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讯】恐怖袭击是很难定义的概念,它是可以由团体组成或独立行动进行的,而这些袭击者的目的主要是想引起人们的恐惧和迫使政府向恐怖分子屈服。近日就有一起恐怖事件,发生在英国伦敦,造成多人伤亡,扰乱民心。
伦敦恐怖袭击事件是发生在当地时间22日,那名袭击者虽没有持枪,但造成的后果相当惨重,使得人心惶惶。当时袭击者开着他的车,路过俗称英国首都的心脏地带------伟敏斯特桥,撞击行人,并且导致两名公民死亡。之后再撞上国会围栏。随后袭击者手持一把刀下车并向着会议跑去,幸好警察及时阻拦,最后被警察击毙。但此次事件总还是导致了五人死亡,40多人重伤。
很不幸的是在此次事件中已发现有1名中国游客受了轻伤。目前使馆已与受伤的中国公民及其家属取得联系,并积极提供领事协助。他们将密切跟踪事件进展,妥善处理相关后续事宜。
恐怖袭击事件我们已不是第一次听见了,在英国发生也不是第一次,像美国和一些小国家也常发生过。枪,刀成为他们的武器。在美国持枪是被允许的,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这么危险的东西居然可以随身携带,还有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只要获得政府审批也是允许持枪的。而在我看来,我觉得只有警察能持枪,其他人最好不要碰,不安全,也不合法。
就我们个人而言,不管在本国还是外国遇到恐怖袭击,第一反应就是远离现场,有能力的也可以协助警方制止,但作为平常百姓,还是保护好自身安全,不然只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同时也希望恐怖袭击别再发生。
逃离——
A.留下你的钱财赶紧找路逃命是最重要的!如果可以,帮助他人撤离,鼓励别人跟你一起逃,但别让他们拖你的后腿。即使别人坚持留下来,你也要撤!
B.注意观察地形,主要出口、步行梯,观察周围情况,看清骚乱方向,反向离开,迅速顺着场地内指示离开大型建筑。
C.规避一些高危地区:赌场、红灯区、体育场。
D.看公共建筑物内的逃生路线图:公共建筑物内一般都设有逃生路线图。不过,逃离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恐怖分子。 留意观察四周,记住自己经过的街道和路线。最需要考虑的是,别让自己陷入死胡同中。不要瞎转而迷路,一个迷路的人很容易招来不怀好意的恐怖分子。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段,注意道路走向和出口。
躲藏——
A.如果无法逃离,找地方躲起来!
B.手机设为静音,保持非常安静。
C.掩蔽物最好处于自己和恐怖分子之间。
D.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
E.选择能够挡住自己身体的掩蔽物。
逃后——
A.一旦逃离,一定记得提醒别人不要进入危险区域!
B.撤离安全后报警尽快提供有效信息:时间、地点、袭击方式以及恐怖分子的特点和标志。
C.切记一定要到安全地点再报警。万一激怒恐怖分子,你会更危险。
2. 不幸负枪伤,莫慌莫忙,理智镇静处理伤口。
枪伤自救——
A.扩大创口,清理皮缘。
B.显露伤道切除坏死和失活组织。
C.清除异物。
D.特殊组织的处理,如离断的神经血管,骨折的处理等。
E.引流和缝合。
身体各处出血如何操作——
A.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B.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可以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可以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C.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
D.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挠动脉。
E.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股动脉。
F.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颈后动脉。
3. 爆炸烧烫伤应急自救
火焰烧伤:
迅速脱去燃烧衣物,就地打滚压灭火焰,就近水源灭火,或用不易燃烧的衣被铺盖灭火。
灭火后仔细检查已灭火而未脱去的衣物,防止复燃。
切忌奔跑呼救,以免加重头面部和呼吸道损伤。
热液烫伤:
如衣物穿得薄,应充分用凉水浸泡后脱去;如穿得厚,应立即除去被热液浸透的衣物,以免二次烫伤。
脱衣服时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将皮肤搓破,导致创面感染。
化学烧伤:
受伤后应尽快脱去浸有化学物质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
注意:生石灰遇水反应可放出大量热,加重损害。若为生石灰烧伤,应先将残留在创面上的生石灰去除,再用水冲洗。
磷能在空气中自燃,自救时应先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及其周围皮肤,将磷和其化合物冲掉,若现场缺水,可用浸湿的湿布包扎或掩覆创面,隔绝空气。
保护创面:别涂有色物质
烧伤后,创面可用清洁的敷料.毛巾.床单等覆盖或进行简单包扎,适当保护以防再次污染。
不要向烧伤创面涂抹任何不适宜的物质,如牙膏.酱油.龙胆紫等,避免创面污染。
谨记“冲脱泡盖送”五字原则
“冲”——烧烫伤后的即时冲淋降温;
“脱”——除去燃烧后或浸满热液的衣物;
“泡”——冷疗;
“盖”——覆盖创面;
“送”——妥善转送医院。
注意:受伤后口渴时,不要随意大量饮用白开水或其它饮料,尤其儿童伤员更需注意。
补充阅读:遭遇下面几种恐怖袭击该怎么处理?
