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丹毒能吃火龙果吗,,,,,丹毒怎样治疗

佚名 2024-05-07 13:21:28

一、丹毒可以吃火龙果吗

丹毒可以吃火龙果。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那么丹毒的饮食怎样注意呢?

1 丹毒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疾病,一般只要去正规的诊所或者是医院都可以治疗,症状轻的使用消炎杀菌的药物就可以治疗,比如说阿莫西林软膏,肤轻松乳膏,湿毒清软膏等等,治疗效果都很好。

2 如果丹毒严重的话使用药物涂抹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配合口服的药物同时治疗,这样好的更快,比如说左氧氟沙星,诺夫沙星一类的消炎药,以及清热解毒的药物等等,一般三到五天就可以恢复正常。

3 得了丹毒病多吃些水果有利于病轻的恢复,比如说苹果,香蕉,梨,火龙果,猕猴桃,柚子等都可以多吃些,葡萄,荔枝,桂圆,山楂等水果可以适当吃不能多吃,因为这些水果吃多了会上火不利于恢复。

注意事项:

丹毒病人在治疗期间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能吃太多辛辣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勤洗澡勤换洗衣物,注意身体卫生。

二、丹毒会传染吗

丹毒会传染吗

丹毒多见于春秋两季,是一种急性的皮。肤热毒病症,以皮。肤患处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圌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在发病前数小时内病人常常有全身 不适、畏 寒、发热、头痛等前期症状。

1、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中医学认为,丹毒多因血热内郁,外感毒邪,侵犯肌肤,或因肌肤破损,感染毒邪,毒邪乘隙而入,郁蒸血分所致。

2、丹毒却并不是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所以相信大家有了对丹毒的初步了解, 就会明白丹毒是不会传染的,丹毒大家可以用%#徐 清 宣 堂 蒲 银 散#%治疗。

丹毒的食疗方法

生姜 9克,蜂蜜少许。将生姜焙干研细末,与蜂蜜调匀涂擦患处。本方有祛风燥湿之功效,主治风热、湿热。

紫苏叶、葱白、鲜凤仙花各 50克,煎汤熏洗患处,每日 2 次。

鲜油菜叶 60 克,大米 100 克,煮粥服食,常食有效。

三、丹毒西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丹毒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全身治疗

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

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二)预后

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预后危重。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四、丹毒的症状是什么

发病前常有活动期足癣、鼻、口腔内感染病灶及皮肤外伤史,皮损出现前常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婴儿有时可发生惊厥,潜伏期一般为2~5天。

皮疹初起为红肿发硬的斑片,后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斑状损害,表面紧张灼热有光泽,稍微高起,境界清楚,以后皮损向外扩延,中央红色消退为棕黄色并有轻微脱屑,触痛明显。皮损部出现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或大疱时称水疱或大疱性丹毒,症状极严重时患部可以迅速发生坏疽成为坏疽性丹毒。此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多由脐部或生殖器部开始,后迅速扩延,病情凶险,易引起败血症和腹膜炎甚至死亡。

损害也可向他处蔓延(游走性丹毒)或在原发损害部位屡次发生(复发性丹毒)。多次复发者称慢性复发性丹毒,局部往往继发淋巴性水肿。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小腿、颜面、前臂、手足及婴儿腹部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肿大。全年均可发病,但常见于春、秋两季。

1、主要依据发病急剧,局部红肿,境界清楚,伴有高热及疼痛等,较易诊断。

2、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本病多因血热内蕴,火毒侵犯肌肤,或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所致。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为湿热。

(2)辨证分型:风热毒蕴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剧烈,边界清楚,恶寒伴高热,头痛,口干渴,心烦急,尿赤短,便干燥,舌质红,苔黄或厚,脉浮数。湿热感毒证: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边界尚清,表面可有水疱、血疱,伴恶寒、低热,渴不欲饮,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448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