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患儿心脏
出生才9个月,却因为心脏上破了5个洞,生命垂危。更为棘手的是,有的洞位置特殊,医生通过超声都无法“看清楚”大洞的全貌。近日,南京儿童医院经过两次手术,特别是在第二次手术中,用3D技术,先是打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心脏看清楚了洞的位置,然后在跳动的心脏上“扎针”,成功挽救了这个男宝宝的生命。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次给孩子心脏手术运用3D打印技术。昨天,记者在南京儿童医院见到这个坚强的宝宝,正在逐步康复中。
非常危险!孩子已经挺不住了
怀孕9个月,孩子查出患有先心病
金先生和爱人都来自安徽。怀孕初期,金先生带着爱人去了一家私立医院,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太大异常,只是说“排除了70%可能的心脏病”。金先生的爱人,曾经患有“法洛氏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在18岁的时候,通过手术痊愈。虽然知道心脏病有可能遗传,但金先生也没有太在意。
等到怀孕9个月,准备去大医院生产时,检查才发现了不对劲。“医生说孩子有严重的心脏病。”金先生感觉天都要塌了,心想孩子出生后总是能有办法。
孩子生下来后,由于心脏上有大洞,特别容易感染细菌病毒。金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才9个月,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感冒了,光大病肺炎就已经三次了。
问题还不仅仅是肺炎这么简单,“得了这个病,孩子最明显的就是长不大。如果不治,孩子也活不了太久。”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剑说。
检查发现,孩子心脏上至少有3个洞,其中一个直径大于20毫米,是房间隔缺损,还有2个是室间隔缺损,洞口直径估计7-8毫米大。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肺动脉高压,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冲破了这个极限,错失最佳手术时间,再做手术,孩子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第一次手术 冒险开胸,危险仍未解除
开胸手术,放了两把“金属小伞”
金先生心急如焚,希望能尽快动手术。7月3日,宝宝上了手术台。
这一次手术长达143分钟,是个开胸大手术。因为心脏大洞实在太大,必须采用最传统的手术方式,也就是体外循环。让心脏暂时停跳,利用体外循环机,维持孩子的呼吸、供氧,然后医生在心脏上实现手术修补。
“房间隔缺损的洞太大,只能采取手术修补的方式,另外两个室间隔缺损的小洞,放了封堵器。封堵器像把小伞,‘撑起来’就堵住了洞口。”孙剑说。
手术后,竟然又发现了2个洞
手术结束后,准备撤离呼吸机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患儿一旦脱离呼吸机,总是呼吸困难,这提示医生,心脏可能还有其他问题。
医生再次用B超探查,在宝宝心脏肌部分,发现居然还有两个室间隔缺损,这两个小洞位置深,甚至几度躲过了B超的探查。
孙剑告诉记者,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没办法给新发现的两个小洞放封堵器了。“封堵器是金属制品,就跟心脏支架一样,放太多,对孩子发育不好。一般成人心脏手术,也就放三四个封堵器,以前做过那么多的儿童心脏手术,我最多也只放2个。”孙剑说。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小洞位置太特殊,超声看得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去修补,就需要再在心脏上“拉一刀”,这样才能直接看见。这对孩子“满是漏洞”的心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孙剑考虑再三,还是出了手术室,与家属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结束第一次手术,等下手术台再想其他办法。
二次手术 有了精确3D模型,手术顺畅多了
看不到洞口全貌,医生很着急
为了保证孩子的生命体征平稳,在重症监护室内,孩子一直戴着呼吸机。
二次手术的目的很明确,如何精确找到这两个小洞的位置,判断出大小,用数量最少的封堵器,把两个小洞一次修补好。同时,最好不要再次开胸,也最好不能在心脏上开口子。这些难题确实有点棘手。
特别是看不到洞口全貌,让医生很着急。“我们一般的超声只能看到二维,也就是说是平面的。这样,医生一边手术,一边只能靠经验想象。”B超室主任左维嵩说。
由于二次手术迫在眉睫,金先生也十分着急,几次去找孙剑商量。孙剑昨天笑着告诉记者:“当时确实也给逼急了,就去网上查资料,有个‘美国医生利用3D打印心脏救活先心病婴儿’的消息,我觉得能行。”
花700块钱打印了一颗“心”
昨天,记者在南京儿童医院办公室,看到这个打印出来的心脏。看起来比正常儿童的心脏略大。“这恰恰也说明,孩子心脏异常,必须要做手术了。”孙剑说,由于长期的肺动脉高压,心脏已经略大于常人的心脏。
金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要用最好的材料打印,那得两三万一个,后来与厂家协商了一下后,用最便宜的材料打,一共花费了700块。打印了一个和孩子心脏一模一样的心脏。”
模型一共分解为三块,直视下,可以看到患儿心脏肌部各个室缺的位置及相关关系。这样医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心脏,清楚地知道孩子心脏洞口的全貌。
在心脏上“扎针”,手术一气呵成
7月21日,二次手术开始。孙剑说,这一次不用开胸了,用的是微创。
这 个微创的创口,只有针眼那么大小。就是将直径不到1毫米的长针,直接从胸口“刺”进去。这个手术,扎针的时候,心脏是在跳动的,常识就能判断出,最大风险 就是大出血。在胸前超声、食道超声双重严密监护下,一根长约5厘米,内有导丝的穿刺针从胸前的第4肋骨的位置“扎”了下去,从右心室到心脏,又来到室间 隔,最终将一枚封堵伞通过导丝放到心脏内部的缺损处。
由于事先有了3D心脏,因此手术一气呵成,仅用时25分钟就结束了。4天后,孩子安全地从呼吸机上撤下。
经过20多天的恢复,昨天,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宝宝的时候,他已经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正在逐渐康复中。
孩子长大了,洞口会不会变大又破了?
