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手足口病疱疹破了注意什么,手足口病如何预防有效(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妙手生春 2024-05-09 21:18:29

手足口病疱疹破了注意什么,手足口病如何预防有效

一、手足口病疱疹破了注意哪些呢

宝宝手足口病会出现口腔疱疹,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促使糜烂早日愈合。如果出现口腔溃疡,用口腔炎喷雾剂或者养阴生肌散涂抹患处,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0.5%碘伏: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如果疱疹被不小心抓破了,使用0.5%碘伏涂于患处即可,高浓度碘伏接触皮肤和眼睛可引起灼伤、溃疡等。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红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和寻常痤疮。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如果疱疹被不小心抓破了,清洁伤口,使用红霉素软膏涂于患处,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阿昔洛韦软膏。阿昔洛韦软膏,适应症为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如果疱疹被不小心抓破了,清洁伤口,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涂于患处,连续使用7日,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二、手足口病该如何预防有效

1、勤洗手。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液洗手。带孩子外出到公共场所或去医院就诊时,往往不方便洗手,家长、老师最好能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剂或湿纸巾,以便当自己和孩子的手接触污染物品后,能立即清洁消毒。

2、日常用品勤消毒。宝宝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等要清洗干净,煮沸消毒。对宝宝经常玩的玩具也要进行消毒,可以选用0.3%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浸泡。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引发手足口病的EV71病毒对酸性物质有高强度的“免疫力”,不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经过胃时,会被胃酸杀死,一旦水源被EV71病毒污染,很容易出现手足口病流行,所以家长一定注意,不能给宝宝喝生水,不给宝宝吃生冷食物。

4、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家里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撒手锏”。一方面,空气中的病毒量会因此大量降低;另一方面,即使有病毒扩散,只要不达到一定数量,依然不会致病。

三、手足口病幼儿吃什么食物好

宜进食清热、解毒之清淡食品如绿豆、赤小豆、绿豆芽、百合、菊花脑、黄瓜、冬瓜、丝瓜、苦瓜、荸荠、马蹄、茭白、芦笋、冬笋、鲜藕、红白萝卜、茼蒿、小白菜、荠菜、芹菜、生梨、雪梨、猕猴桃、葡萄、提子、樱桃、草莓等。

宜进食清热、解毒的汤羹粥汁如果在发疹的初期,有发烧的情况,应该要给予红萝卜马蹄水,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马蹄则是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减轻发热的时期聚集于膀胱的毒素,还可以补充发烧时的体力的消耗。

如果高烧退后,患儿如果出现了饥饿感,可以是给予胡萝卜柠檬奶昔,既补充了营养又增加热量,促进康复。同样作用的汤羹还有蛋花汤、菊花胡萝卜汤、豆浆、山楂乌梅羹、绿豆粥、百合粥、萝卜粥、青衣饮、葡提汁、樱桃汁、蓝莓汁、山楂汁、草莓汁、西瓜汁、梨汁、猕猴桃汁、萝卜汁、荸荠汁等等。看到这里,小孩手足口病吃什么食物好,我们可要记清楚了。

四、手足口病存在的危害有哪些

传播快,控制难度大。因为手足口病主要爆发在两周岁内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多在托儿所,相对集中。再加上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的流行性的爆发。

威胁生命,患儿偏小。近年来也出现过少数患儿,主要是两周岁以下的婴儿。也会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婴儿免疫力不强,往往就会危害到生命。特别是EV71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主要并发症:溃疡,由于婴幼儿手,足,口,肛周等部位的皮肤粘膜比较薄嫩,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溃疡,长久的溃疡愈合起来困难。感染,由于胃肠道病毒造成全身的感染,比如感染心肌,引发心肌炎:感染脑或者脑膜,导致脑炎或者脑膜炎:感染肺,引起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少数的婴儿,由于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加上感染导致的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危害到生命。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是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治疾病蔓延扩散。

二是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送正规医院隔离治疗。三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和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四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五是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污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六是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在治疗期间,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清热解毒中萆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_,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 *** 性食品为宜。

因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故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 引用 健子牛回复道: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膝盖、臀部和肛周等处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临床症状个别病例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

患儿大多持续高热,出现精神差、烦躁、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病情发展迅速,重症病例多在发病后3-7天内出现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新)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4-9月多见,冬季发病较少。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人群密切接触是儿童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新) 怎样预防儿童手足口病?“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感染。

主要防护措施有:1、饭前便后要用洁净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2、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小孩的衣物等要经常日光晾晒;3、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4、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还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5、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单位应每日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就诊,同时报告主管部门。(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新)针对手足口病的10种消毒方法据新华社电 《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对预防手足口病常用的10种消毒方法作出介绍。

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饮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食具、饮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

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手足口病怎么预防啊?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十答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

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10.为什么近期报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这么多? 根据卫生部门的监测,专家将目前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与往年的发病数对比,认为今年疫情来得比较早,但仍属散发。

去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由于以往不要求报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状轻微没有就医,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没被发现或未作报告。

在要求依法报告后,报告数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现象。 由于手足口病是常见多发传染病,存在广泛发病的可能。

卫生部门提醒全国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较少或往年发病较少的地区要加强预防与监测,做好疫情的防控。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预防好?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01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