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的“三多一小”症状,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刚开始患病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生,所以很多人就会忽略;
也许你没有在意过,当你半夜经常醒来,还伴有4个异常,那么你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需要及时去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1、手脚麻木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你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那么可能会出现手脚麻木的情况,但是过一会就会恢复,但是如果手脚麻木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还是在自己入睡之后并没有压到的情况下发生手脚麻木,那么建议你及时的去检查你的血糖,这时候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如果血糖升高,那么就会使得血管变窄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而且血糖升高之后还会引起一些血管疾病,所以就会出现像手脚麻木这样的症状,这时候一定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心血管疾病,自行吃药,而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糖尿病,那么早期治疗效果更好,也不会让自己更难受。
2、半夜被饿醒
正常的来说,大家基本上都是晚上六七点左右吃饭,十点之后入睡,这期间食物基本上都没有消化完,所以人们入睡之后也不会有饥饿感,但是糖尿病患者却并不是这样,即使他们晚上吃了很多的东西,晚上入睡时依然会觉得饿;
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血糖代谢是异常的,所以体内的血糖不会被充分的利用,就会使得身体没有充足的能量,这样的话,就容易出现饿的感觉,特别是半夜,会被饿醒。
这时候就要注意,如果自己经常半夜被饿醒,醒后觉得四肢无力、还会觉得心慌,吃完东西之后又好了,那么这时候你就需要去检查一下了,可能糖尿病已经来临了。
3、半夜出汗
在炎热的夏季,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晚上也会出现出汗的情况,那么就需要注意了,糖尿病可能已经来临,需要及时的检查一下。
毕竟患有糖尿病的人在天气寒冷的季节需要消耗体内的能量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所以在半夜就容易出现血糖低的情况,当人们体内的血糖低的时候就容易出汗。
4、经常口渴容易起夜
糖尿病早期会有这样一个症状,就是起夜比较频繁,因为人体内的胰腺分泌胰岛素出现问题,导致血糖不稳定,胰腺是人体的代谢系统之一,所以就会造成频繁起夜的现象;
而且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好,所以就特别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所以经常想喝水,当然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会出现口渴的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口渴都是糖尿病,毕竟天气干燥的时候,如果人体白天摄入的水分不够,晚上出现口渴很正常。
如果身体出现以上4个异常,那么你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但是世事无绝对,我们也不要自己吓自己,这时候建议去正规的医院检查,如果确定是糖尿病那么就需要按照医师的建议进行护理,如果不是,那么合理的调整自己的作息饮食。
糖尿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早发现疾病,尽快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下面介绍的这10个征兆,不容忽视,大家一定要注意。
1.无来由的体重骤降情形:也许减重听起来好像是大家都想要的,但如果是短时间内没有特殊原因,突然减了4.5公斤以上的体重,就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讯。
2.视线模糊情形: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尤其是出现这个症状时,发现还伴有其他征兆,就真的该去看看医生了!
3.越来越明显的饥饿感:无来由、又不断增进的胃口也是另一个怪异却常见的糖尿病症状。胰岛素在肌肉、脂肪与其他组织中会有运作不太顺畅的状况,于是你的胰脏就会释放更多胰岛素。这样的高量胰岛素水平会刺激头脑,让你感到饥饿。
当然,饥饿本身并不是值得令人担心的,但是一种渐进式的饥饿感,配上不断下降的体重就是个警讯。
4.疮或伤口难愈合:当你的身体在跟糖尿病对抗,疮或是伤口就会花比较久的时间愈合。高血糖会影响血流,造成神经损伤,身体的伤口就比较难愈合。
5.疲劳感:如果你的身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甚至完全分泌不出胰岛素,身体就会没有能量,也会让你感觉比以往还要累。
6.脚部疼痛或麻痹感:这有可能只是血液循环不良,但严重时也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脚痛或麻痹都会从脚开始,接着这种感觉就会往上扩散,麻麻的感觉可能就是糖尿病造成的神经损伤所体验到的感觉。
7.尿频:如果4个月前,你半夜偶尔才会起床尿尿,但现在一个晚上就要起3次,那就是个警讯了!由于糖尿病会造成血糖升高,身体就会想要制造更多尿液把糖分排掉,也会比一般人还要频繁跑厕所。
8.常常感到口渴:有了尿频症状,你也会越来越口渴。就会比较常跑厕所、尿得多。因此也会变得很口渴,喝得多,尿得也多。
9.皮肤痒:除了皮肤干痒,其他像是脖子或腋下皮肤颜色变深也可能是糖尿病的象征。血糖指数不正常、尿频造成的脱水状态都会让皮肤干痒。
10.念珠菌感染情形:平常我们所知道的念珠菌感染都是女生才有的。只要患有糖尿病,男女生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感染情形。念珠菌会靠葡萄糖生存,所以如果葡萄糖很多的话,念珠菌就会生长过多,在温暖、潮湿的皮肤上造成感染情形。虽然念珠菌感染最常出现于生殖器,但其实它也会在胸部底下或手指、脚趾之间出现。
晚上频繁起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种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有隐患吗?对于经常夜间起床的现象,主要是泌尿系统慢性炎症引起的。建议患者查尿常规,了解是否有尿路感染,并采取抗炎对症治疗。这种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有隐患吗?有隐患。
