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挂起高温预警信号,不知道你们还好吗?
(小康医生已经需要靠空调来续命......)
然而,炎炎夏日,对于很多心血管疾病而言,这又是一个危险的季节。
为何夏季是心梗的高发季节?
要知道,心血管病一般在冬季为高发期,但却有不少心血管疾病会在夏季突发疾病,这与夏季的温度过高以及出汗多等因素有关。
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的血管就会快速扩张,造成输血量也就大幅度增加,同一时间伴随着血压升高,此时容易造成心脏缺血而诱发心梗的出现。
同时高温天气下,还会引起人体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动脉斑块变得不稳定,进而引发血栓等问题。
另外夏季炎热,人体会通过大量出汗来调节温度,身体水分就会流失严重,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身体内电解质就会失衡,进而引发血稠,影响心肌细胞的供血量,诱发心梗。
夏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这些心血管疾病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轻微时会使患者出现心悸、心慌、气促或心绞痛,严重时候,可能会导致心梗,使患者死亡。只要做好生活中的一系列调整,就能够预防夏季心血管病的突发。
夏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及时补水
夏季气温高,很容易使人大量出汗。
如果出汗后没有及时补水,会使身体出现脱水现象,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血流速度,形成血栓,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在夏季时,一定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尤其是出汗后。但不可快速大量饮水,更不可喝一些冰镇饮品。
二、避免温差过大
温度过高时,血管会呈现扩张状态,而如果一旦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会使血管快速收缩。
这样一来,会使得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影响到血压,从而导致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所以夏季时,一定要调整好室内温度,空调温度不要过低。
在室外活动后,一定要等身体上的汗自然消散后,再进入空调房内。
三、清淡饮食
夏季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一些西红柿、胡萝卜、绿叶蔬菜,以及黑木耳、以及一些白色食物。
这些食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而如果吃过多脂肪类或甜食、辛辣食物,会刺激到血管异常收缩,引发心血管疾病。
四、保证睡眠
在夏季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早睡早起不可熬夜。并且中午应适当午睡,对于血管和心脏的养护,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五、保持轻松情绪
气温一高,很多人就容易出现心情烦躁的现象,这样一来,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出现。所以夏季一定要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与心理。
一旦出现愤怒情绪时,应立即坐下,保持舒适姿态,并适当喝一点水,能够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六、运动适度
在夏季运动的时候,一定不要在气温过高的时候进行运动,运动时间也不可过久。
可以在黄昏时间适当地进行散步、打太极或游泳等运动方式,既能够提高血液循环,还能够避免心血管疾病发生。
七、做好血压检测
在夏季的时候,每天一定要进行最少两次的血压检测。如果出现血压不稳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地就诊,并且谨遵医嘱,定时服用一些药物。
一旦出现心脏不舒服,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在急性死亡病例中,大约有5-7成的患者都是因到医院前未能及时正确抢救。
一旦发生心梗,及时就医就十分重要,因此若在日常生活中怀疑心梗,请务必及时就医,若有医嘱的话,还需带上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药。
这几天在太阳底下走路还是满头大汗吗?别以为天气还热著,其实「三伏天」已经悄悄结束了。按照老祖宗的农历算法,现在已经是「出伏」,从出伏开始,白天时间会开始缩短,且日夜温差逐渐扩大,机车族们应该已经注意到,一大早或是晚上骑机车时,开始可以感觉得到一丝凉意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从出伏到秋分,虽然暑意渐消,气温舒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却是十分凶险。因为日夜气温变化大,身体最怕的其实不是很太热或是太冷,反而是「忽冷忽热」,这种剧烈的变化,很容易就会引起心肌梗塞、中风,严重者甚至有猝死的危险性。
猝死的高风险族群:
家族病史:家中的直系亲属,曾有猝死或心脑血管病史。 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律不整及脑血管疾病患皆为高危险族群。 同时兼具几项心脑血管的高危险因子: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工作压力大。 大林慈济医院中医部主任叶家舟指出,自然界处于阴阳转换、冷热交替的时节,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特别注重「收养」原则,保持内心平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为要。
他表示,人们好不容易撑过了炎炎夏日,每年的这个时候,多少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如果大量进补,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例如,一下子吃进了姜母鸭、麻油鸡等,以免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反而可能会出现牙龈肿胀、流鼻血、嘴破等症状。
