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研究揭示抗凝栓药或增加脑出血几率(神经内科患者小知识)

妙手生春 2024-05-21 05:50:47

研究揭示抗凝栓药或增加脑出血几率

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抗凝栓药的使用或能改变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率。这些抗凝栓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药等。相关论文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丹麦大学的David Gaist及同事分析了10010位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以及40多万对照组的数据。实验组参与者的年龄为20至89岁,他们在2000至2015年第一次出现硬膜下血肿,其中有47%的人在服用抗凝栓药物。结果发现,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和抗凝栓药使用存在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就与发生硬膜下血肿的风险关系而言,低剂量阿司匹林所带来的风险较低,氯吡格雷和直接口服抗凝栓药为中等风险,维生素K拮抗剂(VKA)为较高风险。同时使用一种以上抗凝栓药物与硬膜下血肿风险显着增加相关,这种情况在合并使用VKA和某种抗血小板药物(如低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时尤其明显,但低剂量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合并使用例外。

另外,数据显示,2000至2015年,一般人群的抗凝栓药物使用率有所增加,而硬膜下血肿的总体发生率也同时增加,发生率增幅最大的是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

该研究为抗凝栓药物使用的风险-益处分析又添加了一个证据。一直以来,在有清楚治疗指针的患者中,这些药物已知会带来总体净效益。

神经内科患者小知识

1.我要准备个神经内科护理的小讲课一次,不知道讲什么
脑血管疾病护理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再次出血或脑疵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降颅压、止血等抢救工作;如突然失语、肢体瘫痪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栓塞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脑梗死应用肝素抗凝或选用链激酶、尿激酶 或rt-PA溶栓 治疗者,每日测KBTT1次,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口腔粘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备好鱼精蛋白锌、6一氨基己酸等药物对抗治疗。 对症护理: 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呕吐严重者,应积极做好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2.高热、抽搐、瘫痪、失语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脑梗死者取平卧位;脑出血者床头抬高15o~30o;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卧床4~6周,复发者延长8周。

尽量避免移动头部和不必要的操作,每2~4h翻身1次。 2.病情危重者24—48h内禁食,48h给予鼻饲流质;神清而无吞咽困难者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给予低脂或低盐饮食。 3.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健康指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痊愈后不宜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定期检查,女性患者1—2年内应避免怀孕。
2.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什么
问题分析: 神经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意见建议:枕大神经痛往往是到神经内科看一下的。是神经内科的疾病的。

指导意见:此种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营养神经药物的治疗的。也是可以配合中药的治疗的。

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劳累着凉的。
3.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常见药
周围神经病~(常见) 脊髓疾病 脑血管疾病(常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 癫痫 头痛(常见)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自主神经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常见) 神经内科临床常用药物~ 降颅压及脱水、利尿药 n甘露醇(Mannitolum,D-mannitol) 药理作用:高渗性利尿,通过产生组织脱水而降颅压。

静脉注入后约20-30分钟显效,2-3H作用达高峰,持续时间6-8H。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可以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

用途:1.用于脑水肿及青光眼的治疗;2.用于大面积烧、烫伤引起的水肿; 用法:静滴20%溶液250-500ml,速度每分钟10ml,每4-6小时根据需要重复一次。 注意事项:1.注入过快会造成一过性头痛、眩晕、注射部位的疼痛;2.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过敏反应;4.气温较低时易析出结晶。

降颅压及脱水、利尿药物 n甘油果糖(10%Glycerosteril) 药理作用:1.高渗性脱水; 2.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加以利用, 改善代谢,对体内电解质平衡无 不良影响。 用途:脱水降颅压 用法:静滴,成人每次200-500ml,每日1-2次,200ml需2.5-3小时点完。

