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弄清了部分病毒侵入人类细胞的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预防病毒感染的新药。
此前,研究人员已知艾滋病和手足口病等病毒以附着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上的硫酸基团为目标靠近细胞,与硫酸基团结合后最终感染细胞。如果蛋白质上没有附着硫酸基团,病毒就无法与其结合,也就不会感染细胞。
九州大学和宫崎大学的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硫酸基团是如何附着在蛋白质上的。他们发现在蛋白质表面的“深沟”内存在吸引硫酸基团附着的酶,而且“深沟”周围存在正电荷。研究小组认为,如果能找到可填充“深沟”的带有负电荷的化学物质,就可以防止硫酸基团附着,从而预防病毒感染。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
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发表了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胆固醇-25-羟化酶(CH25H)及其酶促反应产物25-羟基胆固醇(25HC)对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具有明确的保护效果,并有望用于抑制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该成果已被国际知名期刊《免疫》(Immunity)杂志登载。
寨卡病毒自2015年在巴西等美洲国家爆发起,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国国内也先后报道过数十例输入性寨卡病例。孕妇一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出现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疗法,也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疫苗。
据参与研究的系统所李春峰博士介绍,早在2013年中美科学家就发现了25-羟基胆固醇的广谱抗病毒效果。寨卡病毒爆发后,系统所响应国家号召,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对25-羟基胆固醇抗寨卡病毒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胆固醇-25-羟化酶是一种干扰素刺激基因,其基因表达产物可使胆固醇被氧化而生成25-羟基胆固醇。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25-羟基胆固醇可以直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对包括寨卡病毒在内的多种虫媒黄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研究人员利用寨卡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和恒河猴动物模型,发现25-羟基胆固醇治疗可显著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并能够有效阻止小头症的发生。
共同参与研究的程根宏教授表示,25-羟基胆固醇为目前发现的第一个能在猴体中抑制寨卡病毒复制的小分子,也是第一个能在小鼠中防止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头症的化合物。前景可观。
“从理论上讲,作用于人体也同样有效。下一步我们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验证25-羟基胆固醇对人体的有效性,”程根宏说道。系统所接下来还将研究25-羟基胆固醇衍生物的抗病毒效果及寻找能更有效的能够抑制寨卡病毒感染的物质。彻底消除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威胁。
此外,基于25-羟基胆固醇的广谱抗病毒效果,中美科学家已通过实验证实25-羟基胆固醇能抑制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双方还将继续开展合作,将其“应用到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为有效的防治病毒性传染病提供新的方案。”
引言: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可以传给人类的新病毒,这个病毒可以导致人们高达39度的高烧,日本已经有7个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这个事情,那么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日本发现的可传染人类的性病毒,这个病毒有什么样的特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98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内膜厚痛经如何医治
下一篇: 子宫3mm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