而且,猝死高危险族群大部分都有三高、心血管等问题,一下子吃进了这么多补品,对于身体,乃至于心血管的负担是很重的,补过头反而可能提升了发病危险。叶家舟建议,立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约占了中风的35%,但死亡率却高达30%以上,绝大部分的出血性中风患者有高血压问题。因此,陈潮宗建议给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白粥中,可以添加黄耆、红枣一起熬煮,为患者「补气」。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的中风,或有人称之为脑梗塞,既然是因为脑血管阻塞所致,患者可以多吃活血的食物,例如在粥里添加红曲、红菜或是红色的蔬果,都有活血的效果。
因为心脏疾病有较多种类,除了饮食清淡的大原则,平时如果想要透过中医来食补、药补,最好都先看过医师,经由中医师判定疾病类型,再行服药。
不过,心脏疾病患者常见有气虚、燥热、饮水不足等问题。叶家舟指出,若体质气虚,不妨饮用中医传统方剂「生脉饮」,由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煮成,凉凉喝最消暑,还可益气生津;如身体闷闷发热时,一般会用清暑益气汤,由黄耆、苍术、升麻、人参等十几种药材组合;如身体是高热,可用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药材,煮成汤饮,同样可以达到清热生津,消渴解烦。
追溯上述种种心脏血管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可归纳出一些预防及治疗的重点。
维持平均标准体重,不宜摄取过多的热量,尽可能摄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全谷类。
若已患有新陈代谢疾病,例如糖尿病,必须即时治疗,加以控制。
避免摄取过于精制的糖类食物,尽可能多摄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
避免血栓形成或血脂蛋白过高,在日常饮食中须减少动物性脂类及胆固醇的摄取。
减少钠(盐)的摄取,以预防高血压。
做适度且持续性的运动。
戒烟。
舒解生活中的精神压力。
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尤其是具有家族性心脏血管疾病史的人。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都随之增高。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明显增高。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血压超过160/90毫米汞柱者,比血压在该水平以下的冠心病患病率高2.3倍;开始患高血压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舒张压超过94毫米汞柱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血压者高3.6倍。
(2)高血脂和高胆固醇(TC)血症
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正常胆固醇的5倍。胆固醇在体内可形成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为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因此,当TC/HDL—C大于4.4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超重与肥胖
超标准体重的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体重增加10%,血压平均增加6.5毫米汞柱,血清胆固醇平均增加18.5毫克。35~44岁男性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性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性增加86%。
(4)糖尿病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机会较无糖尿病的患者高一倍。
(5)生活方式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刺激血管收缩,使血管内膜受损,亦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氧化碳造成的缺氧,使血管内皮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饮食:冠心病高发地区人们的饮食中往往富于脂肪,尤其是肉和乳制品。植物油和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膳食纤维又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体力活动:在一些脑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冠心病危险度增加。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且与冠心病的危险性呈等级相关。
(6)水的硬度及微量元素含量
饮用水水质的硬度与冠心病亦有一定的关系。硬度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水的硬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钾、氯、硒、铬、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存在也可能有利于脂质和糖的代谢,而钙、镁离子对维持心肌正常代谢有重要作用,铅、钴、镉等元素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7)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越大。研究提示具有三种主要危险因素的个体(血清胆固醇≥6.46毫摩尔/升,舒张压≥90毫米汞柱,有吸烟史),冠心病患病率与完全没有这三种因素的人高8倍,比具有两种危险因素者高4倍。
其他如家族史、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等均可使血脂增高,冠心病发生率增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95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卵泡发育不良
下一篇: 畸胎瘤会导致肚子变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