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大健康产业数据,欧盟开发蘑菇种植病虫害生物控制技术

妙手生春 2024-05-13 00:43:22

大健康产业数据,欧盟开发蘑菇种植病虫害生物控制技术

欧盟蘑菇种植总产量约100万吨,年销售额13亿欧元,就业人员达5万人。欧盟蘑菇种植业正面临全球激烈竞争,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蘑菇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控制的高成本,需要花费6000万欧元购买化学杀虫剂进行疾病防治。欧洲地区蘑菇生产主要品种为白色双孢菇,主要病虫害由尖眼蕈蚊引起。尖眼蕈蚊别名眼菌蚊、菇蝇、菇蛆、菇蚊、闽菇迟眼蕈蚊等,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 传染真菌,造成针对品种植物叶片感染,化学防治主要以少量乙酰甲胺磷成分的杀虫剂稀释喷洒涂抹。而真菌感染疾病主要为4大类:黄萎菌、疣胞菌、腐霉菌和木霉菌。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提供150万欧元,总研发投入190万欧元,由欧盟蘑菇种植行业协会联合科技界组成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一款全新的蘑菇种植病虫害生物控制技术,并获得欧委会专家组的技术鉴定。创新型生物控制技术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生物传感器、生物抗菌剂和生物杀虫剂。

研发团队在成功筛选出各类真菌感染疾病关键生物标示物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整合28种具有抑制真菌和杀虫特性的天然植物化合物,自行研制开发的生物抗菌剂和生物杀虫剂,可有效降低约70%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实地现场检测数据证实,平均提高蘑菇产量近40%,将显着提高欧盟蘑菇种植业的全球竞争力。

扩展阅读:一、蘑菇的介绍蘑菇是食用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黑伞科蘑菇的子实菌盖及菌柄,通常与平菇、草菇、和香菇一起并称为对人体有益的常用“四大食用菌”。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象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蘑菇有药食作用。

食疗禁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免疫力低下、高血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便泄者慎食。

腾冲大健康产业:不只看起来靓更要骨子里美

初秋时节,位于西南边陲的腾冲繁花盛开,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时下,走进腾北的曲石和界头,大片大片的万寿菊正在竞相绽放,在田坝里洒满了一地金黄。此外,和顺古镇和下河村的十里荷塘,以及曲石原乡小镇的马鞭草也正以挺拔的身姿吐芳露艳……各种颜色调和出的美景背后,是腾冲蓬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

镜头

金色扮美乡村的花海

8月的腾冲五彩斑斓,要问哪种颜色最吸引眼球,那一定要数界头镇正在怒放的连片金黄色万寿菊了。

“选择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道地中药材品种,以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每一个入园企业抓好基地建设,打造全国最优质的中草药种养植(殖)道地产区,把药材基地以旅游标准打造成旅游景点。把医药产业融入旅游业,将规模农业种植打造成景区景点,将工业园区打造成A级景区,将工业企业打造成景点,将中成药、绿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打造成旅游产品。”这是腾冲市围绕“大健康”产业定下的一个目标。

2018年,腾冲引进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订单、产业反哺、农户种植”的合作模式,在界头镇、曲石镇种植万寿菊3万亩,其中界头镇2.3万亩、曲石镇0.7万亩,预计实现鲜花产量5万吨以上。万寿菊的种植成功,为腾冲“大健康”产业取得新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界头镇, 公路两边的田地里,盛开着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绚烂美丽,为秀美腾冲平添一处美丽风景。绿水青山间,3万亩万寿菊承载着腾冲太多的梦想盛开,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农民增收的新产业、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是腾冲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破点,以一朵小花催开更多的“花”,带动腾冲各项事业“香飘万里”。

充实农户的钱袋

界头镇永安社区的李加庆租了200亩田种植万寿菊。“我已交售36.12吨,扣除6000元小工费,收入30120元。200亩预计总产量最低400吨,去除田租和工时费,怎么也能有13万元的纯收入。”李加庆算了一笔账。“我们来采花,每能有11至12元的收入,一天能有100多元,而且在花田里摘花,又轻松又赏心悦目,比外出打工划算多了。”帮助李加庆摘花的村民吴正进说。

