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小儿强直型脑瘫症状,预防小儿强直性脑瘫(如何预防脑瘫,怎么治疗?)

佚名 2024-05-20 01:43:06

小儿强直型脑瘫症状,预防小儿强直性脑瘫

大家都知道小儿脑瘫的病因是比较多的,至今医学上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但是此病的危害却比较大,那么小儿强直性脑瘫症状表现会是什么样的呢?小儿强直性脑瘫的危害比较大,大家当发现了孩子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快的去接受检查和治疗,千万不要延误了治疗。

小儿出现强直性脑瘫之后,当被动运动的时候就会出现抵抗的行为,此种抵抗的感觉类似于铅管状或齿轮状,肌紧张均匀,明显增高,被动运动所受到的阻力和抵抗是比较均匀的,这种感觉和椎体受损时出现的痉挛性脑瘫,导致的肌紧张增强会有所不同。痉挛型的特点是被动运动肢体时,开始时阻力抵抗会比较大,最终会造成抵抗明显减弱。

小儿强直性脑瘫肌紧张增强的特点比较明显,不管是肢体还是伸展或者是屈曲,肌紧张会有相同的症状,换句话来讲,不管是如何被动运动肢体的过程中,受到的抵抗力都是相同的,主要是表现在伸展和屈曲的两个方向的抵抗。

另外,被动运动的抵抗在缓慢的运动时会比较大,与痉挛型脑瘫在激烈运动时,显示最大的抵抗力会有所不同,因为强直性脑瘫属体外伤的损伤,所以肌腱反射出现的不亢进或正常或呈现减弱的状态。无脚踝阵挛急,不会随意运动;痉挛性脑牵张反射会明显亢进,会有一定的区别。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是小儿强直性脑瘫症状的特点,大家对强直性脑瘫还不是非常的了解。强直性脑瘫必须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强直性脑瘫的症状和特征比较关键,只有脑瘫的患者尽早的早诊断和治疗,才能够不会耽误治疗的时机。小儿强直性脑瘫给孩子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慎重。

如何预防脑瘫,怎么治疗?

脑瘫是新生儿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新生儿发生脑瘫也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宝宝成为脑瘫,那么新生儿出现脑瘫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避免新生儿产生脑瘫呢?新生儿脑瘫致病的原因包括胎盘异常、胎位不正、宫内窘迫、早产、多胎、出生时窒息,以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感染、外伤、脑出血、脑部畸形等。

步骤/方法

缺氧窒息:包括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窒息、分娩时新生儿缺氧窒息、唿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窒息目前仍然是脑瘫的第1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很容易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致使脑组织损伤。现代研究已经发现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出生前已经存在脑损伤,由于其脑损伤的存在而导致孩子不能很顺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观点认为:胎儿脑损伤导致新生儿窒息,窒息反过来加重新生儿脑损伤。如果在此期不进行干预,那么很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出现人们担心的脑性瘫痪症状。

脑部受伤:如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
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龄只有28周、体重在1千克以下的孩子都得到抢救成活。但是由于胎龄小,脑的发育很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脑损伤。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所以早产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成为了脑瘫预防的一个重点内容。

3

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生长缓慢
,先天畸形。新生儿体重少于2500克,脑瘫可能性大大增加(脑瘫儿童中约有40%的体重低于2500克)。

4

某些遗传病和新生儿核黄疸。黄疸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后都可能经历的过程,但不是所有的黄疸都致病。一般存在以下情况应引起注意: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205.2—256.5毫摩尔/升);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黄疸诊断为病理性后,只要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可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尾状核等部位堆积,就可能导致核黄疸,而出现智力障碍或脑性瘫痪。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医学高度发达,目前已经没有该原因所致脑瘫的现象。我国近年由于预防意识的提高,该因素也逐渐减少,但仍然是主要原因之一。

END

注意事项

双胎、多胎、从事有毒物质工种的孕妇、孕妇居住环境严重污染、饮用不合格水等原因可以导致脑瘫,一定要引起重视。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要做到万无一失!

小儿脑瘫表现

  导语:妈妈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宝宝生病,但是有些疾病是跟基因有一定的关系的,那么小孩子的脑瘫有什么表现呢,接下来我帮大家列举出来吧。

  小儿脑瘫表现   小儿脑瘫表现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正常小儿在l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小儿脑瘫表现二、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还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肌张力高。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性脑瘫,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时如反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手足徐动型在l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常呈"齿轮状"或"铅管状"。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检查肌张力时要注意,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关节挛缩,以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要误认是肌张力增高。

  小儿脑瘫表现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1.俯卧位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 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 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小儿脑瘫表现四、反射异常

  痉挛型脑瘫小儿深反射(膝反射、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及Babinski征。

  脑瘫小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1.Moro反射 即拥抱反射,正常小儿生后即出现,6个月时消失,如生后3个月内不出现或生后6个月后仍不消失均属异常,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活跃,但若肌张力极度增高时,此反射也可能引不出。

  2.交叉伸展反射 小儿仰卧位,按住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并刺激此侧足底,出现另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的动作。此反射生后即出现,正常情况下1个月后消失。若2个月后仍存在,支持脑瘫诊断。

  3.不对称颈紧张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1个月以内明显,4~5个月时消失。脑瘫小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此反射的存在阻碍了患儿翻身动作的发育。例如当患儿向右翻身时,头转向右侧,但随之右臂外展伸直,以致不能向右翻身。

  4.握持反射 正常情况下2~3个月逐渐消失,痉挛型脑瘫时持续时间延长,手经常呈握拳状。

  脑瘫小儿各种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或不出现。正常小儿1个月扶成直立位时,小儿能竖头,4个月直立位时将小儿躯干向左右倾斜时头能保持正中位。脑性瘫痪小儿不出现此反射。正常4~5个月小儿扶成坐位时,如突然向一侧倾斜其躯体时,能伸出上肢,做支持躯体的姿势,而脑瘫小儿不出现此动作。8~9个月的正常小儿能引出"降落伞反射",脑性瘫痪小儿不能引出。

小儿脑瘫基本症状是什么?

只有对于脑瘫的症状进行了解,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这种疾病,才能减少疾病对于身体造成的进一步伤害。症状主要是肌张力增强,外展困难,重者可见肌肉强直、挛缩、关节保持屈曲姿势。轻者可见手的精细动作差,行走时脚后跟不能着地。此类患者多伴有语言发育及构音障碍以及斜视,约1/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抽搐及智力障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3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