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咸鱼,大家都不由自主想起了星爷的一句台词:
然而这种用食盐腌渍并晒干的鱼,由于过去没办法将鱼类进行低温保存而出现的美食,却没想到竟然会有一日被世卫组织列入为黑名单。
早在2020年,我国食药总局就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其中的一类致癌物清单里,编号为96就是咸鱼:
而且还强调了一句----chinese style(中国式)。
事实上,早在2012年咸鱼就被世卫组织划分为1类致癌物,不过这次却特意强调了中国式。
大家都是咸鱼,怎么就我们中国突然致癌呢?难道---
咸鱼,为何会致癌?
在理论而言,由于中国式咸鱼,在在制作咸鱼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的食盐。
而当食盐脱水之后就会形成亚硝酸盐,这类物质随着咸鱼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和酶发生作用,并生成大量亚硝胺,从而引发基因突变,增加了癌症的发作几率,比如鼻咽癌、胰腺癌、胃癌以及肠癌。
难道吃了咸鱼,就一定会得癌吗?
事实上,中式咸鱼能增加人的癌症风险,但与致癌能力,也就是说每天吃多少条咸鱼会得癌症,实际上并没有直接联系。
简单而言,就是中式咸鱼是致癌物,但要问我每天怎么吃、吃多少、吃什么样的咸鱼,会得什么样的癌症,医学上暂时未能分析得到。
也正因如此,国人对于“致癌物”的理解也陷入误区,总让人觉得致癌物=毒物,如同砒霜一样,吃了就会致癌物,也正因这种观念导致了各类“抗癌食物”的泛滥。
比起咸鱼,这些致癌物的致癌风险会更高
1、香烟
香烟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是因为香烟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比如说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等。
长期吸烟或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群患癌几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出1倍以上,非常容易患上肺癌、口腔癌、鼻咽部恶性肿瘤等疾病。
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考虑,一定要尽量不吸烟或少吸烟。
2、黄曲霉素
相信这种致癌物大家都不陌生,早在1993年,世卫组织就已经将其列为了一级致癌物,这种物质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发霉的食物、干果中都存在大量的黄曲霉素。
如果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黄曲霉素可能会引发人体出现急性中毒的症状,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如果经常摄入黄曲霉素,就算摄入量比较小,也很容易增大癌症的发作几率。
3、幽门螺杆菌
据研究发现,现如今人体最容易感染的细菌就是幽门螺杆菌。
这是一种和肠胃疾病密切相关的细菌感染,会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口-口以及粪-口这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会导致患者出现肠胃道癌变。
如果想要预防这种致癌物的感染,必须要针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癌症发作。
4、苯并芘
这种物质是世界公认的最强致癌物之一,主要是在煤、石油以及天然气等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
另外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食物在经过烟熏或火烤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苯并芘,比如说烧烤、炸鸡、熏肉等食物中都可能存在着大量的苯并芘,经常摄入此类食物的人患癌几率会更高。
不过这些也跟咸鱼一样,也是致癌物,但并不非吃了就一定患癌。
但比起天天吃咸鱼,烟草可是不少人天天主动/被动吸呢!
另外,酒精饮料、槟榔,以及前几年炒得火热的马铃兜酸,以及包含马铃兜酸的食物也占据了前十的大头。
不过话说回来,正所谓:病从口入。
既然已经确定了致癌性,那么咱们就能免则免吧!毕竟谁也会跟自己身体过不去呢?
