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因为生活当中存在了太多的不小心,有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让人出现健康问题,患上可怕的疾病。比如有一些人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自己患上双肺支气管炎,如果他们真的患上这种疾病的话,他们就要积极治疗了。
目前治疗患上双肺支气管炎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其中药方治疗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更何况可以帮助到患者的药方是有很多的。比如四仁鸡子粥,就是将适量的白果仁、甜杏仁、胡桃仁、花生仁等等东西混合之后,研成细末就可以了。到时候患者将这个细末和鸡蛋一起吃就可以了,只要患者肯坚持下去,就可以解决掉患者的双肺支气管炎。或者患者可以通过蜜浆饮来治疗自己的双肺支气管炎,就是将适量的蜂王浆、蜂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服用,不过这个药方比较适合慢性气管炎的患者,所以慢性气管炎的患者可以试一试。
除此之外,还有豆腐萝卜汁可以帮助到双肺支气管炎的患者。就是用适量的豆腐、生萝卜汁、蜂蜜混合之后,一天吃两次就可以了。要不患者就将适量的生大蒜头捣烂和糖调匀,放醋内浸泡三天,然后去渣之后冲服来治疗自己的双肺支气管炎。其实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药方可以帮助到双肺支气管炎的患者之外,生活当中还是有很多药方的,所以患者不用担心。
当患者发现自己患上双肺支气管炎的时候,患者可以通过上面的药方来帮助自己,因为这些药方的治疗效果都是很不错的。如果患者病情还是很严重的话,患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千万不要自己盲目治疗。
中药治好支气管炎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是非常不错的。最好是抗生素适量使用,结合徳甫吣炎箐茶好得更快。要让患者适当的进行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平时要多注意喝水,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着凉。
1、麻杏地鱼汤
药物组成:麻黄、地龙、北杏仁、鱼腥草。加减:风寒表现重的患者紫菀、款冬花、射干、白前。风热重的患者加桑叶、连翘、前胡、枇杷叶。痰热重的患者加黄芩、桑白皮、栝蒌皮、芦根等。肺阴虚的患者加芦根、麦冬、沙参、百合。用法:加水煎煮饮用,每日服用3次。作用:清热解毒、散寒解表、化痰止咳。
2、杏苏散
主要药物:桔梗、苏叶、橘红、法夏、前胡、甘草、茯苓、枳壳、生姜、杏仁、大枣。用法:把药物洗净加水泡20分钟,然后煎煮饮用。加减:畏寒无汗的患者加麻黄。发热重、出汗的患者加石膏。
3、锄云利肺汤
主要成分:马兜铃、贝母、枳壳、山药、桔梗、化橘红、杏仁牛蒡子、、白薇、沙参、甘草。用法:把所有药物加水煎煮饮用。功效:清肺益肺、燥湿化痰、止咳。
4、七味清肺饮
药物组成:冬瓜子、黄芩、鱼腥草、黛蛤散、黄连、生川军。用法:加水煎煮饮用。功效:清热消炎,化痰止咳。
5、沙参银菊汤
主要成分:南沙参、北沙参、薄荷(后下)、金银花、杏仁、菊花、清甘草。用法:加水煎2次,然后混合药液,分两次服用。功效:清风散热、养阴清肺。加减:喉咙痛的患者去掉杏仁,加桔梗、元参、蝉衣。肺热严重的患者加大金银花、沙参、菊花的用量,或改用野菊花,或加入黄芩、蒲公英。
中药处方(一)
【辨证】实热喘证。
【治法】清热写肺,祛痰定喘。
【方名】麻杏陷胸汤。
【组成】麻黄3克,杏仁4.5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黄连1.5克,半夏6克,蒌仁6克,鲜茅根12克,胆星3克,玉蝴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芝圃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饮郁肺,失其肃降。
【治法】温化水饮,开郁清降。
【方名】小青龙加石膏汤。
【组成】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细辛20克,五味子20克,大枣20克,半夏30克,生石膏120克,甘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熊永厚方
提醒您: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方剂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支气管炎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应从中医所说的咳嗽病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急性支气管炎属外感咳嗽,病因为风寒和风热。慢性支气管炎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由于病因不同,内脏虚实不同,故症状各异,常见肺虚寒夹痰饮、气虚痰浊、痰热、阴虚等症。
【方一】止咳汤(沈炎南)
【出处】广东省广州市中医院
【组成】桑叶9克,北杏仁9克,桔梗12克,甘草8克,紫菀9克,款冬花12克,百部9克,白前9克。
【功用】疏风散寒,止咳化痰。
【主治】咳嗽。痰多色白,或痰虽不多,而难咯出,喉痒,或伴气促,尤宜于感冒之后,久咳不愈之症。
【方解】本方由《医学心悟》止嗽散化裁而成,随症加减,对新久寒热咳嗽皆宜。桑叶疏风清肺,北杏仁、桔梗止咳化痰,紫菀、款冬花、百部、白前宗止嗽散之意,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按语】若表寒仍在,恶风鼻塞,流涕者,加荆芥9克,薄荷6克,如肺热壅盛,咳嗽痰黄,咽干,口渴者去紫菀、冬花、加鱼腥草15克,如气逆,喘促,加苏子9克,五味子6克,如气阴已虚,咳而少痰,气短多汗,倦怠乏力者,加党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如久咳痰少,而难咯者,可另用款冬花10克,加冰糖适量,泡开水,代茶饮,以作辅助治疗,如表证明显,临床表现以感冒症状为主时,当应先行治疗感冒,待表证基本解除,咳嗽成为主证时方可应用本方。
