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深圳团队开发艾滋病新抗体:对于艾滋病的治疗,究竟有什么意义?

妙手生春 2024-05-15 17:59:55

深圳团队开发艾滋病新抗体:对于艾滋病的治疗,究竟有什么意义?

#

随着医学不断深研,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近日,一则“深港团队开发艾滋病新抗体”,让艾滋病的研究和治疗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深港团队开发艾滋病新抗体:动物实验中能100%预防HIV

据媒体报道,来自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艾滋病医学中心与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陈志伟教授团队,一种新型的广谱中和抗体BiIA-SG有望成为有效预防和治愈艾滋病的药物。

而这项研究成果也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ports》上。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在 IV病毒暴露前肌肉注射单次的BiIA-SG,进而能起到100%预防HIV感染。

而对于已感染HIV的动物,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单次的BiIA-SG治疗后,被感染动物可以100%存活,且大部分动物体内病毒持续完全抑制时间长达2年。

自主研发的抗体,到底有啥意义呢?

要知道,在临床医学上,艾滋病的专业名词是免疫缺陷综合症。

它具体指的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即便是现在临床医学技术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全球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实现艾滋病痊愈的案例。

而此次研究发现,通过利用一发现的广谱中和抗体进行被动免疫,进而能够成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有效途径,无论对于患者,还是控制艾滋病流行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即便对艾滋病有着进一步认识,但也不能松懈防范意识

至今为止,艾滋病依然无法治愈。

数据截止到2020年末,全球范围内累计大约有400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大约38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

因此,平时做好这些工作,更有利于防控艾滋病找上门:

1、提高防范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国家政府做出艾滋病病毒宣传的同时,大家也要认真仔细地去阅读相关内容。

同时,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在日常生活当中,树立防范意识,洁身自爱,由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去杜绝传播源的扩散。

2、强身健体

大部分细菌病毒都容易找上身体免疫力低的人群。

建议大家走出家门去户外,进行体育锻炼。由此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自己的免疫功能,才能够更好地去抵抗各类细菌和病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增强自己防治传染病的意识。

一旦发现自己患有艾滋病,应当立即前往当地的相关医院进行隔离检查治疗,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若发现高危性行为,后悔药还真有

事实已经如此,还能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自己感染艾滋病呢?

别着急,你可以需要在72小时内通过药物进行阻断,这种“药物”并不是一种药物,而是一套治疗方案,这是世卫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推荐的治疗方法。

简单而言之,就是“暴露后预防”。

通常可以采取克立芝(Lopinavir/ritonavir)/ 依非伟伦(EFV)/ 艾生特(Isentress)三种药物中任一种 + 替诺福韦(TDF)+ 拉米夫定(3TC);

又或者克立芝(Lopinavir/ritonavir)/ 依非伟伦(EFV)/ 艾生特(Isentress)三种药物中任一种 + 替诺福韦(TDF)+ 恩曲他滨(FTC)。

服用阻断药的时间是28天,但需要按时按点完整地服药,才是最为保险。

因此,对于发生高危行为,需要尽早进行充分的、强有力的、多靶点药物进行阻断,才能更好防止病毒扩散、

当然,这种也并不能100%保证能避免,若但真的遇到这种情况,那么这就是一线希望。

所以不到非不得已,请别将它作为预防手段。

艾滋病疫苗呼之欲出?

艾滋病疫苗还在研究的路上,任然需要一些时间研制。

这两天艾滋病又上了一回头条。起因是,强生公司在7月24日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一项名为APPROACH(本意为“接近”)的已经进行了1期和2a期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研究。?

艾滋病疫苗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关键在于,他们给出的数字太耀眼:100% (疫苗在健康受试者体内成功诱导HIV抗体应答的比例)和94%(临床前实验中降低的单次暴露感染风险)。这两个数字并非夸大其词,也确实意味着艾滋病疫苗研究又取得了巨大进展。?

但是先别忙着激动,如果你真正地理解了这两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就知道艾滋病疫苗虽然是向前迈了一步,却远没有到离我们咫尺之遥的地方。?

一位卫生保健中心的工作者正在注射疫苗。(来源:HIV Vaccine Trials Network)?

这两个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些新闻报道说:“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并且100%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这句话是强生公司主页发布的新闻稿直译,其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然而,如果将“产生抗体”等同于“起到保护作用”,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产生了抗体却没有足够保护作用的情况至少有以下三种:?

1. 抗体效价不够,不足以抵御艾滋病毒的侵袭。?

