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科学家发现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生物标记物

妙手生春 2024-05-28 00:27:41

科学家发现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生物标记物

日本科学家成功发现血液中的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浓度,可以视为是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新型生物标记物。5-羟色胺是参与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的一种物质。在本次研究中,小组成员证实了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的5-羟色胺浓度会上升。

一般检查难以诊断的微血管性心绞痛,诊疗方法将有大突破

日本东北大学的科研团队于2016年10月11日宣布,他们成功发现血液中的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简称:5-HT)浓度,可以视为是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的新型生物标记物。

该校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循环器官内科学领域的下川宏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完成了相关实验,具体成果已经刊载在知名科学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近年来,被视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理的微血管性心绞痛备受瞩目。想要通过心导管检查(Cardiac catheter tes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来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容易被忽视。这种病多发与闭经后的女性,想要进行准确诊断需要进行侵入性心导管检查,但即便是通过这些检查也很难准确诊断异常,急需研发新的诊断方法。

血浆5-羟色胺浓度将作为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基准值

研究人员在进行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激发试验来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时发现,尽管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并没有出现标志性的痉挛,但当出现了和自然发作相同的胸部症状、缺血性心电图变化、或者是心肌内生成乳酸等心肌缺血的直接·间接症状,则可诊断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本次研究对象的198名患者中,有66名(33%)被诊断为微血管性心绞痛。

5-羟色胺是参与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的一种物质。在本次研究中,小组成员证实了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的5-羟色胺浓度会上升。此外,它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病指标之一的冠状动脉造影TIMI frame count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血浆5-羟色胺浓度值达到9.55nmol/L以上,可以视为是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基准值。

血浆5-羟色胺浓度可以视为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新型生物标记物,这不仅是世界首次的发现,更对相关诊疗水平的提高、病征的探明、新型治疗药的开发都有着重要意义。

水溶性维生素B12(氰钻胺素)的功能是什么?缺乏表现以及如何正确的补充?

维生素B12又叫氰钴胺素,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呈无水形态时极易吸潮,晶体吸水后在常温或轻度酸、碱的环境中稳定。维生素B12因含有金属元素钴而呈红色,是有特殊颜色的维生素之一。维生素B12不但是参与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脂肪与糖类的代谢的重要物质,更是制造红血球的重要原料。它是唯一需要一种特殊胃肠道分泌物,才被肌体吸收的维生素。它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大约有3个小时(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只有几秒钟)。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生理功能

1.预防贫血,促进发育维生素B12能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和再生,及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使肌体处于正常状态,从而预防恶性贫血;维生素B12还能活化氨基酸,促进核酸生物合成,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对幼儿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2.可防治心脏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大量摄取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或者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制剂,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专家研究证明,血液中半胱胺酸含量高的人,发生心脏病或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要大大超过常人。如果给病人同时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就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半胱胺酸的水平。

3.调整时差引起时差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生物钟与当地的生活时间发生差距的缘故。经常出国的人,多靠运动来调整因时差而造成的身体不适。在运动前,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12这样就会很快消除时差带来的不适。如再能结合维生素B1、B6,效果将更显着。

4.可治疗痛风病引起痛风病的原因。主要是食物中所含的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增加而引起的。国外医学专家指出,患上痛风的人除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外,还可以通过混合摄取维生素B12和叶酸间接达到治疗的效果。因为叶酸可促进核酸的合成,减少嘌呤物质,并可抑制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而维生素B12可促使叶酸的功能有效地发挥,帮助叶酸再利用。

5.增强记忆力维生素B12能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适宜地为肌体所利用,消除烦躁不安,促使注意力集中,增强记忆力与平衡感。

?缺乏表现

1.发生贫血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贫血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毛发稀黄、头晕、精神不振、呕吐、腹泻、女性月经不调、眼睛及皮肤发黄等。严重时还会出现肝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抗病力降低、发生肌体造血障碍,甚至行动失衡,身体有间歇性不确定位置的痛楚,以及手指及脚趾酸痛等。