一、如遇到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
1. 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 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 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 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 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二、地铁内爆炸怎么办?
1. 迅速按下列车报警按钮,使司机在监视器上获取报警信号;
2. 依靠车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3. 列车在运行期间,不要有拉门.砸窗.跳车等危险行为;
4. 在隧道内疏散时,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向邻近车站撤离;
5. 寻找简易防护物.如衣服.纸巾等捂鼻,采用低姿势撤离。视线不清时手摸墙壁撤离;
6. 受到火灾威胁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摸,要注意朝明亮处,迎着新鲜空气跑;
7. 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
8. 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9. 在平时乘坐地铁时要注意熟悉环境,留心地铁的消防设施和安全装置。
三、遇到化学恐怖袭击怎么办?
1. 不要惊慌,进一步判明情况。化学恐怖袭击多为利用空气为传播介质,使人在呼吸到有毒空气时中毒。常伴有异常的气味,异常的烟雾等现象;
2. 尽快掩避。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毒物的分割侵袭和吸入;
3. 尽快寻找出口,迅速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量逆风撤离;
4. 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可拨打110.119.120报警;
5. 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的排出;
6. 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
7.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
四、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1. 不要惊慌失措,盲目逃跑或纵身跳楼。要保持冷静,尽快了解所处的环境位置.起火点.起火原因和火势大小,正确选择逃生方法和路线;
2. 不要盲目呼喊。现代建筑物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毒气窒息死亡。可用湿毛巾捂鼻口,匍匐前进逃离,紧急时刻呼叫时也不能移开毛巾;
3. 不要为穿衣或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为入室拿物品而重返火海;
4. 不要乱开门窗。如房间充满烟雾,必须时,可打开门窗,排放烟雾后,应立即重新关闭好,防止长时间开窗致使外面大量浓烟涌入室内,能见度降低,高温和毒气充斥,无法藏身;
5. 不要乘坐电梯。一旦着火,电梯就会断电,可能将你困在电梯,无法逃生;
6. 不要随意奔跑。随意奔跑,不仅容易引火烧身,还会引起新的燃烧点,造成火势蔓延;
7. 不要轻易跳楼。在房间无法避难时,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的决定,此时可扒住阳台或窗台翻出窗外,等待救援。
遇到恐怖袭击时的应对方法:
一、识别恐怖嫌疑人
恐怖袭击手段中,常规手段有爆炸、枪击、劫持、纵火。非常规手段有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生物恐怖袭击、化学恐怖袭击和网络恐怖袭击活动。??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不会自报家门、大肆宣扬,但总会有一些反常的行为可以引起大家的警惕,例如: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的人等。??
二、遇到爆炸现场的处理方法
如在大型体育场馆等范围较大的地方发生爆炸,应迅速有序远离爆炸现场,避免拥挤、踩踏造成伤亡;撤离时要注意观察场馆内的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
如在娱乐场所等狭窄空间遇到爆炸,可迅速就近隐蔽或者卧倒,就近寻找简易遮挡物护住身体重要部位和器官。??
撤离时应注意寻找、观察安全出口;不要用打火机点火照明,以免形成再次爆炸或燃烧;不要因贪恋财物浪费逃生时间;拨打报警电话时,应客观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等。??
三、遭遇纵火恐怖袭击的应对方法
首先应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如果发现周围火势并不大,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可用消防器材将小火扑灭,不要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同时,要时刻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不进入危险区域,不贪财物。??
此外,还应做简易防护,捂鼻匍匐。可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烟雾较轻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和身体裹好,再冲出去。??
发生火灾时,不要搭乘电梯。如果身上着了火,不可跑动或用手拍打,这样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当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使用喷灭火器材灭火更有效。??
