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6日讯 美国当地时间5月24日,武汉龙头医药企业人福医药对美国Epic Pharma公司完成正式交割,以5.5亿美元(约36亿元)的价格收购。本次收购,将对人福医药麻醉镇痛药品业务的全球市场拓展起到积极作用,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据悉,人福医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人福美国(Humanwell Healthcare USA,LLC)以5.29亿美元收购 Epic Pharma 100%的股权,以0.21亿美元收购Epic RE Holdco100%的股权。
目前,人福美国已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5.5亿美元,并完成股份转让过户手续,Pharma公司和其关联公司RE Holdco已正式成为人福医药下属全资子公司,将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
Epic Pharma公司前身是诺华(SANDOZ)的美国工厂,也是纽约皇后区唯一药厂,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医药企业,具备丰富的药品生产管理经验、稳定的产品市场空间及较强的医药研发实力,并具有美国管制类药品生产资质。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化学仿制药,拥有30多个处于不同阶段的研发项目,主要集中在麻醉镇痛、神经、高血压等细分领域以及控缓释剂型。同时,公司还为多家美国知名药企提供代工服务。
人福医药相关人士介绍, 收购Epic Pharma公司后,将在人福医药控股的美国普克公司基础上,全面整合两家公司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团队,大幅度提升人福医药在美国的市场地位,扩充产品线,尽快形成过百个的产品群,使人福医药早日成为美国仿制药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人福医药简介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Humanwell Healthcare (Group) Co.,Ltd.),1993年2月15日经武汉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武体改[1993]217号文批准,由中国人福新技术开发中心,武汉市当代科技发展总公司(现改名为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随着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抗癌类药物正在成为全球医药领域一大风口,成为药企厮杀最为激烈的细分领域之一。
过去主打保健品和心血管药物的“宇宙第一大药厂”辉瑞也已强势杀入抗肿瘤药物这一炙手可热的市场。目前,辉瑞在售的抗肿瘤药物有17种;而20年前,辉瑞还没有任何一款针对癌症的药物。
2018年,共有59款新药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其中4款新药属于辉瑞,分别为Dacomitinib(Vizimpro)、Talazoparib (Talzenna)、Lorlatinib (Lorbrena)、Glasdegib (Daurismo),且四款新药均为抗肿瘤类药物。不少媒体将辉瑞称为去年的“最大赢家”。医药市场分析机构EvaluatePharma预计,辉瑞新药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83亿美元。
辉瑞预计,到2019年,该公司肿瘤类产品的销量将首次超过心脏病药品和其他初级保健药品。
2016年8月,辉瑞击败众多竞标企业,以140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抗癌药生产商Mepation,一举成就了辉瑞在肿瘤领域的领先地位。
路透曾评论称,收购Mepation的交易,表明辉瑞并购策略从降低税负变为强化品牌药物的产品线,尤其是颇具利润的癌症治疗药品。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未来几年肿瘤治疗药物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将很快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
目前,全球药企均在加大对肿瘤创新药领域的投入。
1月3日,美国老牌药企百时美施贵宝(BMS)以现金和股票作价合计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制药。新基医药是一家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和研制治疗癌症和炎症和免疫疾病有关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年收入超过340亿美元,为全球第四大药企,仅次于辉瑞、诺华和罗氏。
据北京商报,此次收购被业界认为是BMS押注肿瘤药领域之举。BMS在全球拥有包括PD-1明星产品欧狄沃(O药)等在内的肿瘤药物,新基旗下拥有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明星产品瑞复美。业内人士认为,肿瘤药领域是目前医药行业最大研究方向,收购新基能够完善BMS产品线,增加竞争优势。
1月8日,美国制药公司礼来(Eli Lilly&Co)和Loxo Oncology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并购协议。礼来将以约8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Loxo Oncology。
后者在抗癌药领域是一家明星企业,专注于为基因组定义的癌症患者开发和商业化高选择性药物。曾在2018年11月底获得了美国FDA批准的首个TRK抑制剂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商品名称Vitrakvi),该药物被证明对由罕见病基因突变引发的癌症有疗效,由Loxo Oncology与拜耳公司(Bayer)共同研发并合作销售。
市场普遍预计,新的一年,并购仍将是全球医药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而围绕肿瘤领域的并购案将令辉瑞面临更严峻的竞争环境。
此外,核心肿瘤类药物专利到期也是未来辉瑞面临的营收风险之一。
去年三季报公布后,辉瑞收窄了全年收入和利润目标区间,称由于某些专利到期,加上产品难以提价,都将限制公司未来收入增长空间。
1月23日,瑞银将辉瑞的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并将12个月目标价从48.5美元下调至46美元,称未来几年该公司关键产品的“专利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将大大抵消掉收入的增长。瑞银分析师Navin Jacob称,Xeljanz Ibrance Xtandi,Eliquis Tafamidis等药品的销售额总计约200亿美元(大约占2015年总收入的30%),它们将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失去专利保护。