那一片金黄的万寿菊花海里,一群群“采花人”在劳作,其中不少是贫困户。界头镇永乐社区有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了万寿菊共4亩;没种植的贫困户,村委会就将花田分给他们一块管理,若贫困户无法自主管理万寿菊,则安排他们进行采摘,按采摘量付费。

清河社区是曲石镇贫困村之一,2018年将脱贫出列,但缺乏产业支撑。通过发展万寿菊产业,社区可从组织协调和组织劳务用工等工作中获得一定费用和产业奖励,增加村集体收入;贫困户则可获得地租、务工、经营等多项收入。7月23日开秤至8月6日,界头镇已收购1516吨,曲石镇已收购138.1吨。

农业部门介绍,今年腾冲市预计亩均鲜花产量2.5吨,花农收入5000万元以上。2019年以后力争亩均产量突破3吨、收入达3000元,同时获取相应的入股分红,并带动50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美丽乡村的亮色

万寿菊又名金盏菊,原产墨西哥及美洲地区,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优质原料。天然叶黄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素有“软黄金”之称。

万寿菊花色鲜艳,花型大、花季长,为打造美丽乡村、休闲田园增添亮色。腾冲以农旅融合的理念发展万寿菊产业,在适宜区域实现连片规模种植,打造万寿菊种植核心示范区,形成夏秋花海新景区,力争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万寿菊补齐了季节性景观短板,结合油菜花、梨花、玫瑰花、紫薇花,使‘花开四季’的构想变为现实,初步绘就‘四季花香,农旅结合’的特色生态小镇蓝图。7月底以来,花海迎来了万名游客,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种植万寿菊为契机,举办马拉松、骑行、摄影、越野等赛事,让更多的游客来界头看自然风光,品特色美食,享健康生活。通过努力,把界头打造成养生、休闲、旅游、健康胜地,争当‘高黎贡东方黄石公园’的排头兵。”界头镇党委书记尹晓斌畅谈了万寿菊给界头带来的诸多好处。

腾冲市委书记赵碧原曾在界头镇对万寿菊种植、乡村旅游发展进行调研时指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施好可持续发展战略,牢记‘保护’二字,保护好土地、保护好温泉、保护好树木、保护好界头这一方青山绿水,坚决杜绝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为下步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绿色

千亩石斛苗绿了山头

位于沙坝林场的云南斛健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高原生态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这里种植着4000余亩古茶石斛,走进这个今年2月才开放的集旅游、观光和品鉴石斛和养生的景区,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庄园工作人员蒋红伟介绍,该庄园培植的石斛品种很多,但养生品种主要以铁皮石斛为主。这一片茶园栽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如今斛健庄园公司赋予了它们新的使命,重新焕发生机。一株株铁皮石斛裹缠和吸附在红花油茶树树干上,被茶树小心呵护,一天天、一年年,便成为如今高原仿野生石斛种植的典范基地。

这里的石斛在树干上、竹筒上生长,我们看到的每一棵红花油茶树上都有石斛,正在泛青呈现着绿油油颜色的仿野生石斛苗,顺着山坡附着在每一棵红花油茶树上,几乎染绿了整个山头。

在基地生长的仿野生石斛,经过后加工,已衍生出包括鲜条、干条、枫斗、含片、养生酒、化妆品等系列铁皮石斛精品。据介绍,铁皮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解热镇痛和增强新陈代谢、抗衰老等功效,是名副其实的仙草。为增加体验,记者一行在斛健庄园不仅每人都喝了一大杯工作人员现场调制的铁皮石斛鲜榨汁,还品尝了别致的“石斛宴”。

农旅文融合一体化

云南斛健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集石斛及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经营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生物科技公司,与腾冲市林业局沙坝林场和西山坝林业技术推广站签订有合作建设4500亩仿野生石斛及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协议。

“公司以打造全国最大的高原生态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为发展目标,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在红花油茶林上仿野生石斛种植、石斛精深加工方面掌握了较为成熟的技术,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并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证书和多项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工作人员小杨介绍说, “公司还与浙江大学保健食品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两所院校签订了产品研发的合作协议,目前正在研发准备上市的产品有石斛速溶颗粒、石斛茶膏、石斛酵素、石斛破壁粉、石斛花精油、红花油茶花精油、石斛面膜等。公司最终将打造以石斛科研、优品培育、种植、展示、观光、加工、销售及品牌打造的农旅文融合一体化的石斛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最有特色的石斛庄园,为建设美丽腾冲助力。”

提问

大健康产业让腾冲由内而外地美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这一号召,享有“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腾冲准备怎样做呢?

