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老年人要锻炼坚持八个平衡(老年生活,如何确保有质量?)

妙手生春 2024-05-10 04:15:47

老年人要锻炼坚持八个平衡

老年人健身锻炼应该坚持八个平衡,每一种健身方法都有它的专一性和局限性,选择过于单一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应选择各部位的平衡运动或交替运动。以下是八大平衡交替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其中数种组合。

脑体平衡:除了进行体力锻炼,如走步、跑步、打球外,还要交替进行脑力锻炼,如写作、练书法、上网、打牌、下棋等。不仅可以增强体力,而且还可以延缓大脑衰老,避免过度脑力或体力活动。

动静平衡:体力和脑力交替活动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的同时,做冥想、打坐类让全身肌肉放松的锻炼。动力性肌肉活动(走路30分钟)和静力性肌肉活动(膝关节弯曲大于90度的高位马步每天10分钟)都要进行。

上下平衡:下肢活动多的跑步、走路使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主要锻炼了腿部肌肉;上肢活动多的运动(打球、健身器材)也要做,使上下肢肌肉得到均衡的锻炼。

前后平衡:人体大部分的运动都是向前,因此前群肌肉韧带呈优势,后群呈劣势,前后不平衡是很多疾病的来源。向后的运动,如后走、反弓、仰泳等能够加强劣势肌肉韧带。

左右平衡:人们大都有处于优势的手或腿,而且自然多用,相对应侧处于劣势。左右交替活动的好处,不仅使左右肢体平衡,关键是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以平衡发展。

快慢平衡:快速和慢速运动交替,如慢节奏或快节奏舞蹈、慢走快走交替,可使机体各种代谢机能得到锻炼。

冷热平衡:在外界不同的温度锻炼对于机体免疫力、心血管平滑肌的舒缩可起到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如在冬天寒风和夏天酷暑温差达30℃的锻炼都需要。既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方法的益处,又不能不重视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年轻时没有冷水浴习惯者,到老年时的水温差应适当减小,在水温为 26——28℃的泳池中游泳就很合适。

立卧平衡:人体大部分采用直立运动,需要卧位或水平运动保持人体各部位承受地心引力和血液分配的均衡,减轻心脏负担,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除游泳外,爬行也是水平运动,四肢着地向前爬行,每次坚持20——30分钟效果更好。

在此健身专家提示:运动要随年龄增长,适当减量减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练习力量,可以在健身方式上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老年生活,如何确保有质量?

老年生活的质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身体健康、社交活动、精神状态、财务状况等。以下是一些确保老年生活质量的建议:

保持身体健康:老年人需要注重饮食健康、适量运动,避免过度消耗身体能量。定期体检和保持良好的医疗保险也是必要的。

参加社交活动:老年人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如志愿者工作、俱乐部、旅游等,以保持社交联系和精神状态。

保持精神状态:老年人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生活,与亲友保持联系,学习新知识等。

确保财务状况:老年人需要确保自己的财务状况稳定,避免过度消费和不必要的风险投资。

寻求帮助:老年人需要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如寻求社会工作者、家庭医生、社区资源等。

总的来说,老年人需要注重身体、心理和社交健康,以及财务稳定,才能确保老年生活的质量。

老年人健身保健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健身保健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健身保健需要注意什么,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舒缓我们的心情,同时还能让身体保持最佳的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健身保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更多的老年人健身保健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健身保健需要注意什么1    1、不空腹健身

  经过一夜的睡眠,腹中的食物早已被消化完,若此时消耗大量的体力,会引起低血糖,造成大脑供氧不足。在这种情形下锻炼,容易头晕、心慌,如果原本患有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发意外。

   2、健身后不睡“回笼觉”

  老年人晨练以后再睡觉,不但影响健身的效果,而且不利于保健。锻炼时肌肉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不易除去,积累在体内,会造成四肢酸软无力。人体出汗后立即睡觉,容易发生感冒。

   3、健身后不能立即休息

  进行较大运动量的健身后,不能立即休息,而是要再做一些放松运动,让身体先有一个适应过程,再慢慢地停顿下来。这样可以防止由于血管的弹性相对较差而发生的血液回流减少,避免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

   4、健身时穿着适宜

  老年人在健身时穿着要适宜,以免着凉感冒。老年人运动时的灵活性相对以前要差一些,因而,在健身时衣着要合身。注意不要穿塑料底或硬底的鞋子,鞋带松紧适宜,以免运动时摔倒。

