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讯 疫苗接种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手段。但相同的疫苗却在不同的新生儿体内呈现出不同的功效。最新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2006年轮状病毒口服疫苗问世之前,这种病毒会感染世界上大多数的新生儿,导致严重腹泻,甚至引发脱水,威胁生命。时至今日,由于疫苗在不同的新生儿体内的效果存在差异,轮状病毒每年依然会夺去超过45万儿童的生命,其中大部分都是生活在亚非地区的儿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瓦妮莎·哈里斯(Vanessa Harris)对疫苗效果的这种地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可能是新生儿大肠中的菌群组成差异影响了疫苗的效果。
哈里斯的研究团队及其在南亚的合作者对66名巴基斯坦新生儿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以66名荷兰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让所有的新生儿都口服了轮状病毒疫苗,其中绝大多数的荷兰新生儿体内都出现了预期的免疫应答;而巴基斯坦新生儿中则仅有10人出现了免疫反应。在接种前,研究人员对每个新生儿的粪便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出现免疫反应的婴儿,其肠道菌群的种类更加丰富,且菌群中变形菌所占的比例也更大。
变形菌依靠鞭毛驱动自身的运动,而鞭毛中特有的鞭毛蛋白可以加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在今年3月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家巴利·普伦德兰(Bali Pulendran,未参与上述研究)说,如果人体里寄生有大量的变形菌,就相当于有了个额外的“免疫助推器”。去年,普伦德兰的研究团队证实了带鞭毛细菌对流感疫苗的积极作用。试验显示,对于那些生活在无菌环境下没有肠道菌群,或者肠道菌群中不含带鞭毛细菌的小鼠,它们接种疫苗后体内并未产生抗体;而生活在正常环境下,或者肠道菌群只含带鞭毛细菌的小鼠,在接种后却有强烈的免疫响应。该团队之后又进行了一项小规模人体试验,受试者通过服用三种不同的广谱抗生素来调节肠道菌群的构成,等到试验结果揭晓,我们就能知道,相似的情况是否也会发生在人体内。
肠道菌群还会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反应。去年,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孟加拉婴儿对破伤风、肺结核,以及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反应,与他们的肠道菌群组成相关。综合上述研究,我们推测,肠道菌群可能会影响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目前还不清楚,是否能够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生产一些“微生物屏障”或益生菌补剂,供婴儿在接种疫苗前服用。
如果对人体内的微生物做更细致全面的研究,科学家或许可以显着提升疫苗的有效率。而这些看似琐碎的研究将会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一般情况下,吃妈咪爱并不会影响到打预防针。不过吃妈咪爱,一般会是孩子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当孩子出现腹泻,拉肚子的时候最好,但是不要给孩子接种预防针,以免导致拉肚子的症状加重,最好去当地正规的接种单位咨询专业医生。妈咪爱是一种益生菌,能够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与接种预防针没有冲突,也不会影响到接种预防针的效果。
LZ您好
人体内是有部分菌种的噬菌体的,但不全有.
大体上细菌对人体无非三种:共生有益的,半寄生人对它又爱又恨的,完全寄生有害的.
其中共生有益的菌种理论上人的免疫系统应对其加以保护,甚至将其对应的噬菌体视为入侵者驱除,这个不谈.
又爱又恨的这种,人体内肠道(或者消化器官)中理论上会保有一定数量的噬菌体,控制该类菌种的动态平衡,使该菌类数量不至于超标(但也不至于杀绝,二者的数量理应有一定先后波动关系.)
而有害的菌种,理论上人体内是没有噬菌体的.
原理很简单,有害的菌种,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肯定也将其视为异源物质去除,这就是说正常人体内理论上不存在该菌种.
而众所周知,噬菌体是有特异针对性的,也就是说一种噬菌体往往只会针对一种细菌(准确的说和细菌的表面特征蛋白有关.),噬菌体的抗菌谱比抗生素还要窄.
那么由此可知,人体内不存在有害菌,那么该有害菌的噬菌体就不可能长期于我们体内存活,或偶然进入我们体内,要么被我们的免疫系统三号防线识别为抗原当普通的病毒一样处理了,要么从头到尾在我们体内找不到"食物".于是被我们代谢出去了...
故而,绝大多数有害的细菌,在我们体内都不存在噬菌体,不要指望依靠我们体内的噬菌体清除有害菌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2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