通常维生素B12与叶酸一起被称为造血性维生素,但它在作用机理上与叶酸不一样,因此在治疗上两者不可互相替代。

2.会损坏神经系统缺乏维生素B12还会引发斑状、弥漫性的神经脱髓鞘。出现这种情况后,患者会出现精神抑郁、记忆力下降、四肢震颤等神经症状。

科学家认为,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主要是由于肌体中维生素B12不足,从而导致一些神经质组成成分的合成受到阻碍。相比较来说,神经细胞比其他细胞需要更多的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愈多,愈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3.会影响性功能维生素B12主要成分是一种叫钴的金属元素,因此,它的生理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钴的作用。钴能够减少肌体组织的耗氧量,从而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肌体组织在缺氧环境中的活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食素者因缺乏维生素B12,精液中精孕的浓度比其他人明显要低,而精液产生量也较其他人少,从而影响正常的性功能。

?缺乏原因

1.维生素B12很难被人体吸收,在吸收时需要与钙结合才能有利于人体的机能活动。

2.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由于体内维生素B12的消耗过多、摄入量有限或吸收不好等因素,容易造成体内维生素B12缺乏。

3.长期吸烟和纯素食都会妨碍维生素B12的摄入。

4.避孕药会使得血液中的维生素B12浓度降低。

?食物来源

膳食中的维生素B1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主要为肉类、动物内脏、鱼类、禽类、贝壳类及蛋类,乳及乳制品中含量较少。维生素B12不能由人工合成,也几乎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因此,经常食用肉类、动物肝脏及鱼贝类(如牡蛎、沙丁鱼、秋刀鱼、青鱼等)等食物,可以有效预防维生素B12缺乏症。酵母中含维生素B12也较多,经常吃酵母片也可预防其缺乏。

?治疗方案

1.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日25~100微克,或隔日注射50~200微克;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可加大剂量。

2.口服酵母片作为辅助治疗,每日20片,分3次服用。

3.口服多种维生素,如21金维他、金施尔康、黄金搭档、成长快乐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制剂。

?需补人群

1.素食者因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所以素食者很难摄取到。

因此,平时要多食用蛋、奶类食物。而植物性食物中只有藻类及紫菜中的维生素B12含量相对比较丰富,所以应对这类食物特别摄取。

2.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对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因此很容易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所以应适当予以补充。

3.经常吸烟的人吸烟的人需要利用大量的维生素B。:来清除香烟中氰化物的强烈毒性,因此,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12对吸烟者的健康非常有好处。

4.常服用避孕药的女性避孕药会使血液中的维生素B12的浓度降低,因此很容易发生因人体的造血功能降低而引起的贫血。所以必须增加维生素B12的摄取量。

5.经常大量饮酒者长期喝酒会使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减退,从而妨碍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贫血的症状,所以大量饮酒的人应加强维生素B12的摄取量。

6.做过胃切除手术者因为胃切除者很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病症,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到医院接受维生素B12的注射。

7.有经常性失眠症状者维生素B12可使经常难以人眠或常在半夜醒来的人改变睡眠状况。

8.孕妇当妇女怀孕后,因体内的细胞和组织迅速增长,会需要比常人更多的营养素,使可协助红血球再生的维生素B12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所以需要额外补充。

9.处于发育期的少年儿童维生素B12可帮助红血球的形成,并有协助儿童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作用,一旦体内缺乏则容易引起恶性贫血。

10.处于经期前后的女性维生素B12和人体血液的关系十分密切,女性若摄取充足,则对维护生理期健康有好处。

11.贫血者维生素B12可促进红血球的再生及形成,若缺乏易造成恶性贫血,每日服用适量的维生素B12则会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补给须知

一般来说,在烹饪过程中,维生素B12并不会大量流失,煎、炸肉类的过程中,食物表面的部分可能被破坏,但存在于内部的维生素B12却会大量保存下来。例如将猪肝在100℃沸水中煮5分钟,维生素B12仅会损失8%;在170℃条件下烧烤45分钟最多损失30%。肉类在低温冷藏后,用微波炉解冻,维生素B12的损失均不超过15%。总体来说,维生素B12不易被破坏,因而给人们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B12提供了有利条件。

?过量危害

人体对维生素B12的生理需要量为1微克/日、叶酸为400微克/日,孕妇和乳母的需要稍高,平时正常食物摄入一般不会引起过多症。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B12会出现哮喘、湿疹、面部浮肿、打寒战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过敏者会发生心悸、心前区痛,使心绞痛病情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加。而且,过量的维生素B12会使人精神亢奋、难以入睡等。

