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发生于非洲西部的埃博拉病毒疫情至今已经造成了29000人的感染,并造成了11000多人的死亡。如今,科学家们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感染源居然是占比微不足道的少数人。人们因而将其称作"超级扩散者"。
根据最新的研究,这种超级扩散者占整个感染群体的3%,但其导致的感染病例却达到了61%。
对此,Dalziel等人分析了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之间塞萨里昂首都200个社区的感染数据。
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研究者们发现有少部分人群相比其他感染者具有明显较强的病毒传播能力。
"超级感染者对于病毒流行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主要发生于人们的体液接触,或者接触患者使用过的沾染体液的物品等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火葬时哀悼者与死者尸体的接触是病毒传播风险最高的环节。而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我们知道平均每名感染者能够再次感染2.39名健康人。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与45岁以上的成年人更有可能成为超级感染者。
虽然我们难以了解为何某些人相比其他感染者具有更加高的感染能力,但研究者们认为这与这些人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等有关。
年轻人与老年人相比其他人群与他人接触的几率更高,因此也更有可能传播病毒。而老年人在火葬礼上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虽然流行病学与其它社会环境千差万别,但对"超级传播者"传播病毒方式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降低发病的几率,并最消除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相关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
基本诱因:
平均每年出现一种人类新发疾病,其中75%源于动物:
卫生部门以及负责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农业、林业部门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在预防新发疾病方面,与动物安全共存将成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面的重要挑战
如果病毒贮主仍然存在,疾病在得到控制后仍会卷土重来
埃博拉病毒5年后再次出现
SARS仍存在于野生动物。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动物研究来加强预防SARS再次出现的防御机制
II型猪链球菌病
公共卫生方面市场作用的失败。在应对传染病和生物威胁方面,政府需要负起更大的责任:
认识和预防
监测和反应
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控制
传染病的治疗
生物安全失误
2003年主要暴发之后发生的15个SARS病例中,有11例是因为3个不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纰漏造成的
2004年,一些国家发生埃博拉相关和未对炭疽完全失活的生物安全纰漏,造成死亡
2005年,甲型流感活病毒(H2N2)被寄送到18个国家的5,000个实验室。该病毒在1957年曾造成400万人死亡。显示了目前在全球实践中的薄弱之处。
生物恐怖主义
美国2001年的炭疽提醒我们,传染病也可以被故意地散布到社会中
耐多药性(MDR)
药品使用不当时,病毒和细菌会产生耐药性(用药过度、用药不足、用药错误)
耐多药病毒和细菌不仅对其最先出现的国家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其蔓延至的国家造成威胁
在世界上某些地区,新确诊病例和未经治疗病例中耐多药结核约占1%-10%
进一步深入开展有关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动物畜牧–安全地与动物共生
(1)动物到动物
当疾病仍只在动物中流行时,就作为人畜共患病处理
将动物分隔开以避免交叉感染,包括鲜货市场和在饲养区上加网
确保动物及产品的安全交易
(2)动物和人的相互作用
农村地区人和动物的密切接触?在村内给动物建窝?
监管和/或废除鲜货市场
改进屠宰操作(禽流感、猪链球菌病)
(3)确保达到生物安全标准是控制新发疾病的关键
(4)加强感染控制(医院和门诊)
(5)食品安全:熟透的食品通常是安全的
(6)职业卫生安全
加强早期发现
加强动物监测(包括野生动物和贸易)对发现人类病例至关重要,如在禽流感时。
人类监测: 发现聚集性发生的病例和高危人群(实验室和医务人员)
建立对细菌和病毒抗药性的监测?国内和国际的实验室诊断网络
信息和病原体的交流仍是采取及时措施的关键(全球实验室网络检出SARS冠状病毒用了6周时间)
加强早期反应
(1) 制定规划和提高各级机构应对各种威胁的能力
(2) 药物研发
新药研发是应对多耐药和找出新发疾病治疗方法的关键
(3) 有支付能力者的抗病毒药物的储备(AI)
储备以及分发和使用的指南?由于供应量有限和费用昂贵,发展中国家较难得到抗病毒药物–造成“拥有的人”和“不拥有的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作为控制策略,WHO储备药品以防出现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4) 生产大流行疫苗(AI)
在大流行期间,人用疫苗的生产能力和需求之间有巨大差距(10亿——60亿)
部分通过推广季节性疫苗的使用、扩大人用疫苗的生产能力和/或转化动物疫苗的生产?人疫苗生产,提高人用大流行疫苗的全球生产能力
WHO提供不同H5N1毒株的原型病毒
国家行政部门调整为疫苗生产颁发执照和注册的有关要求,以减少大流行株出现后的时间拖延
由于生产能力有限,预期会出现紧张
沟通
必须成为暴发早期应对措施的一部分
让人们知道“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对公众进行指导很重要:不要制造不必要的恐慌和恐惧
但:关于什么会构成公共卫生威胁的沟通很困难;媒体通常更长于散布令人惊慌的消息,而不是传达令人放心的信息
加强准备
做好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等基本服务领域出现20-30%缺勤率的准备,避免社会动荡
明确国内各部门和国际各机构(WHO、FAO、OIE、其他联合国机构等等)的职责
预案的演习对测试预案和做好准备非常关键
确保大流行前期要包括跨领域的事项:
信息和认识
药品,包括疫苗
综合预案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础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常见和多发传染病防治理论、策略及措施。
2、掌握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处理原则。
3、熟悉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防制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评估方法。
4、了解各种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原则。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消毒学、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病媒生物控制及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3、熟悉疾病监测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
二、学科新进展
1、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研究进展,并用于防治实践和科学研究。
2、了解相关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悉各种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技术方法。
2、基本具备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处理的能力。
3、熟悉爆发疫情、灾害事故、异常反应的控制处理,制订传染病和计划免疫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并协助组织实施。
4、能对调查、监测取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正确综合与分析,能参与组织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协调实施并进行评价。
5、熟悉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卫生统计学方法,对常见的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紧急疫情处理过程提出所需的微生物学、血清学、卫生学等检验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6、熟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掌握疾病监测的概念、种类、内容及监测系统。
7、熟悉传染过程及其感染谱,掌握流行过程的概念和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熟悉潜伏期概念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8、掌握传播途径的定义,熟悉传播途径的种类及流行特征。
9、熟悉人群易感性定义及人群易感性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素。
10、熟悉疫源地定义及其消灭的条件。
附:本专业的病种
1、掌握下列法定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
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执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了解下列非法定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
隐孢子虫病、水痘、回归热、莱姆病、森林脑炎、疯牛病、恙虫病、空肠弯曲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军团菌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感染、肺炎支原提感染、侵袭性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病、李斯特菌病、小肠结肠炎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新疆出血热、埃博拉(Ebala),国内尚未发现病人在国外引起脑脊髓炎及出血热的其他虫媒病毒病,柯萨奇和艾柯等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人疱疹病毒(单纯疱疹、巨细胞病毒、EBV、水痘病毒等)引起的常见疾病、腺病毒感染性疾病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02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女童外阴湿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