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和第一口奶对新生儿健康有什么影响?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剖宫产和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人工喂养均会增加婴儿患过敏危险。
剖宫产和喝错第一口奶,风险绝不仅是过敏一项。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过敏宝宝70%-80%几率会发生哮喘,患过湿疹比没有湿疹病史发生哮喘的风险平均增高3-8倍,最高时达到20倍。为此,魏庆宇指出,为了宝宝的健康,分娩方式要慎重选择,出生后第一口奶更要慎之又慎。如果不是必须喂奶粉的情况,还是喂母乳最好;不得不喂奶粉时,一定要选择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剖宫产、喝错奶粉易诱发过敏
去年开始,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展开一个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全国33个城市,调查0到2岁的婴幼儿11950例。这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深入开展关于婴幼儿过敏症状以及风险意识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有过敏史,是跟婴幼儿发生过敏关联性的最强的危险因素,也即遗传性。父母如果双方都没有过敏史,那么,婴幼儿发生过敏性比例是37%;如果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婴幼儿发生过敏比例会升高到65%。
抛开这项因素,调查还特别针对剖宫产和第一口奶两个因素进行统计。在出生的婴幼儿当中,有超过4成出现过敏性疾病症状,剖宫产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强度相对于自然分娩的大概是1.3倍;而出生3天就添加过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强度,相对没有添加过的为1.4倍。不难看出,剖宫产和补充整蛋白配方的奶粉,都是婴幼儿过敏发生的危险因素。
剖宫产不利于肠道益生菌群建立
中国疾控中心这项调查主要研究的是剖宫产、第一口奶和过敏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202医院针对剖宫产、第一口奶与哮喘、湿疹也做过类似调查。在200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剖宫产的孩子患过敏达80%,过敏的70%表现为湿疹,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速度在逐年增加,每10年增加一倍。据2013年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所做的调查,临床上70%-80%的哮喘患者都有湿疹病史。
魏庆宇表示,自然产的宝宝,会在一周内完成肠道益生菌群的建立,但是,没有经过产道挤压的剖宫产宝宝,形成肠道益生菌群的过程要拖至6个月完成。而肠道菌群建立的时间是免疫调节的窗口期,这个期间加长,宝宝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第一口奶如果不是母乳喂养而是选用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就会诱发宝宝的免疫反应。从这一角度来讲,医生建议妈妈尽最大可能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之后第一口奶,即便没有医生护士的推荐和误导,依然有很多妈妈选择配方奶粉喂养,原因就是怕孩子饿!但这其实错了!宝宝第一口奶到底如何选?妈妈没奶宝宝饿怎么办?口袋育儿今天就来说说“第一口奶”的问题。
1|让初乳成为宝宝的“第一口奶”!
初乳是宝宝出生后1周内的母乳,又被称为“液体黄金”,属于浓缩了的营养食品,也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初乳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而且近90%是乳清蛋白,以及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非常适合小宝宝尚未发育完善的肠道系统。而配方奶中大部分是酪蛋白,消化吸收率远小于母乳,而且也属于异种蛋白质(非人类的蛋白质),可能增加过敏风险。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疾控中心做的关于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的报告显示,婴儿出生后,喂养方式是高风险因素,出生3天内添加过普通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强度相当于未添加的1.4倍,与此同时,在预防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措施中,明确提出新生儿早期慎重添加配方奶粉,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初乳中含有丰富且种类繁多的低聚糖,一种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中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定植和生长,有利于宝宝快随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微生态环境,它可是宝宝一道重要的保护屏障,既能够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平衡发展,又能减少大分子蛋白质的吸收,从而对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些肠道的有益菌群,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K,从而降低出血的风险。配方奶是无菌的,在肠道菌群建立方面较母乳效果差。
初乳还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和100%安全的疫苗,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抗体和活性细胞,为宝宝撑起保护屏障,抵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这些物质在奶粉中是没办法添加的,所以吃母乳的孩子要比吃奶粉的孩子免疫力强
所以,宝宝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应该是初乳。
2|没奶宝宝会饿吗?
在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很多妈妈觉得自己没有奶,如果不给配方奶粉,宝宝会觉得饿,甚至担心发生低血糖,实际上,是你多虑了!