?解决之道

服用维生素B12时不要摄取过量的维生素C,否则会影响肌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维生素B12与其他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C、E都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和叶酸一起摄取时,可使维生素B12产生最佳效果,很快就能使人恢复活力。

?经典食谱

凉拌鸡肝

【原料】鸡肝400克,食盐、味精各1克,香油3毫升,葱花10克,米醋10毫升,花椒油6毫升。

【做法】把鸡肝清洗干净,并且煮熟,切成片,放在容器中,加入各种调料,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明目补血、补益肝肾。对贫血、肝肾虚弱、头晕、目眩、夜盲症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特点】鸡肝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约为49微克。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少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其做法多样,炒鸡肝和酱鸡肝都是人们喜爱的食物。此菜肴味美鲜嫩、营养丰富。

葱白蛤蜊肉

【原料】蛤蜊600克,葱白50克,食盐、味精各1克,米醋15毫升,香油、料酒各5毫升。

【做法】将葱白切成细丝;蛤蜊放入锅中煮熟开口,取出肉,并且洗净肉中的杂质;把它们放入容器中,加调料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补虚益肾、开胃健脾。对身体虚弱、消化不良、水肿、消渴、咳嗽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特点】蛤蜊肉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28.4微克。主要产自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亦含有多种营养素,且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此菜肴鲜嫩爽口,增进食欲。

鲜奶蘑菇

【原料】牛奶100毫升,口蘑100克,西兰花100克,冬笋50克,葱花10克,食盐、味精各1克,料酒5毫升,植物油25毫升,淀粉10克。

【做法】将西兰花洗净,掰成小朵,用沸水焯一下,过凉水控干;口蘑和冬笋切成片;油热放入葱花、冬笋、口蘑煽炒,放入调料煮沸,倒入西兰花;至熟勾芡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强身健体。对肠胃不适、体虚、气血亏损、慢性肝炎、糖尿病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特点】口蘑和牛奶都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分别为6.5微克和0.3微克。口蘑肉质鲜嫩、清香扑鼻,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牛奶含有多种营养素,且易消化吸收。此菜肴鲜嫩可口,营养丰富。

芡实乌鸡肉

【原料】乌鸡500克,芡实200克,葱段、姜片各10克,食盐2克,味精1克,黄酒5毫升。

【做法】将乌鸡清理干净,芡实洗净放入乌鸡腹中;将乌鸡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和调料煮沸,转为小火,炖熟即可。

【功效】补血滋阴、养肝补肾。对贫血、术后身体虚弱、肾虚、月经不调、癌症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特点】芡实和乌鸡都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分别为110微克和2.12微克。乌鸡肉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滋补功效,适宜孕妇、产妇、身体虚弱的病患者食用。此菜肴味道鲜美,肉嫩清香,补益身体。

鸡蛋炒蟹肉

【原料】鲜海蟹肉300克,鸡蛋3个,葱花15克,姜未10克,植物油30毫升,酱油5毫升,食盐2克,味精l克,淀粉10克,白糖5克,料酒10毫升。

【做法】将蟹肉清洗干净,控干水分,与去壳后的蛋液充分搅拌;油热放入葱花和姜末,煽炒出香味;放入蟹肉和调料,炒熟用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补益骨髓、通经散血。对骨折、烫伤、淤血不散、红肿、骨质疏松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特点】海蟹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4.7微克。其肉质鲜美、细嫩,并且含有多种营养素。主要产自我国沿海一带,其中江苏阳澄湖大闸蟹最为著名。鸡蛋营养丰富,与蟹肉同炒,使菜肴味道香醇,并且补益效果极佳。

枸杞炖鹿肉

【原料】鹿肉500克,枸杞40克,胡萝卜50克,食盐2克,味精1克,植物油25毫升,酱油5毫升。

【做法】将鹿肉和胡萝卜清洗干净,切成块,枸杞洗净;油热放入鹿肉、酱油翻炒片刻,加入适量的清水,倒入胡萝卜及调料,炖熟放入味精即可。

【功效】补肾益气、健脾养胃。对肾虚、胃寒、腰腿寒冷、疼痛、阴虚精亏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特点】鹿肉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6.2微克。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瘦肉较多,能够制成多种菜肴。此外,鹿皮可制成生活用品,而鹿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说“鹿全身是宝”。此菜肴味道浓厚鲜美,营养丰富。

