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世界精神卫生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现,我们的教育缺席了哪些课?

佚名 2024-05-13 20:52:23

世界精神卫生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现,我们的教育缺席了哪些课?

#世界精神卫生日#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其目的是希望广大群众能够重视精神卫生,并且对心理健康要有科学的认知。

如今,精神卫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4.5亿精神发育障碍患者,其中有3/4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发育障碍也成为了严重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

青少年自杀频现,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

纵看网络新闻,我们会发现:不少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 ,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为什么年纪轻轻的青少年会选择自杀的方式来放弃美好的生命呢?

要知道,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心、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树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再加上本身这段时间孩子情绪较大,冲动性强,大脑皮层的自我控制部分尚未发育成熟。再加上学业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外界的媒体对死亡的渲染等。

青少年对于“生活”缺乏深刻的认知,对生活中的挫折引发强烈的极端负面情绪,对生命普遍缺乏敬畏等,导致他们往往对生命有着错误的认知。

父母的不重视,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情绪容易多变冲动以及难以抵挡各种压力诱惑之外,家长的不重视也是重要因素。

因此,提醒父母,为了防患于未然,请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孩子有了以下表现后,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第一,厌学

孩子表达出不想上学的意愿后,很多家长就会本能地去找外部的原因,比如学校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老师的行为不当,以及青少年遭受了霸凌等等。

当然,这些确实可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因素,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孩子厌学也有可能跟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有关。

第二,沉迷网络

现在网络发达,电子产品普及,如果青少年没有自控能力,容易沉迷于虚拟的世界,甚至放弃学业及人际关系。

作为家长的,正确的做法是找到造成孩子沉迷在网络的因素,其中就包括心理问题。

第三,不与别人交往

生活中的确有部分孩子不喜欢和别人交往,而这些孩子往往是性格内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熟悉后,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可如果孩子曾经比较外向,但是近期却有了不喜欢表达,沉默寡言,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刻意疏离的表现,就要高度警惕是不是心里受到了刺激。

第四,砸东西

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之一,例如近期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有时还会随便拿东西胡乱地扔。

第五,饮食异常

不同的孩子饮食习惯都有所差异,但如果孩子曾经饮食很规律,可是近期却突然有了厌食或者特别爱吃东西的表现,也要重视起来。

第六,考试综合症

正常情况下,无论学得好坏,青少年都能正常地面对考试,可如果近期孩子表现出了不想面对考试,或者在考试时有了恐慌的症状,同时还伴随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家长就要警惕是不是孩子有了心理问题。

将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事实上,针对孩子的教育,生命教育一直都是缺席。

无论是家长,还是校园,又或者社会,都需要重视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意义以及滋养关爱情怀。

生命是神圣的,世间万事都没有生命价值能够超越。面对这个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的背后,我们更需要给孩子们补上生命教育。

给孩子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关注孩子精神需求,帮助他们探索生命的意义。

2010精神卫生日主题 和详情

  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据估计,全球每年有87万人自杀,是全球死亡负担的1.4%。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部主管萨拉西诺表示,超过90%的自杀案例都和心理疾病相关。可以说,心理疾病已经呈现“全球化”的态势了。

  心理疾病是欧洲除心脏疾病之外的第一大疾病,高达27%的欧洲人在生活中的某一段时间都出现过心理问题。据欧盟统计,在欧盟国家中因心理疾病自杀的人每年达5.8万,比在车祸和谋杀案中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心理障碍是造成欧盟国家员工缺勤、提前退休和申领因工丧失劳动能力补助的三大原因之一。据保守统计,心理疾病给欧洲各国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实,欧洲尤其是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社会卫生和福利制度也相对健全。一位社会问题专家说出了问题的根源:一个社会的精神健康状况和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系,它和一个社会整体的和谐程度,从制度上和实际生活中对个体、人性关注和关心的程度有着更大的关系。有的时候,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反而为更多心理疾病的出现提供了“温床”。因为当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奋斗的首要目标之后,他就会有更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一个社会即使物质生活水平极高,但在精神方面做得不够,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有调查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高居首位。中国有3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今年春运期间,一些地方铁路局就组织火车上的乘警接受心理培训,担任“心理压力释放员”。因为每年在客流高峰时都会出现“车癫”,这些人由于某些方面的精神压力过大,会突然跳车、挥刀砍人、哭泣、撒钱等。著名心理咨询师宋玉梅告诉记者,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如果不良情绪增加太快,又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一旦超出了人的承受极限,心理问题向恶性方向发展,人就会患上轻重不同的心理疾病。失控的情绪向内,严重的就会去自杀,而失控的情绪向外,有时会表现为破坏甚至反社会。

