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京东医药城正式上线。此消息又引起了业界对于医药电商的关注。据介绍,京东医药城模式是通过合作药店的门店店员配送药品,并由店员为顾客实施面对面的药学服务,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但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医药城模式涉及到有关合作药店的人力成本、绩效考核等方面问题,还需细细斟酌。
携手主流连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京东医药城模式是定位于“医药电商的服务商”,其本身不销售产品,销售和服务职能均由进驻商家进行。而进驻商家必须具备《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两大许可证,具有独立的商品发布、后台管理、支付体系等系统。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网上交易药品从流通到消费者环节,需要通过企业的自建物流(需符合药监部门的规定)或具有药品配送资质的第三方物流来完成。但受限于行业现实,目前大多数医药电商还依赖于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存在一定的弊端与风险。
京东医药城采取O2O模式,以省、市为区域,对主流连锁商家进行筛选,只有位于对应区域内的消费者才能购买该店铺中的商品。消费者可在线直接购买保健品等非药产品;药品及特殊限制性产品一律只能通过“提交药学服务单”的形式,将消费者需要的药品信息传递给对应的连锁药店,连锁药店再将信息发配到各个门店,门店通过指派店员,将货物送达客户手中,并由店员收取相关的货款;所有的服务包括配送、退换货都是通过门店进行,且须在24小时内完成。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对于业内针对配送模式的质疑,笔者认为,目前许多药店都已经建立了送药队伍,为自身周边区域的消费者送药。因此,药店完全有能力解决周边区域配送问题,如果订单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药店还可以通过增加人手的方法来达到配送的要求。事实上,这样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了大多数连锁企业的认同,目前与京东达成合作的已有8个连锁企业:北京京卫大药房、上海复美大药房、山东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湖北武汉中联大药房、河北张家口华佗大药房、广东广州二天堂大药房、甘肃兰州德生堂大药房和湖南怀化的怀仁大药房,这些都是区域内的主流连锁。根据规划,合作企业的每个药店配送能力覆盖范围为3公里,基本上能满足附近区域的配送要求。
而从产品价格来看,京东模式要求合作商家实现线上线下同价,这样有利于维持商品的价格体系,减少厂家对压价带来的不满。笔者认为,只有获得更多厂家的支持,才能有利于网上药店的发展。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抗拒花费较高的价格来获得安全可靠的药品,因此商户无需担心价格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除了线上销售外,合作客户还可以通过京东医药城将线下客流引入线上,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同时,还能利用线上订货线下自提的方式,将线上客流又重新引入线下。目前,京东正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推动行业立法规范,同时通过与主流连锁的合作,帮助合作商家获得更好的品牌度与美誉度。
利益、配送、考核、政府公关四大问题待解
医药电商最近沸沸扬扬的新闻,算得上是京东医药城与网上药店合作的新模式了。京东医药城模式强调“门店配送”,但这一点并不为同行看好。笔者认为,京东医药城模式要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还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利益分配问题。与天猫医药馆不同,京东医药城销售非药品采取的是买家先在京东医药城上付账下单,再由京东将订单分配到买家所在区域的网上药店,网上药店再通过门店店员配送药品到买家手上。其中,产品提供与配送皆由网上药店完成,但货款却先由京东医药城代取,这与天猫医药馆的订单实时抽佣模式有根本的区别,利益分配的主动权在京东医药城一方,或将更容易使网上药店与京东医药城的合作出现裂痕。
配送问题。京东医药城的产品将由各地合作网上药店负责配送,并且由店员在送药的同时为顾客提供药学服务,这就产生出了人手配置的问题——在订单量未知的情况下,一些门店是否需要在保证守店人员足够的情况下,再多配一名店员负责配送药品?这样做,在提升了门店的人力成本的同时,一旦出现订单不足,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但如果只按照原来门店轮班配置,让当值人员兼顾配送任务,那么一旦订单数量太多,又会造成门店的人手不足。
考核问题。通过门店配送的药品,是算入具体门店的绩效考核,还是算入药店网络部的考核,也需要企业斟酌。店长出于门店绩效的考虑,是否支持门店承担网上药店配送任务,也需要企业纳入考量。由此,笔者认为可引申出企业内部对其网上药店发展的支持与理解问题,也可看作企业对网上药店板块定位的问题。
政府公关问题。京东医药城总部位于北京,天猫医药城总部位于浙江。浙江的相关部门对淘宝、天猫的支持是非常到位的;而京城内大型企业众多,且不论京东医药城在北京是否能得到与天猫医药城所能抗衡的资源,单从获得相关部门支持所花费的精力来说,两者已不能等价。
笔者认为,只要网上药店与京东医药城在合作中能解决以上4点问题,京东医药城可望迅速成为我国第2个大流量的医药交易平台,与天猫医药馆瓜分天下,否则,京东医药城模式的推进速度或将被无限放缓。
都真。根据查询京东与方舟健客网相关资料得知,京东与方舟健客网药平都真。
1、京东买药靠谱。京东卖药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正品的概率非常高。和入驻京东医药城的商家一样,对于所有的医药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只有拿到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才能获得医药电子商务的准入资格,合法地在网上开展药品销售。而要获得这一证书,则需要通过重重审核。
2、方舟健客是网络医生平台,建客是一个为大众服务的药品网站。方舟健客成立于2009年,为慢病患者提供独具网络家庭医生特色的专属个性化服务。
继京东数科之后,京东或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独角兽。
9月27日,京东 健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 健康 ”)正式披露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海通国际、瑞银,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Analysys易观在6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和2018年相比环比增长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将会有望达到2000亿,市场增长达到46.7%,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行业风口之下,京东 健康 浮出水面。
京东 健康 布局最早起步于医药电商——2013年初,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2014年2月起,京东的医疗 健康 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领域,随后全面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2017年12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11月京东 健康 成立,并从京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
招股书表示,京东 健康 是引领中国医药和 健康 产品供应链转型的先锋。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京东 健康 为用户提供「人在货在,随时随地」的一站式体验。京东 健康 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 健康 产品供应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 健康 管理平台。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分别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活跃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 健康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 健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 健康 的平台购买医药和 健康 产品或医疗 健康 服务。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人民币82亿元、人民币108亿元、人民币88亿元,同期经调整盈利为人民币209.0百万元、人民币24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4.0百万元及人民币371.0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0亿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由于疫情期间医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户端的就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网上买药开始迅速普及,京东 健康 CEO 辛利军的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间缩短了5-10 年。
京东 健康 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零售药房,二是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零售药房业务,京东 健康 目前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药房业务采用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
