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弗罗里达学院斯科利普斯研究院(TSRI)的科学家们在一项研究中阐述了病毒是如何攻击新生儿大脑的研究结果,这个发现终将有一天帮助人们消除由寨卡病毒导致的新生儿先天畸形。
由斯科利普斯研究院(TSRI)的副教授Hyeryun Choe 和 Damon Page牵头的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杂志上。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观察到了病毒在动物模型两个不同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早期的生后发育中,大脑快速的生长,当断奶时,大脑已经很大程度上达到成人的大小。
“感染寨卡病毒的动物模型在刚出生不久,有些脑区中的细胞型呈现出大规模的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而在年长动物模型中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现象。”Choe说。
这个发现扩充了当前关于易受寨卡病毒感染的细胞类型,不仅仅包括神经元祖细胞,而且还包括已经完成分裂的有丝分裂后期的神经元细胞,它们在细胞大小水平进行着快速增长。此项研究结果与理论相符,大脑的快速生长期极易受由寨卡病毒感染的神经发育的影响。
“这项研究比较有趣的方面在于比较了两个时间点,”Page提到,“在这两个时间点中都存在神经元细胞凋亡,但当大脑快速生长时,它要大的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强大效应来检测潜在的治疗效果,同时利用这个效应探索是否一些基因背景会增强由寨卡病毒诱发的小头畸形的敏感性和恢复力。”
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病毒首次从恒河猴体内分离。它靠蚊子传播,与其他几种人类病原菌密切相关,包括西尼罗病毒、登革热、日本脑炎病毒和黄热病。据广泛报道,2015年在巴西的病毒疫情恰逢小头畸形新生儿病例急剧增加。
“我们的研究旨在建立有价值的模型去发现基于寨卡病毒感染的先天畸形的发生机制。”斯科利普斯研究院(TSRI)的研究生Wen-Chin Huang说,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
该团队表示将继续进行此项研究,不断深化完善理论,与病毒抗战到底。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结膜炎或关节痛,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说白了,该病毒对胎儿/新生儿有较大的威胁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发现,目前寨卡病毒病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已有寨卡病毒病输入病例,在有伊蚊分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13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