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近日,2013全国孤独症服务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有专家提出,应将自闭症纳入0—6个月的新生儿筛查,越早干预康复效果越好。
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温洪在会上表示,要尊重并接纳自闭症孩子,因为自闭症“病因不明,无药可医,伴随终生。它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消灭不掉”。
温洪介绍说,目前不少自闭孩子的家长存在认知误区,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得了自闭症,没有进行早期干预。等到孩子渐渐长大,情况越来越严重时,“卖房、辞职,倾家荡产为孩子治病,甚至出现家长杀了自闭症孩子然后再自杀的悲剧”。温洪呼吁家长要面对现实,及早干预,3-6岁是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期,而新生儿6个月之前就有自闭症症状的出现,“只是我国目前能确诊自闭症的医生还不到100位,父母也普遍缺乏经验”。温洪介绍说,美国在新生儿6个月之前就可以筛查自闭症,但我国还没有把自闭症纳入新生儿筛查范围。
这个药看病症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早期发现的话,就相对比较容易治好。晚期的话,一定要坚持做治疗,不能轻易放弃。
以下是一些关于孤独症的资讯,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病因
1.遗传
从家族和挛生子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人士的挛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从家族和挛生子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人士的挛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
2.受疾病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风疹,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致自闭症,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风疹,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致自闭症, 此外,新陈代谢疾病亦会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传递资讯的功能,因而造成自闭症,此外,新陈代谢疾病亦会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传递资讯的功能,因而造成自闭症, 还有,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全,早产,难产,新生儿脑部受伤,以及在婴儿期患上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都可能会增加罹患自闭症的机会,还有,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全,早产,难产,新生儿脑部受伤,以及在婴儿期患上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都可能会增加罹患自闭症的机会。
2临床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影象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
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7.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络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
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
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
为了找人联络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
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
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8.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
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
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9.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
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
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
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
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10.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
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元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
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做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使孤独症患者的大脑生理异常情况得到完全改善,那么从目前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办法。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却有很多。有些孤独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人已经上大学,有的人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不过已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只是极少数,而且与他们一直得到的良好训练分不开。
训练是目前推一被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良好的训练能够使其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可以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自立。如果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往往会出现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使得社会甚至家人都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能治好, 尽量让自己多接触人, 先从家人或亲密朋友开始, 心态放松点
可以治好。
自闭症治疗关键是找自闭症的真正病因。
自闭症即孤独症可以算是心病,所以可以从心理入手,对病童的照顾是非常重要的,对病童的照顾、关怀和激励越多,孩子的病就越有希望好转。同时要带孩子多接触同龄人,想办法以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他的视线,分开他对某一件事的注意力(因为患孤独症的小孩,经常会呆呆的对着一件物品好几个小时又或者会静静的看着某处不知他再想什么),久而久之会打通他封闭的心理。
孤独症的小孩有时会有爆燥和非常激动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安抚他,有时他又会一动不动的非常安静,一定用什么引起他的注意,总之对孤独症的孩子一定要耐性、耐性和耐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满意,请采纳或点赞支援,给我更多助人的动力!
若还有疑问欢迎补充追问或向我发起定向求助,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的。祝健康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建议去正规医院详细检查。
从第一次在云杉医疗脑科学看后,孩子被诊断孤独症,我们灰暗的心总算有了盼头。
教授贾少微不仅从治疗上更从心理上给了我们很多支援帮助。孩子用药快一个月了,能有眼神交流了,也比之前听话了。
孤独症是以社交沟通障碍、狭窄的兴趣爱好和重复刻板的动作行为为核心症状的疾病。规范的名称是孤独症谱系障碍,英文缩写为ASD。孤独症虽然表现多种多样,功能有高有低,但大部分孤独症的孩子,由于其社交动机缺乏或不足,会伴随语言问题,如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语言发育倒退,有的孩子虽然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但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不能在合适的场合说出合适的语言。
对于孤独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临床上有这些预警征象:
1岁以内孤独症婴儿行为表现特点
极端的气质与行为,一种是特别容易哭闹、特别难安抚;另一种是过于安静,完全不需要家长的陪伴。
眼神接触差,尤其是与妈妈或其他带养人没有眼神接触、对视或者时间偏短。
对声音反应差,特别是对叫自己名字时毫无反应,不看妈妈或其他带养人。
互动游戏的企图差,如不爱跟妈妈玩“躲猫猫(Pi Ke Beng)”“大眼瞪小眼”等游戏。
注视物体的兴趣强于注视人的兴趣,如不喜欢看妈妈的脸,更喜欢看自己的手或眼前的物品。
对需求和分享时的手指指示延迟或缺乏,如9-10月龄以后婴儿会用手指指引家长看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表示需要或根据家长说出的简单常见物品用手指指出;一直没有食指指物的动作。
反复的咿呀发声少,前语言期2-3月龄元音如“a、o、ao”,6月龄后辅音+元音如“ma、da、ba、dai”等发音少。
ALSO曾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爱尔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开展了一项调查,8000多份有效问卷显示,孤独症孩子早期被观察到的异常表现前三位是:呼名不应、没有语言、缺少目光交流。
邹小兵教授的“四不”简易筛查法(1岁前后)
不看或少看: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
不应或少应:呼之不应,不听指令,不合作,独自嬉玩。
不指或少指:无恰当的身体语言,如手指指物、参照、显示、炫耀、即时模仿、点头。
不说:不会说话或说话迟(就诊的首要原因)。
孤独症的早期预警信号(红旗信号)
4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
6个月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
9个月时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
12个月时听力没有问题但喊其名字不理睬;还不会咿呀学语。
16个月时不会说任何一个单词。
18个月时不会用食指指点东西;目光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看东西;不会玩假扮游戏。
到24月龄大,还不能说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不包括模仿或重复的语言)。
在任何年龄出现语言功能、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上述孤独症早期表现的预警征象重点关注了由于社交动机缺乏或不足导致的社交功能受损,语言发展进程异常等,还需要关注儿童在有社交障碍的同时,是否还有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
重复动作(如反复看手、转圈、摇晃、蹦跳等)。
重复行为(如反复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听或唱同一首歌、看同一部动画片或某一段动画片等)。
重复刻板语言(如每次听到游戏就会说“one、two、three go”再往后说等)。
强迫行为(如总是走同一路线、吃同一种食物、用固定的杯子喝水等)。
强迫思维(如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
对某些物件或事情(如天气、宇宙奥秘、恐龙等)不寻常兴趣。
孤独症诊断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行为,诊断应慎重。目前在发育行为儿科临床上更强调过程性诊断,儿童期大脑功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强,变化明显,需要动态监测其外在行为表现,尤其需明确诊断不是为了“扣帽子”,是要找到影响孩子的核心症状,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能改善其核心症状的干预方法,尽可能地评估功能和定期阶段性评估,有条件地查找病因,引导家长走正路,真正促进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以上内容节选自《孤独症的早期识别》
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扬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7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白带有时候呈块状粘稠
下一篇: 白带多,呈浓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