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宝宝补脾胃的推拿手法,教你改善宝宝脾胃

中医世家 2024-05-14 16:50:16

宝宝补脾胃的推拿手法,教你改善宝宝脾胃

一、宝宝补脾胃的推拿手法

推拿主穴:

【清补脾经】

穴位:脾经

位置:小儿拇指螺纹面

手法: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牌经;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亦称为补脾经。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牌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来回推就是清补脾经了。

作用: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顺运内八卦】

穴位: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手法: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用拇指顺时针运500次,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

作用: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揉外劳宫】

穴位:外劳宫

位置:掌背正中第三第四掌骨中间凹陷处,即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手法:按住穴位点,有一定按压力,在接触点固定的情况下,向左或向右旋转揉动。速度每分钟约100-200次。

作用:主治外感风寒、流清鼻涕,怕冷等寒证。

推拿配穴:

【揉二人上马】

穴位:二人上马

位置:掌背小指、无名指两掌骨中间,由指根到腕横纹之掌骨中间偏下,取凹陷处。

手法:以左手握住患儿之左手,使手心向下,再以右手拇指甲掐之,称掐二人上马;以拇指端揉之,称揉上马即揉二人上马。掐3-5下,揉100-500次。

作用:主治小便短赤,体虚发热,淋症,脱肛,遗尿,消化不良,牙痛,咬牙,神昏,腹痛,腰痛,耳鸣,足软,颈肿咽痛等。针对于体质差,早产、剖腹产出生或者是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导致的脾胃弱。

【推四横纹】

穴位:四横纹

位置:四横纹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根连掌面的横纹正中。

手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横纹。纵推为30~50次,横推为100~300次。

作用:主治疳积,腹胀,厌食,咳喘,慢惊风,口唇破裂,发热,烦躁等。

【平肝经】

穴位:肝经

位置:肝经位于小孩的食指掌面

手法:从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为平肝经,500次。

作用:主治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头晕耳鸣等。

二、有补脾胃的维生素吗

大家都知道,小儿补充维生素食谱是很常见的,也是很重要的,维生素C就是很多人比较爱吃的,水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的,那么,有补脾胃的维生素吗?

建议你可以服用舒肝健胃丸和健脾丸调理,多喝水,忌辛辣刺激熬夜劳累。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虽然含量很少,但是对幼儿的发育成长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种类很多,就其性质不同,可区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就是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和油脂结合在一起,便能发挥出很好的功效,但也因为它可以溶于油脂中,一旦摄取过量,不能排出体外,就有可能造成维生素过多,对身体造成负担;至于水溶性的维生素正好相反,它溶于水,即使摄取过多,也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最好每天都摄取足够的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维生素C就是水溶性维生素。

三、食疗粥可调理脾胃虚弱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药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刺激消化,健脾开胃,缓解由于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4、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

5、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四、教你如何调理宝宝脾胃

明代儿科名家万全的医书《幼代发挥》上也有提到:“胃者主受纳,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所以,要想让小孩少生病,平时就要注意呵护好小孩的脾胃,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去呵护小孩的脾胃呢?

1、饮食方面

注意均衡膳食,不偏食、不挑食,饮食有度,不过饥或过饱,三餐进食要规律,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或生冷的食物。

2、作息方面

充足的睡眠对于增强小孩的体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使机体素质得到提高,在天气适宜时,多带孩子接触新鲜的空气阳光,多参加户外活动,在流感季节要注意少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与病毒的接触机会。

3、用药方面

小孩在生病后需要用药时,所选的药物要适宜,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并遵医嘱处理,不擅自给小孩喂药,以免滥用药物造成对小孩娇嫩脾胃的损伤。生病期间也要注意清淡饮食,不着急进补滋补食品,必要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食一些具有健脾开胃的药膳,以保证脾胃功能健旺,脾胃健运则肺气充实,脾气充实那么感冒也就能好得快了。

小儿7步推拿法, 专治小儿积食, 消化不良 强健脾胃, 宝宝更健康!

很多爸妈对于孩子三天两头生病已经无奈了,给宝宝吃各种补营养的、给宝宝吃增强免疫力的药,这些可能短期内对宝宝身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时间长了,宝宝的身体发育会越来越慢,副作用相当明显。

其实对于小儿来说,中医预防保健效果是最好的!脾胃强健,是宝宝健康的前提!

今天多宝妈教大家一套7步推拿法,强健脾胃,增强小儿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准备工作:

1、手洗干净,首饰摘掉,指甲剪干净。

2、保证宝宝的心情愉悦再进行小儿推拿。哭闹时不要做。

一、推三关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简单来说,就是从腕部到臂弯处。

用食指、中指指面,沿着小儿手臂侧面从腕部推向肘部,重复约两分钟,左右手臂都要推。

二、补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爸妈用拇指沿小儿脾经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约2分钟。左右手都要推。

也可以用直推法,从指端推倒指根处。

三、运内八卦

内八卦就是宝宝手掌心一圈。

爸妈用拇指在小儿手掌面顺时针运内八卦,约1分钟,左右手都要推。

四、推四横纹

四横纹,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从下往上第一指节处。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有哪些?