医学上,用抗体效价来评估抗体与抗原有效结合的程度,即抗体的作用力。艾滋病的病原体HIV是可以感染人类CD4 T细胞并在其中繁殖的病毒。抗体的产生,虽然有助于识别体内游离的病毒或是被感染的T细胞,并引导其他免疫细胞去攻击消灭它们,但是如果抗体的浓度太低,或者引起的反应太弱,就很有可能在病毒进入人体后无力抵御,从而放任病毒在人体内侵袭繁殖。?

?

2. 抗体效价无法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在接种疫苗之后,不能在体内长期存留的免疫原,是无法持续地刺激免疫系统的。一些利用灭活病原体或者病原体成分作为免疫原的疫苗,随着接种时间的远去,体内的抗体浓度也越来越低。如果抗体效价低于阈值,就无法起到防护作用。?

而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发病之前是有一定潜伏期的。在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自身没有察觉带毒,但是却可以传染给其他人。因此,艾滋病的特点是高危人群会长期暴露在艾滋病感染风险之下。?

如果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在很短时间内维持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那么,这样的疫苗并不能成为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

3. 抗体无法识别的病毒亚种感染人类?

3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制造艾滋病疫苗,却屡屡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HIV病毒的变异速度远远超出疫苗的开发速度。时至今日,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流行着许多不同亚型的HIV病毒。此次强生公司研发的疫苗,就是用多种HIV亚型的抗原联合体进行免疫,以达到诱导能够识别不同亚型HIV的抗体。?

然而,HIV病毒最擅长摇身一变,逃过现有抗体的法眼继续兴风作浪。如果艾滋病疫苗不能诱导以不变应万变的免疫反应,那么在抗艾战争中只能匆匆打个酱油。?

“艾滋病毒研发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病毒的多样性。”世界著名研究机构BIDMC病毒和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iel Barouch如是说。?

另一个容易被误解的结论就是,此种疫苗在临床前实验中将单次暴露感染风险降低了94%。有些新闻直接将这个数据解读为,在人体内的效果,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所谓临床前试验,是指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或是动物体内实验来研究药物的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等特征,离临床试验还很远,离上市普及使用就更远。而此次的94%,就是在猴子体内的实验效果。然而猴子与人毕竟不同,无法被真正的HIV感染,所以在实验中用来感染猴子的病毒是一种被改造过的病毒——SHIV(simia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然而,SHIV毕竟不能完全预测HIV在人体内感染的方方面面。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看各期的临床试验。?

?

艾滋病毒(图片:Ian Cuming/Getty)?

强生公司的此项研究也确实给出了临床1期和2a期的实验效果,其结论就是,接种疫苗的受试者耐受性良好,并且100%产生了能够识别HIV的抗体。此次发布的1/2a期临床试验数据为接下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大力支持。?

研究者在报告中表示,此种疫苗的进一步临床试验已在计划中,预计将于2017年底到2018年初,在南非的2600名HIV阴性女性中开展。?

其实,进入到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并非绝无仅有。?

日前,正在南非进行的HVTN 702就是一项有5400名18到35岁青年男女参与的艾滋病疫苗有效性实验。艾滋病疫苗实验“扎堆般地选在南非是因为,南非每天都有1000多人被诊断出患上艾滋病。HVTN 702受试者将在1年多的时间内接受5次接种,然后在接下来的2年内进行追踪观察,其结果将于2020年公布。?

HVTN 702的试验是基于2009年于泰国进行的由同一个开发机构展开的,名为RV144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RV144的结果显示,它所测试的疫苗在免疫后3.5年内,对于预防艾滋病感染有31%的有效性。即便是很有限的保护力也会好过没有保护,这也是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得以大力推行的原因之一。?

?

2016年7月18日,在第21届世界艾滋病论坛召开之初,南非德班进行的积极游行。此时即将在南非展开的HVTN 702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已经在计划之中。(来源: VOA news)?

挖了这么多艾滋病疫苗的历史,你是不是也终于明白了距离真正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其实不单单是预防,就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也没有研究出哪怕一种能够治愈艾滋病的疗法来。唯一一例痊愈的艾滋病例是著名的“柏林病人”,但并不是人人都有他的好运气。所以现阶段来说,最好的预防艾滋通过性传播的手段依然是物理隔离——安!全!套!?

?

安!全!套!?

?

安!全!套!?

?

