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还是不够了解儿科的所有疾病,不过宝宝护士会一直致力于育儿知识的发布。今天护士君给大家说说川崎病的那些事。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需要引起重视。而且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川崎病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经常见到的是持续性发热,5到11天左右或者到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
其它症状: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
川崎病的预防与护理
实际生活中,即使诊断不正确也不会影响治疗,因为任何医生都习惯用抗生素,退热药对付持续的高烧,但如果单独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同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烧一样,要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最好是果汁。
至于宝宝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去保育所或幼儿园,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只要宝宝没有特别的不适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一般来说,川崎病日后不会复发,但由于心脏受到影响的后遗症要在多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有必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治疗方法:
在川崎病的治疗期间,我们不能拖延了治疗时间,川崎病是有办法治疗的,也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只不过是需要早做诊断以及时治疗,这样既能够减轻症状,还能够防止冠状的动脉病变发生。一旦被确诊是川崎病,在大剂量的应用免疫球蛋白的同时,必不可少的要用阿司匹林。既可以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还能够起到消炎的作用。疗程要长,至少要用2~3个月,后期的治疗可以改用小剂量。治疗的及时就不会留下后遗症的!
除常规治疗采用口服阿期匹林,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不同日期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的作用
日本于1993年对2652所1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共发现病例11221例,其中8958(占79.8%)使用了IVIG。在这些病中多数病人使用的剂量为1000mg/kg(占36.3%),其次为2000mg/kg(占16.9%)和1200mg/kg(占16.85)。53.8%的病人在发病后第5日开始用药,83.7%的病人在发病后第7日开始用药。研究结果提示,剂量>2000mg/kg或者在发病后第9日以后才用药者发生心脏后遗症的比例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与①用>2000mg/kg的病人病情较其他组为重;②IVIG对预防心脏后遗症无效。研究认为>2000mg/kg或者在发病第9日后开始用IVIG者对预防心脏后遗症会产生不利甚至危险因素,因此阿根延研究人员认为,当大剂量IVGV无效而危险因素存在时可采用激素冲击疗法[2],但英国、意大利及美国采用2g/kg稀释后于10小时~12小时内缓慢静滴,如48小时~72小时内再次发烧或原因不明时可再给一次[10,11]。
2 阿斯匹林
是治疗KD的首选药物。该药为环氧酶抑制剂,具有抗炎及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国内常用剂量为每日30mg~50mg/kg分3次~4次口服,美国采用剂量20mg/kg次,每日4次,连服14日,如超声心动提示冠状动脉正常或可疑时阿斯匹林改为每日3mg~5mg/kg共2个月~3个月[12]。
3 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最近研究提示该病与抗原过高(高抗原性)有关,因此阿根延研究人员报道对大剂量IVIG无效的病例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1]。日本东京对100例川崎病儿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强的松龙每日20mg/kg连续静滴5日,然后减为每日2mg/kg口服,直至CRP正常为止,或者丙种球蛋白每日400mg/kg静滴连用3日,同时给予阿斯匹林每日50mg/kg,潘生丁每日5mg/kg,研究提示早期静脉输注强的松龙是防止冠状动脉损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4 氟联苯丙酸及前列腺环素
此两种药与阿斯匹林联用可取得较好效果。氟联苯丙酸每日4mg/kg,热退后减为每日2mg/kg,前列腺环素每日2mg/kg,用药2周后逐渐减量停药[13]。
5 抗凝疗法
恢复期和慢性期为预防心肌梗塞及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每日3mg~5mg/kg,每日一次,如未并发冠状动脉异常,则服药时间不少于1年。
6 潘生丁
日本对100例1.5岁~4岁的KD患儿采用IVIG(400mg/kg连用3日)时口服潘生丁5mg/kg至CRP正常后停用。研究证实联用潘生丁是辅佐治疗KD的一种较好的方法[1]。
7组织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物(tPA)
日本鹿儿岛医院研究认为tPA不仅对急性心肌梗塞有效,而且对无症状的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瘤也有效,因无症状的血栓可致突然死亡,认为冠状动脉内注入tPA较静脉注射更为有效。剂量1440万IU。可酌用肝素和华法令[13]。
8 尿激酶
溶于注射用水2ml~3ml内,再加入葡萄糖液中于1小时内输入,维持量每小时3000U~4000U/kg,持续3小时~10小时。剂量20万IU~48万IU/每24小时,在肝素化下给予。
9 冠脉搭桥术
虽然许多病人采用阿斯匹林+潘生丁+噻氯吡啶(Ticlopidine)治疗,但仍反复发生心肌梗塞,长期服用华法令又不可取,故对此类病人应采用冠脉搭桥术[14]。
10 心脏移植
据英、美国立移植注册单位报道全世界共有8例川崎病患儿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瘤、重症不可逆性心功能不全而进行心脏移植,其中英国3例,美国5例。其中6例存活,2例死亡。研究认为心脏移植是治疗因川崎病导致的严重的心脏局部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移植指征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多处重度狭窄、搭桥手术失败的病人[1]。
日本报道虽然3岁以下的川崎病患儿较少见,但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受损而死亡。认为应早期发现(病后第4~5日),阿斯匹林每日30mg/kg+大剂量丙球2000mg/kg(共1次)静滴,能有效防止冠状动脉受损[1]。
11 乌达替(UTI)