红焖三文鱼

【原料】三文鱼500克,五花肉100克,香菇30克,食盐2克,葱花、姜片各10克,植物油45毫升,陈皮10克,酱油10毫升,胡椒粉5克,白糖5克,淀粉10克。

【做法】将三文鱼清理干净,下锅煎炸至金黄捞出;五花肉洗净切成块,用调料搅拌,香菇泡发切成片,陈皮泡软;油热放入主料和调料,加适量清水,焖熟即可。

【功效】降压降脂、健脑明目。对视力下降、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特点】三文鱼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7.6微克,是世界上十大名贵鱼种之一。其肉质鲜美,烹饪方法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此菜肴味道浓厚,鲜美可口。

清炖草鱼

【原料】草鱼500克,食盐2克,味精1克,植物油25毫升,葱段、姜片各10克,料酒10毫升,淀粉20克。

【做法】将草鱼清理干净,鱼背划开,抹上料酒和淀粉;油热放入葱姜煽炒片刻,放入草鱼、调料,加适量清水,炖熟即可。

【功效】降压暖胃、养肝明目。对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眼花目眩、肝阳亢进等症状有防治作用。

【特点】草鱼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8微克,是主要食用水草的淡水鱼,其肉质鲜嫩、味道香浓。有名的西湖醋鱼就是用草鱼做成的,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此菜肴淡雅清香,味香鲜美。

糖醋鲤鱼

【原料】鲤鱼500克,白糖20克,米醋20毫升,葱丝、姜片、蒜瓣各10克,食盐、味精各1克,酱油5毫升,植物油40毫升。

【做法】将鲤鱼清理干净;油热放入葱、姜、蒜煸炒,放入鲤鱼翻炒片刻,加入调料和适量清水,小火煨熟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利湿散热。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补利、脚气水肿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特点】鲤鱼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10微克。其肉质鲜嫩、刺少。“鱼跃龙门”的传说,更有勤劳、吉祥、富贵之意,明朝时期曾作为御花园的观赏鱼。此菜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的传统佳肴。

鸽蛋百合汤

【原料】鸽子蛋5个,百合25克,银耳10克,食盐、味精各1克,香油2毫升。

【做法】将鸽子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银耳泡发洗净,切碎;百合清洗干净;银耳、百合入锅,加适量清水煮烂,倒入蛋液,加调料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补血健脑。对贫血、肺燥、记忆力下降、咳嗽、身体虚弱等症状有防治作用。

【特点】鸽蛋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4.23微克。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能够增强细胞的活性,维护皮肤健康、促进血液循环。此汤肴清香淡雅、清热解毒。

驴肉山药汤

【原料】驴肉200克,山药150克,红枣25克,杏仁25克,食盐、味精各1克,香油3毫升,淀粉10克。

【做法】将驴肉洗净切成块,红枣洗净去核,杏仁和山药去皮,并把山药切成片;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驴肉,煮至八成熟,加入其余材料和调料,煮熟用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养血益气、补肾滋阴。对气血不足、肾虚、营养不良、身体消瘦、疲劳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特点】驴肉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1.86微克。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特别以黑驴肉最佳,酱驴肉和卤驴肉都是人们喜爱的食物。此汤肴鲜美醇香,补益强身。

猪肝蕨菜汤

【原料】猪肝100克,蕨菜100克,食盐、味精各1克,葱花10克,香油3毫升,淀粉8克。

【做法】将猪肝清洗干净,用沸水汆一下,切成片;蕨菜摘洗干净,切成段;猪肝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蕨菜和调料,至熟用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补血明目、解毒止泻。对贫血、视力减退、腹泻、痢疾、咳嗽、湿疹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特点】猪肝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52.8微克。其味道鲜嫩、柔软可口。蕨菜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杀菌消炎、解毒利尿等作用。此汤肴色泽和谐,清淡爽口。

鹌鹑蛋薏米粥

【原料】薏米100克,鹌鹑蛋20个,食盐1克,葱花10克。

【做法】将鹌鹑蛋煮熟,去皮切成丁;薏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倒入鹌鹑蛋,熬至粘稠,加入调料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健胃止泻、补脾镇痛。对腹泻、肌肉酸痛、神经麻痹、肠胃炎、关节炎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特点】薏米富含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150微克。其性寒,有利尿、消暑的作用。古代曾经用来祭祀,现已是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食物。鹌鹑蛋也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4.7微克。其味道鲜嫩,营养丰富。此粥味道鲜美,清淡适口。