小孩子积食推拿治疗有三个比较好用的穴位。
举措建议
清胃经
1. 就是清胃经,胃经是在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拇指指根到腕横纹的的地方,清胃经是离心的方向,从上往下清。
揉板门
2. 揉板门,揉板门是在手掌面大鱼际的顶端,揉板门有助于调节孩子的脾胃的功能的。
捏脊
3. 是捏脊,也就是从孩子的龟尾一直捏到大椎穴。
小儿积食推拿治疗手法可以通过清大肠经的位置,用食指侧面形成虎口按摩,还可以采用抠板门的方式进行推拿。
小儿积食的推拿方法:
1.通过清大肠经的位置,用食指侧面形成虎口进行按摩。
2.采用抠板门的方式进行推拿。在做推拿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穴位进行按摩,手法要正确,最好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积食主要是会出现食欲不振、口臭、厌食、肚子胀。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吃的过多不能消化导致。
建议患者不能在晚上吃的过多,最好是以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同时不要吃过多油腻、油炸食物。
扩展资料
一、小儿积食是由于食物过多地积聚在体内,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导致的一种现象。小儿推拿在治疗积食方面,手法上的主要是以泻为主。但由于小儿本身脾常不足,所以在清的同时又要有补的成分,所以临床上有时候要清补兼施,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以下一些穴位:
1. 清补脾,拇指的外侧缘来回的推。
2. 揉板门,在大鱼际这一侧。
3. 运内八卦,以手心为中心的2/3的圆,在手掌心,要顺运内八卦。
4. 退六腑,六腑穴在前臂的内侧缘,要以清为主退六腑,由肘横纹推向腕横纹。
5. 非常的重要,也是在积食时必做的一个穴位也就是摩腹,摩腹要顺时针方向按揉整个的腹部。在此同时,可以按摩腹部周围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穴位,比如胃腕、天枢,也可以顺便按摩一下。
6. 七节骨,七节骨对于积食的孩子来说,以清为主,也就是要下推七节骨。
第七、捏脊,如果积食比较严重可以倒捏脊,如果不太严重,这时候正常捏脊就可以。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小儿健脾推拿手法

1 小儿推拿对脾胃的好处 运用有关推拿方法推拿保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增强抗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并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吐泻,营养不良等病症。小儿推拿健脾胃的主要手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2 补脾经 定位:拇指的螺纹面。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

3 推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法:将孩子四指并拢,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孩子食指推到小指部位,或用拇指指甲分别掐四个指间关节横纹处,推100-200次,掐5-10次。

4 揉板门 定位:手掌面大鱼际部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在手掌面拇指后边的大鱼际处按揉100次。

如何给宝宝腹部按摩法帮助宝宝缓解肠胃不适?

先让宝宝以舒服的姿势平躺下来,一手贴在宝宝肋骨下方的上腹部往下滑到双腿,另一手也以相同的手法轮流滑,并视宝宝的接受程度,慢慢增加力道。



















双手拇指放在肚脐两侧,由中心向外平行分推开来,力道要慢、缓、柔、圆,以缓解宝宝的胀气和便秘问题。

在宝宝的腹部上方,缓缓的以顺时针方向滑动,画出半圆;左手以同样的手法画出全圆,双手轮流交替,连续做数回。

L和U字按摩。右手掌贴放在宝宝的左腹上方,向下滑动至胯下,好像是写出英文字母“I”;接着,以相同手法,由宝宝的右腹上方平行滑到左腹上方,由滑到下方,好像是写出一个倒的“L ”;最后,同样以相同手法,由宝宝的右腹下方往上滑到上方,再滑到左下腹,好像是写出一个倒的“U”,如此的连续动作,可帮助宝宝排气与放松,可视宝宝的接受程度进行数回。

“ㄇ”字按摩。此外,也可以时常照着图的箭头方向,好像手指走路,依序替宝宝按压肠子,路径很像一个大的“ㄇ”字,有助宝宝的肠胃蠕动。

定期替宝宝进行腹部按摩,婴幼儿常见的肚子痛、胀气、便秘,或是肠绞痛等肠胃不适的现象,就会减少很多喔!不过对肠胃功能不适的宝宝,除了物理按摩,还应该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肠胃状况,服用适合宝宝的配方奶进行营养补充。雀巢蔼儿舒就是一款适用于0–1岁胃肠功能不适婴儿肠内营养支持的深度水解配方。其蛋白质来源为100%乳清蛋白,易吸收、易耐受、帮助改善胃肠道功能;40%?脂肪来源于中链甘油三酯(MCT),保证疾病状况下患儿良好的脂肪吸收;不添加乳糖,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的患儿;198mOsm/kg的低渗透压,易耐受,避免因高渗透压而引起腹泻症状加重;特别添加核苷酸:5.4mg/100ml,有效改善婴儿肠道功能,降低腹泻发生风险。

这样,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肠道功能,再加上家长的悉心照料,宝宝们肯定能够跟进营养,追赶生长,很快恢复健康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11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