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将迎来新的客人,他们是中国欧16国的卫生部长和企业代表们。在6月21日上午的CPhI中国展开幕式上,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们将隆重为展会剪彩。随后,当日的中国-中东欧企业对接会,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卫生部长论坛健康产业分论坛将陆续在展馆举办,本届CPhI中国展将成为中国-中东欧双边医药健康产业合作的盛会。
接下来,小编将带您走进中东欧医药市场。
随着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进入“快车道”,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则为双边多方位合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东欧既是中欧合作的排头兵,又是“一带一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国家,中国与中东欧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合作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
2011年,中国-中东欧双边医药贸易总额7.7亿美元,至2015年增长到15.2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20%。其中,波兰、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我国出口中东欧地区主要目的地,出口额占比57%。
表:2011-2015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医药健康产品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医保商会统计
探路中东欧
长期以来,中东欧各国经济严重依附于西欧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医药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依赖进口。经过十多年的转型与调整,目前已处于经济恢复和稳定增长阶段。据估算,2016年中东欧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042亿美元,其中波兰市场是中东欧最大的医药市场,且70%的市场份额被仿制药占据。相较而言,罗马尼亚和捷克医药市场由于采用较严格的成本核算报销体系,仿制药占有率更低,分别是30%和40%。
尽管中东欧各国的仿制药占有率差异较大,但其依然是极具吸引力的医药市场。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国均是欧盟成员国,因此在市场准入政策、药品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基本与欧盟相适应,而成本比西欧国家低。
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市场都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且这些市场的保健开支将持续提高,产业需求旺盛。当前,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等国贸易环境稳定,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与中国企业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贸易额也不断提升。
双边贸易继往开来
多年来,四川协力、华海药业、国药集团等国内企业与中东欧市场往来密切。总体而言,由于中东欧地区政府和业界对中国优质医药企业及品牌缺乏了解,中国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制度和市场规则所知有限,我国与中东欧贸易的规模整体偏小。就产品类别来看,2015年,我出口中东欧市场的产品以西药原料药、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一次性耗材和保健康复产品为主,出口额分别为5.3亿、1.77亿、1亿和0.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1%,其中,西药原料出口成为对中东欧出口最多的产品,整体占比高达47.8%。
除了传统贸易,中国-中东欧卫生合作有更多领域亟待开拓。中东欧国家拥有欧洲顶尖的生命科学产业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网络,以及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尤其是在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领域优势明显。对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医药企业而言,需要引进大量的专利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中东欧国家技术转让成本较英美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
中东欧国家人口受教育水平和素质普遍较高,且拥有在文化和语言上相通的优势。虽然中东欧市场规模偏小,但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对欧盟医药市场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中国企业通过中东欧继而打开欧盟市场不失为路径之一。此外,中草药在一些中东欧国家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欧盟对中成药出口监管政策收紧,亦可考虑与中东欧国家共同推动中药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以医疗旅游为主的医疗服务贸易也是未来双边合作潜力领域之一。中东欧地区有着丰富的医疗旅游资源,如波黑有15个健康水疗中心在医疗卫生部门进行注册,它们分散坐落在奥洛沃、弗伊尼察、萨拉热窝等各地,这些水疗中心大多需要为现有设施的升级和的现代化寻求投资及战略合作伙伴。
如何激活“一带一路”的民间力量
一是加快启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工作。要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原则,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能干的先干起来。
首先,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停止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产业布局规划,制止地方政府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盲目规划与过度投资。
