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对于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它是一种严重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极其容易侵犯50-70岁的中、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婴儿可能会受到该病的侵犯。
骨髓纤维化可以分为慢性原发性髓纤、急性原发性髓纤、继发性髓纤。
其中,原发性髓纤患者在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就会发生贫血,并且出现髓外造血异常以及新陈代谢速度过快的现象。
急性原发性髓纤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贫血、出血以及骨质硬化现象;
继发性髓纤不仅会引起患者发生造血障碍,还会出现骨髓纤维化以及髓外造血的情况。
由此可见,骨髓纤维化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想要预防这种疾病发生,就应该明确其发病原因并且积极预防。
说到这里有的人就会好奇,贫血会引起骨髓纤维化吗?
在临床上贫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平时经常挑食,导致营养不良或者身体缺乏铁元素、大量失血都有可能引起贫血,骨髓纤维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使人的造血发生障碍引起贫血。
如果患了慢性溶血性贫血,就会导致患者的骨髓造血代偿负担加重,患者的骨髓受到刺激之后,就会出现纤维化增生的现象。
除此,以下4种情况也会引起骨髓纤维化。
一、代谢异常。骨髓纤维化主要是因为骨髓之中的巨核细胞促进胶原形成之后所引起的一种胶原增生现象,由于单细胞可以降解胶原,所以骨髓造血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患者的新陈代谢出现异常,没有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来调节这种情况引起骨髓纤维化变得更加严重。
二、疾病。在临床上引起骨髓纤维化的疾病有很多种。比如:
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或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之类的肿瘤疾病;
梅毒、全身散播性结核、败血症之类的感染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等疾病等......
都有可能导致继发性髓纤的情况发生。
三、电离辐射。长时间受到电离辐射或者经常接触四氯化碳以及苯之类的化学溶剂,会导致造血干细胞出现变化,使骨髓的纤维组织发生增生之后引起骨髓纤维化,使骨髓造血组织受损,造血功能发生衰竭之后。
四、先天性发育不良。骨髓纤维化有可能发生在婴儿身上,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婴儿的骨髓造血功能发生异常,使造血胶原蛋白发生增生后引起骨髓纤维化,患儿可能出现发热、轻度肝脾肿大、严重贫血之类的症状。
综上所述,患了慢性溶血性贫血之后,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髓纤维化,如果想要预防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就应该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通过这些方式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以上4种因素对骨髓造成损害,使其发生纤维化。
问题一:红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会引起什么后果。 病情分析:红细胞计数偏低是贫血,你的情况说明您轻度贫血了。红细胞人们通常叫红血球,化验单上常用英文缩写字母简写成RBC。红细胞生于红骨髓,主要以蛋白质和铁为原料,其次还需要微量的铜、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此外,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进骨髓红细胞生成的作用。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约需3.5~7天,一般能生存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脾等器官中被吞噬和分解。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红细胞不断地新生、衰老、死亡,在血液中保持相对恒定的数目。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红蛋白(其中包括蛋白质和铁)。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运输氧 (O2)和二氧化碳 (CO2)的工具,把从肺部吸人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细胞,又把细胞内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装载上,随血液循环运到肺呼出体外,往返于肺与各细胞之间,一刻不停地工作着,红细胞数量的变化影响到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使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意见建议:
问题二:红细胞低都有那些原因造成的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⑴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⑵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⑶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问题三:红细胞数量过低会得什么病? 人体内的血液中由两大部份组成:有形成分和无定形成分。有形成分是指血细胞及血小板;无定形成分就是血浆。上述的血细胞又分两大类:红细胞和白细胞。白细胞根据其功能和形态又分为有核的(中性粒、嗜酸性粒、嗜碱性粒细胞)和无核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不是很复杂? ^_^)
正常血液中的红细胞要完成其生理功能,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必须稳定的悬浮在血浆中,当血液流动时,它就会随之到达全身各处,这就是医学中所讲的“悬浮稳定性”。当它们失去“悬浮稳定性”时,它就会在心、血管腔内沉积下来。
实现这一目的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细胞与细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聚集(聚积)在一起,因为发生聚集、叠连时,它们就会下沉,就不能随血液“运动”起来。
目前的医学还没有对红细胞“聚积过低”作出过标准,理论上是它们聚积能力越低越好,但如果因为它们的距离变远了才致聚积能力变低,那可能是贫血,亦即是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少了。
另:白细胞过少会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防御能力下降可较容易的被致病微生物入侵而患病。(同时要注意白细胞有没有质的异常)
问题四:红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影起的? 您好,红细胞础血红蛋白偏低,说明有贫血症状.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 ,孕妇Hb<100 g/L ,就是贫血.您既然是略微偏低的话,平时注意食疗即可.一般要给与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具体有:(1)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祝早日康复.