不过偶尔碰点,也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包袱。
1.加重肝脏负担
由于添加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这些添加剂虽然只要不过量对不会引起中毒,但仍会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
2.加重肾脏负担
火腿等制品大多为高钠食品,大量进食可导致盐分摄入过多,影响身体的水平衡,造成血压波动及肾功能损害。
3.易溃疡和发炎
腌制的食品,维生素C被大量破坏,其成分几乎“荡然无存”。所以,如果大量进食腌菜,就会导致人体维生素C缺乏。而VC缺乏就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各种炎症和溃疡。甚至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4.易中毒
腌制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污染,如果加入食盐量小于15%,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人若进食了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后,会引起中毒。其症状为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口唇和指甲床发青,重者还会伴有头晕、头痛、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
5.易结石
腌制类的蔬菜含有较多的草酸和钙,由于它酸度高,食用后不易在肠道内形成草酸钙被排出体外,而会被大量吸收,草酸钙就会结晶沉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6.易致癌
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大为增高。此外,由于高浓度的盐分可严重损害胃肠道黏膜,故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胃肠炎症和溃疡的发病率较高。
李女士生活在沿海地区,今年已经50岁了,沿海地区海鲜比较丰富,而李女士日常饮食也多以吃咸菜和咸鱼等高盐为主,可以说每日必备;但是近期李女士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觉得头部不适,而且常常鼻塞,流出的鼻涕里面还带有血迹,让她十分不安。
去医院诊治,医生通过鼻内镜、电子鼻咽纤维镜检查,发现李女士的鼻咽部有肿物,疑似鼻咽癌;医生认为李女士之所以会患癌,可能和她的日常饮食中经常摄入I类致癌物咸鱼有一定的诱因。
其实并不是说吃咸鱼会致癌,只是说如果经常、长期大量的摄入咸鱼类的食物,就会导致钠的摄入太多,毕竟咸鱼对人体最大的 健康 问题就是盐的成分高;而且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等。所以说这就增加致癌性,像是咸鱼也被列为了一级致癌物了。
第一种:发生霉变的食物
无论是什么种类的霉变食物,大家都不要食用,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以及青霉类毒素等,致癌性是十分高的,而且这些致癌物质本身的耐热性也是很强的,很容易会诱发肝癌,而且一般只有当温度达到280摄氏度,才能对这些霉变食物中的致癌性物质产生裂解,因此,大家在饮食中,只要发现食物产生霉变,要及时丢掉,不要食用它。
第二种:热性食物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是比较快的,因此在进食的时候不太注意细嚼慢咽,但如果经常食用太热或者太烫的食物,很可能会对食道黏膜和口腔都造成伤害,而当人体的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不断受到伤害的时候,容易增加人们出现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而且也会导致人们患食道癌风险的概率上升,因为当人体的食道粘膜上皮不断受到刺激,会导致组织发生恶变,因此大家不要经常食用热性食物。
第三种:油炸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好像凡是油炸食物对人们的诱惑力都会很大,但是这类食物由于经过高温的烹饪之后,不仅会变成对人体不利的热性食物,而且会产生苯并芘等具有高致癌性的物质,人们经常食用这类食物,也会增加人们患癌症的风险。
第四种:酒
其实早在20世纪中期,酒精就已经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清单上了,人们经常饮酒不仅会对肠胃造成损伤,诱发消化系统肿瘤,增加人们出现食道癌的风险。
而且在有关研究报道中发现,肝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饮酒的习惯,而长期饮酒的人群出现肝部恶变的概率远远高于不饮酒的人们。
总而言之,在世界组织公布的致癌清单中,除了大家常见的咸鱼之外,还有上文介绍的这四4种食物也要少食用,比如霉变食物、温热性食物、油炸食物以及酒,只有远离这些食物,才能够帮助大家延年益寿。
经常吃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经常吃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鱼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鱼的种类也有很多,当然我们大家熟悉的鱼都是日常食用比较多的,但还有很多是大家不知道的鱼,以下了解经常吃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经常吃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1 有研究还发现,经常吃鱼,或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一、每周食用鱼类4-6份,或能降低15%死亡风险