我们常说的2-5天才下奶,实际上说的是量更多的过渡乳,而宝宝一出生,妈妈就会分泌少量的乳汁,那就是初乳,供宝宝的生长需要。乳房在妈妈孕16周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宝宝出生就有奶吃,哪怕是早产儿。可能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些。你可能听说过有人在孕期的时候,乳头有少量清澈或者深黄色的液体流出,其实这就是乳汁了。
平均来说,一个妈妈在产后48-72h,可以产生50ml的初乳。而这个时候宝宝的胃容量也非常的小,只有樱桃那么大,每次吃个5-7ml就够了。之后随着宝宝的成长,胃容量逐渐增加,妈妈的奶量也进入过渡乳,最后到成熟乳时期,以满足宝宝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
而且刚刚说了,初乳是浓缩的营养物质,足够宝宝吃了。而且这个时候的乳房没有太多的奶,很柔软,也更有利于宝宝学习吸吮。这就是千百年来,自然进化的神奇结果,呵呵。
更神奇的是,宝宝出生时,体内就已经储备了足够的能量,以适应离开妈妈后的生活,同时也具备了维持血糖的能力,特别是体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棕色脂肪,可以为宝宝快速提供能量。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宝妈不用担心宝宝会饿,但要注意监测宝宝的体重,只要体重丢失不超过7%,发生严重脱水和低血糖的风险就很低。当然,也要随时和医生进行沟通。
3|这样做促进乳汁分泌
宝宝刚刚出生时具有强烈的吸吮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都建议最好在1个小时内放在妈妈的乳房处,让宝宝吸吮,从而刺激乳房产生更多的乳汁,为以后成功实现纯母乳喂养做准备,另外这种早期的吸吮还对妈妈有一定好处,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如果由于某些情况,不允许你和宝宝在一起,可以通过挤奶或者吸奶器等辅助手段,这样对乳汁的持续分泌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宝宝出生后要进行皮肤接触,这样既能让宝宝保持温暖、稳定呼吸,同时也有助于泌乳反射的形成。另外,分娩后也要安排合理的休息和饮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成功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如果过于担心没奶宝宝可能会饿,因此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反而会抑制乳汁的分泌,此时亲人朋友要及时给予情绪疏导和支持。
4|“第一口奶”是奶粉,会上瘾吗?
另外客观的说,关于“第一口奶”争夺的问题中,有人说可以导致奶粉上瘾,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婴儿来说,第一口奶选择配方奶粉,婴儿可能会更喜欢配方奶。但这种味觉上的喜好与成瘾性概念不同,也与人们常说的烟草、酒精、毒品等成瘾形成机制不同。奶粉中不含有精神活性物质,也就不会产生依赖潜质,自然谈不上“成瘾”。
此外,有的宝宝会觉得吸母乳不如吃奶瓶(配方奶)省力等。所以这些情况,都让尝过配方奶的宝宝,可能更喜欢配方奶。但是没有证据说,宝宝已经对配方奶上瘾或依赖。
所以,即便“第一口奶”是配方奶粉,也不会成瘾或者形成依赖,宝妈大可放心。只是为了宝宝的健康,要争夺母乳作为“第一口奶”,任何食物都不能和母乳相媲美,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对于早产儿和生病的宝宝也是同样,如果不能直接喂食,可以利用吸奶器辅助,吸出来喂给宝宝吃。
5|牛初乳可以给宝宝吃吗?
既然上面说到初乳那么好,对于吃配方奶粉或者容易生病的宝宝,是不是可以吃些牛初乳呢?答案是否定的!2012年国家卫生部已经命令禁止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以及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
(图片来自计生委)
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内的乳汁,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也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而且牛初乳中含有的抗体等营养物质,是针对牛宝宝的,而非人,所以增强免疫力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相反其中的蛋白质,同样属于异种蛋白质,可能引起宝宝过敏。所以,不要给宝宝食用牛初乳。
有些老人,你给他说说道理,也就放弃了。但还是有些固执的老人坚持自己的是正确,总是用一句:你当年也是这样,现在不是一样很健康!这时候,还真是哑口无言。外观为深黄色。这股稠黄色乳汁号称是“液态黄金”,维生素A、牛磺酸及矿物质含量丰富,还含有对抗各种病毒细菌的免疫细胞。所以人初乳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抵抗力都十分重要。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应该是“母乳”!在中国部分民间习惯,为了让生产后的妈妈可以休息,会在24小时以后再喂母乳,有一些甚至等到乳房发胀以后才喂奶,这对孩子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早接触、早开奶”,因为在刚分娩后,妈妈的乳头上就富含了丰富的有益菌和少量的初乳,只要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房,这些有益菌和母乳就会让宝宝吃饱,并获得更多的、来自妈妈的安全感。
因为母乳不仅有利于预防新生儿日后对食物的过敏,还可减轻新生儿黄疸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第一口食物是母乳,也是保证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那怎么引导宝宝吃奶呢,可以在他饿的时候喂母乳,而且要引导宝宝正确吮吸,要把整个乳晕含在宝宝嘴里,而不是乳头,吸乳头,几乎吸不出奶。
当然这个只是权宜之计,要是妈妈们直接能吸吮出来一点初乳的话,肯定是直接给宝宝母乳了。有些妈妈在宝宝出生后12小时才开始喂奶,为了不让宝宝发生低血糖,便给宝宝喂糖水了。研究表明,宝宝第一口就应该吃母乳,很多新妈妈担心,自己改没有开奶,担心宝宝饿、渴,然而,新生儿在出生前,体内已存储了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可以维持到母乳来奶。
随着母乳喂养宣传的不断增多,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这一理念。所谓“第一口奶”也一直成为关注焦点,尤其是央视曝光某奶粉通过贿赂医护人员,向婴儿“强喂”奶粉事件之后,有关“第一口奶”的争论更是到了火热的程度。第一口奶,到底意味着什么?
