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小儿霰粒肿的饮食禁忌有哪些,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区别有哪些

中医世家 2024-05-28 13:36:08

小儿霰粒肿的饮食禁忌有哪些,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区别有哪些

一、小儿霰粒肿有哪些饮食禁忌

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食物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梨。梨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钙、磷。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动物肝。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等,一些用眼过度的人,常吃动物肝脏也能有效改善视力。

胡萝卜泥。胡萝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粘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50%变成维生素A。以质细味甜,脆嫩多汁,表皮光滑,形状整齐,心柱小,肉厚,不糠,无裂口和病虫伤害的为佳。优质胡萝卜集中表现为“三红一细”。“三红”指表皮、肉质(韧皮部)和芯柱均呈橘红色;“一细”是指芯柱要细。体型太大的胡萝卜最好不要挑选。

饮食禁忌: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辣椒。吃得过多会热气,随时会出汗过多,令水分流失、喉咙痛、生飞滋、牙肉肿痛等,散粒肿反而吃出反效果。由于辣椒的性味是大辛大热,所以火眼、牙疼、喉痛、咯血、疮疖等火热病症,或阴虚火旺的高血压病、肺结核病,也应慎食。

酒。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过量饮酒甚至酗酒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烤肉。经过烧烤,食物的性质偏向燥热,加之多种调味品的使用,如孜然、胡椒、辣椒等都属于热性食材,很是辛辣刺激。烤肉的原料来源触目惊心、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更令人担忧。

二、小儿霰粒肿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霰粒肿有什么危害?

霰粒肿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眼科疾病,最初发病时,小儿霰粒肿的临床表现是眼睑上可以看见一个小的硬结,随着时间的推移,硬结逐渐增大。小儿霰粒肿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对小孩的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

小儿霰粒肿的危害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物逐渐增大,霰粒肿的结膜面型逐渐向重型皮肤面型发展,尤其是在孩子发烧、上火等全身抵抗力下降、或家长不断地为孩子眼睛局部做热敷等情况更易发生。最终导致眼睑皮肤破溃,反复发炎、流脓血样腐烂组织,皮肤面遗留一个大的不规则的瘢痕组织,或者肉芽组织反复增生、象火山一样高高耸立在眼睑表面。严重者还会造成眼睑外翻,不论是外观还是对眼的功能都将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一旦发现小儿霰粒肿就马上治疗,如果早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选用手术摘除,以免耽误病情。

三、麦粒肿和霰粒肿有哪些区别

麦粒肿和霰粒肿的早期症状有点类似,很多家长往往会把霰粒肿当成麦粒肿,用治疗麦粒肿的方法来治疗霰粒肿,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那么,麦粒肿和霰粒肿有什么区别呢?以下为你解答。

麦粒肿与霰粒肿区别之一: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霰粒肿和麦粒肿区别之二:麦粒肿的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的可能。

麦粒肿与霰粒肿区别之三: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

霰粒肿和麦粒肿区别之四:小型霰粒肿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老年复发患者应注意与睑板腺癌鉴别,手术时应送活检以排除睑板腺癌。

从上面可以看出麦粒肿和散粒肿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希望通过上面的说明可以帮助到大多数家长了解散粒肿与麦粒肿的区别,不在混淆。

四、小儿霰粒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霰粒肿是由于眼睑内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如果任其发展,可能因为阻塞部位的重新开放而自行吸收消失,也可能长期无明显变化。霰粒肿有以下四项注意:

一、油性皮肤易发霰粒肿

很多油性皮肤的人发现自己眼皮上经常会发硬块,它们在眼睑皮肤上隆起,可以摸到硬结,却不觉得疼痛,严重的人甚至还在上、下眼睑上发很多个。到医院一查,这才知道,原来是患了霰粒肿。

二、肿快增大需手术治疗

无论患者年龄大小、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首先取决于肿块的大小是否影响外观、是否遮挡视线或引起不适。当肿块较小时,可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静观其变。比如:局部热敷、眼膏涂抹等。当发生穿出时,手术通常不能避免。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多数手术都从内面进行,外观无任何影响,但一旦霰粒肿由皮肤面穿出,切口可能需要从皮肤面进行,需要缝针,留下疤痕的机会明显增加。