在自营模式下,从供应商处采购医药和 健康 产品,然后直接销售给用户,主要从中赚取产品销售收入。自营业务,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线上平台方面,线上平台引入连锁店和独立药房以及医药和 健康 产品厂商和供应商,使其通过平台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根据与第三方商家的单独合同条款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递服务,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的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
2、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两个部分:
互联网医院主要根据医生收取的费用向医生收取手续费。是中国首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线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 健康 管理组合。2020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可在平台上预约并支付由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的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服务包括全身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疫苗预约和基因测试。
从最早的医药电商再到互联网医院,京东 健康 的业态持续升级完善。不仅如此,京东 健康 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着,第三方批发平台“药京采”于2017年3月上线,该平台将上游药企、医药公司及 健康 产品供应商和分销商与下游药房连接起来。
打通医、药联动,实现闭环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上升、 健康 意识提升都在表明国民的 健康 需求不断增加,充满机遇的医疗 健康 市场一直是互联网巨头的重点布局的赛道,伴随着近年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外界也对互联网医疗满怀憧憬,一度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是解决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医疗赛道全景涉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典型的场景包括:轻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 在线购药、 健康 管理等。对于互联网医疗的 探索 ,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医”、“药”、“康”环节,形成一站式的医疗 健康 服务闭环。
BAT发力医疗领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逻辑,京东 健康 则是以电商基因为抓手、反向重构医患与大 健康 领域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显示,京东 健康 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实现「医、药联动」,打造了一个闭环体系。零售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高质量的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而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零售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的重要流量。
京东 健康 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相辅相成,在医疗 健康 价值链上形成协同的闭环。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京东 健康 的医疗 健康 服务,以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加上高质量的服务和品牌认知度,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又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 健康 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BAT巨头扎堆抢食
根据国家卫计委曾经预计,到2030年我国 健康 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 健康 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这种万亿级别的市场上,BAT三员都不约而同的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目前市值达到2493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微医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也将估值目标定在了100亿美元;
而深耕行业已久的春雨医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在2018年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也超过1140亿港元。
尽管这个行业巨头扎推,赛道拥挤,但还么有一个绝对的胜利者出现。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5年累计亏损近40亿元;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也还没有能实现上市上的愿景。
由于同样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 健康 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 健康 。从数据看,在年活跃用户数上,阿里 健康 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 健康 表现亮眼。
猎云网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 健康 ,作为京东旗下成长最快、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其成长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东 健康 再造一个京东的想法如果实现,那么其未来也将不可限量。
或将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4个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东 健康 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出来,拆分之际就获得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了CPE中国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资本(CICC Capital)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披露京东 健康 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东2020半年报中透露,京东 健康 与高瓴资本就京东 健康 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京东 健康 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京东 健康 的估值暴涨230亿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的记录。
今年8月初,京东 健康 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未来京东 健康 将和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子集团三足鼎立,协同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发展。
目前,京东集团为京东 健康 的控股股东,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间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权益,约占京东 健康 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资本通过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东 健康 将会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四个IPO——继京东、达达,以及即将IPO的京东数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刘强东先后收获了两个ipo,首先是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京东集团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持股高达47.4%。随后,京东集团完成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亿港元。招股书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4.7%,拥有高达78.4%的投票权。
除此之外,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未来都具备未来独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东工业品已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一跃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东数科刚于本月提交了招股书,京东 健康 也紧随其后递交招股书,刘强东在京东数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间接持有的股份,合计持股50.35%。
随着京东孵化的这一个又一个独角兽纷纷上市, 这两年,淡出公众视野的“东哥”,化身IPO收割机 。随着京东 健康 、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纷纷奔赴IPO,“东哥”的财富将迎来一个三级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1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检查出了念珠菌性阴道炎
下一篇: 吃中药对卵泡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