  从宏观层面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信息爆炸,把各种社会不平衡、社会不公的消息迅速大量地带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此外,居住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的陌生感增强,归属感降低。加之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原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撞击,使得人们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心理问题成为“全球病”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青少年自杀你有什么建议

在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青少年自杀非常罕见,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这类问题很少关注。事实上青少年自杀是一个突出的、全球化的社会问题。

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认真考虑过自杀)、自杀计划(做过如何自杀的计划)、自杀尝试(曾采取措施自杀)、自杀已遂(因自杀死亡)四类。有调查显示,在我国中学生中,1年内有12.2%的学生想过自杀,8.3%的做过自杀计划,4.4%的尝试过自杀,2.5%的曾多次自杀。

在我们的认知中,美国学生学业压力小、家庭教育开明、社会重视对他们的生命和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服务发达。按我们现有舆论的逻辑,他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应该很少。事实是,美国这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自杀是美国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因素。今年4月份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2010-2015年间美国青少年企图自杀率增长了23%,自杀率上升了31%。

我列出这些数据,一方面是想提醒家长,青少年自杀问题并不罕见,掌握相关的知识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想提醒舆论,分析问题、给出建议时,应就事论事,有理有据,不宜放大问题,凭空想像。

高度重视自杀信号

“又来这一套,吓唬谁呢”,曾经有位中学生的母亲,因为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要跳楼向我咨询,我提醒她尽快采取措施保障孩子的安全时,她向我反馈她家先生是这样说的。

“你孩子有自杀想法、计划或行动吗?”在咨询中,遇到因孩子压力很大出现反常行为来咨询的家长时,我会问他们这个问题。多数家长会一脸惊讶,你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还有的家长会说,不知道啊,没问过啊。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家长对孩子自杀信号的关注极少。

重视自杀信号是预防孩子发生极端行为的最重要一步。自杀信号是在提醒我们,孩子遇到困难了,需要家长及时提供帮助。

中国最权威的自杀干预专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中国总代表、加拿大人费立鹏先生曾总结了青少年可能自杀的迹象: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其它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失去父亲或母亲)
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
家长平时和孩子相处,如果看到他们有以上表现,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

认真倾听:家长看到孩子出现极端行为时,往往手足无措,或担心、焦虑,或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有的家长甚至指责孩子,这些表现会加大孩子的压力,难以向你敞开心扉。此时家长应该努力平复心情,鼓励他们和你谈心,认真倾听,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直接询问:“你有自杀的想法、计划、尝试吗?”直接问孩子这个问题。冲动性自杀的概率很小,自杀者通常会认真考虑如何实施自杀,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计划。有人担心这个问题太直接,反而增加自杀或自杀想法,事实是,了解清楚他们的自杀行为,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保证安全: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杀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他们的安全。尽快收走他们的自杀工具,或将其带到安全场所,在得到专业帮助前确保有人陪伴他们。询问自杀计划和保证安全是自杀预防最关键的两步。
求助专家:尽快向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求助,请他们指导你如何来应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学校里的咨询师和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800-810-1117、010-8295-1332)都是可靠的咨询资源。
这些措施简单易行,也能很好地帮助处于高风险的尝试自杀者。

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即便是孩子没有出现自杀信号,但梳理孩子做出极端行为的原因,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是更理想的解决办法。

我们社会舆论习惯将孩子自杀问题与单一原因挂钩。上海少年出事后,舆论批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引发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大讨论。我们还常常会看到,如果孩子的自杀行为发生在学校,舆论又会一边倒地抨击学校教育不当。这些宏大的、针对性相对较差的批评吓得现在不少家长直言,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让学校一旦发现孩子有极端行为迹象时,赶紧让家长带回家,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孩子是在家里遇到很大的压力,比如父母间有矛盾、家庭重组或隔代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等。有些孩子是在学校中遭遇挑战,比如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孤立、欺凌等。还有些孩子是患上精神疾病,没得到及时治疗而出现自杀。

预防孩子出现极端行为,首先是要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在家中的压力。这不仅是指家长间要恩爱,还包括注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太高,和孩子交流时要多鼓励、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少讲大道理,甚至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

其次是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孩子在学校遇到学习压力、成绩下滑、同学冲突等困难时,往往需要家人的支持。但有些家长常常注意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家长则是和孩子讲大道理,还有的家长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批评。这些行为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压力,做出极端行动。无论孩子遇到哪些压力,犯了哪些错,家长都要先认真倾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他们一同面对挑战。

