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教授提醒,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不能因为公众关注转淡而渐渐变淡,特别在今年入秋的时候,要格外谨慎,做好普遍流行的防控准备。秦川在参加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发出了上述提醒,她说,从实验室大量的动物实验结果判断,h7n9禽流感并不会在短期内大规模集中爆发,但可能会在未来继续流行,目前已经确认病毒会通过黏膜、唾液等途径,在同居的人之间传播。目前国内报告的13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中有26例死亡,秦川认为,20%的病死率对于一种传染病来说实在太高,需要尽快加大力量对病毒进行研究,以降低致病力和病死率。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柳叶刀》刊文证实,鸡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之一,而h7n9病毒至少从四种不同的鸟类病毒处获取了基因,包括浙江鸭、韩国野鸭、中国鸡和野生燕雀,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迁徙的候鸟感染到鸭群再进一步感染到家禽体内。一个国际研究团队23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说,动物实验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实现有效传播,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表明h7n9病毒进一步进化后具有引起流感大暴发的可能。研究人员在声明中指出,由于h7n9病毒可感染人、猪、雪貂等哺乳动物,因此对这种病毒的防控需要同时考虑到其他家禽、家畜和宠物,受感染的人或者动物可能在出现症状前就开始较高浓度地排毒,这可能会出现并不典型的感染症状,因此,对疫情的防控绝不可掉以轻心。秦川的判断与这个研究团队的判断有相似之处:未来可能感染h7n9禽流感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像流感一样普遍,但随着对病毒的认识,人感染致病的后果未必那么严重。秦川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女科学家高层论坛中做的《对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思考――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专题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有177种病原体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对中国来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平均每年都发生1个以上的新发传染病。2000年以后,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就有sars、h5n1禽流感、甲型h1n1禽流感、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等疫情发生。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秦川分析与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频繁的旅行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变暖的气候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除去已经被公众熟知的方式外,让传染病风险提高的的因素还包括人为破坏野生动物聚集区。人类在这类区域大量地活动,一边破坏生物多样性一边从事动物非法贸易,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把很多不该食用的野生动物送上餐桌。秦川判断,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为此,秦川呼吁善待动物,远离传染源。她反对人和动物有过于亲密的行为,接触动物后要洗手,避免将野生动物带进社区,禁止滥捕滥杀、吃野味的行为,“必须与动物亲密有间”。“我们不能老像消防队员一样,来了疾病就堵。”秦川说,传染病的防治不仅在治病中体现,根源上的问题还是生物间的和谐,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
病毒跨种传播,本来就是罕见现象。但动物的微生物感染到人,是完全可能致病的。人之间的传播,也是有条件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比如,流行性出血热,只是由特定动物(主要是鼠)之间传播,也能传到人,但人之间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传播的。证明人之间传播流感,至少需要有确切的流行病学依据,就是说,病人之间应该有必要的联系,看起来现在还没有发现。结论1,从科学认识方面考虑,有可能。
当然,你所担心的是官方瞒报的问题。我觉得,非典之后,处理了多个高官,而疫情又是瞒不住的,所以技术部门不会瞒;而政府不瞒又没有坏处,瞒了更没好处,谁还会做瞒报这种傻事?结论2,现在政府,对疫情不愿干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我们老百姓就要监督政府做坏事:)
常见流行病有很多种,流行病可以只是在某地区发生,也可以是全球性的大流行,不同的流行病的传播途径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是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具体如下:
1、猪流行性感冒(猪流感)
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可全年传播。
猪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方式: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即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传播方式: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3、人感染禽流感(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
人感染禽流感(禽流感)的传播方式:目前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而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少数案例中,当儿童在散养家禽频繁出现的区域玩耍时,暴露于家禽的粪便也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来源。
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以及少数非持续的H5N1人间传播。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
4、黑死病(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
黑死病(鼠疫)的传播方式:鼠蚤叮咬传播、呼吸道感染、经皮肤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方式: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感染禽流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流行性感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5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后天性的内阴唇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