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警惕,4种吃鱼方式会让你短命(都有哪些人不适合吃鱼?)

夕阳红 2024-05-29 08:42:31

警惕,4种吃鱼方式会让你短命

4种吃鱼方式会让你短命

1、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建议:

购买活鱼回家后可以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而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因为放置一段时间后,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逐渐软化,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此时烹饪,味道最好。

不可否认,鱼的确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鱼有道,才能对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2、生吃鱼片易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吃鱼吃肉能帮助保护大脑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提醒:

不少人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肝吸虫,可以放心食用,但事实上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难杀死它们,就算把鱼片投入90℃热水中,煮的时间不足也不能将之杀死。

因此生鱼片还是少吃为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肝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刚开始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甚至十几年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建议长期嗜吃生鱼片的人最好到医院检查,确诊是否感染。

3、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提醒:

个人千万不能擅吃鱼胆,有食用要求的患者应在中医指导下合理摄入。

4、空腹吃鱼可能导致“痛风”

在减肥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建议:

个人在吃鱼肉前可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食品,如杂粮粥、荞麦粉、芋头等垫底,用餐中间也可食用一些含淀粉的菜肴,如蒸甘薯、甜玉米、马铃薯等,以此平衡体内酸碱度,减轻嘌呤的危害,起到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都有哪些人不适合吃鱼?

1、痛风病人。鱼、虾、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而痛风则是由人体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因此,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迅速控制高嘌呤含量的肉类和食品。在缓解期,鱼和肉应定量食用,一次摄入过量应严格禁止。

2、出血性疾病患者。鱼油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可防止胆固醇附着于血管壁。它对动脉粥样硬化非常有用。但过量摄入epa可抑制出血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加重出血症状,不利于恢复。

3、肝肾功能严重受损。鱼食蛋白质含量丰富,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肾负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定量食用鱼类。



4、服用某些药物的人。扑尔敏和苯海拉明是组胺受体拮抗剂,而富含组氨酸的鱼虾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组胺。如果这些抗组胺药和它们一起服用,它们会抑制组胺的分解,引起组胺积聚,并引起头晕、头痛和恐慌。

5、患者在急性创伤期或术后三天内不应吃太多的鱼。

创伤急性期,应激反应导致胃肠道功能减弱。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可能无法消化吸收。如果多吃高蛋白鱼,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相反,会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影响伤口愈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鱼有5大功效 4类人不宜吃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哪些人不适合吃鱼肉?

听说吃鱼会更聪明?这5种鱼最好别给家人吃,影响健康

春天,不但有鲜嫩美味的蔬果,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菜,而且鱼类也是一年中最肥美的。春天的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有多种营养,与猪肉和牛肉等其他动物肉类相比,鱼肉更容易被肠胃消化和吸收,又被称为是最 健康 的肉。




常吃鱼肉能够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我们经常听人说的是吃鱼可以更聪明,这是真的吗?根据一项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每周食用鱼类250克左右,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可能降低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从这一角度来说,吃鱼确实对于大脑 健康 发育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不过,鱼肉虽好,但有些鱼类也不适合食用,否则不但给身体补充营养,反而会带来诸多 健康 问题。

5种鱼最好别给家人吃

1、未煮透的鱼

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含有寄生虫,食用后容易引起感染。建议烹调鱼时,一定要把鱼肉煮熟,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放在一个盘子里,以免交叉污染。



2、高温油炸的鱼

经过高温油炸过的鱼闻着诱人,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流失,而且高温煎炸后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还可能会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所以建议鱼肉还是以清蒸、煮汤等方式较好。

3、腌制的咸鱼

腌制过的鱼首先含有大量的盐分,对于身体 健康 无益,而且,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的物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少吃腌制的鱼以及腌制过的其他食品,尽量吃新鲜的,最有营养,口感最佳。



4、含汞量高的鱼

一般来讲,大型而且寿命比较长的鱼类,含汞量更高,如长寿鱼、罗非鱼、鲶鱼、旗鱼、大眼、大鲭鱼、马头鱼等,所以一定要少吃,尤其是孩子,尽量不吃,以免造成汞中毒,损伤身体器官,影响大脑发育。

5、生鱼片

很多人喜欢吃生食,尤其是是鱼、虾、蟹等各种海鲜鱼类,殊不知这些生食处理不当很可能存在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后会损害 健康 诱发身体出现疾病,所以也不建议食用。同时提醒朋友们鱼腹中的黑膜不要吃,这是鱼为了保护腹部的一层保护膜,不太干净而且细菌较多。


鱼类的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我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每个成年人每周摄入的鱼类,应不低于280-500毫克,对于身体很有好处。市场里的鱼类众多,黑鱼,草鱼,鲈鱼,鲫鱼等等,那么,什么鱼比较适合吃呢?




春夏季节适合吃什么鱼?

