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儿血型不合,母亲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故称本病为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其母子血型不合主要指Rh系统和ABO系统。
导致新生儿溶血症的原因
1.Rh疾病
当母亲血型呈Rh阴性,而父亲血型呈Rh阳性时,他们的孩子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当孩子像父亲一样是Rh阳性时,如果孩子的红血细胞与母亲的Rh阴性细胞相交叉,那么问题在这时就会出现了。通常会在分娩过程中胎盘分离的时候发生。但是,当血液细胞自动混合时它也会随时发生,例如在流产、堕胎或者做一次侵入性产前检查(例如羊膜穿刺术或者绒毛膜取样)的时候。
母亲的免疫系统将孩子的Rh阳性红血细胞当作外来入侵者。就如细胞侵入体内时,免疫系统会形成抗体破坏外来细胞的侵犯。即使是在将来再度怀孕时,母亲的免疫系统也会形成抗体以防止外来细胞的再次出现。母亲现在处于“Rh过敏”状态。
在第一次怀孕的时候,Rh过敏一般不会发生。一般只会在将来再次怀孕的时候发生在另一个Rh阳性宝宝身上。在这次怀孕时,通过胎盘,母亲的抗体和婴儿体内的Rh阳性细胞进行对抗,当抗体破坏了红血细胞,宝宝就会生病。当发生在怀孕期间时,这一情况称为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病;当发生在新生儿身上时,这一情况被称为新生儿溶血症。
2.ABO血型不相容
(1)遗传学:尽管不是那么的普遍,类似的血型不兼容问题一般会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的情况下发生。其它情况如母亲A型、胎儿B型或AB型,或者母亲B型、胎儿A型或AB型也可能血型不合,但可能性很低。
(2)临床表现:一般没有Rh疾病严重。
二、新生儿溶血症症状
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1、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2、肝脾肿大轻症无明显增大,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3、贫血患儿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5、神经症状出现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6、发热溶血症患儿常伴有发热。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三、新生儿溶血症的预防
胎儿期
在胎儿期即可作出诊断。
1、提前分娩
Rh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流产史,可取母亲的血做免疫学检查,如查出抗体阳性时应对孕妇逐月追踪检查抗体效价的变化,本次妊娠中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1∶32或1∶64以上,测定羊水胆红素值增高,且羊水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以减轻胎儿受累。
2、反复血浆置换
对重症Rh溶血病孕妇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不断增高者,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以换出抗体。减轻胎儿溶血。
3、宫内输血
胎儿水肿,或胎儿Hb
4、药物
自妊娠4个月起,可口服中药益母草、当归、白芍、广木香,每天一剂,直至分娩。对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可给中药如茵陈等预防。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90mg/d,以诱导胎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产生。
5、终止妊娠
应给孕妇做综合性治疗,以减少抗体产主,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出生后
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h内,应尽早肌注抗RhDIgG300g,以避免被致敏;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300g效果更好。
对Rh阴性妇女的流产者,产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应肌注同样剂量。
四、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方法
1、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3)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滴速,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兕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3、合理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病情观察: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5、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新生儿期其他导致溶血的原因还有红细胞酶或红细胞膜的缺陷,这些都有专有的名称,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称为新生儿溶血病。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下是对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知识的介绍。
?过敏性疾病
新生儿溶血症不属于过敏性疾病。
??与Rh血型有关
新生儿溶血症与Rh血型有关。
?胎儿对Rh抗原耐受
如果新生儿是Rh-,母亲是Rh+,则胎儿对Rh抗原不耐受。
?抗Rh抗体引起
新生儿溶血症是因为母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
新生儿溶血症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出现的内容,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种疾病并解释一下其发病原因及检查方法。新生儿溶血症(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IgG类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造成胎儿红细胞破坏,从而引起免疫性溶血,其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胎儿是A型或B型的情况,第一胎即可发病,其原因是:由于自然界中A型或B型的血型物质有很多,如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O型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受到A型或B型血型物质的刺激,母体内已存在抗A或抗B抗体,所以第一胎即可发病。但多数ABO溶血患儿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
Rh血型不合主要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的情况。一般发生在第二胎,原因是:Rh抗体只能由人类Rh抗原刺激产生。Rh阴性的母亲首次妊娠时,由于妊娠末期或胎盘剥离时,Rh阳性的胎儿血进入母亲体内产生初发性免疫反应。如果母亲再次妊娠Rh阳性的胎儿,少量胎儿血进入母亲体内产生次发性免疫反应,产生大量IgG类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溶血。Rh溶血症状较重,严重时可造成死胎。
实验室检查:
1、血型检查:检查母婴ABO和Rh血型,检测是否有血型不合
2、溶血检查:溶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3、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的检验:
(1)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Coombs试验):确诊试验,检测红细胞是否致敏
(2)抗体释放实验:确诊试验,致敏红细胞的敏感试验
(3)游离抗体试验:估计是否继续溶血、换血后效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72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经期时间长11天怎么办
下一篇: 持续褐色分泌物时多时少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