一般选择敏感抗生素后,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特殊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前期会出现频繁的夜尿,晚上起床的次数会在5次以上。甚至严重夜尿的频率比白天排尿的频率还多。建议患者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判断肾功能是否异常。
喝太多的水。很多人晚上经常起床,也和喝水太多有关,尤其是晚上只喝水,不吃一些主食的话,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次数过多。所以这种情况下,晚上尽量少喝水。吃高水分食物。比如晚餐大量吃冬瓜、白菜、丝瓜、西瓜、白萝卜、梨、香蕉,也会导致晚上睡觉尿尿的频率增加。通过改变饮食,可以尽快减少睡觉时排尿过多。
膀胱病变。睡前喝水过多,身体会通过循环和代谢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晚上需要经常上厕所。当然,有些人的夜尿多是膀胱病变引起的。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代谢过程中多余的水分会进入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后会处于充盈状态,他们会有排尿的感觉。及时上厕所可以让身体保持放松。糖尿病。夜尿增多,需要了解是否有糖尿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血糖升高,健康受到影响。长期高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刺激患者口腔,使其感觉干燥。口渴饮水量会增加,连续饮用后尿液排泄量也会增加,这也是有些人晚上需要多次上厕所的原因。如果正在发展糖尿病,就要积极控制血糖,否则还会出现其他并发症。
尿路炎症容易导致遗精频繁,夜尿增多。泌尿系统的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很有可能是泌尿系统出现了感染,或者已经出现了一些泌尿系统的疾病。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一周以上,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
排尿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之一,同时也是身体排毒的途径之一。尿液由肾脏过滤所形成。一般人在白天忙于各种事情,到了晚上就会睡觉休息。 然而,人体的肾脏即使到了晚上依旧会工作。 也就是说,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体依旧会形成尿液,需要起身上厕所排尿。
身体 健康 的人在夜间不会出现经常起夜上厕所的现象。 但是如果出现睡眠质量下降,或者身体存在某些 健康 隐患,那么夜间就会异常多尿,需要频繁起夜。
当这些 健康 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因此,大家需要了解夜间起夜多少次是正常,需要警惕哪些疾病,然后进一步学习如何改善夜尿频繁的症状。
起夜一般指的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从睡眠当中醒过来,或者在醒过来之后去厕所排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夜尿。排尿是一种天生的生理机制, 夜尿指的是人在夜晚进入睡觉前最后的一次排尿,到早上起床第一次排尿之间,在睡眠过程中的排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包括睡前排尿和晨起排尿。
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消化能力、进食周期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排尿次数、排尿频率以及时间等。但总体来说,这不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与之相反, 如果排尿次数、频率以及时间不对,降低了生活质量,那么很有可能存在排尿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夜尿增多。
正常情况下,人一天的尿量在1500毫升到2000毫升之间。一般成年人的单次尿量是300-500毫升。 排尿次数大约在4到8次之间,其中大约4到6次排尿在白天进行,而夜间排尿一般在2次以内。
夜间尿量一般占白天尿液总量的25%比值,也就是大约750毫升。而夜间尿量在24小时尿液总量中的比值,也就是夜间多尿指数,则不能超过33%。 如果成年人长期夜尿次数超过2次,而且夜间多尿指数超过33%,夜尿总量超过750毫升,那么就可以考虑为夜尿增多。
根据科学调查显示,夜尿增多没有明显的年龄以及性别倾向,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男女群体中都普遍存在。 一般来说,夜尿增多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夜尿增多比较容易理解,这指的是人在夜间饮水过度,尤其是在晚上8点之后依旧大量饮水。 人在这个时间正处于即将进入休息的状态,体内的呼吸道和汗腺会减少分泌代谢,同时肾脏会增加滤过功能。此时如果过度饮水,或者精神压力过大,神经比较紧张,那就会比较容易导致夜间尿量增加,排尿次数增多。
对于生理性夜尿增多,很容易得到改善。 通常只需要患者改变一下不好的饮水习惯或者生活习惯,夜尿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建议在睡前尽量不要饮水,如果实在感到很口渴,那么饮水量需要控制在200毫升以内,同时注意不要一口气喝完,最好小口分次喝。与此同时,也要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心态,建议可以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放松身体。
病理性夜尿增多比较严重,通常是由疾病因素所引起。 大部分是在肾脏以及膀胱部位产生的疾病。这类患者想要得到改善,就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从而判断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如果睡前没有大量喝水,身体也比较放松,但还是长期频繁起夜排尿,通常就可以考虑是病理性夜尿增多了。 这个时候,大家需要格外警惕是否患有以下这四种疾病。
1、肾脏疾病
肾脏是生产原尿的重要部位,原尿形成后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进行浓缩,才能排除体外。 当肾脏出现问题后,尿液得不到正常的浓缩,就会导致排除体外的尿量增多。 常见的肾脏问题有肾功能失调、慢性肾病、肾脏衰老、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受损等。
