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神经瘤的流行病学
约占颅内肿瘤的10%,小脑桥脑角肿瘤的70%~78%。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及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听神经瘤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年发病率为 8~10/10万左右。平均发病年龄37岁,女性约为男性2倍。肿瘤大多数为单侧性,左右侧发病比例大致均等,少数为双侧性;双侧听神经瘤约占全部听神经 瘤的4%,多为全身神经纤维瘤病的表现之一。
1、分型
主要分为两型。即散发型(NF-1)和神经纤维瘤病型(NF-2)。NF-1为常见类型,单侧发病多见,约占95%。NF-2少见,双侧发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
2、肿瘤生物学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分支,发生于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的比例相同(亦有学者认为前庭上神经来源更多),少数来自耳蜗部分。前庭神经内听道部分 (外侧部)长约10mm,脑桥小脑角部分(内侧部)15mm,总长度约25mm,约3/4的肿瘤发生在外侧部,仅有1/4发生在内侧部。肿瘤大多数为单侧 性,少数为双侧性;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在Scarpa神经节处和Obersteiner-Redlich带(少突胶质细胞与雪旺细胞交汇处)发病 率最高,因为此处雪旺细胞最密集。平均生长速率约为1.6~6.1mm/年,但仍有待进一步确定。
3、组织病理大体标本
具有包膜的实性肿瘤,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小听神经瘤(
二、听神经瘤的疾病检查
1、听力学检查
(1)纯音测听:典型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高频明显,可缓慢下降或陡降,但极少数病人听力可正常。
(2)言语识别率:可以在约70%的患者中检出,表现为与纯音测听不成比例的下降,多为30%左右。
(3) 听性脑干反应(ABR):是目前监测听神经瘤最敏感的方法。敏感性约为85%~90%。 Ⅴ波潜伏期明显延长,超过6ms,两侧Ⅴ波潜伏期差>0.4 ms以上,或双侧Ⅰ~Ⅴ潜伏期差大于4 ms。约10~15%的听神经瘤患者可有Ⅰ波存在而其他波消失。大的听神经瘤可引起对侧ABRⅤ波潜伏期、Ⅲ~Ⅴ间期延长。ABR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有在 听阈低于70~80dB时才适用,听力损失较重时,ABR完全无反应。ABR诊断听神经瘤的假阳性率约在15%左右,耳蜗性及传导性听力损失较重、过量镇 静剂等均可产生假阳性结果。
(4) 耳声发射(OAE):是了解耳蜗、特别是外毛细胞功能的监测方法,若引出正常,表示外毛细胞功能正常。若能引出OAE但不能引出ABR或纯音听阈明显下 降,可怀疑蜗后病变的存在。听神经瘤或其他小脑桥脑角占位病变者可表现为OAE部分存在,ABR异常;而若OAE引不出,在排除传导性听力障碍后,可认为 耳蜗外毛细胞功能障碍。但听神经瘤也可压迫耳蜗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耳蜗功能受损。
2、前庭功能检查
70%~90% 的听神经瘤患者可有异常眼震电图,典型表现为患侧冷热反应变弱。肿瘤较大的患者可有方向朝向患耳的自发性眼震。冷热水试验反映外半规管和前庭上神经的功 能,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反应前庭下神经的功能,可出现VEMP未引出、潜伏期延长或振幅减小等异常,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3、影像学检查
CT 可显示骨性内听道是否有增宽和侵蚀,注射造影剂可以使肿瘤明显强化。但对内听道内或进入桥小脑角不超过5mm的肿瘤,常常漏诊。CT气体脑池造影可提高诊 断率,发现小听神经瘤。MRI是确诊听神经瘤最敏感和有效的方法。典型表现为T1W略低或等信号占位,T2W高信号。肿瘤呈类圆形或半月形,以内听道为中 心,紧贴内听道呈漏斗状或“梨形”伸出,尖端指向内听道底部,注射GD-DTPA后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三、听神经瘤的诊断
1.纯音测听呈单侧音神经性聋,曲线多为高频陡降型,少数为平坦型或上升型,自描测听曲线多为Ⅲ、Ⅳ型,偶见Ⅱ型,音衰变试验绝大多数为阳性,双耳交替响度平衡和短增量敏感,系数试验无响度重震现象。响度不适阈升高,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多在30%左右。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正常,镫骨肌声反射阈升高或消失,潜伏期延长,常有病理性衰减。耳蜗电图描记:若无内耳供血障碍,CM可保持正常,AP波明显增宽,其反应阈常较纯音听阈为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描测显示:患侧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较健侧明显延长,甚至Ⅴ波消失,晚近有用⊿Ⅴ值查找听神经瘤者,准确性较高,临床证明电位异常程度与瘤体大小相关。
2.前庭功能检查:多数病人可用眼震电图描记向健侧的自发眼震,各种诱发试验反应普遍偏低,常有向患侧的优势偏向。
3.神经系统检查,多有第Ⅴ、Ⅶ、Ⅸ、Ⅹ、ⅩⅡ脑神经受累的表现,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升高。
4.影像学检查:岩锥各投射位X线平片或断层片显示患侧内耳道扩大,变形或有骨壁破坏,内耳道脑池造影、CT、MRI不仅可发现很小或未进入内耳道的肿瘤,且能显示中流的外形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胆脂瘤等鉴别。
四、听神经瘤的医治
1、影像随访观察
根据患者在预期时间内需要治疗的可能性决定,寿命的不利因素(高龄、身体状况不佳)和肿瘤的有利因素(体积小、稳定、生长缓慢)是保守治疗的适应症。适用 于>60岁且有条件接收定期MRI检查患者,第一年半年一次MRI检查,之后每年一次MRI检查。若肿瘤明显增长,立即手术。
2、显微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目前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有经迷路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乙状窦后径路。应根据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情况、患者年龄及一般情况等综合决定。
手术治疗目标:在手术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全切肿瘤和尽可能保存面神经功能和听神经功能(即保面保听)。
手术并发症主要有:
a) 小脑、颞叶、脑干水肿、出血和梗塞引起的偏瘫、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b) 脑脊液漏、脑膜炎、脑积水、复视、构音及吞咽障碍;
c) 面神经麻痹;
d) 术耳全聋;
e) 切口感染等。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用于有外科手术禁忌,且肿瘤
1) 完全切除肿瘤;
2) 无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昏迷、偏瘫、延髓麻痹等;
3) 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尽可能达到在小听神经瘤>95%,大听神经瘤>60%;
4) 对有实用听力者争取保存听力。通常认为实用听力是指纯音测听好于50dB,言语分辨率大于50%。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78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备孕吃什么叶酸
下一篇: 自然流产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