“凭借一流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资源、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我们确定了聚焦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美丽云南添光彩!”腾冲市委书记赵碧原说。

腾冲将紧紧抓住云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3张牌的机遇,充分利用腾冲的自然、生态、气候优势,聚焦“健康食品、健康医药、健康运动、健康旅游”四大产业,以“大健康”产业统领一二三产业发展,全力将腾冲打造成一个世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健康生活目的地。

全力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腾冲将按照“绿色、生态、有机、野生”的理念,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重点打造茶叶、植物油、水牛奶等绿色食品。加快药食同源保健品开发,推出一批药膳、药酒等保健产品,培植具有腾冲特色和地方优势的药食同源食品制造产业。努力发展生物提取物,重点推进万寿菊、美洲大蠊等健康产品原料的提取加工,研发一批以植物为主的保健品、生物添加剂等植物产业产品。

全力发展健康医药产业

腾冲将抓住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的机遇,重点打造“健康医药”,全面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形成“道地引动、制造驱动、服务联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道地引动,选择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道地中药材品种,以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每一个入园企业抓好基地建设,打造全国最优质的中草药种养植(殖)道地产区,把药材基地以旅游标准打造成旅游景点,使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制造驱动,落实好《腾冲市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腾冲市医药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引入更多人才和企业到腾冲投资置业。全力建设腾冲生物制药产业园,按照4A级景区的标准,把每一个企业都做成一个参观旅游景点,规划建设面积33平方公里的腾药产业园、健康食品加工园和办学规模达9000人的职业技术学校,年内可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服务联动,全力建设中医小镇,在百年古镇——绮罗规划建设有中医博物馆、中医讲堂、中医会馆、中医论坛、中医名医馆、中医民俗、五行巷、百草园等内容的中医特色小镇,引进一批知名中医到小镇养老、坐诊,把一栋栋古宅变成一个个名医馆、一家家蕴含中医特色文化的精品民宿,大力开发中药观赏园、中药采摘园和药膳饮食服务,最终把绮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医小镇。

全力发展健康运动产业

腾冲将全面建设健康运动产业,建设门类齐全的健康俱乐部和发展智力运动。加快培育发展健身、漂流、露营、徒步、棒球、自行车、山地户外运动、驴友健身等各类体育健康运动俱乐部,大力发展户外拓展、户外露营、运动训练、徒步旅行、科考探险等山地户外运动产品,承办好腾马、高黎贡超级山径赛、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棒球比赛等精品赛事活动。积极发展国际象棋、桥牌、围棋等智力运动,不断完善智力运动基础设施,真正把腾冲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健康运动中心。

全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

腾冲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火山热海5A级景区、和顺古镇4A级景区、北海湿地等著名景区,腾冲不仅打造以景区景点为主的观光游,更将打造以温泉康体养生、中医治疗保健、休闲运动健康等为主的大健康旅游。切实发展“旅游+中医疗养”、“旅游+健康运动”,把医药产业融入旅游业,将规模农业种植打造成景区景点,将工业园区打造成A级景区,将工业企业打造成景点,将中成药、绿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打造成旅游产品。科学制定全市温泉资源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温泉养生基地、温泉小镇,推动温泉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医药温泉保健疗养品牌。大力推广耕作体验、原生态生活体验、野外生存体验、动手制作体验、场景体验、文化体验、山水田园体验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景区。

赵碧原介绍说,腾冲有独特的区位、良好的生态、厚重的文化、丰富的资源等优势,凭借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机遇,腾冲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腾冲本来就很美,以后会建设得更美!”