三、霰粒肿少吃辛辣发物

平时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如羊肉、油炸食品和辛辣食品等发物,对预防霰粒肿有帮助,特别是皮脂分泌旺盛的人。袁一飞博士说,在民间流传的一些方法确实可以起到缓解霰粒肿的作用。比如:用热毛巾敷、用煮熟的鸡蛋热敷。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患病后应该根据病情的发展情况,到医院检查、治疗。

提醒家长平时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预防霰粒肿的发作和复发。此外,隐性远视眼还常伴有多发性反复性霰粒肿发生,戴眼镜矫正远视可以缓解调节性疲劳,对预防有所帮助。

四、霰粒肿不是“偷针眼”

与霰粒肿不同的是,麦粒肿(即“偷针眼”)早期即有疼痛感,而霰粒肿只有在继发感染后才会有痛感。麦粒肿初起时,疼痛感逐渐加剧,几天后,硬结逐渐软化,有黄色脓头出现,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也随之减轻;而霰粒肿则是睑板腺慢性炎症引起的增殖性病变,无明显不适。偶然发现眼皮深处包块,皮肤不红,摸着也不疼。

霰粒肿除了以上四大注意事项之外,还要许多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保持眼睛清洁等。总而言之,霰粒肿重在预防,一旦患上就马上治疗。

麦粒肿和霰粒肿有哪些区别?

  麦粒肿  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霰粒肿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老年复发患者应注意与睑板腺癌鉴别,手术时应送活检以排除睑板腺癌。   麦粒肿的治疗   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霰粒肿和麦粒肿的治疗方案

听了您对宝宝状况的担忧,我们深感抱歉。不清楚是霰粒肿还是麦粒肿,但我们都希望宝宝早日康复。下面提供两种方案,希望能帮到您。
?补充维生素A和C
对于霰粒肿或麦粒肿,补充维生素A和C对皮肤健康非常重要。尝试给宝宝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时选择清淡的饮食。您还可以给宝宝饮用奶酪、草本植物茶、果汁和矿泉水。
?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儿童患者多为脾胃不合所致,所以您也可以考虑让宝宝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助消化药物或调节脾胃的小中药。
????手术治疗
霰粒肿发生在结膜面,通常呈现暗红色,并且肿物不会向眼睑皮肤面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眼睑结膜面手术,通过一个小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变性组织刮出。手术后,宝宝的眼睑不会留下疤痕。

霰粒肿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霰粒肿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睑板腺囊肿的病因 10 发病机制 11 睑板腺囊肿的临床表现 12 睑板腺囊肿的并发症 13 实验室检查 14 辅助检查 15 睑板腺囊肿的诊断 16 鉴别诊断 17 睑板腺囊肿的治疗 18 预后 19 睑板腺囊肿的预防 20 相关药品 21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霰粒肿的穴位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睑板腺囊肿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睑板腺囊肿 已经自动替换为 霰粒肿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xiàn lì zhǒng

2 英文参考 chalazion

3 概述 霰粒肿(chalazion)也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是在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 *** 周围组织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症肉芽肿。儿童和成年人均可罹患,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壮年。发生在上睑者居多,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其主要特点为病程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翻转眼睑,见病变所在部位的睑结膜表面可呈紫红色或灰红色。小型者可自行吸收,完全消失,但一般情况下肿块常是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质地变软,可自行溃破,排出粘胶样内容物,肿块消退,可在睑结膜表面呈现肉芽组织增生,产生摩擦感。肉芽组织如出现在睑板腺排出口处,睑缘有 *** 状增殖,称为睑缘部霰粒肿。有时甚至瘢痕收缩致下睑外翻。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可并发感染引起睑板腺炎症(麦粒肿),导致眼睑组织和功能的破坏。

小型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有时可自行消散,亦可涂黄降汞眼膏加 *** 和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但较大者则须手术。有混合感染时,应先按内睑腺炎治疗,炎症消退后仍有包块者再切除。近年来,有人尝试将0.25ml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在近肿块处结膜下或用去炎松-A直接注射在肿块内,对部分霰粒肿(睑板腺囊肿)病例有效。