青少年自杀事件

大洋网讯 (信息时报记者/张宁)记者日前从普宁市有关部门获悉,上月22日晚该市第一中学18岁女生罗某,趁学校双休日放假之机在本校一单杠上吊自杀。据悉,死者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自杀原因疑因学习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恩情所致。
  同学:死因说法不一

  在普宁市第一中学,记者的采访困难重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面对记者的采访都十分谨慎。对记者的提问,他们都以毫不知情为由拒绝。

  当记者欲离校时,一名自称是高二某班班干部的同学偷偷告诉记者,女学生自杀后的第三天,学校召开了全校师生大会。校长要求全校师生一律不准对外透露此事,尤其是记者,如有人违规将按校规处理。

该同学告诉记者,关于罗某自杀的原因有多种传闻:母亲有精神病;本人有病但家境贫困无钱医治;学习压力太大;失恋等等。该同学称,该校是普宁市除二中之外的较好中学。罗某进入该校时,因分数未够录取线而给学校交了8000元赞助费,罗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压力不大是假的。该同学还告诉记者,罗某就读的高二(6)班不是一个好班,是学校高二全级的差生编在一起的。

  父亲:女儿多愁善感

  随后,记者赶到普宁南经镇采访了罗某的父亲。罗父告诉记者,女儿罗某多愁善感,性格一直都很内向,有事都装在自己的心里,可能这是女儿走上不归路的根本原因。

  罗父告诉记者,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夫妻两人都是初中文化,罗的母亲根本没有精神病。至于罗某有病的说法,罗父表示那只是普通的鼻炎病,而且家里也并非无钱给她治病。从女儿生前日记中得知,她一直非常喜欢和崇拜同校的一名男生。女儿生前的确流露过担心学习不好无法回报父母恩情的情绪。这也在女儿的遗书中也有表现。

  罗父表示,自从女儿死后,学校一直未退8000元赞助费,他对此非常不解。

  学校:无可奉告

  记者就罗某自杀一事向普宁一中负责人了解情况时,一名自称是校长的男人表示,校方已将此事向普宁市教育局、公安局等部门作了汇报。对于8000元赞助费一事,他表示无可奉告。

  目前,罗某在校自杀一事已经引起揭阳和普宁市的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调查和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相关报道:近期学生自杀事件

  11月21日,年仅15岁的揭东县曲溪镇金溪中实初二(2)班学生吴伟强,因小事被学校老师罚课后打扫卫生5天。25日,当吴伟强消极地完成了第五天的打扫任务后,将扫把碰了教室天花板上的风扇。老师将此事反映给家长,吴伟强遂“离家出走”。11月25日发现吴某尸陈榕江北河糖厂码头边。