正常婴儿不应该需要奶粉
婴儿出生之后的3天之内没有母乳,都算是正常现象。这几天中,婴儿对奶的需求量其实很小。一般认为,第一天只需要大约7mL,一小勺多一点;第二天14mL;第三天,也不到40mL。虽然母乳姗姗来迟,但母体为婴儿准备了初乳。初乳的量很少,其中含有比常规母乳更丰富的营养物质,足够婴儿的需求。
对于足月分娩的健康婴儿,这些初乳就足够了。需要注意的是,初乳很脆弱,如果没有尽早开始吸收,几个小时之后可能就难以吸出了。而这一时间段内,婴儿可能还没有学会吸奶。这种情况下,母亲可以用手把初乳挤到小勺中喂。
但这不应该是教条。有些特殊情况,比早产或者体重过轻的婴儿(出生体重在2.75kg以下),婴儿太小而难以对乳房形成足够刺激产奶,而他需要的能量又比较多,这样的孩子就需要补充奶粉。此外,一些症状比如低血糖,可能也需要补充奶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决定恰当的母乳替代品以及补充量。为了避免奶瓶喂养带来的问题,应该注意只给最小的量,避免用奶瓶,而用勺、注射器或者软管来喂。
奶粉不是问题的根源
新闻中把“第一口奶”喂奶粉说得耸人听闻。其实奶粉没有那么可怕,它既不会使婴儿“依赖”或者“上瘾”,也不会“剥夺婴儿建立免疫功能的机会”。真正的问题,是奶瓶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实现。
在吸奶瓶的时候,婴儿主要是通过两颊用力来压迫奶嘴;而在吸母乳的时候,婴儿两颊处于放松状态,主要是舌头和下颚用力与乳房(而不是奶头)。两种“吸奶”的方式相差很大,而通过前者获得奶要容易得多。所以,如果习惯了吸奶瓶,那么婴儿可能就难以学会或者不愿意吮吸乳房来获得母乳。而缺乏充足的吮吸刺激,母乳的产生会受到影响,又不得不用奶粉来补充,从而使得婴儿越来越远离母乳。
没奶也要吸
多数产妇在分娩之后的两三天内都没有奶。但是,没有奶也还是要尽量坚持吸。首先,在母乳产生之前,乳房处于比较软的状态,有利于婴儿吮吸。在最初的阶段,让婴儿学会正确地含住乳房(而不是乳头)进行吮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候,护士或者其他经验丰富人士的帮助和指导是必要的。其次,母体需要不停的吮吸来刺激产奶。
从进化角度看,母体前两三天没奶还是合理的。婴儿出生时,体内会储藏额外的水分和营养,所以在两三天中只需要很少的初乳就够了。而这段时间,乳房较软,适合婴儿学会吮吸。如果婴儿没有学会吮吸,等到大量母乳产生,乳房变硬,婴儿就更难掌握含住乳房并吮吸的动作。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新生儿母乳指南建议,新生儿出生之后,母亲应该让孩子与自己肌肤相贴。这样有助于母婴睡眠,有助于保持婴儿体温,还有利于婴儿更快学会吮吸以及刺激产奶。
那些特别困难的情况
有的婴儿就是难以学会衔含乳房和吮吸。除了继续耐心地尝试之外,母亲还要注意把奶泵出来。一方面是让乳房变软,易于婴儿吮吸;另一方面,也是保持对乳房的刺激,保证奶的产生。不管是婴儿自己吮吸还是泵奶,都应该保持每天8次以上的刺激。至于泵出来的奶,可以用勺喂,依然应该避免用奶瓶。
如果所有的努力都试过了,也还是没有足够的母乳。父母也不用有过大的心理压力。现在的配方奶已经设计得相当好,可以满足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38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经期推迟3天以前都准
下一篇: 妇科检查的项目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