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吐奶是什么原因
明明刚刚吃完奶,可不到两分钟,宝宝嘴里就开始吐出来了。看着孩子把刚吃进去的奶水都吐出来了,妈妈心里特别着急。
其实新生宝宝吐奶是由于他的食管与胃部并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因为从正面看宝宝的胃部,是处于横躺的状态的,并且呈在于不稳定的状态,并且胃部的入口也较为松懈。这也就是说,成年人在吃饭的时候,当把食物吃进胃部后,贲门可通过收缩的方式来制止食物逆流回食道里;可婴儿的胃贲门的部位先还无法进行很好的收缩,因此会致使流进胃部的奶水会较为容易的回流进食道内。
并且,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宝宝的喉头位置相对较高一点,而他们含乳头的方法也较为笨拙,致使常常在于吸奶的时候连同空气一起吸进胃里,因此当宝宝打嗝或者是身体晃动的时候,吸入的奶也会很容易地被吐出来。
二、新生儿吐奶应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新生儿吐奶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4、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帮助孩子拍嗝的方法:
1、竖着抱起孩子,轻轻拍打后背
竖着抱起孩子后轻轻拍打后背5分钟以上,是帮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打嗝的话,也可以试试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后背。
2、支起孩子的下巴,让孩子坐起来
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后再轻拍后背的方法也可以。因为孩子坐着的时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较容易了。
3、打不出嗝的时候
吸入胃中的空气,有时会夹在前后吸入的奶汁中,此时如果将孩子上身直立起来,将有利于胃中空气的排出。因此,妈妈可以将孩子竖着抱起。
三、新生儿吐奶的推拿缓解方法
吐奶或溢奶是新生儿和婴儿很常见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吐奶是生理性的,较严重的吐奶有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表现。
1、按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指尖轻按揉小儿足三里各100次。
2、推膻中,100次
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
3、推脾土,100次
脾土位于小儿手拇指端骨掌面。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两手脾土部位轻柔地向指尖轻推各100次。
4、推胃经,200次
胃经位于小儿拇指第一指骨掌面。用拇指螺纹面来回推小儿双手胃经各200次。
5、揉内关,100次
内关穴位于小儿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2同身寸两筋之间。用指尖按揉小儿双手内关穴各100次。
四、新生儿吐奶时如何护理
1、预防窒息最重要
宝宝吐奶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窒息。宝宝吐奶后如果奶液反流入呼吸系统,轻则会引起肺炎,重则会导致宝宝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抱着宝宝喂奶有助于减少宝宝吐奶的几率。喂奶的时候让宝宝半躺,把宝宝的头抬高,身体降低一点,这样有助于排出吃奶时进入体内的空气。如果是躺着给宝宝喂奶,喂奶后就不宜立即让孩子平卧,而是先侧卧半个小时,再转身仰卧。
2、吐奶后不要马上补水
宝宝吐奶后身体水分容易流失,要注意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但是补水宜在吐奶30分钟之后进行。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3、吐奶后,宝宝喂奶需要做出适当调整
在孩子精神状态好转,而又感到肚子饿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宝宝喂奶,但是喂奶量、时间、次数要做出调整。
喂奶量:吐奶后宝宝每次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100毫升变为50毫升,120毫升变为60毫升。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它食物,包括辅食。
喂养时间:宝宝吐奶后要缩短喂奶的时间,由每次15分钟缩短在10分钟以内。不宜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地消化吸收,待宝宝的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喂养次数:宝宝吐奶后除了要缩短喂奶的时间外,还要适当减少喂奶次数。
新生儿吐奶是很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小,食道较松弛,胃呈水平胃,幽门紧(食物由胃进入肠道所经之处)食物不能及时进入小肠,而贲门括约肌(食道和胃的连接处)发育较差、松弛。肠蠕动神经调节功能及分泌胃酸和蛋白酶的功能较差。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吸入空气,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在喂奶后可有少量的奶倒流储藏在口腔内,出现溢奶。
以下是一些护理建议:
-每次喂奶后帮助孩子拍嗝。帮助孩子拍嗝的方法是竖着抱起孩子后轻轻拍打后背5分钟以上,是帮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打嗝的话,也可以试试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后背。
-不要一次给宝宝喂太饱,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
-喂奶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最好让宝宝竖立20-30分钟,躺下时则应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
-喂奶后可以给宝宝拍嗝。
-喂奶后不要剧烈运动、挤压宝宝腹部、摇晃宝宝。
吐奶、溢奶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吐奶不等于溢奶,这两者的含义不同。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个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吐奶是婴幼儿常见的现象,若是不影响体重增长,体重增长正常的话,可不必要担心;若是体重一直没有增长,则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溢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进入胃后,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会带出一些乳汁。
1.补脾经
按摩者以左手握住婴幼儿的四指,右手以食指和中指夹住婴幼儿的手腕,右手拇指自婴幼儿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即沿其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直推)50~100次。
2.推胃经
按摩者以拇、食二指固定婴幼儿拇指及其掌指关节,以另一手拇指指腹或绕侧面,自婴幼儿拇指根向掌根推大鱼际外侧缘,来回推50~100次。
3.推指三关
按摩者以一手拇指桡侧沿婴幼儿食指绕侧面自婴幼儿指端向指根推食指掌面的上、中、下三节,即风、气、命三关50~100次。
4.推四横纹
按摩者一手握住婴幼儿的手,使其四指并拢,另一手拇指从婴幼儿食指的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50~100次。
5.分推大横纹并合阴阳
按摩者以两拇指自婴幼儿掌横纹中总筋处向两旁分推腕横纹,共50~100次。然后按摩者自两旁向中间合推一次,共50~100次。
6.补肾经
按摩者一手握婴幼儿的手,使其掌心朝上,另一手拇指指端自婴幼儿小拇指指根推到小指尖方向50~100次。
7.按揉足三里
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婴幼儿足三里穴(膝盖外侧陷凹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50~100次或3~5分钟。
8.摩脐
按摩者用四指或掌摩婴幼儿肚脐3~5分钟。
9.摩中脘
按摩者以右手掌根或全掌顺时针方向摩婴幼儿中脘穴(肚脐直上4寸),3~5分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487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小孩呕吐怎么办
下一篇: 移植后夜尿多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