得到验证的能够改善AD患者症状的药物。

  常用药物及用法:

  ①多奈哌齐donepezil:起始剂量2.5-5mg/d,每天一次,睡前口服;4-8周增至10mg/d,此为最大推荐剂量。服药后出现严重失眠的患者可改为晨服。

  ②重酒石酸卡巴拉汀rivastigmine:起始剂量1.5mg,每天2次。如果能耐受,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6mg,每天2次。如果漏服或多服,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考虑减量至前一能耐受的剂量。

  ③加兰他敏galantamine:口服,一日2次,建议与早餐及晚餐同服。起始剂量: 推荐剂量为一次4mg,一日2次。治疗过程中保证足够液体摄入。医师在对患者临床疗效及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价后,可以将剂量逐渐提高到临床最高推荐剂量,一次12mg,一日2次。

  胆碱酯酶抑制剂一般耐受良好,但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和呕吐,有时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停药。

  2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盐酸美金刚memantine是N-甲基-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目前也已批准用于AD。其药物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其非竞争性地激动NMDA受体,从而保护胆碱能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破坏有关。可用于中晚期AD患者,研究显示对中重度患者整体转归、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有明显作用,其中妄想、激越或攻击性和易激惹是改善最明显的症状。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少,包括幻觉、意识模糊、头晕、头痛等。发生率低的不良反应有焦虑、肌张力增加、呕吐、膀胱炎、 *** 增加。为了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应注意逐渐加量达到维持剂量:自每日 5mg半片,晨服起,每周递增5mg剂量,每日最大剂量20mg。

  美金刚与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可能比单独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更有效,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其他药物

  很多其他药物,如吡拉西坦、尼麦角林、司来吉兰、长春西汀、维生素E和己酮可可碱等也治疗AD的报道,但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草药制剂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和石杉碱甲,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AD的报道相互矛盾。目前倾向于无效。石杉碱甲是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石杉碱类生物碱,是一种天然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我国已经在临床使用,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4对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治疗

  对出现BPSD的患者,首先应仔细查询诱因和或 加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问题感染、便秘、药物、抑郁和或精神病。如有可能应首先尝试使用安全的非药物管理教育、锻炼、芳香治疗、感觉 *** 、个性化音乐等,症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自然消失。

  ①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精神行为症状,尤其是利培酮对激越攻击性精神症状已证实有效。但抗精神病药物都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增加脑卒中危险、增加病死率、运动障碍及认知障碍,用药需谨慎,只有对中到重度症状的患者才能进行低剂量、短期用药,并应仔细评价风险收益关系,并与看护者、如有可能与患者讨论后才能用药。

  ②情感稳定剂:卡马西平可能对缓解攻击性行为有帮助,但多数丙戊酸试验结果显示没有疗效。

  ③抗抑郁药:对AD患者有抑郁、焦虑表现者建议应用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改善抑郁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应该避免使用。

  ④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较抗精神病药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只偶尔用于有些患者的激惹或焦虑较突出时,应该避免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包括过度镇静、增加跌倒、呼吸抑制、认知功能恶化、谵妄及增加情绪低落的风险,还可能出现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

  心理社会治疗

  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应鼓励早期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尽量维持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延缓衰退速度,但应注意对有精神、认知功能、视空间功能障碍、行动困难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照顾,以防意外。患者如外出活动无人陪同时需要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或联络方式,以防走失。鼓励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多予照顾和帮助,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 如何防治老年痴呆症的人

1.老年痴呆护理论文范文

2.老年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3.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3篇

4.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增强记忆力

5.老年痴呆如何预防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38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