(来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感染HIV的情况下,如果预知自己有暴露于HIV病毒的危险,或者在暴露后非常短的时间内,可以服用暴露前阻断药PrEP(pre-exposure prophylaxis)和暴露后阻断药PEP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来防止被HIV感染。对于一部分预知自己有HIV暴露危险的人,比如HIV患者的伴侣,PrEP能够成为他们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而对于那些不慎暴露于HIV的人,例如,为艾滋病患者手术中受了伤的医生,PEP的存在给了他们一个抢救自己的机会。然而,由于PrPE和PEP的价格十分昂贵并且有非常大的副作用,坚持服用需要超常的毅力,并且其阻断效率也并不能达到100%,因此其应用也受到很大限制。?

文章的最后,再次提醒每个人,想要免于艾滋病感染,必须杜绝高危性行为,请大家千万要用大脑而不是下半身来支配自己的人生。?

?

(来源:NIH)?

关于艾滋病的问题!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 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二)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2]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
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皮肤、淋巴结: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甲癣、淋巴结结核。
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常见肿瘤: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

世界艾滋病日有什么重大意义吗

世界艾滋病日有的意义:

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四、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扩展资料:

社会现状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共同抗击艾滋!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Ⅳ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

定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从此,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05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0万之间)人死于艾滋病,其中约有57万人是儿童。

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艾滋病

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艾滋病

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艾滋病,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全球首例涉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或将使更多患者获得治疗艾滋病的的新方法。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艾滋病。

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艾滋病1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月16日报道,进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一名美国女性的艾滋病得到了好转,其成为全世界第三例艾滋病出现好转的病例,也是第一位混血女性病例,目前其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毒(HIV)。

CNN报道称,该女性是一名中年混血,在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后4年又被确诊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其接受了大剂量的化疗。2017年,其将一位已经成年的亲人处获取干细胞并移植到自身体内以补充自身的血细胞水平。

同时,其还通过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新生儿的脐带血来接收干细胞治疗,但是患者在移植后一个月体内才能开始产生细胞。研究专家称,脐带血发生的突变使细胞能够抵抗艾滋病毒的感染。

干细胞移植三余年后,该患者停止服用HIV药物,并且在停止服药后14个月后仍然没有检测到HIV病毒。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传染病部副主任兼研究小组成员马歇尔·格莱斯比Marshall Glesby博士表示,前两例治愈病例使用的成体干细胞抗HIV突变主要存在于具有北欧血统的人群中,因而限制了其移植到非白人体内的可能性。

但在这次案例中,患者为混血儿,但仍然移植匹配成功,这说明可接受移植的患者范围更加广泛,并且脐带血不需要像成人供体干细胞那样严格匹配。

然而,研究人员警告说,这种发展仅适用于一小部分HIV感染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儿科传染病主任、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Yvonne Bryson博士表示,最初参与研究的一名男子在评估结果之前死于癌症复发。每年约有50名HIV感染者和血癌患者可能会从这种方法中受益。

Glesby也表示,这种疗法可能带来其它的健康问题,甚至有20%的致死可能。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接受CNN采访时说,该患者痊愈可能是由于其碰巧患有需要干细胞移植的潜在疾病,但这并不代表着该疗法可以用于3600万名HIV感染者。

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艾滋病2 当地时间2月15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第29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会议(CROI)上,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一个案例:纽约一名感染艾滋病毒(HIV)且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女性在接受了来自对HIV具有自然抵抗力供体的干细胞移植后,成为迄今为止全球第一位女性和第三位治愈艾滋病的人。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全球首例涉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或将使更多患者获得治疗艾滋病的的新方法。

这位64岁的混血女性为了保护隐私而选择不公开身份。在被诊断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时,她已经接受了4年的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以控制体内的HIV,并且一直控制得不错,但仍能检测到HIV的存在。

2017年,她成为首批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患者。脐带血中含有一种CCR5的基因突变,可以阻止HIV毒进入细胞。已知只有一小部分人(大多数是北欧后裔)具有CCR5的基因突变,这使他们对HIV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她还接受了来自直系亲属(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的部分匹配造血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使她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并且在体内已检测不到HIV。在移植后37个月,她停止了ART药物治疗,并且在彻底停止治疗后的14个月内仍没有检测出感染HIV的迹象。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携带HIV或艾滋病患者已高达3800万人,而且超过一半是女性。然而,只有11%的人参加了治疗性的临床试验。

据估计,73%的HIV携带者正在接受传统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已经帮助了一些患者缓解了病情。然而,在极端罕见的情况下,骨髓移植是一种选择,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昂贵且具有侵入性的选择,本身就存在重大风险。

此前的两例成功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白人男性(柏林病人)和一名拉丁裔男性(伦敦病人)。