黑米粥

【原料】黑米100克,芝麻、红枣、白果各20克,冰糖15克。

【做法】将黑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芝麻、红枣、白果洗净,红枣去核。放入锅中,熬至粘稠,加入冰糖,糖化即可。

【功效】补血养发、健脾益胃、滋阴美容。对贫血、白发、脱发、脾胃虚弱、头晕目眩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特点】黑米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104微克。其颜色乌黑、味道香浓。煮成粥色泽为深棕色。我国早在汉代就已种植黑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配以芝麻、红枣、白果,令此粥色泽和谐、味道香甜、营养更为丰富。

羊肝小米粥

【原料】小米100克,羊肝100克,食盐、味精各1克,小白菜50克。

【做法】将羊肝清洗干净,加调料煮熟,捞出切成碎丁;小白菜洗净,切碎,小米淘洗干净,煮沸,加入羊肝、小白菜,熬熟即可。

【功效】补血明目、养肝补肾、健脾养胃。对贫血、目眩、消化不良、腹泻、肝肾虚弱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特点】小米含有维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为73微克。出产于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北、东北一带。小米颗粒微小,颜色发黄,口感细腻、柔软。羊肝不仅含有维生素B12,而且还含有维生素A、其他维生素B族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含量很高。此粥味道清淡、鲜美可口。

im是什么病

医学?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 1.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

2.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稳定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3. 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
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
4%~6%:正常值
<6%:控制偏低,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6%~7%:控制理想。
7%~8%:可以接受。
8%~9%:控制不好
>9%:控制很差,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4. 监测时间

有条件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检查一次,以了解一段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如何。
建议那些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友,由于血糖波动较大,至少每3月~半年到检查一次。

5. 糖化血红蛋白如何反映血糖的控制情况。

如果空腹血糖为130mg/dl,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时为11%,这意味着在过去的2-3个月的时间内,平均血糖水平已经接近270mg/dl,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提示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尽管早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因此需要对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做出重新评估,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还需要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水平。
例子:

A、Bob.D 49岁,七年前患有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和药物来控制血糖,最近血糖控制不好,医生建议他胰岛素治疗,并要加强锻炼。Bob坚持他的锻炼计划,四个月后他的血糖接近正常,但这只是瞬间的血糖水平,并不能说明有关Bob总的血糖控制情况。

于是医生测定他的糖化血红蛋白,这一结果将要说明过去数月中Bob的平均血糖水平。测定结果Bob的血糖控制有所改善,说明Bob的锻炼计划发挥了作用。使Bob了解到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控制血糖。

Lisa.J 9岁,1型糖尿病。他的父母引以为荣的是他能自己注射胰岛素和测定血糖。Lisa的全部测定结果都接近理想范围。为了下一步的治疗。医生测定了她的血糖,显示血糖 过高。医生又测定了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也高,结果表明,在过去的数月中Lisa的血糖控制并不好。后来医生终于发现Lisa的测血糖的方法不对而导致了血糖每次都正常的误差。

6. 与空腹血糖、尿糖的关系
HbAlc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反映的是抽血瞬时的血糖浓度。
尿糖定量则反映24小时血糖总水平。
因此这三个指标从不同时间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和糖尿病本身的严重程度。

糖尿病人GH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
Ⅰ型糖尿病较Ⅱ型糖尿病水平偏高。

7. 检测方法:

常用的有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高压液相,免疫凝集,离子捕获法,电泳法等

A、离子交换层析,分手工和仪器两种。

层析法是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装柱,用两种不同缓冲液洗脱HbA和HbA1。分光光度计比色后计算HbA1百分比。

手工微柱有Bio-Rad和西班牙BIOSYSYEMS等多家公司产品,手工微柱操作会受到人工因素影响,可能会洗脱不完全或过度洗脱,并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某些血红蛋白如HbF异常增加时,也会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洗脱,从而使结果产生偏差。

相应的仪器以英国DREW SCIENTIFIC公司DS5糖化血红蛋白仪为例(BIO-RAD公司DIASTA亦为同一产品),采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技术可全自动分离血红蛋白的变异体与亚型,除可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外,还可同时检测出HbS与HbC的存在与否,在计算糖化血红蛋白值时会自动扣除变异体产生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为准确,可靠,CV值小于2%。同时该仪器配有专门的稀释溶血器,可直接进行全血操作,5分钟即可报告结果,并自动储存样品检测结果,层析柱价格也较为低廉,适合于较多标本的医院检测。更大型的仪器有DREW SCIENTIFIC公司的Hb-Gold,除可全自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外,还可分离检测血红蛋白的600多种变异体和亚型,用于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诊断。