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有“七忌”,分别是忌惊慌失措、忌盲目呼喊、忌贪恋财物、忌乱开门窗、忌乘坐电梯、忌随意奔跑、忌轻易跳楼。牢记这“七忌”口诀,让你在危难来临时,不必手足无措,错失救援良机。??
四、被恐怖分子劫持后的应对方法
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五、遇到枪击时选择掩蔽物的方法
1、掩蔽物最好处于自己与恐怖分子之间;??
2、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如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等;但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座椅、汽车门和尾部等不能够挡住子弹,虽不能作为掩蔽体,但能够提供隐蔽作用,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时间不能够发现你,为下一步逃生提供了时间;??
3、选择能够挡住自己身体的掩蔽物。有些物体质地密度大,但体积过小,不足以完全挡住自己身体,就起不到掩蔽目的。如路灯杆、小树干、消防栓等。??
4、选择形状易于隐藏身体,如立柱;不规则物体容易产生跳弹,掩蔽其后容易被跳弹伤及,如假山、观赏石等。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海外出行安全指南:遭遇恐怖袭击等如何应对?
一、遇到暴力袭击事件怎么办?
1、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时,要保持镇静,紧急判断自身位置和逃生方向,第一时间远离事发场所中心。不要随大规模人群前进,尽可能选择多条路径。并抛弃一切妨碍行动的随身物品,切忌贪恋财物。也不要逆着人群流动,防止被挤倒、踩踏。
2、无法找到安全的逃生通道时,尽量选择临近的店铺、宾馆、洗手间等狭窄封闭空间躲避,利用手边可作武器的物品抱团抵抗,边报警边等待救援。
3、行动不便的老弱妇孺面对迫在眉睫的伤害应就地寻找掩体,避免腹背受敌。利用手边的行李箱包护住易受伤的要害部位,尽可能拖延时间,以提高生还几率。
4、当恐怖分子迂回寻找目标施暴时,伤员或行动不便者不要急于逃离,让自己成为追杀对象。可就地躲藏或装死。
5、逃离过程中发现与家人失散的小孩时,尽可能的将其带至安全区。事后再通过警方寻找其家人父母。
6、到达安全区后,及时检查是否受伤,就近寻求医护人员帮助或采取紧急自救措施。并积极向警方提供现场信息,协助警方控制局势,缉捕凶徒。
二、不同的暴力事件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1、遇到砍人袭击怎么办?
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要你还清醒,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离开现场。因为你无法确认是否还有第二次袭击发生。但是如果此时你听到枪声或者有人在发出威胁性的叫喊,则应当立刻停止行动,就地卧倒或者就近寻找掩体隐蔽。因为此时必然有恐怖分子在与警方交火或者射杀企图抵抗者,此时如果乱跑,很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射杀的目标。
特别提醒:在局面一时还没弄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地寻找幸存者和救人是愚蠢的。当恐怖袭击突然发生的时候,保护好自己是第一位的。
2、遇到枪战怎么办?
如果遭遇到歹徒和警察在交火,那么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跑,而是应当就地卧倒。就地卧倒应当迅速,不要去顾及场地干净与否、是否有积水污垢等。因为子弹的飞行速度和自动武器的射击速度是非常快的。卧倒后可以适当观察一下地形,如果有可能可以快速移动到掩体后面。但是这些掩体应当能够有效阻挡子弹。不要相信警匪片里面的一些场景,高速飞行的子弹决定了它拥有惊人的贯穿力!
特别提醒:挡子弹的物体有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等;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坐椅、汽车门和尾部等是挡不住子弹的。
3、遇到炸弹袭击怎么办?
远离爆炸源。身着很大、很肥的外套者,手长时间缩在袖子里或放在兜里的,过于主动“混进”人群反复出入者,主动避开警察监控者等,这些人都很危险!一旦遇上,自救的第一步是“趴下”,寻找掩体,最大限度降低爆炸带来的伤害,还可以防止吸入过多有毒烟雾;然后观察有无二次爆炸以及二次伤害,切忌惊慌乱跑,容易成为袭击者的目标,或受到二次伤害;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不要因贪恋财物浪费逃生时间。
特别提醒:爆炸物可能放置的地方有:标志性建筑物或其他附近的建筑物内外;重大活动场合,如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展览等场所;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各种交通工具上;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4、被劫持怎么办?
首先是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7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稽留流产的原因
下一篇: 孕妇能不能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