随着孩子逐渐发育长大,心脏上的洞会不会又变大,导致再次手术呢?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剑告诉记者,这个可能性不大,封堵器撑开后,像把伞一样,堵住了漏洞。随着宝宝发育长大,心脏肌肉会慢慢包裹住封堵器,两者融为一体。
3D以后会成为手术常态吗?
孙剑说,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在国内应该还是第一次,这对于一些复杂先心病的患儿,特别是心内畸形结构复杂及大血管有异常变化的患儿治疗应该是个好消息。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患儿的心脏,可以让医生在术前对患儿心脏解剖结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就可以制定出完美的方案,更加精确和安全。 相信随着3D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材料学的进步,3D打印技术会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不过,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关键是3D技术人员不懂医学,懂医学的又不懂3D,两个领域磨合需要很长时间。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新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宫内手术,就是把手术时间往前提,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完成治疗; 2、关于心脏移植的进展:整个中华器官的捐献库的工作跟西方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儿童的心脏移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70%-80%的先心病可以通过手术或者其他方式治疗,毕竟还有10%-20%的患者不能通过手术根治。在心脏手术中有一种叫单心室路径,做完手术后小孩只有一个心室、一个心房,远期还是要心脏移植; 3、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使很多心脏手术过程中的替代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举个例子,现在修补心脏缺损、扩大流出道或扩大血管的时候会使用牛心包。通过现在生物技术,把牛心包所有的抗原性都拿掉,可以用异体组织代替心脏的修复。从远期疗效来说,猪的心脏移植到人类的体内,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是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猪是目前跟人体的组织器官,包括各项生理特性最接近的动物。如果能够把猪的心脏所有的抗原排斥反应能控制的非常好,会给心脏手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除了生物材料之外,还有很多合金材料、金属材料和其他相关的高分子材料,比如正在研发的镁合金支架。如果把镁合金支架放到血管里有神奇的特性,最后它可以消融掉,在一段时间里能解决狭窄问题。狭窄的问题解决之后,会被人体吸收。如果放钛镍合金支架,在目前解决了狭窄,但是日后又变成了新的狭窄因素; 4、心脏的干细胞移植等方面也有不错的进展。
不开刀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投入巨资购置安装了国际上先进的美国通用Innova2000大型心血管造影机,开展了不开刀而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狭窄等)、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和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等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先天畸形,我国每年约有15-20万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开辟了另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其具备的“不开胸、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不遗留癍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等优点,越来越得到患者的接受。
1999年11月11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正式对外接诊。
1999年11月27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完成了第一例介入手术,十年来,已完成介入检查及治疗手术5.2万台。
2000年2月17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第一例冠脉搭桥手术实施。
术后,解除了八旬老先生胸闷、胸痛不适的痛苦。
十年来,医院实施冠脉搭桥手术近4000例,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
2000年6月1日,开始“爱心行”活动,为第一批孤儿进行免费手术。
截止至今,已有111位孤儿和特困家庭患儿接受免费手术。
2001年11月,启动出院病人随访工作,随访率达到85.57%,其中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占实际随访人数的97.32%。
2001年,湖北省内100余家各市、县医保陆续定点亚心;同年,广西柳州市定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为全国首家跨省选定定点医院的医保中心,各媒体广泛报道。
2002年,建立专门心脏病网站,平均每天有数千余人点击,网站健康论坛上回复全国各地过5万网友的心脏健康疾病咨询;同年,开设健康热线,接听全国各地近4万心脏患者的咨询电话。
2002年,成为中南地区首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3年,心外科年手术量开始连续六年进入全国前三位,心脏介入手术进入全国前十位。
2005年,与民政部“明天计划”办公室共同合作救治全国孤残儿童,目前已为 110 余名孤儿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
2007年,与北京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爱佑童心----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项目,截止到目前,已为800余名贫困先心病患儿实施了救助。
2009年,湖北省内首家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双源CT。
2009年12月,十年时间共接诊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的患者75万人次,共成功完成各类心外科、心内科介入手术8.2万余例。
2010年5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陶凉教授成为湖北省唯一一位荣获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的心外科医生。
2010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建设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关于确定50个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重点专学科科目的通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心血管疾病专科名列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学科之列。
2010年7月26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胸外科周展东教授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程端主任医生共同执刀,成功进行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
据悉,这是湖北省首例微创换瓣手术。
2010年8月4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为一位68岁的冠心病患者成功实施胸腔镜下微创搭桥手术,据了解,这在湖北省内尚属首例。
2010年7月2日, ***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 主持召开医改工作专家座谈会,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叶红总经理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家民营专科医院代表受邀参加此会,并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10年8月,根据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治工作和试点工作需要,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卫生部分别确定13家医院作为试点工作儿童白血病区域协作中心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试点区域协作中心。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被选为13所试点工作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区域协作中心之一。
2010年10月9日,湖北省启动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
经过严格筛选,湖北省确定了六家医疗技术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医院作为首批定点救治医院。
亚心医院作为首批定点救治医院之一,已经开始积极接治符合大病救助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010年年底,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累计完成手术27000余例,心脏介入检查及手术累计完成70000余例。
2011年2月,亚心医院托管武汉市第七医院。
继2006年10月由营利性医院变身为非营利性医院之后,此举开了江城民营医院托管公立医院的先河。
2011年7月,亚心医院携手楚天都市报与大楚网打造全国“先心病救助网络绿色通道”
2011年8月,“海峡两岸第一届院长管理论坛”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隆重举行
2011年8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关爱中心”落户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2011年9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获得“网民信赖的湖北民营医院”
201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荣获卫生部医管司、健康报社主办的“2011医院改革创新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9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卵泡18x13mm正常吗
下一篇: 妇科炎症下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