B、硼酸亲和层析法:用于分离糖化与非糖化血红蛋白的亲和层析凝胶柱是交联了间氨基苯硼酸(maminophenylboronic acid)的琼脂糖珠。硼酸具有与整合在血红蛋白分子上葡萄糖的顺位二醇基做可逆结合反应的性质,致使GHb选择性地结合在柱上,而非糖化血红蛋白被洗脱而分离测定。该方法是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不受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使用该方法的英国DREW SCIENTIFIC公司的DSI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署(FDA)的认可获准上市,作为目前世界唯一的快速床边糖化血红蛋白仪,它采用硼酸亲和层析法,只需10ul全血即可在4分钟内快速分离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临床提供即时的化验结果,从而使医生在患者就诊的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特别适合于临床科室使用,尤其对于小儿患者而言更有优势。其检测结果也完全达到并超过临床要求,CV值在5%以内。

C、离子捕获法亦是新近发展起来硼酸亲和层析法的一种,代表仪器有Abbott的IMX,其原理是糖化血红蛋白与相应抗体结合后,联以荧光标记物,形成一反应复合物,再联结带负电荷的多聚阴离子复合物,而在IMX反应孔中的玻璃纤维预先包被了高分子的四胺合物,使纤维表面带正电,使前述的反应复合物吸附在纤维表面,经过一系列清洗后测定其荧光强度,从而得到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该方法适用于成批糖化血红蛋白标本的检测。

D、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 : 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高压和选定低浓度洗脱液的离子强度及PH条件下,由于Hb中各组分蛋白所带电荷不同而分离。GHb几乎不带正电荷首先被洗脱;HbA带正电荷,再用高浓度洗脱液洗出HbA,得到相应的Hb层析谱,其横坐标是时间,其纵坐标百分比。HbA1c值是以 HbA1c的部分面积在全Hb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现在都用全自动测定仪来测定,如日本SYSMEX公司推出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曾应用于美国DCCT研究,其离子交换HPLC法是HbA1c检测的金标准,当前推出的最新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LC-723 G7。报告结果仅需1.2分钟,标本无需前处理,操作维护都非常方便。

HPLC的仪器还有Bio-Rad公司的Variant等,可全自动分离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变异体和亚型,但仪器的操作保养要求均较高。

E、免疫凝集法的原理是糖化血红蛋白与相应的单抗结合进而发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吸光要求对样品成批试验,每次试验均应使用一个新试剂盒,操作前应注意混匀试剂。需要指出的是免疫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精密度较差,CV值一般大于6%。

F、电泳方法如毛细管电泳也能分离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异体,但目前尚无商品化、具有批量样本通过能力的仪器面世,相当程度地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普通电泳法对HbA和HbA1分离效果不理想,而等电聚焦电泳因设备昂贵难以推广。
G、目前多采用比色法,其原理是,具有酮胺键的GHb在酸性环境中加热,其已糖化部分脱水生成5-羟甲糖醛(5-HMF),后者可与a-硫代巴比妥酸(TBA)起显色反应。此有色物质在443mm处有吸收峰,可用于GHb定量。操作步骤为:加冷蒸馏水于压积的红细胞中制备溶血液并由甲苯他离红细胞膜碎片;取该溶血液加入草酸混合后置100℃水浴水解;水解液中加入三氯醋酸混和、离心;吸出上清液加入TBA混和保温,用分光光度计在443mm处比色。

此法不受其他血红蛋白干扰,无需特殊设备,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据统计,目前市售HbA1c测定试剂盒约半数以上采用硼酸盐亲和层析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的约30%,采用免疫学方法的约15%,采用电泳法的不及5%。采用硼酸盐亲和层析法的试剂盒有Abbot Imx、Primus公司的CLC 330和CLC 385等,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的有SYSMEX公司的723 G-7、Bio-Rad公司的DiaSTAT和Diamat等,采用免疫学方法的有Bayer公司的DCA-2000,罗氏公司的TinaQuant Ⅱ和Unimate系统等。