肾功能失调大部分是由于长期作息不规律,以及饮食不 健康 ,经常暴饮暴食所引起的。 肾功能失调患者早期的症状表现为全身代谢紊乱,身体内的体液循环受到阻碍。 然后会进一步出现肾浓缩功能下降,导致在白天的时候排尿减少,晚上的时候排尿会突然增多。
慢性肾病患者通常都会表现出肾功能不全和夜尿多的症状。 这类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尤其会导致慢性肾炎。慢性肾炎不仅会导致夜尿多,还会引起肾虚。因此患者会经常觉得腰膝酸软。慢性肾病的患者最好要及时治疗,避免发展到难以根治的阶段。
肾脏衰老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 由于年龄的影响,肾脏器官逐渐衰老,导致浓缩稀释原尿的功能下降。 此时排除的尿液颜色较为清亮,同时会伴随尿痛、腹部疼痛等症状。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自然衰退的现象,放平心态,正常对待就好。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患有肝硬化和肾病综合症,其下肢血液循环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表现出水肿的现象。 在患者晚上睡觉的时候,集中在下肢的水分将会回流,加大肾小球过滤工作量。再加上此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到了抑制,此时肾脏排水量将会大幅度增加,同样也会导致夜尿增多。
2、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有着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三多”指的是多饮、多尿、多食,而“一少”指的是体重减轻。 有很多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每天排尿次数超过10次的现象,而且大部分都是夜尿。
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值,因此当体内血糖升高的时候,多余的糖分得不到胰岛素的转化,无法正常进入到其它细胞,被身体所利用。 这些糖分不得已只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就是尿糖。 如果尿液中的糖分过多,还会引起渗透性利尿,从而就会造成多尿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体内水分消耗速度很快,因此经常会感到口干舌燥,需要不间断地为身体补充水分。 久而久之,饮水多了,尿液也会随之增多,尤其是夜尿。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夜尿次数比较频繁,就需要警惕是否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常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不仅会伤害到身体 健康 ,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是这几年来,我国对糖尿病的治疗已经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即便患上了糖尿病,在及时且正确的治疗前提下,一般都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和改善,甚至能够根治。
3、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一个生殖器官,因此只有男性才会患有前列腺疾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男性。 很多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给前列腺带来了伤害和负担,导致了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囊肿等疾病。
大部分前列腺疾病早期较为典型的症状就是夜尿增多,尤其是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的部分会阻碍到膀胱出口,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办法顺利全部排除,在里面还留有残余。 膀胱的容量会间接变小,其稳定性下降,增加了排尿频率。
随着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情加重,尿频的症状有可能将会更加明显,同时还会出现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 到了疾病后期,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尿不尽的情况。 虽然大部分前列腺增生是良性病变,但是也需要及时发现,尽早治疗,才能够控制病情。
4、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通常分为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两者的临床症状略微有所不同。平时较为常见的是尿路感染,其包括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 泌尿道在受到感染后,会在局部产生炎症。炎症会对身体发起一些刺激,导致患者尿频、尿急、尿道灼烧、尿痛等一系列膀胱刺激症状。
由于个体天然结构的问题,女性的泌尿道会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细菌和异物的侵扰,从而感染。 因此在女性群体中,夜尿增多大部分原因都是尿路感染。除此之外,女性的膀胱会比较容易因为活动过度,导致其功能顺应性下降,增加夜尿频率。
泌尿道感染患者除了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通常还会伴随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等症状,因此泌尿道敏感性会提高。 此时即便患者体内只有一点点尿液,也会有非常强烈的排尿意愿,忍不住经常跑去卫生间,反复多次排尿。
泌尿道感染不是一个很可怕的疾病,通常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合理地用药对抗感染,就能够维持泌尿系统的 健康 ,缓解尿频、尿急、尿道灼烧、尿痛等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通常不需要进行开刀手术治疗。
1、少吃盐
食盐中的钠元素会对肾小管的纳钾交换造成干扰,对排尿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过多的食盐会增加体内的抗利尿素, 进一步增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少尿量,刺激人的渴觉神经,使其产生喝水欲望,自然也就会增加排尿频率。
