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美国最新研究:住十楼比住七楼自杀可能大?

中医世家 2024-05-05 00:47:00

美国最新研究:住十楼比住七楼自杀可能大?

据一项日前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无论在持枪械自杀还是在非枪械自杀事件中,自杀者所处海拔的高低和自杀率的联系都十分显著。处于高海拔位置的人群自杀风险要相对较高。数据分析甚至显示,海拔高低比拥有枪械对自杀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这份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医学博士佩里•伦肖(perry renshaw)及其同事认为,海拔高度之所以和自杀率存在正比联系,是因为高海拔地区含氧量相对更低,这更容易导致个人情绪失调,进而造成人们的抗压能力下降,因此出现自杀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升高。

除了揭示海拔高低与自杀率的显著独立联系外,该分析还纳入了一系列的潜在混合变量,如所在地区的医疗和心理卫生服务情况(包括精神科医生的数量),贫困率、失业率、失学率、人口密度、男女人口比例、离婚率等等。

在一个以韩国为对象的次级分析中,研究人员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伦肖博士解释成,之所以选择韩国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国民自杀率偏高,而且文化背景不同于美国,因此可以更全面的探讨海拔高度与自杀率的关系。

不过,伦肖博士表示,不能简单地就认为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就比较容易自杀。因为也有一份研究显示,居住在美国落基山脉地区的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很高,自杀率也很低。伦肖说:“未来几年我们将有更多的数据,希望届时能够确定居住高度对人体新陈代谢造成的化学变化。而这将提供开创新型疗法的机遇,从而帮助挣扎在精神疾病或药物成瘾中的人们摆脱困境。”

成都某小区10分钟内两女子跳楼,纯属意外还是相约自杀?

在近日,今年的7月2日,成都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在10分钟内,连续跳楼自杀的事件。这起事件的地点十分相近,时间也在10分钟之内,这让许多人都在想是否其中存在着某些关联性在。

有人猜测,是纯属单独的自杀事件,还是一起相约而进行自杀的举措呢?引起了很多人的猜疑。?

首先,我们来介绍这件事的总体概括。

在7月2日,凌晨0点左右,在四川成都市双流新双城小区里,发生了两起相差10分钟的跳楼自杀事件。分别是在小区的11栋2单元,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另外一个是一名30岁的妇女,她住在11栋栋1单元。两者自杀的地点十分接近。

在她们跳楼之后,一名清洁工在11楼的楼下进行卫生清洁。于是发现了她们。于是警方也后续赶来。

根据知情人的介绍,第一个跳楼自杀的小女孩是14岁,猜测她坠楼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学业压力大,她在校期间,曾经因为打牌而被老师责怪,平时的心情就显得很糟糕,她不想再去学校,所以最终在心里的纠结之下,选择了跳楼自杀这个轻生的想法。

另一名需要跳楼自杀的是一名30岁的妇女,具体的原因不知,但是她心中肯定也有很多的焦虑,才会选择跳楼自杀。

?在她们两个相继跳楼后,14岁的花季少女无奈坠楼致死,她从11栋的右侧坠楼,不治身亡。

另一名30多岁的妇女,因为在坠楼的时候,小区的树木给她以坠楼的缓冲。所幸的是,该妇女被人们发现后,及时送往了医院。目前还在治疗中,还存活着。

?

这两个人虽然住的楼层并不远,但是他们平时并没有什么沟通,而且也存在着年龄的代沟,根据周围人的口述,她们两个人并不认识。

所以也不存在相继相约坠楼自杀的可能。

?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在10分钟内,两个人貌似相继相约自杀的现象呢?

小编这里认为的是一个现象,即维特效应。

维特效应即自杀模仿现象,指的是单纯的自杀行为是具有模仿性的。因为自杀的行为渲染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这让人心中十分的压抑,加上本身心情的焦虑,如果身处在自杀的氛围中,很有可能进行自杀行为的模仿。

当14岁女孩在隔壁跳楼自杀后,30岁的妇女显然被这种行为所震撼,且传染上了。自杀是具有传染性的,这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她们会在相继10分钟后,选择同样的方式坠楼自杀。自杀行为的传染性实在是太可怕了。

?

总而言之,我认为是她们两个自杀不是单纯的意外事件,也不是相约坠楼。而死自杀的传染性,导致后者选择了坠楼。当然,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们心中的焦虑,和不满,对生活失去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39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