一项由中山大学、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等机构联合,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每周吃4-6份、每份50g鱼类,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纳入了广州生物样本库队列研究中18215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受试者数据,通过问卷,对他们的健康程度、生活方式、病史、家族史和每周各类食物的食用量等信息进行了调查。其中,每周食用不同食物包括37种常见鱼类、牛奶、坚果、蔬菜、水果等。
随访11年后,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的死亡情况和死亡原因,数据显示,从鱼类的食用频率来看,受试者中有24%的人每周食用鱼类0-3份,有26%的人每周食用鱼类4-6份,有23%的人每周食用鱼类7-10份,有27%的人每周食用鱼类11份及以上。
从发生疾病和死亡数来看,有2697名受试者死亡,其中917名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得出如下结论:
每周食用鱼类4-6份或7-10份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其中每周食用鱼类4-6份与死亡风险降低明显关联,每周食用鱼类11份及以上与死亡风险降低没有明显关联。
与每周食用鱼类0-3份的受试者相比,每周食用鱼类4-6份的受试者,全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5%、23%、20%、25%、25%、39%。
与每周食用鱼类0-3份的受试者相比,每周食用鱼类7-10份的受试者,全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8%、13%、22%、7%、10%、34%。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每周食用鱼类3-4份的受试者中,女性的死亡风险降低比男性明显。
对于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解释,鱼类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和硒等营养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保护心血管,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至于为什么女性食用鱼类获益更加明显,可能是因为女性能够更好地将α-亚麻酸转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二、长期吃鱼,身体可能收获4个好处
鱼类营养丰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发现,鱼类中含有优质蛋白、维生素D、硒、ω-3脂肪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
长期适当吃鱼,身体或许会收获以下好处:
1、保护视力
湖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胡小翠认为,鱼类特别是深海鱼,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等,对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每周适当吃1-2次鱼肉,对保护视力有积极作用。
2、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摄入越多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低。而鱼肉中就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EPA是ω-3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之一,这些物质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减缓血管硬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血栓、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帮助预防老年痴呆
据日本JPHC研究所长达数年的研究发现,喜欢吃鱼的人群,15年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下降61%。究其原因,与鱼肉中富含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有关。
DHA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脑部、视网膜及神经中,而老年痴呆患者其血液当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30%~40%。因此,适当摄入鱼肉,可以补充DHA,保证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充足,帮助预防老年痴呆,
4、或能降低患抑郁症发病风险
一项发表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日常食用鱼肉较多的人相比其他人群,或能降低17%的抑郁症发病风险。
该项研究由青岛大学医学院团队完成,研究人员对超过15万人的健康数据进行梳理后得出此结论,相关专家解释,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血清胺含量较低,缺乏多巴胺容易增加抑郁症患病风险。而鱼肉中富含的ω-3不饱和脂肪酸或能帮助大脑中多巴胺和血清胺水平的提升,由此降低抑郁风险。
三、吃鱼时有3个注意事项
鱼的种类有很多,鱼肉的吃法也有很多,怎么吃,才对健康最有益呢?在此提醒大家,吃鱼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1、少吃生鱼片