   5、运动不宜过量

  在锻炼时,自己的主观感觉其实是很重要的`。若运动后精神饱满,食欲、睡眠良好,兴致高,说明运动量适宜。如果在锻炼中觉得疲乏倦怠,则说明运动过量,应当停止,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老年人健身保健需要注意什么2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老年人健身时要考虑的问题比年轻时要多。首先是需要规避风险,注意安全,当然还要注意是否有效。有些老年人往往会不顾天气和个人感觉而一味坚持锻炼,中年时候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强度保持到老年,这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要随年龄增长,适当减量减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练习力量,可以在健身方式上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喜欢球类运动的老人也要注意,有些球类运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心脏血管中的栓子破裂或脱落,堵住大血管,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脏停跳。所以老年人做球类运动时要调整心态,万不可求胜心切。如果在打球过程中感到心前区有短暂的刺痛、闷痛,休息后就好转,那就不能再打球了。

   步行是老年人首选健身方式

  步行是老年人的首选健身方式,其安全、简单、锻炼强度容易控制。平时体育活动较少的人,每天最好连续步行30分钟,或每天至少2~3次,每次快步10~15分钟,对身心健康很有益处。脉搏最好能控制在170减年龄,或者比安静时脉搏快20~40次,即安静时心率70次/分,走步过程中达到90~110次/分。

   步行的益处有很多:

  比跑步安全 跑步时脚底落地所产生的冲击力是体重的2~4倍,有可能使肌肉、韧带拉伤。而步行所产生的冲击力仅为体重的一半,能有效地缓解肌肉、关节因得不到锻炼而导致的僵硬、萎缩、疼痛等症状。

  减缓老态 人到老年以后,体内新陈代谢减慢,摄入的脂肪不易被氧化利用,造成脂肪堆积、肌肉松弛、体态肥胖。如果能坚持户外昂首挺胸快步行走,就能使肩、臂、背、腹、腿、臀等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锻炼,以及使脊柱保持生理功能姿势,延缓老态。

  增强心肺功能 户外步行是一种运动状态,能促使心脏送出更多的血液,满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因步行所消耗的氧气,锻炼心脏和肺脏功能,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

  增加骨质密度 骨质密度高低,取决于平时摄入食物的品种和运动量大小。户外太阳下步行有助于骨质沉积,增加骨质密度。

  减轻精神压力 户外步行,被称为天然镇静药,可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减慢心率、调整血压、改善睡眠大有好处。

  改善思维状态 户外步行能激活脑细胞的兴奋性,加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增强记忆和思维能力。

   步行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除饭后半小时以内不宜步行外,其余时间均适于步行;步行速度因人而异,以自感适宜为准;老年人宜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步行1小时,上下午可以各一次,不宜一次过长时间;步行场所可以根据条件,最好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地方;步行时,步履宜轻松,精神宜从容和缓,沉心静气,不思考任何问题;选择厚2~3厘米、软底有弹性的鞋;拄杖走也是老年人很好的选择,下肢压力减小,速度加快,步伐稳健,安全感强。

   八大平衡保护身体

  每一种健身方法都有它的专一性和局限性,选择过于单一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应选择各部位的平衡运动或交替运动。以下是八大平衡交替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其中数种组合。

  脑体平衡:除了进行体力锻炼,如走步、跑步、打球外,还要交替进行脑力锻炼,如写作、练书法、上网、打牌、下棋等。不仅可以增强体力,而且还可以延缓大脑衰老,避免过度脑力或体力活动。

  动静平衡:体力和脑力交替活动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的同时,做冥想、打坐类让全身肌肉放松的锻炼。动力性肌肉活动(走路30分钟)和静力性肌肉活动(膝关节弯曲大于90度的高位马步每天10分钟)都要进行。

  上下平衡:下肢活动多的跑步、走路使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主要锻炼了腿部肌肉;上肢活动多的运动(打球、健身器材)也要做,使上下肢肌肉得到均衡的锻炼。

  前后平衡:人体大部分的运动都是向前,因此前群肌肉韧带呈优势,后群呈劣势,前后不平衡是很多疾病的来源。向后的运动,如后走、反弓、仰泳等能够加强劣势肌肉韧带。

  左右平衡:人们大都有处于优势的手或腿,而且自然多用,相对应侧处于劣势。左右交替活动的好处,不仅使左右肢体平衡,关键是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以平衡发展。

  快慢平衡:快速和慢速运动交替,如慢节奏或快节奏舞蹈、慢走快走交替,可使机体各种代谢机能得到锻炼。

  冷热平衡:在外界不同的温度锻炼对于机体免疫力、心血管平滑肌的舒缩可起到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如在冬天寒风和夏天酷暑温差达30摄氏度的锻炼都需要。既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方法的益处,又不能不重视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年轻时没有冷水浴习惯者,到老年时的水温差应适当减小,在水温为26~28摄氏度的泳池中游泳就很合适。

  立卧平衡:人体大部分采用直立运动,需要卧位或水平运动保持人体各部位承受地心引力和血液分配的均衡,减轻心脏负担,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除游泳外,爬行也是水平运动,四肢着地向前爬行,每次坚持20~30分钟效果更好。

平衡力差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锻炼平衡力?