柏林病人Timothy Ray Brown

伦敦病人Adam Castillejo

Timothy Ray Brown和Adam Castillejo都接受了来自携带阻断HIV感染突变的供体骨髓移植。除了长期缓解艾滋病以外,这种疗法也带来了沉重的代价:柏林病人Brown在战胜HIV十二年后于2020年死于癌症;伦敦病人在治愈前遭受了听力丧失并与多种感染作斗争。

治疗这位女性患者的医生团队表示,她与上述两位艾滋病治愈者有着不同的经历,她在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第17天就出院,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感染。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

国际艾滋病协会当选主席Sharon Lewin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目前在这种情况下治愈的第三例病例,也是第一个来自女性的报告。”

这个案例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的Yvonne Bryson博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Deborah Persaud博士领导的国际孕产妇/儿童/青少年艾滋病临床试验网络(IMPAACT)观察性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起始于2015年,旨在观察25名HIV感染者在接受了CCR5 Δ32/Δ32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癌症、造血疾病或其他疾病后的疾病发展情况。

对于感染HIV的白血病患者,首先通过化疗杀死癌细胞,然后移植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在这些基因突变中缺乏病毒用来感染细胞的受体。这种治疗过程旨在用供体的免疫系统替代受体的免疫系统,在治疗癌症的同时,清除HIV。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患者随后会发展出一种对HIV有抵抗力的免疫系统,实现艾滋病的长期缓解,甚至是治愈。

Lewin表示,虽然骨髓干细胞移植并不是治疗大多数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可行策略。但这份报告证实了治愈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加强了使用基因疗法作为治愈艾滋病的可行性策略。

Lewin说:“总而言之,这三例干细胞移植后治愈病例都有助于我们梳理出更多信息,它们对治愈HIV感染绝对是关键的。”

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艾滋病3 在与艾滋病对抗的艰难战役中,人类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据多家媒体周二报道称,在美国科罗拉多丹佛举办的国际医学会议上,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发布报告表示,他们通过使用一种涉及脐带血干细胞的`新移植方法,可能首次治愈了一位女性艾滋病患者。

这是一位美国中年混血女性,她或将成为全球第三例成功战胜艾滋病的病例,此前有两位男性患者被成功治愈。

据《纽约时报》报道称,这位女性患者在2013年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病毒,抗病毒药物使她的病毒水平保持在低位。

随后她在2017年3月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同年8月她从捐赠者处获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她还接受一名近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移植37个月之后,患者选择停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14个月之后,血液测试显示她没有任何感染HIV病毒的迹象,而且似乎没有可检测到的HIV病毒抗体。

医学专家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为何脐带血干细胞会有良好效果。威尔·康奈尔医院的移植服务主任Koen Van Besien博士认为,可能是脐带血干细胞的适应性更强,并且可能包含干细胞以外的元素。

此次研究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的Yvonne Bryson博士和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Deborah Persaud博士领导的部分项目,旨在追踪25名艾滋病患者,他们均接受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这位女性是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第二位患者,此前第一位患者在2013年接受移植后不久便因癌症去世。

骨髓移植法可能被替代 脐带血干细胞效果惊人

艾滋病的传统治疗方式是骨髓移植,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骨髓移植都不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因为这种移植方式的风险很高,并且具有高度侵入性,通常提供给已经没有更多选择的癌症病人。

之前两个成功病例均是接受了捐赠者的骨髓移植,但是两人都遭受了严重的副作用,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一种供体细胞攻击受体身体的疾病。并且这类捐赠者必须带有罕见的抗HIV基因突变,这种遗传异常主要出现在具有北欧血统的人群,且几率仅为1%左右,所以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找到合适干细胞供体的机会特别渺茫。

但是与骨髓移植中所使用的成体干细胞相比,脐带血干细胞的使用范围更广,且不需要与受体密切匹配。此外也没有严重副作用,这位女性患者在移植后17天就出院,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威尔康奈尔医生徐静美博士(JingMei Hsu)认为,脐带血和她近亲亲属干细胞的结合可能使她免受骨髓移植的大部分副作用。

威尔康奈尔的传染病专家Marshall Glesby认为,是她近亲亲属的干细胞支撑住了患者的免疫系统,直到脐带血细胞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移植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数十年以来,强大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确实可以控制艾滋病毒,但是治愈才是这场战役的关键。

国际艾滋病协会候任主席Sharon Lewin认为,此次研究证明,治愈艾滋病毒是可能的,并进一步加强了基因疗法作为治疗艾滋病的可行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35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