有的人喜欢吃生鱼片,出于寄生虫的考虑,还是建议少吃为妙。淡水鱼中,普遍存在一种叫肝吸虫的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后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腹胀、腹痛等腹部不适,严重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胆管癌。如果儿童发生肝吸虫感染,还有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侏儒症。
2、分装冷冻更为安全
买回来的鱼肉,不建议长期放在冰箱冷冻,可以一次性煮熟,然后用干净的保鲜盒或者保鲜袋分装成几份,再放进冰箱冷冻。这样做,可以及时杀灭生鱼肉中含有的致病微生物,避免污染冰箱里保存的其它食物,也更方便食用。
3、卡刺别乱抠
有的鱼刺又细又小又尖锐,很容易卡在喉咙处,导致吞也吞不下,取又取不出来。这时候,千万不要乱用手抠,也不要用吞饭、喝醋、吃韭菜等土方法,建议去医院的耳鼻喉科,让医生用专业的器械把鱼刺取出来,以免使鱼刺卡得更深,引发动脉大出血的风险。
四、提醒:有种鱼,吃多了无益
吃鱼虽有诸多好处,但有种鱼却多吃无益。
2017年10月3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其中“中式咸鱼”被列入一类致癌物中。
中式咸鱼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口感、风味、防腐等,会使用大量的盐腌制,还要进行脱水,期间会大量的二甲基亚硝酸盐。二甲基亚硝酸盐被人体摄入之后,会转化成二甲基亚硝胺,具有强致癌性,吃多了,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道癌发生风险升高。
虽然要想产生实际致癌作用,需要大剂量的摄入致癌物质,吃一次咸鱼也不会直接致癌,但由于中式咸鱼具有明确的致癌风险,所以平时还是尽量少吃这类鱼肉。
总结:适当摄入鱼肉的确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吃鱼的方法,除了少吃生鱼片,还要少吃烤鱼、炸鱼等,烹饪鱼肉的时候,尽量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法,这样既可以保留鱼肉的口感,避免营养流失,也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经常吃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2 鱼可以说是大家吃得最多的水产品了,大家对鱼应该是非常的熟悉了。鱼是比较常见的食物,经常吃鱼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能保护心脏的健康,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几率,同时可以提供给人体需要的营养,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速度,让人看上去更加年轻首先,吃鱼会变聪明。
鱼类中含有DHA,这种物质在人的体内主要是存在人的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因此,可以很好地促进人的脑部的发育,使人变得更加的聪明。而且DHA也可以让婴儿的脑部发育更加的完美,并且也能让人的眼睛更加的明亮。
吃鱼减少心脏病的危险。鱼中富含的脂肪酸能够帮助人的心脏细胞在心脏跳动节奏过快时变得平静,从而使得心脏病人能够有更高的几率被抢救过来,帮助病人更坚强的活着,更好地活着。吃鱼有助于降血脂。吃鱼能够帮助一些血脂比较高的中老年人更好地摆脱这种危险,降低人身体的血脂的水平,从而使得人更加的健康。
另外,吃鱼有助于人的全面的营养吸收。鱼类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够提高人的对于疾病的免疫力,提高人的抵抗力。鱼类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可以帮助人养颜美容,帮助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帮助人钙的代谢,为人的所需的全面营养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吃鱼不用担心会长胖,而且还能降胆固醇。如果你想吃肉但是又害怕会使你的胆固醇升高的话,那就吃鱼吧。因为鱼中含有的脂肪酸都对心脏非常好处。而且脂肪酸可以降低血压、叁酸甘油酯,也可以预防中风。
多吃鱼是有很好的身体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鱼类,这样也能够吸收很多的营养。多吃鱼是能够让人的身体受益的`,大家可以多吃一些鱼,让自己的身体更好的健康的生长起来。经常吃鱼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也可以降低患病风险,痛风患者最好不要吃太多鱼,否则会导致痛风疾病的发病,还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能吃鱼。
经常吃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3 1、吃鱼的好处
(1)保护视力
中央视网膜退化是老年人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而法国大规模研究发现,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可以降低因衰老导致眼睛黄斑变性的风险。
(2)降低心脏病风险
在美国,心脏病仍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不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观察发现,每周通过吃一两次鱼摄取2克左右的欧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降低36%,并减少17%的死亡可能。