平衡力差的危害:出现眩晕耳鸣症状;关节更易受伤;反应能力下降;平衡差,严重时可致命;摔倒致死风险增加。

锻炼平衡力的方法:打太极,赤脚走,原地转,接抛球,练大脑。

平衡力差的危害:

1、出现眩晕耳鸣症状

内耳前庭器官不仅能够帮助人体维持平衡,还与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相关。比如,人在坐车时,前庭器官受到过度的运动刺激,就会影响神经中枢,引起晕车反应。有研究表明,前庭功能差的人,不仅平衡差,也更易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头痛等症状。

2、关节更易受伤

平衡力下降后,运动能力受限,肌肉锻炼机会减少,久之,便难以带动骨骼正常运动,出现韧带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关节疾病早发等一连串不良后果。

3、反应能力下降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反应速度集中体现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反应力与平衡力间具有相关性,锻炼平衡力可以提高反应力,反之,平衡力下降也会影响到大脑的反应速度。

4、平衡差,严重时可致命

“平衡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站、坐、蹲、骑等姿势都离不开平衡能力。由于平衡的实现需要靠视觉、肌肉力量、神经系统等多重机制相互协调,一旦平衡力下降,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严重时甚至致命。

5、摔倒致死风险增加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说,在我国,跌倒死亡是65岁以上老人因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2015年,北京老人平均每人跌倒约1.4次,发生率为15.5%。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

锻炼平衡力的方法:

1、打太极

很少有运动像太极拳这样讲究左右、前后、开合等全身性的整体锻炼,且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研究发现,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能明显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力。建议中老年人可以每天尝试太极拳,一次半小时,一周3次。

2、赤脚走

赤脚走路时,能让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脚心得到有效刺激,提高人体平衡力。可选择公园、操场、住宅周围等铺设鹅卵石的地方走,如果没有鹅卵石,也可选择平坦、干净、软硬适中的沙土,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糖尿病患者不宜。

3、原地转

锻炼平衡力一般采用反常规运动,刺激人体做出平衡反应,达到锻炼的目的,比如倒着走、走猫步等。此外还可以试试原地转圈法,用3小步在原地转个圈,根据个人情况转一两分钟,停下来,闭眼静立半分钟,然后反向转。

扩展资料:

平衡能力的作用:

人的任何运动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动,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胜任。

发展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器官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与内脏器官的调节功能;保证身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平衡能力一般可以通过静态的平衡活动和动态的平衡活动来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平衡力好,可以保命

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原则

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原则

  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原则,在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问题,他们会为了自身健康而选择去锻炼身体。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原则,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原则1    一、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重视重量训练。

  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力量训练包括静力训练,例如金鸡独立、高位马步静蹲等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力量练习。

   三、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很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项目能把体能全部内容都练习到。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韧带的伸展练习、动力和静力的力量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搭配内容则视个人状况如年龄、疾病、原有的`身体素质水平等等因素。

   四、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

  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安全度高、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原则2    一、参加的锻炼项目一定要适合于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年龄特点。

  一般最好选择全身性的,动作有节奏的、简单的、速度较缓慢的项目。比如可选太极拳、徒手体操、气功、散步、慢跑等,也可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爬山、骑自行车等运动。

   二、要掌握适当的运动量。

  这是老年人参加锻炼是否取得成效并保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要经常测量自己运动后的脉搏,还要经常注意自己在运动后的身体感觉和生理反应。如果每次锻炼后感到精神愉快,睡眠好,食欲也好,就说明运动量是适当的,可继续照这个量进行。但如锻炼后睡眠不好,头痛、胸闷、气短,或者恶心、呕吐、面色难看等,则是运动量过大了,必须及时予以调整。

   三、要掌握自己在什么情况下锻炼时容易出问题,有哪些病是暂时不宜锻炼。

  一般讲,在患病的急性期,要停止一切体育锻炼,好好治疗休息,待病情缓解后才能逐步运动。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都禁忌锻炼。其他如反复频发的早搏、明显的心脏扩大、没有控制好的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都暂不宜参加锻炼。须待病情有所控制或好转时再考虑。另外,如果自己最近感到体力不支、疲劳不适、睡眠不佳或情绪不好时,应及时休息或找医生检查诊治,不要勉强参加锻炼。

   四、老年人不宜做快速度的、重体力的和较紧张的活动。

  如举重、俯卧撑、快跑等,包括憋气较多的动作。这些活动会引起身体内部较剧烈和突然的变化,而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往往不能适应这些变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07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