1:鳜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脂肪,钙,钾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推荐清蒸。

2:黄花鱼,三四月份正是吃黄花鱼的季节,营养极好!建议清蒸或者烧着吃。

3:鳊鱼,又叫“长寿鱼”,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鱼,鳊鱼肉质细嫩,开春的鳊鱼尤为肥美,推荐做法清蒸。

4:鲳鱼,鲳鱼肉质细嫩,刺较少,做法多样,可清蒸,炖煮,煲汤,味道都不错。

5:鲤鱼,三四月份的鲤鱼也是最肥美的时候,清蒸,炖煮都可以。

这4种鱼平时尽量少吃,或会携带甲醛和重金属,看有你爱吃的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吃鱼能够使人变得更聪明”,这主要是因为在鱼肉中含有 DHA和EPA,同属欧米伽-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大脑皮层和视网膜中的含量很高,对于中枢神经和视力的早期发育非常重要,所以多吃鱼确实对婴幼儿大脑及其视力的早期发育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 帮助延缓老年人大脑和眼睛的衰老

最重要的是鱼肉味道鲜美,在每个地区都有关于鱼的独特做法,比如糖醋鲤鱼、松鼠桂鱼、清蒸鲈鱼等,其鲜美的口感受到男女老少的广泛欢迎。

如今市面上的鱼类品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食用,比如以下这4种鱼,如果在市场上遇到的话,千万不要购买,其中或许会携带大量的甲醛和重金属,一旦误食很有可能伤害身体 健康 ,严重的话还会威胁生命。

01

这4种鱼平时尽量少吃,或会携带甲醛和重金属,看有你爱吃的吗?

1、有异味的鱼

如果在市场上发现气味不正常的鱼,比如有一股煤油味,很有可能是受到了 酚类污染 ,酚类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焦化、炼油、合成纤维的工厂排出的污水。

人吃了这种鱼,将造成细胞蛋白质变性、沉淀, 损害神经、肝脏和肾脏 ,甚至引起头晕、失眠等现象。

2、畸形鱼

形状奇特的鱼很有可能是在生活的水域环境受到了污染,从而出现一些鱼类生长不正常,比如头大尾小,眼睛突出,脊椎弯曲,鳞片脱落等。

而且这种鱼可能因化学致癌物的作用导致遗传变异,很多鱼体内都有肿瘤,如果吃了这种鱼,不仅 影响身体 健康 ,还会增加患上疾病的风险

3、大型海水鱼

我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鱼吃了小鱼和有毒的海草之后,毒素会在体内大量堆积, 体型越大的海水鱼,其体内所含的毒素也就越多 ,特别是体重在3千克以上的海水鱼,尽量不要食用。

以吃珊瑚为生的大型海水鱼中有不能通过高温分解的雪卡毒素,吃了之后容易出现中毒的症状,虽然微量的雪卡毒素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摄入过量就会 影响到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

4 、鱼肉变红的鱼

因为鱼肉蛋白中含有一种叫做氨酸的氨基酸,如果鱼死后存放不善,细菌繁殖就会使其蛋白分解,将组氨酸转化为组氨。 组氨是一种有毒物质,人食用后半小时至1小时就会中毒。

所以如果大家在市场上遇到鱼肉变红的鱼或者腐臭味大的鱼,其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千万不要购买食用。

综上所述,虽然吃鱼对人体 健康 有好处,但也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人体食用的,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02

关于吃鱼的4个常见误区

1、吃鱼眼可以明目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形补形的说法,特别是一些家长都非常喜欢让孩子吃鱼眼,希望对眼睛有好处,但是吃啥补啥的说法,却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促进眼睛发育所必需的成分,主要有维生素a、牛磺酸、抗氧化营养素等,但是鱼眼中却不含此类物质,并且和鱼肉相比, 鱼眼中并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 ,所以实在吃不下的话,就不要强迫自己吃鱼眼了。

2、鱼刺卡喉咙后,吃米饭或喝醋真的有效果吗?

建议大家在平时都有过吃鱼,被鱼刺卡喉咙的体验,多数人都会选择吃馒头或者米饭,将其生吞硬咽下去,如果是小而软的鱼刺那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大而硬的鱼刺硬吞米饭只会让鱼刺越扎越深,还有可能 划破咽喉,食管和胃。

醋虽然能够软化钙质,但由于喝进去与鱼刺接触时间太短,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反而还会 引起黏膜烧伤,气管水肿 等。

所以被鱼刺卡到喉咙之后,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立即停止吞咽,然后低头弯腰做猛咳动作, 或者用勺子压住舌根,尝试催吐,如果鱼刺刺入不深,应该可以被咳出。实在无法解决,应立即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3、鱼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除了我们熟知的鱼鳞鱼骨不能吃之外,鱼胆也是万万不能吃的,尽管有些传言称是鱼胆可以明目,但事实上很多鱼蛋都是有毒的,比如草鱼,青鱼,鲫鱼,鲢鱼,鲤鱼等, 吃了这些鱼的鱼胆,不仅会中毒,还会危及生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3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