注意事项:静滴过快可发生溶血及血红蛋白尿 降颅压及脱水、利尿药 n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又名醋氮酰胺、醋唑磺胺、Diamox 药理作用: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口服吸收良好,服药后30分钟产生作用,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小时, 用途:心源性水肿,脑水肿,癫痫大、小发作 用法:治疗脑水肿0.25g/ 次,bid-tid,早餐后服用效果佳 注意事项:1.有下列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症,困倦,面部及四肢麻木,低血钾。

2.避免同时用钙、碘及广谱抗生素,不宜与抗胆碱药及普鲁卡因合用。3.高钙患者需进行低钙饮食。

血浆容量扩充药物 n右旋糖酐 Dextran40/20 药理作用:1.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压;2.抗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从而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3.D20改善微循环作用强于D40。

用途:1.抗休克;2.预防及治疗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用法:静滴250-500ml,20-40ml/min,于15-30分钟内滴完(用于抗休克时)。

对于CVD患者应缓慢滴注,每日一次,7-14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可见过敏性皮疹或哮喘发作,偶见发热反应。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nAsprin n潘生丁 n噻氯匹啶(Ticlid、天新力博),Ticlopidine 此类药物均为口服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及皮疹,饭后服用可减少其发生。

抗凝及溶栓药物 n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 药理作用:为肝素的一种皮下注射液。具有抗凝血作用及抗血栓作用。

用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或血栓形成。 用法与用量:深部皮下注射,5000-1万u/次。

注意事项:1.皮下注射应深入皮下脂肪层。注射部位应 不断更换。

注射时不要动针头,注射时不 宜揉搓。 2.注射后可在注射部位引起局部小血肿, 数天后可自行消失。

3.与含磷酸盐缓冲液的药物有配伍禁忌。 抗凝及溶栓药物 n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PA (Human Tissue-Type Pla *** inogen Activator) 药理作用:为一种糖蛋白。

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维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静注t-PA后迅速自血中清除。

用途: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急性脑栓塞、脑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用法与用量:50mg/支。

10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在3小时内按以下方式滴完:前2分钟先注入10mg,以后60分钟内滴入50mg,最后120分钟滴完所剩余40mg。或者 以50mg的10%静推,剩余药物溶于100ml盐水中于1H内点完。

注意事项:不能与其他药物配伍静滴,也不能与其他药物用同一条静脉滴注。 脑血管扩张药物 n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通 药理作用:为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用于预防脑血管痉挛。近年研究表明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用途:用于预防和治疗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偏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等。 用法与用量:1.用于脑血管痉挛、缺血性脑血管病, 静滴10mg每日,避光。

2.用于偏头痛,口服40mg/次,Tid. 注意事项:静注时可能发生血压轻度下降,心率加快, 颜面潮红,静脉炎及转氨酶增高等副作用。 神经细胞活化剂及营养药物 n神经细胞活化剂: 1.吡拉西坦(脑复康) 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功能。

用途:用于衰老引起的记忆力障碍、脑血管意外、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痴呆等。 2.其他药物如:阿尼西坦(三乐喜)、胞二磷胆碱、都可喜、喜得镇等口服药物。

3.胆碱酯酶抑制剂:安理申用于治疗轻、中度阿茨海默型痴呆 4.神经营养药物:脑活素、爱维治 抗癫痫药物 n卡马西平 n丙戊酸钠、德巴金(片剂、注射液) n苯妥英钠 抗精神病药物 n氟哌啶醇: 用途:精神分裂症,用于对锥体外系疾病使用左旋多 巴所致的不自主运动。 用法:1.控制急性兴奋症状,肌注5-10mg/天,每天 3- 4次,老年人及儿童宜减量。

