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保健品已经迈入了3.0时代,“养生”不再属于中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保健品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90后养生报告》数据显示:国内长时间使用保健品的90后已经占到了21.9%,有接近一半的90后偶尔会使用保健品。
泡脚桶、艾灸贴、抗糖丸、红参饮料、维生素含片等保健品,最受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
但问题是,这些保健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
保健不太行,坑钱第一名?这些保健品真的没有多大用
第一,冬虫夏草
一说到冬虫夏草,主要有两个字---贵和补。
所谓的冬虫夏草,主要是蝙蝠蛾产于土壤中的一种卵。发展成幼虫之后,冬虫夏草菌侵入幼虫体内,并且在幼虫体内不断繁殖所形成的一种菌藻类生物。
而在不少商家宣传中,这种物质有着抗癌、抗病毒、提升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冬虫夏草的价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事实上,冬虫夏草当中所含有的虫草酸只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甘露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成分能够起到抗癌、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这种成分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多见,比如在开塞露当中,就含有着甘露醇的成分,那些所谓的含有腺苷类活性物质的虫草素,目前尚未能够发现到。
最关键是,长期吃虫草,极有可能会引起砷中毒,因此在2016年的时候,国家食药监总局已经将冬虫夏草从保健品当中除名。
第二、花胶
花胶是一些的干制品。
很多人认为,吃花胶能够起到美容养颜以及提升智力、延年益寿等一系列作用。但事实上,花胶就是鱼肚,是鱼体内的一种气囊。新鲜的鱼肚价格一般为30~50元一斤。这些鱼肚被晒干之后,就变成了所谓的花胶,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
这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10克花胶中含有的蛋白质,相当于1两鸡胸脯肉当中的蛋白质,而10克花胶的价格非常昂贵。
与其靠吃花胶,倒不如多吃点鸡蛋来得更有用。
(不过话说,花胶其实如果用来做菜,还是蛮好吃的!)
第三、蛋白粉
蛋白粉的蛋白主要分为大豆蛋白或者乳清蛋白。
这些营养物质只要通过正常饮食,比如吃一些豆类食物或者是一些鱼肉,就能够达到机体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
普通人吃蛋白粉,其实效果不大,不小心吃多了,反而还会容易------放屁。
若每天能好好吃饭,也不进行高强度运动,那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当然,对于一些高强度训练的健身人士,为了增肌,对比吃鸡胸肉、煮鸡蛋而言,蛋白粉要更加便捷一些。
第四、燕窝
不少人认为吃燕窝能够起到美容养颜以及避免衰老的作用。
但是上司,燕窝并不是什么神奇食物,简单而言就是金丝燕的口水。
燕窝当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它的确含有较高,但你一般也就吃3-5克的燕窝,单位重量的含量高其实意义也不大。
与其靠吃这些来补充蛋白质,为何不多吃几个鸡蛋来得更有效呢?
与其靠吃保健品来养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用得多
很多朋友本身对保健产品就并不理解,也无法理解自己身体状况以及主要健康问题,因此经常被商家各种五花八门的忽悠。
但事实上,比起花这些高价来吃效果不明显的保健品,为何不从好好吃饭,定期锻炼来入手呢?
那些打着各种高科技的保健品,的确听上去满满的科技感。
但就好比迎面而来一个面盖黑纱的女郎,我们总以为面纱背后会是一张国色天香的脸庞,但其实人家之所以不肯摘掉面纱,可能单纯只是因为.....丑呢?
而保健品,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问:经常吃保健品到底有没有用?
分什么保健品,分什么人吃,因为大家体质不一样,什么东西都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吃就是管用,但有的人食用就是没有任何功效。
必然,哈佛大学从1976年就开始做了一项实验。
实现的推导理论目的就是:服用营养补充品到底好不好?
长达30多年的试验结果是什么?食服用5年内, 服用营养保健品的人群并没有明显不同;而到了第10年, 坚持服用保健品的人群患病率比不服用的人降低了25%;在第15年, 患病率降低了75%。
什么东西都是需要长期服用才会有效果的。
像女生们每天服用的胶原蛋白粉或者是葡萄籽都是需要长期吃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改善的。亲身体验,使用胶原白蛋粉洗脸刚开始是没什么效果的,但是坚持了几个月还是有效果的。
吃保健品也是为了以后的身体能好一些,一切都取决于个人喜好。有的人就是不想花这笔闲钱去买这些没有用的东西,但是不去坚持的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他有没有用。
但是保健品不能代替药,你有病该去医院去医院,别拿保健品当救命根儿。
保健品不是药!拿来当药吃,企图快速地治疗某种病,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保健品对身体主要起个保养作用,如同汽车需要保养一样,其实人也需要定期保养。
保健品主要是以营养调理的方式增强人的体质,从而提高对疾病的预防、抵抗和去除能力。
有些保健品对某些疾病有定向调理的功能,也仅指的是这种保健品服用后,其提供的特定营养有助于增加对这些疾病的预防、抵抗和去除能力的提高。
保健品对健康人群的调理作用并不明显,如同车没毛病时养护后看不出什么差别的情况差不多。
保健品的调理是缓慢的,能迅速见效的是药品。药品如同水管漏了你把阀门关了就不会漏了一样,但它并不能修复漏洞。人的身体是由各种营养素构成的,疾病造成的损害只能用营养去修复,如同你不能拿水泥砂石去修汽车一样,需要用相同的材料修理。
有的国家把保健品叫作膳食补充剂,我们国家分为保健品(蓝帽)和保健食品两大类。
若说保健品有没有用的话,恐怕外国人都不会同意!