2、少吃利尿食物
消肿利尿的食物中含有大量植物纤维,能够促进身体代谢,同时也会促进形成尿液,增加夜间的排尿量。 消肿利尿的食物包括西瓜、红豆、葡萄、啤酒、黑咖啡、浓茶、冬瓜等。这些食物本身无害,但是对于尿频的人来说,应该尽量少吃。
3、加强提肛运动
上了年纪的人会出现盆底部肌肉松弛的现象,同时膀胱的括约肌也会萎缩。 这也就意味着膀胱缩小,增加夜尿次数的可能性。 如果平时加强提肛运动,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膀胱的弹性,改善夜尿症状。
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起夜两次以内才算是正常。如果出现起夜次数增多,也就是夜尿频繁的情况,在排除生理性的夜尿增多之后,就需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夜尿增多,这时候往往是一些疾病的信号提醒, 尤其需要警惕泌尿道感染、前列腺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这四种潜在疾病。
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不要过多摄入食盐,也不要经常吃利尿消肿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做提肛运动,从而减少夜尿增多的情况。
糖尿病,现代社会的一种现代病,很可能在不知何时来到你身边。但是我们怎么知道他这么安静?不要犹豫!出现这三个症状马上查血糖,糖尿病就要来了~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减肥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来说,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即体重下降,而这种下降并不是通过故意减肥来实现的。很多患者认为既然糖尿病可以减肥,那就值得庆祝。毕竟减肥是大多数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但患者不知道的是,这种方式减肥是通过消耗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实现的,而这种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主要元素。如果大量消耗这类物质,身体的自我免疫和防御系统就会出现问题,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2.总是口干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口干也是常见症状。这些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因为他们的自控和循环系统处于异常状态,所以会出现尿频的症状,从而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最终诱发患者出现口干的症状。当然,对于男性来说,当口干症状长期出现时,也需要考虑前列腺内的病变。毕竟这部分的一些病变会诱发患者尿频。
3.皮肤表面的伤口不容易愈合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是有故障的,所以当他们的皮肤表面有伤口时,就会出现不容易愈合的症状,从而增加伤口部位化脓性感染的概率。
什么情况会促进糖尿病并发症?
1.熬夜
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刺激皮脂酒精分泌,同时还会扰乱下丘脑中枢系统,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升高升糖激素水平,使血糖难以控制,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情绪波动大
过度的压力、焦虑或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刺激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都是降血糖激素,难以控制血糖。所以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及时发泄情绪。
3.抽烟喝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酒精可以直接作用于肝脏,引起脂肪肝,尤其是注射胰岛素后饮酒,可能导致低血糖。
4.缺乏锻炼
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肌肉含量减少,易患代谢综合征,进而诱发慢性病。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可以帮助消耗糖原,降低血糖。
5.从不关心餐后血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从不关心餐后血糖,不定期去医院体检,促进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定期监测餐后血糖,尤其是更换新药和治疗方案时。同时每三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半年检查一次肾脏和眼底。
6.忽略早餐
不吃早餐会影响一整天的正能量摄入,午餐晚餐暴饮暴食会造成血糖过度波动,血糖难以控制。此外,糖尿病患者吃得太快或吃得太多,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所以吃饱七分钟就够了,放慢进食速度,调整进食顺序,先吃绿叶蔬菜,再喝汤,最后吃主食。
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
1.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健康的体重,并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肥胖人群应采取适当的减肥措施,尽量控制动物脂肪和热量的摄入,饮食中尽量少吃甜食和加工食品。
2.经常运动:经常运动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能有效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控制血糖。
3.调节血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防治血脂。如果出现血脂异常,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坚持饮食疗法,尽量少吃动物脂肪,限制胆固醇摄入。最好不要吃动物内脏和蛋黄,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38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月经来了肚子疼是什么原因