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西京医院成功实施西北首例起搏器电极拔除术(脑起搏器的手术步骤)

夕阳红 2024-05-23 18:38:39

西京医院成功实施西北首例起搏器电极拔除术

医学论坛网(何兴龙)6月30日,西京医院成功完成西北首例起搏器电极拔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为79岁,男性,1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外院做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术后4个月出现起搏器囊袋感染,多次进行清创及抗感染治疗,但效果差,后辗转于多家大医院进行就诊,入院前五天于外院再次进行清创术,不慎切断起搏器心室电极,出现晕厥症状,遂来西京医院就诊,对于这一特殊病例,由心内科陶凌主任、刘兵副主任主持,邀请整形外科、麻醉科、心外科、超声科等进行全院大会诊,进行了缜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制定了术中详细的应急方案。6月30日上午,在心内导管室,由心脏内科刘兵副主任、王海昌教授、易甫主治医师共同手术。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起搏器囊袋清创术及电极拔除术,在临时起搏器保驾下,麻醉科侯丽红副主任给予全麻,整形外科杨力副主任进行囊袋清创并游离电极,随后心内科王海昌教授、易甫主治医生进行电极拔除,利用先进的锁定钢丝技术成功拔除两根电极,整个手术过程中心脏外科陈文生主任及团队积极备台,应对术中严重并发症,手术顺利完成。起搏器电极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引发的菌血症及心内膜炎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对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将感染的起搏器从体内取出,但电极因为会与心脏粘连,电极拔除时会引起心脏破裂。因其难度大风险高,故能独立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很少,且多为外请专家,此次西京医院专家利用锁定钢丝反推力牵引技术成功拔除感染电极,标志着西京医院心脏内科在心脏起搏技术领域取得开拓性的进展。

脑起搏器的手术步骤

DBS的手术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1、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立体定向头架帮助神经外科医生确定放入电极的位置。此过程采用局部麻醉 ,除轻度的受压感外,一般无明显不适。 2、精确定位。通过CT或磁共振(MRI)检查定向架位置 ,并根据需要,帮助医生获得植入脑起搏器部位的定位数据。 3、植入电极。根据前面的定位找准刺激部位后,把电极放进大脑。此过程的损伤很小 ,而且由于大脑本身没有痛觉,因而不会感到疼痛。 4、效果测试。植入电极后,医生会进行初步的测试。先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如拿杯子、伸展手臂、画螺旋线等,然后根据患者的感受和症状改善程度 ,进一步调整电极的位置和刺激强度,以取得最佳效果。 5、植入整个系统。如果测试中症状得到控制,医生可进一步植入整个脑起搏器系统。此过程可以立刻进行 ,也可以观察数日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是在胸部的皮肤下面植入脉冲发生器,再经皮下通过导给把脉冲发生器与电极连起来。术中 ,大部分时间患者是清醒的,因为需要患者的配合来确定电极放置的位置和治疗的效果。手术后的随访非常重要 ,术后伤口愈合后,医生会采用计算机遥测技术在体外对脉冲发生器进行调控 ,也是无痛苦的过程。
脑起搏器系统的电池一般可以使用5~ 10年,如果电池耗竭 ,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电极和导线不需更换。这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科手术进行更换。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相关介绍

与其他心脏介入治疗不同,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只是医生完成的第一步相对简单的工作,大繁琐但重要的工作是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随访工作自植入当日开始并贯穿患者的一生。
(一)术后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因为检查脉搏是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监测脉搏时要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天清晨醒来时或静坐15mim 后。
安置起搏器的早期往往起搏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因此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一般术后1个月内每2周1次,3个月内每月1次(具体视病患情况)。引起阈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与电极位置有关外,睡眠不足、饱餐、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等因素可能有影响。因此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一切可能的不良因素。随访周期及内容随访应两头紧中间松。
(二)常见故障及处理
通常表现为无刺激信号、不能夺获或不能感知。
1. 无刺激脉冲 可能有下列常见原因之一:
(1) 如放置磁铁后可解决问题,则其原因多半是过感知或使用了正常的一些起搏功能如滞后。前者多由于电磁干扰、肌电位、交叉感知或T波过感知等引起,应降低感知灵敏度,而后者无需处理。
(2) 电极导线或起搏器故障:可能是由于与起搏器相连的螺丝松动或脱接、电极导线导体故障或电极导线绝缘层破损或电池耗竭。处理:重新手术旋紧螺丝或更换起搏电极导线或起搏器。
2. 不能夺获可能有下列原因之一:
(1) 起搏阈值升高:电极导线末端电极的输出不能有效刺激与电极相连的心肌,是为传出阻滞。处理:可临时提高输出电压,纠正可能引起的原因,如应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或更换起搏位置。
(2) 电极导线故障、电极脱位或电池耗竭: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更换或重新放置电极导线或更换起搏器。
3. 不能感知 可能为下列原因之一:
(1) 心内膜信号太小(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引起的暂时改变或心肌梗死或心肌病引起的局部心内膜永久性改变):此时需提高感知灵敏度, 或更换起搏位置。
(2)电极脱位、故障或起搏器故障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重新放置或更换电极导线或起搏器。 1.24 h 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或低坡卧位,禁止翻身,术后第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2.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更换。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烂,此时不宜在家中自行处理。若同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1.一般来说安装起搏器术后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但如果术后持续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诊察是否发生了人工起搏器综合征。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心房同步或房室顺序起搏器。
2.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的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3.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这属正常现象,在出院后仍应坚持下去。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逐渐加大幅度做抬臂,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到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4.一般来说在患者出院后起搏器的工作已趋向稳定,但很多病人时常担心起搏器会突然故障或停止工作,因此必要的解释是解除其心理压力的关键。要向患者说明电池内的电是不可能突然用空的,它只会慢慢消耗。因此心脏决不会突然停搏。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当患者无意中进入了高压电磁场或不小心超越了手提电话与起搏器的安全距离时,患者就可能出现一些全身异样的感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此时患者不必惊慌,只要离开现场,起搏器就会很快恢复正常。在某些意外情况下,起搏器遭到严重的撞击,或肢体过度负重时,起搏器会出现工作异常,甚至导线断离。此时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重新出现黑蒙、眩晕等症状,自测脉搏会发现心率减慢至正常以下。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将患侧肢体制动,并携带好起搏器卡(上面记载着起搏器的植入时间,类型等重要资料),尽快赶到医院,接受医生检查。 很多患者对安装起搏器感到担忧,其实安装起搏器很安全,“起搏器可根据起搏的心腔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起搏左、右心房,或右心房和右心室)、三腔起搏器(起搏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何梅先表示,就诊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安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19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