蘑菇怎么种

如何种植蘑菇
如何种植蘑菇一、培养料配方。

⑴稻草、菜饼、尿素、菇乐素、过磷酸钙、石灰.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法,在室外堆制15天左右,其间翻堆3—4次,然后进菇房或菇棚,加温至65℃左右保持6—8小时,后降温至52℃保持3天,进行后发酵。 二、播种及发菌期管理。

采用二次撒播法。即先把菌种量的2/3撒于料面,然后将菌种翻入料内,再把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层表面,用木板轻轻拍平。

播种量为每平方米用麦粒种2瓶或棉壳种3瓶。播种后以紧窗发菌为主,温度高时适当通风。

三、覆土。当菌丝基本长到料层底部时进行覆土,覆土材料用细泥、砻糠灰或河泥、砻糠灰,龙糠灰与泥土的比例为20:1,用前喷甲醛消毒,水分掌握在捏得拢、撒得开,pH值为8左右。

覆土厚度3—4厘米,每平方米喷清水2.25公斤,紧窗,土层缝隙里有菌丝冒出时补土。 四、出菇管理。

覆土后约15天,菌丝开始扭结成原基,这时进行通风、喷水,使床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同时菇房(菇棚)内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达到85%—90%。 五、病虫害控制。

一潮菇结束后,用敌杀死4毫升加水25公斤喷打床面,同时加大通风量,使水分不淤积于菇体而造成色变、烂斑。现在由于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从事生产的农户越来越多。

究竟怎样才能种植好食用菌,记者采访了有关农业专家。 食用菌是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指导发展食用菌,没有成熟、过硬的技术,想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肯定不行。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一是选择营养价值高、无霉烂的原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营养料。二是适时栽培。

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种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种同样不行,迟栽也不行。三是选择优质、高产的菌种。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没有好的菌种就达不到好的产量。四是提高产品质量。

做到适时采摘。食用菌生长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后期大量的孢子已经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质都会下降。

据了解,市场上最常见的平菇,大部分采收都在后期,同时有些从事食用菌销售的商贩还加些水,但消费者对此不清楚,买回去后烹饪,出现大量的水,一点鲜味也没有,逐渐地消费者对这种产品就不再购买。还要注意增加室内通风和湿度,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

发展一个产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场信息,不能凭空想象。要了解市场上哪一种品种今年会走俏,哪一种品种适合在当地销售,投入有多大、产生的效益如何、技术能不能接受等。

靠“自产自销”的思路来发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虑找一家有实力、技术过硬、信誉度好、可靠的单位与其联手或签约合同,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单位来销售。必须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方式来发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术、新品种和市场,通过基地来生产,跟销售方签订合同,带动农民一家一户生产,才能把食用菌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粪种植蘑菇,及如何发酵,及如何选种子? 答:双孢蘑菇牛粪、锯末堆料发酵制种 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们采用了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制母种的成功率达99.9%,制原种的成功率达98.1%.制栽培种的成功率93.2%。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

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

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

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

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

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

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

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

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

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

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

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如何种植蘑菇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

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

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

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

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

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

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

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

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

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

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

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

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

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

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

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

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

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

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

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以下此网教你怎样栽培蘑菇 zjsp/zjsp/webfun/f4/f4_prdt_detail.jsp?cid=0&sid=5936。
蘑菇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哪几个部分可食,哪几个部分不可食?各个
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营养体也会产生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菌丝可以分为两种:潜入培养料或土壤中的叫基内菌丝;分布在土壤表面的叫气生菌丝,或空中菌丝.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象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菌盖宽5~12厘米,初半球形,后平展;表面光滑,不粘.白色,略干渐变淡黄色;菌肉白色,厚,受伤时略变淡红色.菌褶离生,密,不等长,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菌柄与菌盖的盖面同色,光滑,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生于菌柄中部,白色,膜质.假菌根是生在菌柄基部和覆土及培养料相接部位的根状菌丝束.孢子印深褐色;孢子光滑,褐色, 椭圆形,每个担子多数生两个担孢子.一朵蘑菇所产生的担孢子约有15~16亿个.。

我想种植蘑菇,求技术

  食用菌蘑菇种植技术.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7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