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8日讯 美国研究人员27日表示,他们在小鼠中发现了能有效阻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抗体,朝开发寨卡疫苗、更好的诊断测试工具以及新的抗体疗法迈出重要一步。
据新华社报道,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寨卡病毒感染一种转基因小鼠,使其免疫系统产生寨卡病毒的抗体,然后从中筛选出了6种候选抗体。在细胞与小鼠实验中,有两种抗体可同时有效预防和治疗亚洲株、非洲株和南美株的寨卡病毒感染。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两种抗体识别的是寨卡病毒包膜蛋白的同一个区域,这一信息对开发基于抗体的疫苗很重要。
研究还发现,这些抗体只针对寨卡病毒,不针对与寨卡病毒同属黄病毒科的其他病毒。这意味着它们可用于寨卡病毒的诊断测试。
参与研究的华盛顿大学传染病研究人员迈克尔·戴蒙德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朝着最优化现有疫苗策略、研制潜在的基于抗体的疗法以及加强开发能把寨卡病毒与其他相关黄病毒明确区分开的诊断方法所迈出的第一步。”
无独有偶,美国发现第二例携带含基因MCR-1的“超级细菌”病例。这个基因会使细菌对被称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的多粘菌素产生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使用愈加频繁,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显,目前抗菌能力强大的多粘菌素被视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当青霉素、四环素等传统抗生素逐渐失效时,医护人员只能选择多粘菌素。鉴于农业和畜牧业中普遍使用多粘菌素,多位研究人员建议,应尽可能限制对多粘菌素的使用。
不仅在国外,我国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按照相关工作流程,这一规划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同时发展生物3D打印技术等重大医疗技术。
招商证券等券商研报指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一方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和化工等基础制造业部门息息相关,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促进上下游产业、带动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基因工程药物(蛋白类药物)、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现代中药以及基因治疗技术,将成为未来10年国际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领域的热点。这是25日在上海举行的21世纪医药国际学术大会暨200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主任李逸平博士、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等认为,虽然化学合成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疾病治疗的主导产品,但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现代中药以及基因治疗技术,必定是生物医药领域开发的热点。这是药物开发必须达到稳定、有效、安全、可控目标的需要,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需要。
专家分析说,基因工程药物和抗体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靶点明确、针对性强、疗效好的特点。现代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对付多个治疗性药物作用靶点,一般情况下,毒副作用也较小。基因治疗技术可以解决一般药物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基因的修复、替换或干预,可以突破许多重要疾病的治疗难关。
耶鲁大学教授郑永齐说,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治疗技术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郑永齐介绍,耶鲁大学用中国一张1800年前的中药处方研究中药的价值,启用现代生物技术分析这张中药处方的成份,治疗机理,目前取得了初步效果。用这张处方制成的药剂和其他化学药物合用治疗肠癌,收到了药效提高、副作用减少的疗效。这表明现代中药走向世界很有希望。
专家介绍说,目前国际上天然药物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各国都看好天然药物,正在争夺天然药物市场。这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生物制药行业前景不错,是医药行业的投资热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生物药总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亿元规模,但大多依靠国外进口,缺乏自主产品。目前,在生物制药领域,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持有94%以上的专利,尤其是美国占有世界近六成生物药专利。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加起来的专利占有率则还不足6%,这也体现出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在生物药领域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同时也一度让我国患者形成了生物药“天价”的认知。
从我国对生物药的需求来看,生物技术制药已成为我国最有潜力的制药行业之一。但当下我国生物制药水平却远不及欧美,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我国生物制药科研水平尚相对落后;二是我国对生物药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国虽然曾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支持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政策均缺乏操作性,在财政支持上也力度不够。
针对我国生物医药孵化器专业技术平台运营模式探索不足、专业孵化能力不足、发展孤立、整合地方资源意识不强等问题,“十二五”以来,专业化成为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重要的载体,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得到政府、社会、相关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协同推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80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