其中,Ibrance是2015年获批上市的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药物,销售势头十分强劲,在上市第三年(2017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30亿美元,并成为2018年前三季度辉瑞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据EvaluatePharma去年6月预测,Ibrance在2024年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82.8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畅销的乳腺癌靶向药物。
未来Ibrance等药物的专利保护一旦过期,可能会对辉瑞的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更多精彩 财经 资讯,请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Novasecta是欧洲一家专注于制药和生物技术的战略咨询公司,2019年他们发布了全球制药公司100强榜单。
1、强生;2、罗氏;3、辉瑞;4、诺华;5、拜耳;6、默沙东;7、赛诺菲;8、GSK9;9、费森尤斯;10、艾伯维;11、雅培;12、礼来;13、勃林格殷格翰;14、安进;15、百时美施贵宝;16、吉利德;17、阿斯利康;18、上海医药;19、梯瓦;20、诺和诺德;
21、默克;22、武田;23、艾尔建;24、新基;25、渤健;26、安斯泰来;27、大冢;28、迈蓝;29、百特;30、第一三共;31、Bausch Health;32、杰特贝林;33、帝人;34、再生元;35、优时比;36、卫材;37 Grifols;38、施维雅;39、百利高;40、美纳里尼;
41、住友制药;42、Alexion;43、田边三菱制药;44、太阳制药;45、萌蒂制药;46、Mallinckrodt;47、协和发酵麒麟;48、塩野义制药;49、福泰制药;50、普渡制药;51、远藤制药;52、灵北制药;53、益普生;54、恒瑞医药;55、皮尔法伯;56、史达德大药厂;57、大正制药;58、阿拉宾度制药;59、小野药品;60、鲁宾制药;
61、人福医药;62、辉凌医药;63、西普拉;64、中国生物制药;65、Octapharma;66、瑞迪博士;67、Hikma制药;68、参天制药;69、石药集团;70、凯西医药;71、Jazz制药;72、Angelini;73、Incyte;74、Cadila;75、科伦药业;76、Insud制药;77、Intas;78、Amneal;79、吉瑞医药;80、利奥制药;
81、United;Therapeutics;82、Vifor制药;83、海正药业;84、沢井制药;85、日医工;86、BioMarin;87、格兰泰制药;88、Recordati;89兴和;90、博莱科;91、Krka制药;92、韩国Yuhan;93、久光制药;94、Glenmark;95、韩国绿十字;96、丽珠医药;97、Merz;98、Horizon;Pharma;99、AlfaSigma;100、Orion。
如何才能在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从根本上讲,制药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全球行业,一个药企发明了一种对疾病有改善的突破性药物,仅仅做到这个还不够,还必须找到一种向全世界提供这种药物的方法。所以,一家药企在其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医疗组织发生关系,进行创新和商业化合作。
同时,医药行业也很容易受到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影响,不断变化的医疗保健趋势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有限的资源和全球医保普及的驱动,而不断涌现的创新的疗法和突破性的技术以及专利期限也持续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所以,药企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药企跨境并购加速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是国际跨境并购的热点行业。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跨境并购也逐渐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行业特点决定并购频繁
跨境并购投资服务平台易界发布的《2017前三季度跨境并购趋势报告》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案例当中,医疗健康行业占据了13%,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并购热点行业,共完成了32宗跨境并购案例,超过2016年同期的21宗,涉及金额47亿美元,超过2016年同期的37.8亿美元。
出现这一现象并非偶然。仅2016年,中国药企跨境并购案例数和涉及金额就已经打破了过往纪录。由此可见,跨境并购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医药企业的选择。
纵观全球并购市场,医药产业一直都是热点领域。有报道显示,瑞士著名医药公司罗氏制药的产品当中,超过80%来自于各种形式并购所形成的庞大产品线。在强生、辉瑞等大型国际医药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并购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医药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并购较为频繁的行业特征,“医药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壁垒较高,监管很严,新药研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并购可以分散风险,加快项目推进”。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新药研发耗时很长,有的创新药从立项到上市甚至需要超过十年时间。对发起并购的药企来说,选择并购具有研发实力的小型药企,可以迅速拓宽产品线,进入新领域。大型药企之间发生并购,则往往意味着发起并购的企业希望借助并购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