  11月12日下午,梅县某中学一名16岁的初二女生罗某前往上墩村欲与男友杨某(一名17岁的中学生)见面。杨某推辞不见,罗某一时想不开而投河自尽。

  10月27日下午,立华县某中学4名15岁的初二女生因被同学取笑,遂到街上买农药回宿舍集体服毒自杀。被学校老师及时发现送院抢救才未酿成悲剧。

在防范青少年自杀可分为积极正向层面与治标方面,分述如 :
( )应塑建 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在防范自杀方面最重要的是先要
把大 照顾好,有身心健乐的父母,师长及社会 士,才能好好照顾青少年与儿
童.如果父母亲自杀,则他们的子女 定会有 段非常非常漫长痛苦的日子要过,
甚至 辈子走不出来,所以把大 照顾好是很重要的事.
( )建立学生正确的 生理念
是为什0而活 这虽然是 个严肃的议题,但可以用平易近 较轻松的
说法来回答,在" 片叶子落 来"(李奥.巴斯卡力著,民88)书 有段精彩
的对话或许可以给我们 些启示:
* 丹尼尔告诉他(弗雷迪),给 遮荫是叶子的目的之 .
「什0叫目的 」弗雷迪问.「就是存在的理由嘛!」丹尼尔回答.
「让别 感到舒服,这是个存在的理由.为老 遮荫,让他们不必躲在炎热的屋子
里也是个存在的理由.让小孩子有块凉爽的 方可以玩耍,用我们的叶子为树 野
餐的 0风,这些,都是存在的目的啊!」
* 「我们 个 个都不 样啊!我们的经历不 样啊,面对太阳的方向不 样,投
的影子也会不 样」.丹尼尔用他那"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贯口吻回答.
* 「时候到了,叶子该搬家了,有些 把这叫作死.」
「我们都会死吗 」弗雷迪问.
「是的」丹尼尔说.「任何东西都会死,不论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先做完该做
的事,我们体验太阳和月亮,经历风和雨.我们学会跳舞,学会欢笑.然后我们
就要死了」.
「你会死吗 丹尼尔 」
6
「嗯」丹尼尔回答「时候到了,我就死了.」
「那是什0时候 」弗雷迪问
「没有 知道会在哪 .」丹尼尔回答「总有 ,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
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 部分.」
* 「如果我们反正要掉落,死亡,那为什0还要来这里呢 」
「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 起的快乐的时光,是为了树荫和老 和小孩子,
是为了秋 的色彩,是为了 季,这些还不够吗 」
* 凌晨, 阵风把弗雷迪带离开他的树枝. 点也不痛,他感觉到自己静静 ,温和
,柔软 飘 .往 掉的时候,他第 次看到整棵树,多0强壮,多0牢靠的树
啊!他也知道自己曾经是它生命的 部分,感到很骄傲.
* 他闭 眼睛,睡著了…….他不知道,自己看来乾枯无用的身体,会和雪水 起,
让树更强壮,尤其,他不知道,在大树和土 里沉睡的,是明年春 新叶的生机.
( )在生死学教育或班级经营课程 应教导未来的教师学习如何和学生讨论有关"自
杀"问题,教师如何谈论"自杀"是需要规划的,要以青少年或儿童能了解的用
语,并随时把握可以教学的机会,甚至是创造可以谈论自杀的机缘,最好教师能
用双向交流的方式,以便从互动过程 了解青少年与儿童对"自杀"议题之迷惑
而进 步协助其"省思".
( )有关谈论"自杀"适当的用词;研究者阅读多篇报告,很少有学者提及如何向青
少年与儿童谈自杀,而在Linda Goldman "如何和孩子谈自杀"报告 有较适切
的示范,简录於 供参考:(Linda Goldman, 民89)
*所谓「死亡」是指 个 的身体永远停止工作.
*所谓「自杀」是指 个 非常非常的伤心,非常非常的难过或者是非常非常的忧郁,
以至於他的心智非常非常的混乱,让他忘记了他可以寻求别 的帮忙,忘记了还有
其他的解决方式,进而决定不想让身体再继续工作了,并且停止了身体的运作.
*妈咪 直有思考 的问题,她忧郁与害怕的程度超过我们 般 忧郁与害怕的正常
程度.她有去看医生,但是医生并没有让她感觉好 些.她越是忧郁,害怕,她的
思考越是混乱.她无法掌控她的生活,她无法正常工作,她有时候会做 些奇怪的
事,比如说对邮差大吼大叫,隔 她完全忘记自己曾经对邮差大叫的事.
*有 ,妈咪吃了 整罐的安眠药.安眠药让妈咪的身体停止工作.我们不晓得是否
她并不知道安眠药 次只能吃 ,两颗,或者是她真的想吃掉 整罐的安眠药,因为
她知道 整罐的安眠药会让她的身体停止工作并死亡.
以 告知"自杀″的言语非常的平和及生活化,较不会吓到小孩,而且能
解除 些孩子心 的疑问.
(五)在和自杀者家属谈及自杀时应注意的原则:
7
1.要坦然诚实,不要避而不处理,那会给孩子留 很多很多的后遗症,在"不可
承受的告别" 书 有很多椎心之痛的实例,阅读此书希望我们可以得到些启
示,而不要重蹈覆彻.
2.要设法了解自杀者家属之心理负担如内疚,羞耻,罪过,无力感,或有被遗弃
的感觉,教师或家长要学习如何为之疏导.
3.有关自杀者之心理辅导是需要较长时间多次的沟通,故要建立良好的互动管道.
3. 在和自杀者家属沟通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去批评自杀者,甚至还可以说些
温馨的话,如:
"当妈咪脑筋清楚的时候,她喜欢和你在 起.她念故事给你听,唱歌给你听,喜欢用
她的手抱著你.她总是说她是多0的喜欢你,她很害怕让你知道她不是 个很完美的
妈妈.″(Linda Goldman, 民89)
(六)其余在治标方面如对火器的管制,筛选出自杀高危险群的孩子,注意 些事前徵
兆的问题,提升"生命线"的功能…..等,均可防范青少年自杀.
, 结语
要防范青少年自杀,教师及家长应多方学习;学习了解青少年,学习有效沟通,
学习和青少年谈自杀的问题,给青少年更多的爱,与其事后后悔,不如平时多关怀!
参考文献
李奥 巴斯卡力著(民88) 片叶子掉 来 经典出版社
Linda Goldman(民89) 如何和孩子谈自杀 台湾 区儿童生死教育研讨会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92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