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讯 《J. Med. Chem.》发表一篇文章讨论如何培养未来的药物化学家。文章作者Michael Rafferty是堪萨斯大学教授,但此人曾是辉瑞的药化领导人之一,所以对大学和制药界都有相当的理解。文章题目非常震撼,叫做“不可否认,药物化学训练问题重重”。他指出传统的学校学有机,工作学药化的模式不成功。主要证据是即使经验丰富的药物化学家对同一问题看法也高度不一致,对化合物理化性质关注不够。他的解决办法是工业界与大学联合办学。
药物化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应用科学,有机合成是个关键的技能。但药物化学远远不限于有机合成,包括大量其它技能。所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学习何种技能一直是个大家争论的问题。传统的模式是在大学掌握全部有机合成技能,在工作中学习其它技能。这个模式肯定有缺点,如作者所说药化技能和你工作企业、科研项目直接相关,工作中不可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
但是通过大学培养药物化学家我认为更不靠谱。一是大学非常擅长基础研究,包括合成技术,所以在大学学有机效率最高。而工业界很少关注合成技能提高,如果你离开学校时这个基本能力不够那么在工作中提高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合成的问题很少讨论。反过来学校也不是学习药物化学的地方,因为药物化学技能需要通过实战获得,而学校没有资源参与真正的药物开发实战训练。现在有能力从靶点筛选、通过晶体结构设计化合物、优化药代、疗效、毒性等性质的科研组不能说没有,但不用一只手的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这如同足球训练没有场地、器材,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技能。
作者文中提到有工作经验的药物化学家也无法从众多分子中挑出已经证明失败的药物分子,但这不能证明其它训练模式更有效。药物化学现在还是一门艺术,无论哪个培训模式出来的人也不可能意见高度一致,更不可能一致预测哪个分子会通过漫长的先导物优化障碍。新药优化大概有20%是可控的,另外20%是灰色地带,剩下60%在我们现在的知识范围之外。分清那些是我们能控制的并最有效优化这部分性质,不要假装我们理解那些随机事件,你的成功率就会高于其他人。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当然很重要,但不同项目的主要障碍不同。如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最为重要,一个理化性质不好但选择性很好的化合物比一个理化性质好但选择性不好的化合物潜力要大得多。但因为药物开发过程漫长,影响因素众多,很难用真正数据证明哪个模式更有效,也很难鉴定新模式成功与否。这些争论都是理论上的,所以争论了这么多年还是一本糊涂账。
中国药科大学比较好。
中国药科大学的王牌专业是药物化学和药剂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药物化学及制药工程:是药学的基础和领头专业,药学的院士多数是药物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有很多药物化学家。由于需要分子设计、合成、分离和解谱,药物化学比较辛苦,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但是就业很好,有技术的情况下收入非常可观,学术上也容易出重大成果。这个专业比较适合有追求的男生。药物化学属于药学里唯一具有赚大钱前景的专业。
药剂学:是药学里一个独特的专业,主要做剂型设计和评价,辅料的重要性远大于药物,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国内目前有一个药剂学院士,以后很难产生,因为这个学科的学术性较弱。这个学科由于剂型的丰富多彩,很有趣味性,科研和工作也相对轻松,基本不接触毒性试剂,药学里不接触毒性试剂的专业只有药剂学和临床药学,一个很健康的专业。就业和收入仅次于药物化学,好于药物分析和药理学等,但是收入很一般,适合不需要赚钱养家的女生。
药理学:包括药动学,是药学里最学术的一个专业,盛产院士,但是综合院校和医学院校的药理专业太强,就业和收入一般。适合热爱科研的男生和女生。
药物分析:是一个很专业的学科,相对枯燥,就业不错,收入不高,常接触有毒试剂,但是没有危险性,适合细心的女生。
临床药学:是一个和医学相关的专业,轻松和健康,就业目前不错,收入根据医院效益。适合女生。
我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化学专业考研率相对较高,只要基础好,还是比较容易考的,当然好学校难考点。药物方面比较好的大学可以找找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全国知名的大学,因为研究生毕业出来未必就好就业。所以考研就考好学校。努力!祝你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78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