(3)提升脑力
“如果即将面临一个重要任务或考试,建议你多吃点鱼。”一项刊登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将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油作为膳食补充剂提供给一组18~25岁的年轻人,6个月后,他们的脑力得到了稳步提高。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认为,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影响记忆的存储功能。
(4)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针对3.2万名妇女的研究显示,每天摄取210毫克欧米伽—3脂肪酸,相当于每周吃1条多脂鱼或4条瘦肉鱼,可以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风险降低52%。
(5)促进发育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饮食对孕妇格外重要,可以促进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2007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发现,每周食用3~4份包括鱼类在内的海鲜食品(约340克),可以显著提高出生后婴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动能力。
(6)延长寿命
一项经过16年观察的新研究发现,吃鱼的确可以助人长寿。研究人员发现,摄取鱼肉中的有益脂肪酸,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7%,坚持吃鱼的人会比不吃的人多活两年。
(7)预防哮喘
儿童时期多吃鱼可以有效预防哮喘。荷兰一项针对7210名儿童的研究显示,在6~12个月内开始吃鱼的孩子,到4岁时,患哮喘的风险可降低36%。研究人员推论,这可能和多吃鱼有助抗炎有关。
(8)保护皮肤
鱼油对皮肤有很多好处,可以调节油脂分泌、有助保湿。另外,研究表明,多吃鱼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利于保护皮肤胶原蛋白,从而防止皮肤松弛,出现皱纹或下垂。
(9)提高精子数量
饮食习惯对想要怀孕的朋友相当重要。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生育中心发现,喜欢吃鲑鱼、青鱼和金枪鱼等的男性,精子数量比其他人多出34%。
2、鱼肉去腥的方法
1、鱼肉去腥味
鲤鱼、草鱼是我们经常吃的鱼,但是这些都是土腥味特别重的鱼。一不留意,做出来的鱼肉就腥味很大,所以去腥是第一步。
鱼肉去腥的方法
1把鱼破肚以后用温水把鱼多洗上两遍。但是一定要记住是温水千万不要用烫的水。
2把鱼泡在一个盆子中,然后往水中放入花椒,大料,生姜。可以选择倒一点醋或者料酒来消除腥味。
3把鱼头用刀剁下来就可以从截面看到一个类似于绳头的肉,可以把那条线用手抽出来,那样就可以减少鱼的腥味。
4洗鱼的时候,一定要把鱼的内脏洗干净,会去除不少腥味。
5温茶水去味法:将鱼放在温茶水里浸泡一下可去鱼腥味。
6白酒去味法:鱼洗净后,用白酒涂满鱼身,1分钟后用水洗去,能除腥味。
7红葡萄酒去味法:先把鱼剖开,用红葡萄酒腌一下,酒中的鞣质及香味可将腥味去掉。
8橘皮去味法:烧鱼的时候放入一点橘皮,可去腥。
9牛奶去味法:炖鱼时,在锅内放入牛奶,这样不仅能去腥,而且可以使鱼变得酥软而美味。炸鱼的时候,现将鱼放入牛奶浸泡片刻,即可去腥,而且增加鲜味。
2、炖鱼入味
吃炖鱼是件很纠结的事儿,鱼小刺多,鱼大难入味。炖鱼的话建议选择2-3斤的鱼,洗干净之后在鱼身上划上几刀,提前用盐和料酒,葱姜腌一腌,让鱼肉入味。炖的时候,要小火慢炖,俗话说“千炖的豆腐,万炖的鱼”鱼炖的越久越入味。
3、煎鱼不散
外焦里嫩的煎鱼非常好吃,但是煎鱼比较费事儿,一不小心就会把鱼煎的四分五裂的。如果让鱼保持完整,也是有窍门的。煎鱼的时候,做一个面粉鸡蛋糊,先把入好味的鱼放在面粉中粘一遍,然后薄薄的挂一层蛋液,煎出来的鱼,形体非常的漂亮哦。
4、煎鱼不粘锅
可在烧热的锅里放油后再撒些盐,也可净锅后用生姜把锅擦一遍。还可把锅烧的热一点,油温高一点,再放入鱼,鱼遇到高油温表皮会立即变硬,不会粘锅,然后再改用小火把鱼煎透。
5、蒸鱼不腥
都说蒸鱼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鱼的鲜味和营养,所以鱼最健康的吃法就是蒸着吃。蒸鱼如果想要鱼不腥,葱,姜,蒜是离不了的,蒸鱼因为时间短,所以调料多放一些,味道厚重一点,能够很好的覆盖鱼腥味。
6、蒸鱼用开水
蒸鱼时先将锅内水烧开,再蒸鱼,切忌用冷水蒸。因为鱼在突遇高温时,外部组织凝固,可锁住内部鲜汁。蒸前最好在鱼身上洒一些鸡油或猪油,可使鱼肉更加滑嫩。还可以封上保鲜膜,防止鱼的鲜味跑掉或滴上蒸锅水冲淡鱼的味道。
7、烧鱼不碎
大爱红烧鱼,偏偏烧鱼的时候,鱼经常是整条的进锅,出锅的时候就变成了两半儿截。烧鱼要想不碎,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用油炸一遍,让它定型,二次烹煮的时候也千万不能拿铲子来回翻,要拿勺子把鱼汤多次的淋在鱼身上,让它入味。整个过程如果能不翻动鱼,就尽量不要翻。
8、鲜美鱼汤
鱼汤有多鲜美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熬好鱼汤也是有窍门的。鱼要先煎,之后再倒入热水小火慢炖,最好放几片豆腐一起炖煮,这样做出来的鱼汤,颜色纯白,营养丰富,味道也特别鲜美。
9、冻鱼放奶烧
烹制长时间放在冰箱里的鱼时,可适当在汤中放些鲜奶增加鱼鲜味。鱼从冰箱里取出后,最好自然化冻,也可放在置有少许盐的容器中解冻,目的在于冻鱼肉中的蛋白质遇盐会慢慢凝固,防止其中液体流失,而失去营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14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多囊卵巢综合症和上皮异位的原因和治疗
下一篇: 经期推迟十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