2.治疗不。

抗凝药还有什么

提问者采纳
“抗血小板药、抗凝药”两者都是抗血栓的药,使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抗血栓药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和溶栓药(纤维蛋白溶解药)三类。前两类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后一类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常用的抗血小板药有阿司匹林、氯毗格雷(波立维、泰嘉)、西洛他噢(培达)。其中,阿司匹林使用最为广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可作为首选。阿司匹林的推荐量是肠溶片每日75一150毫克,睡前服用效果佳。主要不良反应有上腹痛、恶心、呕吐、胃肠勃膜溃疡和出血。当胃肠道刺激症状明显时,可与少量制酸药(如达喜、法莫替丁等)同服。患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或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高血压患者应在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应用,以防增加脑出血风险。氯毗格雷的疗效与阿司匹林相当,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但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人术后等血栓高危情况下,常需要阿司匹林与氯毗格雷联合应用。西洛他哇有扩血管效应,主要用于外周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闭塞症。常用的抗凝药主要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肝素只能静脉或皮下注射,主要用于不稳

抗凝与溶栓的书籍简介

第一章 正常人的凝血与溶血机制
第一节 正常人的出血与凝血机制
一、血板形态、结构与作用
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和破坏
三、血小板在机体内的生理特性
四、血小板在机体内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正常人脉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动脉的结构与系统分布
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征
三、静脉血管结构与系统分布
四、心脏冠状循环的结构特点
五、脑循环的结构特点
六、肺循环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血管的抗凝作用及其异常
一、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作用
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三、血管壁内皮结构损伤
第四节 正常状态的血液凝固机制
一、血液凝固的研究近况
二、凝血过程的延缓与加速
三、其他凝血成分及其机制
第五节 纤维蛋白的正常溶解
一、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
二、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
三、血凝与纤溶的动态平衡
第六节 正常人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生理影响
一、正常血量及其检测方法
二、正常人血量变动的影响
三、正常时血量相对恒定的意义
四、失血时产生的影响及其血量恢复
第二章 血栓形成的病症及其病因
第一节 抗凝血因子发生障碍的原因
一、蛋白C缺陷症
二、蛋白S缺陷症
三、抗凝血酶缺陷症
四、肝素辅因子Ⅱ缺陷
五、FV Leiden与非FV Leiden的APCR
六、凝血酶调节蛋白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七、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
八、血液血型与FⅧ相互作用
第二节 血小板异常的原因
一、黏性血小板综合征
二、血小板膜糖蛋白Illa的PLA多态性
三、血小板膜糖蛋白工a的多态性
四、血小板膜糖蛋白工b基因多态性
第三节 纤溶系统障碍的病原
一、遗传的病因或因素
二、后天的获得性病因
第四节 代谢异常或获得性蛋白缺陷症
一、抗磷脂综合征
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第三章 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一节 正常时产生凝血的基本机制
一、血液凝固机制
二、肝素辅因子及其蛋白的凝血调节作用
第二节 血栓性栓塞的主要病理机制
一、心血管的内膜损伤
二、血液流动的状态改变
三、血液的特性改变
第三节 血栓形成进程和其形态
一、白色血栓
二;红色血栓
三、混合血栓
四、纤维素性血栓
第四节 血栓形成的病理性转归
一、血栓溶解、吸收和软化
……
第四章 血栓前状态及其识别性检测
第五章 临床中常用抗凝和溶栓治疗药物
第六章 肝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第七章 低分子肝素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第八章 华法林中服抗凝剂临床应用与监测
第九章 临床常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展
第十章 抗血小板抗凝与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概况
第十一章 抗凝溶栓治疗的临床监测及其评估
第十二章 肝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肝素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肝素在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 不稳定性心绞痛
第十六章 急性心肌梗死
第十七章 心房颤动时的抗凝治疗
第十八章 介入技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第十九章 肺血栓栓塞症
第二十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十一章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第二十二章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第二十三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第二十四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二十五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第二十六章 肝素在显微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十七章 肝素在妇产科和儿科领域的应用
第二十八章 眼与耳科疾病中使用肝素的临床价值
第二十九章 与部分恶性肿瘤相关的静脉栓塞
第三十章 抗血小板药抵抗的临床研究状况
第三十一章 抗磷脂综合征诊研究进展
附录 本书常用英文缩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6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