其次,要确定重点领域优先推动,对中亚地区,加强与其在能源、原材料、机械、农业等领域经贸合作;对中东欧地区,加强与其在机械装备、农业、能源、金融等方面的产业内贸易和双向投资;对南亚国家,要对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
第三,选择参与热情高,与中国经贸合作基础好,对中国依赖性和互补性强的国家优先推动,并使先期加入的国家能获得较大的利益,使这些国家成为样板和示范,吸引其他国家主动参与。第四,为企业提供相关国家的投资合作指南,使企业自行选择适宜的贸易和投资地区。第五,要扩大文化贸易,输出中国文化,引进亚欧文明。
二是推动跨国产业链建设。产业链优势是中国产业和外贸发展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成果,随着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的减弱,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我国的产业链优势面临着新的整合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在边境和沿线有条件的国家,选几个点,建立边境经贸合作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强同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协商,将我国的产业链向外延伸,建立跨国产业链,有助于释放我国的经济发展量能,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吸引力,“润物细无声”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扩展我国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将部分产能外延,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拓展产业和贸易发展空间,扩大沿边开放,巩固我国产业链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一是提升我国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水平,赋予更为积极灵活的便利化措施,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成为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与深度加工、生产服务以及区域性物流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
二是进一步推动大湄公河经济圈、两廊一圈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等地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扩大与中亚5国、俄罗斯南部、蒙古西部的边境合作区建设;三是完善境外经济合作区的政策支持措施,扩大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中选择与我国关系比较好、政局稳定、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的国家建立境外经济合作示范区。
三是着手做好法律制度的安排。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层面需要重点做的工作之一。近期内就可以与部分经贸合作关系基础好、有条件的国家商签相关的合作协定,包括双边投资保障协定、避免双重免税协定、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以及部门、产业的合作协定,如司法协助协定、交通运输协定等,并赋予这些协定以法律制度保障。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家,可以进一步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次区域合作协定,并扩大示范效应。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未必要按照传统模式,可秉着开放性、多元化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先签署框架协定、早期收获计划,只要是互利互惠、双方都能够接受、能够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削减贸易投资成本和壁垒的协定都可以签署,以后再逐渐增加补充协议,只要先起步就可以再逐渐深化和加强,从而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最终形成“五通”的经济共同体。
四是务实推动先行先试举措。要使“一带一路”建设从构想落到实处,不应等到所有的设计规划都完成之后再行动,应从能做的先行务实做起来,重点还是要推动产业和经贸合作,道路、货币、人文、交流相配合,最终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动与畅通。产业合作方面,可优先推动四个领域的合作。
一是资源能源加工业,要加强和中亚地区能源合作;
二是加强农业合作,要推动传统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
三是突出是各地自身培育的特色产业;
四是要打文化牌,输出中国文化,引进亚欧文明。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可充分发挥亚欧博览会和欧亚论坛等平台作用,创造条件打造一批新的交流合作平台。选择境内沿线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海上驿站”和先行先试载体。条件成熟时,推动在相关领域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标准,如通关一体化标准,产业行业标准,物流运输标准等,以标准的统一来实现政策的沟通和市场的衔接。
五是要突出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要通过道路联通,带动沿途省份开放性经济发展,物流运输的便捷,推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被称为“新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大动脉,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在我国连云港建立了物流中转分拨基地,已将连云港作为其出海口。从目前中国的地缘政治及现有的基础看,应充分发挥中国已建好的欧亚大陆桥的作用。