监管也是医药行业并购频发的重要原因。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代表的各国监管机构,对药品的审评审批都极为严格,程序复杂,产品随时都面临着因为临床失败而难以通过审评审批的风险。每一款新药能够成功走向市场,都需要企业付出高额成本,担负巨大风险。因此,是否具有较强的成本和风险承担能力,也就成为药企能否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小型药企来说,在产品研发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接受大型药企并购,可以将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产业政策助推并购提速
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跨境并购明显增多,除了行业特点因素外,国家的产业政策引导行业集中度提升也是其重要推动力。
由于国家的医药产业政策频繁出台,对医药行业监管力度日益加大,在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两票制”推行等前提下,整个医药行业开始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此外,近年来,环保政策频频加压,对药企的环保要求显著提升,一些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的药企开始逐渐失去竞争力。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推动了国内医药企业并购加速。
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有3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仅前100名就贡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900多家企业瓜分不足40%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医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报告认为,按照现在的趋势,今后集中度提升会更加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趋势是医药行业市场化逐步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医药市场已经高度成熟的美国,行业集中度很高,催生了强生、辉瑞、默沙东、吉利德、艾伯维、安进、礼来等一大批市值很高的药企。如强生的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对比之下,在中国的上市药企中,市值最高的恒瑞医药仅约2000亿元人民币,差距明显。
在国内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的形势下,一些医药企业试图通过推进企业国际化,嫁接国外先进技术,寻找新的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因而跨国并购也就成为越来越多中国药企的选择。其中,复星医药在这方面步伐积极,做法极具代表性。
今年10月份,复星医药宣布,以71.42亿元人民币收购印度仿制药企业Gland Pharma74%股权的交易完成交割,完成了中国药企截至目前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谈及此次并购的意义时,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说:“中国和印度在制药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以复星医药和Gland Pharma为代表的中印药企资源嫁接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药企在研发创新及仿制药出口等方面的国际化步伐。”
除了复星医药,上海医药、仙琚制药、三胞集团等药企都在今年完成了重要的跨境并购。多家企业都对外表示,跨境并购交易将有助于其推进药品制造业务的产业升级,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竞争力。
跨境并购风险不容忽视
然而,并购并不意味着企业期待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就能很快顺利实现,要让并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需要面临许多的挑战。如果应对不利,很可能得不偿失。
回顾医药领域的并购历史,并购效果不佳导致企业走向没落的案例比比皆是。阿斯利康、强生、默沙东等大型国际医药公司都遭遇过耗费巨资并购却未达预期的困境。最近一个案例是以色列医药公司梯瓦制药,在其耗资400多亿美元收购艾尔建仿制药业务的过程中,为规避审查风险而未能实现所有收购目标,最终还背负了巨额债务,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未达预期,股价更是一度严重下滑。
同样的风险也存在于中国药企的跨境并购当中。“走出去”智库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存在盲目性,对于在境外并购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础工作研判不足,急于做大做强,还有一些跟风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驱动;二是少数企业境外并购面临着高债务财务风险;三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遇到国外安全审查的干扰,屡屡被否决,增加了企业并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医药行业领域一些过往的并购案例中,更不乏药企对并购对象产品认识不清、价值估计过高的情况,最终的结果是药企付出了高额代价,但产品却未能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除此之外,药企还应对业务整合的难度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管理方式的差异为例,中国管理团队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国外企业的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在并购完成后,如何做到管理方式上的顺利融合对并购效果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认为,在过往的一些成功并购案例当中,被并购企业的原管理层或者由当地团队组成的新管理层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更熟悉本地的文化和法律。
规范化好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21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轻度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
下一篇: 阴道口痒该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