【方二】宣痹加贝汤(孟澍江)
【出处】南京中医学院
【组成】枇杷叶9克,郁金8克,豆豉6克,射干5克,通草8克,川贝4克。
【功用】轻宣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咳嗽。风邪内伏;咳嗽不畅,夕咳甚则气急面红,咳势阵作而类顿咳,痰少胸痞者。
【方解】宣痹汤源出《温病条辨》,为湿温闭肺,清阳郁闭致哕而设,轻宣肺痹,清阳宣畅,肺气肃降,则哕而止。本方用于外邪闭肺,肺失宣降而咳嗽,实有“轻可去实”之意。用本方轻清宣通肺气,肺气一通其咳自平,药量宜轻不宜重。若痰多色白而黏加法半夏9克,陈皮6克,闷气加苏子8克。
【用法】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三】清肺化痰健脾汤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鱼腥草30克,黄芩9克,薏苡仁30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6克。
【功用】清肺化痰,健脾燥湿。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咳嗽、气喘、发热,咯吐黄痰。
【方解】鱼腥草、黄芩、桑白皮、薏苡仁清肺热,化湿痰;贝母、杏仁、桔梗止咳化痰;茯苓、炒白术健脾燥湿,丹参活血凉血。
【用法】水煎服2次,每日1剂,分2次早服。
【方四】辛润止咳汤
【出处】《吉林中医药杂志》
【组成】半夏6克,细辛3克,生姜5片,炙远志6克,麦冬10克,炙马兜铃10克,炙枇杷叶12克,五味子6克,炒瓜蒌皮15克,天竺黄10克,炙甘草6克。
【功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频作,喉痒无痰。
【方解】细辛、生姜辛温散寒;炙远志、炙马兜铃、炙枇杷叶、炒瓜蒌皮、天竺黄清热化痰;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该方甘凉清热,不燥不凉。
【用法】水煎服2次,每日1剂,分2次早服。
【方五】芎桃丹汤
【出处】《新中药》
【组成】川芎6克,桃仁10克,丹参10克,紫菀10克,补骨脂10克,半夏10克。
【功用】温补脾肾,活血化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痰多不能平卧、胸闷。
【方解】川芎、桃仁、丹参活血化痰,补骨脂温补脾肾;紫菀止咳平喘;半夏燥湿化痰。本方重在活血与补益,适于久病咳喘者。
【用法】水煎服2次,每日1剂,分2次早服。
【方六】平喘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蚤休15克,黄芩15克,全瓜蒌15克,马兜铃15克,石韦15克,广地龙15克,穿山龙15克,百部15克,青黛10克,海蛤粉10克,法半夏10克,橘红10克,麻黄10克。
【功用】清热化痰,镇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解】蚤休、黄芩、全瓜蒌、马兜铃、橘红清热化痰,石韦、广地龙、穿山龙镇咳平喘;百部、青黛、海蛤粉清热镇咳,法半夏燥湿化痰;麻黄宣肺平喘。本方平喘之力强,适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喘。
【用法】水煎服2次,每日1剂,分2次早服。
【按语】方名自拟。
【方七】敛肺止咳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五味子10~15克,诃子5~10克,罂粟壳5~10克,白术12~30克,山药12~15克,菟丝子12~20克。
【功用】酸敛温补,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气管炎。
【方解】五味子、诃子、罂粟壳敛肺止咳,白术、山药、菟丝子健脾补肾,本方适用于肺气亏虚之久咳不愈。
【用法】水煎服2次,每日1剂,分2次早服。
【按语】慢性气管炎属痰湿型者重用白术以增强健脾燥湿之能;属虚寒型者加干姜、附子、破故纸以温阳散寒;属痰热型者加黄芩、瓜蒌、大黄以清肺化痰;属阴虚型者加百合、麦冬、生地黄以滋养肺肾之阴。若兼有表证者,可去诃子、罂粟壳,或减少两者用量。外感风寒者,可加入麻黄、紫苏;外感风温者,可加入银花、连翘;外感湿邪者,可加入藿香、紫苏。若用于咳嗽缓解期发作前的预防治疗,可减去诃子、罂粟壳再加用破故纸、台参。
【方八】润喉止咳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地龙、诃子、藏青果、乌梅、麦冬、防风各10克,蝉衣、五味子、射干、远志各6克,粉沙参15克。
【功用】清火利咽,润肺止咳。
【主治】慢性气管炎。
【方解】藏青果、蝉衣、射干清火利咽;诃子、乌梅、五味子敛肺止咳;地龙、远志、粉沙参止咳平喘,养阴润肺。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服。
【方九】止咳利咽汤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制僵蚕、射干、浙贝母、红花各10克,桔梗6克,黄芪、丹参、玄参各20克。
【功用】清火利咽,益气活血。
【主治】慢性气管炎,喉痒咳嗽,咽痛、咽干者。
【方解】制僵蚕、射干清火利咽;浙贝母、桔梗、玄参止咳化痰利咽;红花、黄芪、丹参益气活血。
【用法】以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按语】咳声嘶哑、口干欲饮、舌红少津者加牛蒡子6克,蝉衣3克,北沙参15克;胸闷乏力、舌苔薄白、舌淡者加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7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