但目前欧亚大陆桥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竞争力正在减弱,在2014年4月铁路运输费用再次上涨后,欧亚大陆桥国内运输成本较西伯利亚大陆桥已经高出30%。当务之急,需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实现欧亚大陆桥通关便利化。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优先实现与周边邻国的互联互通,共享便利。最终根据我们的海洋实力再考虑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总体来说,要使“一带一路”建设达到良好效果,重要的是要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以开放的精神和体制制度创新的举措加快发展,地方可根据本地区特点,历史基础,创造性地做些实践。对于布局性重大项目要慎重决策,要防止不切实际的规划、建设,挤压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空间。放手让市场发挥作用,自然会产生边际效应,催生动能和活力。对于亚欧国家,他们需要的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开放红利,只要我们可以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可以巩固和发展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关系,相信中国的对内对外开放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将使开放红利的惠及民生。
在10月举行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院校引起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些国家已经成为留学咨询新的热门国家。下面就来说说一带一路留学国家的新机遇。
留学性价比高
在俄罗斯展区,克麦罗沃国立大学汉语教师远哲用不是特别流利的汉语解答着学生家长的问题:“这是一所技术型大学,位于西伯利亚,一年学费只要1万多人民币。”目前学校的中国学生很少,希望更多学生前去学习。
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的展位上是两位中国面孔的老师,因为好沟通,咨询的人尤其多。其中一位是外事办的乔老师,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留俄学生,她感叹“‘一带一路’倡议带热了俄罗斯留学,而留学生也因‘一带一路’受益良多。”
她说,九十年代的留俄学生毕业后多数都回国了,而现在,因为有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俄两国贸易频繁,华为、阿里等多家国内企业都在俄设立分公司,且周末经常有国内企业在俄举行产品说明会,需要大量会俄语又懂中文的翻译,使得中国留学生非常抢手,毕业生也很容易在当地找到工作。且俄罗斯对于留学生不像其他国家有打工时间限制,只要不影响学习,学生课余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兼职工作。
“我一点儿俄语基础都没有,能去俄罗斯留学吗?”高一女生孙婷跟妈妈最担心的是语言,在记者采访期间,不断有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提出同样的问题。乔老师说:“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学生可以零基础到学校学一年语言,然后再进入大一学习专业课。”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留学性价比较高。作为俄罗斯排名前3位的大学,人民友谊大学地处莫斯科,学校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非常国际化,而费用则非常优惠,因专业不同每年学费3万到7万元人民币不等。
捷克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如果在公立大学选择捷克语授课的课程,学费全免。当然也可以选择英语授课的课程,学费也不算贵,每年约2500美元到3000美元。此外,捷克地处中欧,去其他欧洲国家非常便利。
菲律宾留学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合起来约为五六万元人民币,而且英语是菲律宾官方语言之一,英语语言环境比较理想,加上菲律宾课程体系仿照美国设计,在这里读书可做去美国留学的跳板。
不只学“小语种”
“早就听说这个学校的建筑专业很牛。”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展位前,想去学建筑的张佳莹重点问了建筑硕士的申请条件。“从小对布拉格的美景充满了向往,加上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让我对留学捷克的前景特别看好。”在布拉格经济大学就读的大二学生赵韫如选择了国际商务专业。
此次参展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分布在东南亚、西亚和中东欧地区,说起到这些国家留学,一般人的印象是学语言,而在现场咨询中,许多人将目光投向这些国家的优势学科,选择“语言+专业”。
捷克国际教育合作中心代表卢博米尔·马耶尔尼克介绍,目前到捷克留学的中国学生,除了学习捷克语,学习医学、教育学、信息技术、工程等专业的不在少数。捷克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教育质量较高,工程学、技术科学和医药学都是捷克的传统优势学科。现在被广泛使用的隐形眼镜,是在捷克发明,而血型研究最早也源于捷克。
赵韫如的切身感受是,“一带一路”倡议真的深深影响着参与国家的留学,2015年她刚到捷克时,很少见到中国人,而这两年随着留学生及旅游增多,随时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带动汉语热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吸引了更多中国学生到参与国家留学,也增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在捷克帕拉茨基大学2018年招生专业中,本科和硕士设有中文专业。记者了解到,在许多“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学的第二外语中,“中文”排第一,英文排第二。远哲说,他所在的学校汉语是必修课,同时设有汉语等级考试。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表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过去是留学“非主流”,但是这几年随着相关建设项目和扶持政策的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这也吸引了更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本次展览,“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较多,有俄罗斯、捷克、匈牙利、波兰、印度、阿联酋等16个国家的60余所院校参展。其中,首次参展的捷克派出了近20所高校的强大阵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467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怀孕2个月孕吐很厉害
下一篇: 破羊水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