问题五:人体红细胞偏低怎么办 属于轻度的贫血的,平常饮食上要多加注意的,平时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即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动物性食物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食用。数值会有所缓解的。
问题六:血红细胞减少有哪些原因? 一般来说,男性体内红细胞的含量是500万个每立方毫米,女性体内红细胞含量是400-450万个每立方毫米,在这个标准下红细胞含量上下波动10%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高出这个标准,就视为是红细胞含量增多。
红细胞的数量常随年龄、季节、居住地方的海拔高度等因素而有增减,初生儿较多,可超过600万/mm3。儿童期较少,并保持于较低水平,至青春期逐渐增至成人水平。在长期居住于高原空气稀薄处的慢性缺氧情况下,使造血功能亢进,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也大量出现(正常循环血液中网织红细胞仅为0.5%~1.5%)。
正常情况下,单位容积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低一致,我国成年男子每100毫升血液中约含血红蛋白12~15克,女子约为11~14克(初生儿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儿童期较低,以后渐增,至15~16岁接近成人水平)。
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过少时,由于携带的O2和CO2不足,就不能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反之,红细胞过多则增加血流粘滞性等,出现红细胞过多症。
钴元素――是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部分。钴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钴过量可引起红细胞过多。
人类的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新生和破坏都很活跃。由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注入后测定消失率证明,红细胞更新率几乎达到每天每公斤体重25亿个,并保持红细胞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也就是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每天新生的数量与消亡的数量是相等的。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红细胞数量减少,就会发生贫血。相反,红细胞过多则会出现红细胞过多症。
问题七:红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会引起什么后果。 病情分析:红细胞计数偏低是贫血,你的情况说明您轻度贫血了。红细胞人们通常叫红血球,化验单上常用英文缩写字母简写成RBC。红细胞生于红骨髓,主要以蛋白质和铁为原料,其次还需要微量的铜、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此外,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进骨髓红细胞生成的作用。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约需3.5~7天,一般能生存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脾等器官中被吞噬和分解。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红细胞不断地新生、衰老、死亡,在血液中保持相对恒定的数目。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红蛋白(其中包括蛋白质和铁)。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运输氧 (O2)和二氧化碳 (CO2)的工具,把从肺部吸人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细胞,又把细胞内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装载上,随血液循环运到肺呼出体外,往返于肺与各细胞之间,一刻不停地工作着,红细胞数量的变化影响到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使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意见建议:
问题八:红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你的描述不够完整,红细胞等几项检查结果低,低多少,明确的数值是多少?另外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值是多少?如果只低一点点,问题不大,定期复检就可以了。要是低太多,就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了。
贫血的原因有:
1.缺铁性贫血缺: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
2.出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
3.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可以由输血、药物、蚕豆病等引起,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饥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
5.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破坏程度和转归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请参考以上内容,自我判断贫血的原因,建议你尽快到医院做检查明确诊断。
问题九:红细胞偏低有什么危害 问题分析:导致红细胞偏低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缺铁性贫血导致的
意见建议: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和血补充铁和蛋白质和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平常注意防止偏食 。
问题十:红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影起的? 您好,红细胞础血红蛋白偏低,说明有贫血症状.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 ,孕妇Hb<100 g/L ,就是贫血.您既然是略微偏低的话,平时注意食疗即可.一般要给与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具体有:(1)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祝早日康复.
贫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贫血的主要症状是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严重贫血还可以出现心慌、气短、双下肢浮肿等情况。贫血是指病人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其中以血红蛋白含量最为重要。贫血的主要原因有那些?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常英军失血过多突然失血意外事故手术血管破裂慢性失血鼻出血痔疮(内痔和或是外痔)胃或者是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消化道肿瘤和或者是息肉肾脏或者是膀胱的肿瘤月经过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红细胞生成减少铁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维生素C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增生异常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包括各种急性或者是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淋巴瘤骨髓转移癌等红细胞破坏过多地中海贫血脾脏肿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机械性破坏(如冠心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临床上贫血的诊断标准:国内标准按照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参考值95%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地区,男性成人血红蛋白<120g/L,女性成人(非妊娠)<110g/L,孕妇<110g/L。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Hb≤30g/L为极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为重度贫血;Hb在61~90g/L为中度贫血;Hb>90与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为轻度贫血;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增生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者明显活跃;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三系统都有巨幼细胞的变化;增生低下性贫血:骨髓增生低下或中度低下。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哪些?★ 失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包括叶酸缺乏和维生素B12缺乏)★ 慢性病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镰刀状贫血★ 血红蛋白C、S病★ 地中海贫血 查看原帖>>
1、血液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CBC)与外周血涂片检查:外周血可见泪滴样红细胞。有时还可以见到大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碎片。
原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可以出现贫血,>60%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小于10g/dl。贫血原因包括血液稀释、无效红细胞生成、脾大脾功能亢进等。由于消耗增加,可以出现叶酸缺乏导致贫血。四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出现白细胞减少;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出现白细胞增多。外周血可以见到原始细胞和Pelger-Huet细胞。血小板增多比血小板减少更为常见。15%的患者可以出现DIC。常无症状,但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以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以增加。DIC可以导致手术时出血过多。所以术前必须进行DIC检查 。
2、骨髓穿刺和活检
进行骨髓穿刺和活检有助于原发骨髓纤维化的诊断。
1)、组织学检查
50%的患者可以出现骨髓穿刺干抽。确诊必须进行骨髓活检。活检标本显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
具有诊断意义的还有网状纤维增多。网硬蛋白分布不均。巨核细胞可以呈丛分布也可能出现发育不良。骨髓血窦扩张,常有血管内造血。
肝活检标本通常显示正常组织学或微小的门静脉纤维化。可以发生门静脉血栓性病变。肝静脉血栓形成也可以发生 。
2)、遗传学、分子学检查
50-60%的患者可以出现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提示预后不良。
骨髓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有助于除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其他慢性髓系疾病。但是原发骨髓纤维化的患者骨髓往往“干抽”,很难获得充足标本进行相关检查。 骨骼X线片显示不均一的骨密度增高。X线片上显示密度不等。
超声或CT扫描显示肝、脾肿大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35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胎动多少次正常
下一篇: 怀孕的初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