身体体征健康,各项指标均正常,基本上吃了保健品或是保健食品没有什么体感,但也有例外,比如益生菌类的,肯定多少有些感觉;体内欠缺某种元素或物质的,若吃得对,大多数都有体感。一方面有补充能量的感觉,另一方面和心理因素也有关系;膳食补充而已,既不能当药,也不能代替餐食。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而选择某种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因人而异、因条件不同。
对比药品,毕竟药品的含量在那摆着,不可能天天吃药,但是身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时候,服用保健品是最快捷,在质量可靠的情况下,也很安全。
与其绝对不用保健品,不如选择少量合适的。当然也有偏激的,说保健品一定没用,那么首先要保证每日的摄入、身体吸收的量,足够维持生理活动吧。
商家有夸大的成分,营养学不会骗人。
所以,吃保健品有没有用还用争论不休吗?
当然有作用,因为真正的保健品(避免假货)都是从食物当中提取的相关的营养素,药食同源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清楚吧,我们所吃的中药当中其中就包括很多是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所以说吃保健品肯定有用,吃保健品就是为了平衡我们日常饮食当中的营养素,获取健康的四大基石其中就包括“均衡的营养”。
当代年轻人可能是最养生的一代,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坊间流传的养生方法五花八门,市面上号称能养生的产品更是多如牛毛,一些不实广告、无良营销号也会诱导,消费者陷入养生误区,交了不少“智商税”。
下面我们来看看比较常见的几个养生智商税吧!
1、排毒
很多人所迷信的“排毒”,其实是人体正常的代谢产物,如尿酸、二氧化碳、乳酸、胆固醇等,而并非真正的身体“毒素”,更不存在“排毒”的说法。
所谓的排毒,只不过是商家们为了售卖自己的产物,而挖掘出来的一种莫须有的“卖点”。他们将中西医的一些理论放在一起整合杂糅,通过虚构、夸大其词等手法制造恐慌,不懂的人一听似乎有原理,于是心甘情愿掏了腰包,无良商家挣得满载而归。
而事实是,人体的代谢废物会循环通过渗出、出汗、呼吸、咳嗽等方式排挤体外,并不会危害康健,完全没必要特意去“排毒”。
2、燕窝
中国人将燕窝作为顶级滋补佳品,历史悠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名贵”“滋补”都是其身上亮眼的标签。关键是,所谓“高档滋补佳品”,实际的营养价值和字面呈现的相距甚远,这也是燕窝屡屡被质疑、冠以“智商税”的根本原因。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燕窝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一种唾液酸(也叫燕窝酸)。唾液酸是燕窝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很多人吐槽燕窝是智商税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燕窝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成分,因为即便是听上去有点厉害的唾液酸,人体也能合成。
如果你真想补,建议上淘宝直接买唾液酸,每公斤5000元,温水冲服,滋补成本每克5元,顶三罐冰糖燕窝。
3、阿胶
所谓阿胶,本质既以动物皮所煮制的胶原蛋白凝固物。真正的阿胶腥味极大,入药味是非常重的,不好吃。现在阿胶的作用被严重夸大了,阿胶是用驴皮熬制而成的。驴皮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皮,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它的主要成份都是胶原蛋白;吃胶原蛋白,跟吃其他的蛋白质一样,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神秘成份。
4、黑枸杞
黑枸杞是最近几年才突然火起来的,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它。黑枸杞也叫黑果枸杞、墨果枸杞等,它是管状花目、茄科枸杞属下的多棘刺灌木植物所结的果实。这种枸杞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枸杞,长得基本差不多,都是一种小型的浆果,只是普通的枸杞成熟了以后是红色的,而黑枸杞却是紫黑色的。
由于黑枸杞的产量低,需求大,更因为商家宣传黑枸杞又能抗癌,又能延缓衰老,价格一度被炒到了每公斤数千元。黑枸杞也被称为“软黄金”。但事实上,研究发现,黑枸杞和普通的红枸杞相比,差的就是花青素。
花青素确实对人体挺好,但是花青素在我们生活种经常见到的一些蔬菜水果中的含量都很丰富,比如如紫薯、葡萄、血橙、红球甘蓝、蓝莓、茄子、樱桃、红莓、草莓、桑葚等,而且这些食物的价格比黑枸杞要便宜很多。
5、抗糖丸
网上随处可见价格不菲的抗糖产品,自称能强力祛除AGEs,让皮肤恢复弹力光泽,对抗皮肤老化。但绝大部分抗糖产品并未经过系统化专业验证,能否抗糖尚无科学依据。
其实,人体可以自动消除糖化产物,就像人晒黑后还会变白一样,人体是不断更新和自我修复的。“抗糖”产品的危害不是骗钱,不是害人吃下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而是“赐予”年轻人放心吃更多糖、更多高AGEs食物的勇气。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抗糖丸、抗糖口服液产品所宣称的作用原理也主要在于这两点:一是抑制或清除AGEs;二是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不过,央视新闻在报道中却指出,这些抗糖产品理论上可行,但绝大部分产品并未经过系统化专业验证,能否抗糖尚无科学依据。
养生不能盲从,更应该讲究科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均衡饮食,睡眠充足,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情愉悦,这才是通往身体健康的康庄大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20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美国是如何撕掉“胃癌第一大国”标签?
下一篇: 孕妇多糖铁一天吃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