睑板腺囊肿相当于中医的胞生痰核、睥生痰核、疣病、眼胞痰核、胞睑肿核、眼泡痰核、目疣。中医治疗参见胞生痰核条。

4 疾病名称 霰粒肿

5 英文名称 chalazion

6 霰粒肿的别名 睑板腺囊肿

7 分类 眼科 > 眼睑病

8 ICD号 H00.1

9 霰粒肿的病因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尚无明确病因,可能与眼部异常的屈光状态有关。

由于慢性结膜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功能旺盛或睑缘炎所引起的慢性炎症 *** 。

10 发病机制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或者腺体的分泌物过于黏稠,潴留在睑板内,同时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 *** 而引起一种脂肪肉芽肿性炎症。

通常有一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周围出现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在病理形态上类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干酪样坏死。

11 霰粒肿的临床表现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其主要特点为病程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睑板上可触及坚硬肿块,多为圆形,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大者可见表面皮肤隆起,但无红痛,略有弹性。病人感觉眼睑沉重,可出现轻度假性上睑下垂,翻转眼睑,见病变所在部位的睑结膜表面可呈紫红色或灰红色。

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引起异物感。

如有继发感染,可演变成麦粒肿,则在形成上与内麦粒肿很难区别。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一般发生于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以是单个出现,也可新旧肿块交替出现,也可多发,在同一眼睑上有2~3个,或两侧眼睑上各有1~2个。肿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

小型者可自行吸收,完全消失,但一般情况下肿块常是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质地变软,可自行自结膜面溃破,排出粘胶样内容物,肿块消退,可在睑结膜表面呈现肉芽组织状生长,亦可在皮下形成暗红色肉芽肿经久不愈,产生摩擦感。肉芽组织如出现在睑板腺排出口处,睑缘有 *** 状增殖,称为睑缘部霰粒肿。有时甚至瘢痕收缩致下睑外翻。

老年患者,特别是术后反复发作,应将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验,以排除睑板腺癌的可能。

12 霰粒肿的并发症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可并发感染引起睑板腺炎症,导致眼睑组织和功能的破坏。

13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14 辅助检查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是一种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主要由浆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巨细胞和大量纤维化组织所组成。随着周围纤维的被压缩而形成稠厚的包囊,中央组织逐渐退行性变,形成胶样物质以至液化。无干酪样坏死,是其和结核的主要区别。尽管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睑部病变,误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对老年复发者应警惕睑板腺癌的可能性。

15 霰粒肿的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很容易做出诊断。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诊断容易,但对老年患者或反复出现硬结的患者,要考虑到是否有睑板腺癌,术后应将标本送病理科检查。

16 鉴别诊断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在形态上与内睑腺炎难区别,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进行判定。

17 霰粒肿的治疗 1.小型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有时可自行消散,亦可涂黄降汞眼膏加 *** 和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但较大者则须手术。

2. 大者可行手术摘除,仔细将肥厚的囊壁摘净,以防复发。在结膜面垂直切开睑结膜,并向两侧分离,暴露囊肿壁,用尖刀小心剥离,将整个囊肿摘除,若术中囊肿壁已破,则将囊肿内容物及囊壁彻底剪除,术毕用拇指与示指压迫3~5min,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无菌敷料包扎翌日除去。

3.对于儿童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溃破形成的紫红色肉芽肿,做平行于睑缘的皮肤切口,尽量将肉芽组织全部彻底剪除,创面撒以少量链霉素粉剂,然后用70丝线缝2针,使皮肤对合。

4.有混合感染时,应先按内睑腺炎治疗,炎症消退后仍有包块者,再按上述方法切除。

5.近年来,有人尝试将0.25ml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在近肿块处结膜下或用去炎松-A直接注射在肿块内,对部分霰粒肿(睑板腺囊肿)病例有效。

18 预后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手术预后良好,但可以复发。

19 霰粒肿的预防 多食蔬菜以及水果,保持正常规律的生活习惯,正确纠正眼部屈光状态。

20 相关药品 链霉素

21 相关检查 浆细胞

治疗霰粒肿的穴位 耳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26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