UTI是一种对多种酶,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起作用的多价酶抑制剂。临床研究提示UTI是一种内源性的抗紧张物质,而且也是一种多形核白细胞(PMN)抑制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及抗内源性休克作用的药物。根据UTI的药理作用,在川崎病早期应用UTI能阻断PMN的致病途径,抑制PMN对纤维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破坏,起到预防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成等并发症,并能减少丙种球蛋白的剂量[1]。
12 已酮可可碱(PTX)+IVIG
日本山口大学采用PTX+IVIG对43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了多中心、前瞻、随机临床试验。A组病人仅用IVIG200mg/kg+阿斯匹林每日30mg/kg连用5日,B组为IVIG+阿斯匹林(剂量同A组)+PTX每日20mg/kg口服,30日。结果B组无冠状动脉损害,而A组14%病人发生冠状动脉损害,提示PTX能迅速降低TNFa水平,减少对冠状动脉的损害
日常的门诊工作中,经常能遇到孩子发热了,家长匆匆忙忙地带着孩子来医院就诊。经过漫长的挂号、排队最后到医生面前,问诊、查体后告诉家长孩子一般情况良好,可以回家继续观察。这样的事每天都会发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儿童常见的发热原因,及应对方法,让你在面对孩子发热时更加从容镇定、得心应手,不再手忙脚乱的病急乱投医了。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发热?
一次测量体温大于37 就一定是发热了吗?真不是!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可以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因昼夜和季节而波动, 清晨低,下午稍高 , 夏季稍高 ; 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及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体温稍高达37.5 左右 。
肛表温度比掖表高约0.3-0.4 左右,测温时间长测得体温略高, 测温时间腋表以5分钟为准 、肛表2分钟。 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 , 如只是个别一次体温达37.4 ,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不属病态。37.5-38 为 低热 ,38.1-38.9 为 中度发热 ,39-41 为 高热, 41 为 超高热。
人为什么会发热?
在外界环境温度不是过高或过低,以及适当保温条件下,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在37 左右。这是由于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能接受来自身体周围的冷、热神经感受器的信息,并感受进入下丘脑血循环温度。这些信息经处理后,下丘脑能调节身体的产热及散热使其保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将调定点设定在37 ,使核心体温维持正常。细胞代谢增加、肌肉活动、哭闹、寒战等可使机体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收缩,有意识地增加衣被可使机体散热减少;末梢血管扩张、出汗、降低环境温度、增加对流均可使机体散热增加。
知道了什么是发热,对比一下,看看自己家孩子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热。如果是,那么就进行下一步。
根据发热时间,看看自家孩子属于哪一种。
发热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4类:
1、短期发热:是指发热时间<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及体征如咳嗽、腹泻、局部的疼痛等等;
2、长期发热:是指发热时间 2周,有的可无其他明显症状、体征,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诊断,如验血,拍片子,做超声等等;
3、发热待查:是指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上,体温37 以上,经体格检查、一般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
4、慢性低热:是指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的人群。
对比发热的规律,看看属于哪一种?
不同疾病具有特征性的热型,可提示诊断,常见热型有:
1、稽留热:多为高热常持续40 左右,一日间温差一般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肺炎等。
2、弛张热:多在39 左右,一日间温差超过2 ,但最低温度未达正常,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川崎病等。
3间歇热:一日间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或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回归热等。
4、波浪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正常体温,以上反复出现似波浪,可连续数月,见于布鲁菌病。
5、不规则热:热型无一定规律,热度高低不等,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脓毒败血症、癌症等。小儿疾病的热型不如成人典型,疾病初期若早期应用抗生素和(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也会影响热型,使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困难。
孩子发热都需要立即治疗吗,其实不全是,有时候发热对孩子的疾病也是有好处的。
发热的好处
发热还有好处?!是的你没听错。 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可增强白细胞的动力及活性,刺激干扰素的产生及激活T细胞的功能;发热可使一些病原体生长受抑,均 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好转 。动物实验证实,感染后有发热者比无发热者的病死率低。
发热的危害
发热尤其是高热时,也会对机体带来一定危害,如高热惊厥,发热使氧消耗增加,对本已缺氧者可 加重组织缺氧 ;发热时心搏出量增加, 可使心脏病或贫血患者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 ; 高热可增高颅内压 等。
注意
新生儿 发热无阳性体征者均应 住院治疗 ,治疗前先取血、尿、脑脊液等常规检查及培养,摄胸片等,腹泻者查大便培养,疑病毒感染者PCR检测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通过对比判断,如果确实是发热,且可能存在感染等疾病,那就不要犹豫,赶紧带着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后悔莫及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5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早孕试纸什么时候测
下一篇: 流产最佳时间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