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对青少年时期的尴尬形象羞于启齿的人们来说,还是需要振作起来,毕竟外形并不是唯一在成长过程中会改变的东西,我们的性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
最长的一项关于人性格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的人格特征在不同的年龄段中会有明显的变化。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们14岁和77岁的性格特征截然不同。
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们分析了一项1947年对当时苏格兰地区1208名14岁左右的青少年进行的性格调查研究结果。
当时的这项研究通过向教师们进行询问,了解了这些青少年的六项性格特征:自信心、保守程度、心态平和性、良知、独特性以及超越自己的欲望之后,这些结果被浓缩成一项评价指标,即评价可靠程度。
在间隔60多年之后,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们对其中635名当事人进行了采访,其中有174人同意了采访的请求。此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在76.7岁。
研究者们要求他们重新评价自己的这六项性格特征,并同时要求他们让最亲近的人也给他们做这样的评估。最后,研究者们仍旧将这六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浓缩成一项评价指标。
当研究者们比较了这些学生在14岁以及77岁之间的性格特征结果后,发现两者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即使在经过十分复杂模型建立以及的数学运算之后,他们也只观察到了微弱的相关性。
对此,研究者们认为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年少时期与成年后的性格特征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不过,研究者们仅仅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解释。
不过,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生理特征并不是唯一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改变的东西。我们的思维、行为以及情绪等特征也会悄然发生变化。
相关结果发表在《Psychology and Ageing》杂志上。
看一个人三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长大之后的样子;看一个人七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老了之后的样子。实际意思是:看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表现,性格品德,就可以大概预测这个人的将来。 这说明小的时候特别关键,要注意培养,过了这个年龄,基本就定下以后了。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拓展资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三岁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应该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还有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关系,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为家长,还是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民间一句切合现实谚语,很有道理。
儿女习性,很大一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先天传承而来,但后天环境影响,起关键作用。
人之习性形成、变化,从小到大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很有道理,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人小时候若变坏了,还是可以改的。“浪子回头,金不换”,讲的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我认识,把坏变成为好。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讲的是孩子从小生理培护、心理启蒙和教化重要性。
首先,夫妻结合前,事先双方的考量方方面面素质是否基本对等。反差太大,对自己,对后代或都不会有益。一是很可能遗传,下代会先天不足,二是不利于下代培养,稀泥巴难糊上墙。
其次,儿女出世以后,长辈要特别注意后代习性、素养培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家庭,就如一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子女乃复印件。父母之错,往往会在子女身上打下深深烙印。
第三、小孩长到三岁,父母遗传、家庭环境对其人性影响,基本定格。是否聪明、个性如何,长大后,差不多就此样子。如果说有什么变化,无非多学些知识或技能而已。到七岁时,个性几乎完全定型,这时已差不多“江上易改,本性难移”。直到终老,或就是这样子发展下去。
题主这句话说明,子女早期启蒙、初期教育,以及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影响,非常重要。《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说的就是环境影响小儿道理。
若孩儿从小没得到良好启蒙、培育,底子、基础没打好,不仅屈就个人一生一世,也耽误社会一代人。于家庭及社会均有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8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Hpv52阳性可以熬夜吗
下一篇: 大姨妈来了三天就结束了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