8. 血红蛋白测定的局限性

A、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是监测血糖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并不能替代日常的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不能衡量每日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能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来调节胰岛素,这就是你的血糖测定和测定记录对于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依据。

B、糖化血红蛋白要在实验室内进行测定,不同的实验室可能有不同的测定方法,不同的方法测定则有不同的测定结果。其化验值的临床意义要取决于实验室所用的实验方法。

C、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一项,不足以衡量血糖控制的好坏,但它是一种很有用的资料,结合你的日常血糖测定,可在控制血糖中发挥作用。

9. 在糖尿病的监测中的意义:

A、 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B、 生成缓慢:大家知道,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吃饭也不影响其测定,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C、 一旦生成,就不再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更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D、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怎么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E、 HbA1C的监测目的在于消除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1型糖尿病,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控制指标。

F、 判定医生或自我测定血糖的结果是否正确。

G、 检验治疗计划是否有效。

H、 能鉴定选择控制血糖的不同方法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1、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其中一些资料尚未齐全,有待补足。
2、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定结果为准。
3、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4、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 一)、 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
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 )、代谢性疾病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高纤维蛋白血症,
4 高球蛋白血症。
(三) 、血液病
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 白血病,
4 多发性骨髓瘤。
(四)、 其他
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二、测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用肝素钠抗疑管采血,标本量不得低于4毫升。

三、临床意义:

1,全血粘度:
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高 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 度变化的 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肺 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 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 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 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而 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
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度称中切 粘度: 当切变率在3/s时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2,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 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 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测定血浆粘度什么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肿瘤、风湿、结核、感染、放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也可见于 高热、大
量出汗、腹泻、烧伤、糖尿病、高脂血症、部分尿毒症。
降低:过量补液,肝、肾、心脏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肿,肾病,长期营养不良均可 降低。
3,全血还原粘度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这样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4,全血流阻
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流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经圆管中液体 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与粘度成正比。二是几何因素,由于血管半径可变,血管的 流阻就随着血管两端压强差的增减而变化,压强差增大时,流阻减小,流量增大。
5,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积,即为一定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总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6, 红细胞电泳时间
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又一参数,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总是向正极移动,移动速度与其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密度成正比.当表面负电荷减少时,红细胞间静电排斥力减少, 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反之则降低。
7,血沉
即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比积有关。
在血液流变学测定中常作为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电泳的通用指标。因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测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价值。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严重贫血、白血病、 肿瘤、甲亢、肾炎、全身和局部性感染。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三到四天血沉增快,并持续一到三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
8,血沉方程K值
计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红细胞压积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K值的
计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式中: ESR为血沉;H为压积,计算时化为小数(例如:H为40%时可化为0.40): 1一H为血浆的比值: In指 以e为底数的自然对数(即Ig2.71828)。
9,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是两种液体粘度的比值。血液的相对粘度是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的比值。
10,红细胞刚性指数(IK)
血液在高切变率下的粘度低于中切变率下的粘度,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并非刚性粘子,它在高切变率下沿剪切力的方向运动,并发生变形。这使得流动阻力就小,表现为粘度的下降,因此,在特定的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的粘度,可以度量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红细胞刚性指数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有关。
11,红细胞变形指数(TK)
正常红细胞由于形状、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红细胞很容易变 形。红细胞的可变形性决定了血液的流动性,对红细胞寿命以及微循环有效灌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测量公式是: TK=(ηγ0.4-1)/ηγ0.4H
公式中: ηγ为相对粘度;H为红细胞压积;
TK值可用来估计红细胞硬度,TK值大,红细胞硬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12, 红细胞内粘度
红细胞的内粘度系指红细胞内含物成分或内含物作为一种高分子胶体溶液所显示的粘度。内粘度的高低与血红蛋白含量有重要关系。红细胞内粘度增高时,其变形能力减弱。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增加时内粘度呈指数增加,所以,内粘度在红细胞变形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红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多与少直接影响细胞的变形性,ATP含量降低时,变形性也降低。
13,卡森粘度
卡森粘度与全血粘度是相对应的。卡森粘度是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的极限值。随着剪切率的增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逐渐瓦解直至完全分散.血液表观粘度降低,剪切率继续增大,细胞可被拉长,顺着流线运动,血液粘度进一步降低,但降低不是无止境的,达到一个极限值就不再降低了,这个表观粘度的极限值或最低值,就是卡森粘度。
14,卡森屈服应力
对于人体全血而言,只有施加于血液的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消除其内部对抗,并开始流动。此切应力临界值Iy称为屈服应力,也称卡森应力.血液流动时,其内部切应力低于Iy时,血液就如固体;只会变形而不能流动。
15,红细胞聚集指数
静止血液中由于血浆大分子的桥联作用,使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甚至连接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当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血浆中纤 雄蛋白原和球蛋白浓度增加,红细胞聚集体增多,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血液流动性减弱,使微循环血液量灌注不足,导致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聚集指数是由低切粘度比高切粘度计算而来,聚集指数的代表符号是RE。
RE=低切粘度/高切粘度
它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
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在下述疾病状态,如异常蛋白症、感染性胶原病、恶性肿瘤、合并微血管障碍、糖尿病、心肌梗塞、外伤、手术及烧伤等所致组织溃疡都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在小静脉或小动脉中也可发现血管内红细胞聚集。然而,对于健康人的小动脉,则不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小动脉血管内红细胞聚集会引起血流障碍、组织供氧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的低氧障碍等。
16,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增多。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脑卒中、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结核、风湿病、肾脏病及肝脏病、感染及放射性疾病。
(2)纤维蛋白原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纤溶酶所致严重肝病及肝硬化、肝坏死等。
(3)血液流变学认识
①对血浆粘度的影响: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能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影响血液流动.使血浆流速变低、粘度增高,这种由于高分子链状化合物在血浆中形成网状结构而构成的血浆粘度称为“结构粘度”。一般血浆粘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正比相关。但这并不是说凡是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病例血浆粘度都一定增高,虽然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能提高血浆粘度,但并不一定与血浆粘度同步。因为构成血浆粘度的高分了化合物并非纤维蛋白原一种,还有其它原因的影响:血清粘度低于正常,二者粘度差别由纤维蛋白原引起。
②对全血粘度的影响:纤维蛋白原增多时,特别是其活性增强时,能直接提高血浆粘度,而血浆粘度增高又直接影响到全血粘度。另外,纤维蛋白原的高分子链状结构可使红细胞发生缗钱状聚集,从而也使血粘度升高,这些作用都在低切变范围内较明显。
③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血液能在人体内正常流动,其中原因之一是同时存在着凝血因素和抗凝血因素,只有这两种因素保持动态下衡时,才使得血液流动不会发生异常。纤维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无论是体内血栓形成还是人为模拟的体外血栓形成,都离不开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④与高粘滞血疗的关系:确定高粘滞血症时是以血粘度增高为准则,而粘度则是各种粘滞因子的综合。
⑤与中风预报结果的关系:纤维蛋白原含量,随着中风预报结果异常程度的加重有所增高。
17,中风预报和JB检测值
JB检测值为一综合分析结果,超过100分报警,越低越好。所谓预报就是对多项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综合分析,它既无特异性,又无必然性,缺血性脑中风常呈高粘状态,和其它许多疾病存在广泛交*。 因此为慎重起见,许多医疗单位只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回报,而不作预报回报。
18,高粘血症诊断标准
对于高粘血症目的还难以确立统一的诊断标准,建议按以下几点确立珍断标准:
①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有一项增高即叫可诊断。
②高粘血症程度的轻重,以超出上限值的标准差数将高粘血症分为以下3度:
轻度:上限+<2SD;
中度:上限+<4SD;
重度:上限+>4SD。
高粘血症:通过各型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含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指标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
高凝血症:通过各型凝血仪测定血液凝血各项指标,最少两项高于正常参考范围。
高脂血症:通过各种方法测定血液胆固醇,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
高粘、高凝、高脂血症的诊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1.定义:
由某种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血液高粘滞性的决定性套作用表现在微循环方面, 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产物的出观所造成影响均通过逆转现象而扩大。
2.分类:(五个亚型)
高浓稠型、高粘滞型、高凝固型、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刚性升高型。
3.分型诊断
(1)高浓稠型:Hct增高。
(2)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纤维蛋原含量增高、Hct增高。
(3)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沉降率变快,血沉方程K值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4)红细胞刚性升高型: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TK值增高、变形。
(5)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体外血栓形成三指标增高。
4.说明:各项指标根据相互关系,在各型血症中可兼项,可同时存在一个或多个血症。 满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14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