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讯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比例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现有疗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每天自行注射胰岛素等药物以维持自身血糖稳定。然而这也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患者注射手法和个体差异会导致自身出现低血糖症。这一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最近,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设备,旨在消除这一问题。
这种设备外观上像是一种皮肤贴剂,其上附有的微型注射器能够实时探测患者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这一设备能够自动向患者体内输入葡萄糖或其他激素药物以迅速调节血糖。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设备能够解决此前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时需要数个小时才能将其调节为正常水平的问题。此外,该设备还能对患者饮食或运动所起到的血糖波动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并由此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目前,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市场之一。2014年全球有4.2亿确诊糖尿病患者,和5.9亿未确诊患者。预计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在2035年将升至15亿。2015年,全球500万人死于糖尿病,全球糖尿病治疗支出达到6730亿美元,占全球医疗支出总额的12%。2015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达510亿美元,预计2023年这一数字将达1161亿美元。中国是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有11.6%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达1.1亿人。在中国,13%的医药支出投入于糖尿病治疗,年支出达250亿美元。预计2030年糖尿病医疗支出将达到470亿美元。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皮下)。(例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皮下、肌内、静注)。(如普通胰 岛素、正规胰岛素)
3、中效: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皮下)。(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4、长效: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75527两种。(精蛋白锌胰岛素)
5、超长效:注射后3~6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6~24小时(皮下)。(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6、预混:注射后0.5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24小时(皮下)。(双时相胰岛素)
扩展资料: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多数为使用牛胰岛素所致,它作为异体蛋白进入人体后可产生相应抗体如IgE并引起过敏反应。一般反应轻微而短暂,偶可引起过敏休克。可用猪胰岛素代替,因其与人胰岛素较为接近。
2.低血糖症 为胰岛素过量所致,正规胰岛素能迅速降低血糖,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长效胰岛素降血糖作用较慢,不出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和精神情绪、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为防止低血糖症的严重后果,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和摄食,或饮用糖水等。严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必须在糖尿病中鉴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性昏迷及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3.胰岛素耐受性 产生急性耐受常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所致。此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出现急性耐受时,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产生慢性耐受的原因较为复杂(系指每日需用200U以上的胰岛素并且无并发症者)。
可能是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AIRA),对此可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能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正常;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量的变化,如高胰岛素血症时,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此时换用其他动物胰岛素或改用高纯度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常可有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胰岛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77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科学家:头部运动或会导致记忆力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